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时值隆冬,位于沈阳铁西区的中关村创新中心正昼夜赶班,抢抓冬季建设的黄金期,其中即将于年底投入运营的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引来20余家科技企业进驻。作为与中德合作的国家级项目华晨宝马并重的铁西区政府“一号工程”,这里肩负着未来东北创新发展的示范与标杆重任,也是铁西区新时代振兴实践的生动缩影。

主导产业增肌提质、科技创新不断深化、重点改革先行先试——过去一年,承接中国制造对接德国工业4.0国家战略,奋斗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主战场”的铁西区全面筑牢实体经济的强健根基,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2019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4亿元(人民币,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绝对值等多项指标均位于沈阳首位。(王艺桥)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主导产业夯实工业“家底”

工业是铁西的灵魂。从宝马、布克哈德、恒大到中关村,世界名企、中国强企的选择不断印正了铁西的工业吸引力。过去一年,铁西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3亿元,增长超过81.3%,占沈阳全市的三分之一。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铁西坚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夯实工业“家底”的不懈努力。

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旅游和生物制药构成了铁西区四大主导产业格局的支柱。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铁西拉开了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产业结构深入调整时代背景下的攻坚大幕。2019年,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产值达4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7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4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

主导产业格局加快构建,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贡献了关键力量。在12月初举行的铁西区高质量发展暨企业表彰大会上,包括华晨宝马在内的61家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获得表彰。正是如此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不断培育出产业新动能。过去一年,三生制药实现产值38亿元,增长40%。三一集团实现产值46亿元,增长46%。投资23亿元的华晨宝马新3系、X2生产线正式投产,2020年将全面开工建设铁西新工厂。特变沈变集团年产量达2.4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沈鼓集团重大压缩机装备突破百台套。东药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

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背后是铁西工业之魂的百年文脉。通过“文化+”的力量,铁西快速聚集起新动能,致力打造镌刻工业印记的文化创意产业标志地。过去一年,红梅文创园对外开放,铁西梦工场开工建设,1905文创园犀牛集市、奉天记忆首届动漫展等活动吸引游客40余万人次。铁西,正以大力发展工业文创旅游产业引领新型文化消费。

目前,铁西区已汇集了3000余家工业企业、5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475家外资企业,一批重特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恒大动力电机等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只用了2个月。未来,这里将重点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风起云涌的发展态势。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铁西厚重的齿轮随时代飞舞


三年行动打造千亿铁西

近年来,铁西区始终坚持产业兴区、产业兴城,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示范区和世界级汽车工厂,构建世界级产业经济生态圈。为此,铁西在今年12月出台了《推动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3年为期,通过完成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强化创新驱动、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五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逐一攻克发展难关,到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亿元。

拉长主导产业链,形成态势强劲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千亿铁西”的蓝图中,铁西区将以华晨宝马为核心,加速产业链高端项目聚集,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能级。特别是高标准打造的沈阳中关村科技园,未来3年将计划引进300家创新型企业,用5年时间引进500家创新主体,打造京沈合作的标杆性项目,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助推器。

对照细分任务,推进智能制造再升级。铁西区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路径持续提升工业竞争力,着力实现产业有进有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未来一年计划新增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引导40户企业上云。聚焦培育新兴产业,加速推进中德园5G示范园区、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聚焦发展需求,搭建特色创新创业载体,高标准打造沈阳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开放平台,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加速构建轻资产、重运营、重服务的“类中关村”发展模式。

强化产业链思维,延伸拓展产业供需链、横向合作配套链。未来,铁西将着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依托沈鼓、特变、远大等龙头骨干企业,加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进国企改革,扩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规模和实力。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引进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凤凰涅槃 振翅翱翔新铁西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速竞争类混改

国资国企改革是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头戏。过去一年,拥有众多制造业国企的铁西区在改革中先行先试,稳步推进。其中,“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运行良好,依托此间全国唯一的国家批复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创新设立的市场化运营机构中德开、中德发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扎实成效。中德开完成产值21.2亿元,投资76.8亿元的PPP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中德发两家融资租赁公司完成富创科技等13个项目投放,累计投放资金2.5亿元。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铁西过去一年的改革实践中也取得重要进展。2019年,东药集团成功引入方大集团民营资本进行混改,北方重工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生产经营形势好转。沈鼓集团综合性改革不断深化,机床集团完成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的战略重组。此外,今年还启动了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社会化移交,完成125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和61户僵尸企业处置阶段性任务。

下一步,铁西区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支持重点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具备条件的竞争类国有企业混改,支持有实力的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焕发国有企业生机和活力。深入推进沈鼓集团、铸锻公司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做优做强国资企业集团,加快建立“三会一层”和现代企业制度。以“中德开”与中关村参股合作和宝马新城建设为契机,做大企业规模实力,加速向产值100亿元迈进。做强“中德发”企业招商集团,推动招商模式由传统政策供给型向股权合作引导型转变。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中德装备园


高水平对外开放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副区级以上领导率队“走出去”招商47次、洽谈推进204个项目,召开宝马对接推进会89次,举办慕尼黑汽车零部件招商推介会、上海招商恳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15次、中小规模招商活动145次……过去一年,铁西区始终坚持高质量招商引资,新组建的四大招商队伍全年马不停蹄,引入了沈阳中关村创新中心等131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力促恒大电机、九泰药业等78个项目落地,储备项目301个。

把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抓手,铁西区加快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力促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2019年,实现全年200个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总投资208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357亿元,增长34%。投资360亿元的恒大新能源电池、投资100亿元的万科国际社区、投资50亿元的德生生物医药产业园及投资12亿元的杉杉奥特莱斯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开工建设,瑞士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主体竣工,安川电机三期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西部环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区重点项目开复工数量、累计完成投资额均位列全市首位。

下一步,铁西区将奋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积蓄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生命线,高标准招商引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更加有效的优质投资拉动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锁定招商对象,进一步拉长做粗汽车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以国际视野推动项目链式聚集、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离岸创新中心作用,组建日韩离岸创新中心,做实各个招商中心。2020年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努力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振兴领跑者”沈阳铁西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浑河西峡谷生态公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