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從神農發現了茶,茶便從山中走來,攜聖潔與靈氣,做為至清至潔之物出現在了世間;

"茶",人在草木間,寓意著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品茶,自然便有了體味自然野趣之意.

數千年來,無論時代如何更迭、社會怎樣變遷,茶,始終伴隨並滋養著人們。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茶,亦可陽春白雪,也可人間煙火,是養生佳品,更是養心靈藥.“清茶一盞”,寓意深遠.

茶的清淨之美,源於其自然屬性,茶在大自然賦予的青山碧水、名山古剎中生長,集天地靈氣,汲林泉滋養,吸日月精華;

可以說,一杯清淡的茶裡,蘊藏著天空、雨露與山魂.

茶從採摘、做青、揉捻、焙火、沖泡,直至被飲入腹中,可謂經歷萬般磨礪;

茶自由灑脫的生,壯烈而纏綿的死,以自身的一脈苦澀釀就了清芬.

一片片茶葉經沸水沖泡,身上塵囂盪滌一清,可謂洗淨鉛華;

一壺茶從馨香到無味,正如繁華散盡、萬事皆空的人生真味,映射了由多欲到無求的心路歷程.

茶的清苦之香,讓我們這些世俗之人感覺到一種清新脫俗,特別是苦澀之後的回甘給人一種生命的大徹大悟,帶給人更多的心靈感悟。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寧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茶”,中國人的血液中,大抵都流淌著兩滴水,一滴是墨水,一滴便是茶水.

古往今來,文人雅士提倡清廉、節儉、修身、克己.茶性清潔、恬淡,雅志高潔,文人愛茶,源於茶被賦予了與文人的精神內涵相同的內在品質.

茶本身的清雅內蘊,當被文人發現,便將之作為精神寄託。茶,既是他們的精神食糧,亦是他們的精神象徵.

"茶,香葉,嬾芽,慕詩客,愛僧家",沉醉墨海的人,沒有一個不愛茶,它不僅僅是文人雅士的消遣,還被品出了更多的內涵.

當文人雅士賦予了茶之靈性,當禪宗道家賦予了茶之意境與哲理,茶,便既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又是高雅與通俗的統一,茶文化既是一種美學文化,又是一道哲理命題。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茶之風骨 高潔悠遠,韋應物曾寫茶詩:“性潔不可汙,為飲滌塵煩”.

陸羽在《茶經》裡有言:"茶為之飲,最宜精行簡德之人";

他將茶與道德品質聯繫到了一起,也標誌著飲茶這件生活小事,被提升到了精神的層面,從而形成了"茶道".

徽宗趙佶酷愛飲茶,並且精於茶道,他認為茶的芬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正如他在《大觀茶論》中寫到:

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蘇東坡以擬人化手筆為茶著寫傳記《葉嘉傳》,

“臣邑人葉嘉,風味恬淡,清白可愛,頗負其名,有濟世之才"

葉嘉其實就是蘇軾自身的人格寫照,更是茶人的精神象徵.

愛茶的古代文人在一片樹葉中品出了孤寂清香,在一杯淡茶中品出了清風朗月;

他們嚮往茶之清廉、高潔的品性,嚮往茶之高雅、淡潔的君子之風;

從某種意義上說,茶是中國文人心間的一股清泉.文人的茶盞中永遠盪漾著茶之性靈.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佛教有云,茶可“滌隨眠於九結,破昏滯於十纏”,佛門之中好茶者甚多,清茶一盞,正可助修行之人入禪悟道。詩僧皎然道:

茶乃清高物,三飲悟禪機。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在品茗的閒暇之中,所有人生苦樂之念,世間煩惱之事,都拋至九霄雲外。齒頰之間剩下的是一味清香,心胸臆裡留下的卻是清幽淡雅的禪意。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茶性清潔淡泊,茶室簡約脫俗,境之清靜,味之清靜,器之清靜,才使得飲茶之人性情平和,心思澄明,頭腦清醒,飲之清靜.

對於飲茶的環境,在《茶疏》中對飲茶環境有了如下描寫:

明窗淨几、洞房阿閣、風口晴和、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清幽寺觀、名泉輕陰隆石。

如此描寫,光看字面已經讓人陶醉神往,頓覺神清氣爽了.

當你落坐此中,掬起杯盞,茶入咽喉,心隨茶自然便走入了清靜的境界,無需吶喊“讓我靜靜”,便達到一種平和的理想狀態,心中的焦躁、苦惱放下了,心裡乾淨自在了,這茶才不負真味.

歲月釀造了茶的味道,它不僅僅是一種飲品,茶用它的清甜與苦澀滌盪著我們的靈魂,它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哲理與浪漫的美,薰陶著我們的心靈!

茶之風骨 悠遠高潔

作者:七味,喜歡在安靜的時光裡感悟生活,喜歡用柔軟的詩情文字來溫潤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