11.07 写隶书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

相对于篆书的圆婉流转,隶书则更多地表现出方直而带波势的气势。

首先,它在笔画上较篆书有了很大的的精简,削弱了象形意识。在笔法上,如钱沐《展园丛话,书学》所说:“篆用圈笔,隶用方笔,破圆为方为隶书。”它一改篆书转弯处提笔绞转而形成的圆转之笔,而在转弯处用顿笔翻折,使一笔断为两笔,显得方析有力。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指出:“秦程邀作隶书,汉谓之今文,盖省篆之环曲以为易直”;“隶就小篆减为平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 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可见,隶书的线条除了方折之外,还有改环曲为平直的特征,而方折平直而又短促的线条,透露出一种劲健奋发的美感,这与隶书的运笔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写隶书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

篆书运笔或引笔,一般用中锋、藏锋,而无侧锋、出锋,故线条圆由内含;隶书用的则是奋笔,收笔富于藏锋之美,故线条外拓,笔画的风格偏畸于直,行毛劲健。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之有隶,生于篆,如音之有微,生于宫。 故篆取力拿气长,隶取势险节短,盖运笔与奋笔之辩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云:“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便笔精而密。”详细说明了隶书与篆书运笔方式的不同之处以及所形成的审美特征的差异。

写隶书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

其次,隶书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笔画的波势。隶书改篆书的圆转运笔为方折之笔后,出现了许多横向或斜向的平直笔画,但这些平直的笔画并不是一味的僵直,而是一波三折,有波浪之势,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曲”。那种逆锋起笔形成的圆头和顿挫抽锋写出的波尾,使画的形态呈现出粗与细、曲与直、钝与锐的微妙变化,使运笔过程中一波三折的起伏节奏表现得十分明显。这样的波势,有的趋于平缓,有的追求险峻,变化丰富多彩,运用波、磔、撇、钩的外展舒张的特点,在结密中挺出伸张的笔画,使字体舒展大方,十分动人。

写隶书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

金学智曾在其《书法美学谈》中指出了隶书的这一审美特征:“篆书婉曲的线条美,在隶书中,一切都转化为‘波’,转化为非常突出、足以代表隶书一切线条美的‘波’。它们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斜或平。在字里行间,充分表现,涵盖一切。”且波势不仅表现在个别笔画上,为了集中显示和强化字的波势,其余笔画或保持平正,或顺应波势作配合性的变化。隶书左向的撇笔收笔折圆收,使撇尾略呈微卷之状,就是为了同整体的波势表现取得协调。以东汉《史晨前碑》为例,其中“臣”字,最后笔即为蚕头燕尾, 一波三折,曲中含直, 直中又有着微妙多变的曲。甚至该字左边的竖画也屈曲多变,意味深远;而“展”字分张的左右两笔则如舞女飘飞的双袖,资质秀美,飘逸轻灵;“史”字更是波凝万丈,异军常出,充分体现出隶书漪澜波折的波势美。

写隶书的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

再者,在结体上,隶书多采用横向的扁方造型,整个字的体势随着波势在横向上服开,促成了左右开张的艺术风格。其结构左右两侧充斥着一种横向的张力,牵制着有关笔画位置的安排和态势的呈现,横的张力从结构的核心向两侧分张,即运用波磔向左右挥酒,既可把字型向横扁延伸,又可展示字的浑厚、凝重、活泼、道劲。这种扁平的结体使得隶书大多明显地表现出一个特征,竖画短,横画或橫斜向的笔较长。于是不但横断有了较多发挥的余地,显得异常突出,而且横画与横断之间的距离变窄变匀,排列整齐。用卫恒《四体书势,隶势》的话来形容:“似崇台重宇,层云冠山”,有一种近观排叠错落,远观整体的美感。还是以《史晨前碑》为例,大多数字的宽度都大于其高度,呈扁方形,其中“臣”字的四横,“展” 字的六横,“长”字的四横,“书”字的八横,间距均大体相等,显得节奏井然、紧密精慎。

再从章法上来看,隶书往往是纵有行,横有列,字距大于行距。这是由其结体的横向律动决定的。由于隶书的结体多为扁长型,横画之间排列紧凑,故上下的字与字之间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以免显得过于局促。而左右字之间,由于每一个字表现了“分别相背”的态势和取向,因而字与字的波挑在横向上往往能取得相向互迎、此朝彼揖面又不相犯的效果,从而倍添左右相联的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