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创新成果转移存在的问题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创新成果转移主要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率低

  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数字约为10%-15%,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二、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

  一项技术从研究开发到技术转让、产品上市,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第二阶段是转化,包括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分,其实现条件、实现方法也不相同。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二者的衔接容易脱节,导致创新链条断裂

  三、科技成果转化短效化

  较多的在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科技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技人员,会把科技所创造的经济收益列为重要的预期目标,他们在形成技术成果时,通常会直接与特定企业合作并完成技术转让,或者干脆自己成立公司来实现技术成果的产品化和商业化。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碎片化与短效化,一方面难以对特定产业或企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会逆向影响课题组的原创创新并最终导致“夹在中间”的困境。

  四、中小企业技术供给不足

  “十三五”时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新兴产业竞争日益加剧,主要表现在核心技术和标准战略的竞争;新兴产业企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创新和产业链布局的国际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基础研究、共性技术、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创新活动存在着公共品属性及正外部性,很难由产业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单独完成。

  关键共性技术的性质

  关键共性技术,是指能够在多个行业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整个产业或多个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和瓶颈制约的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战略性平台技术,是工业和通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关键共性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重要性。这些技术对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先导性。具有显性和导向作用,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通用性。技术应用领域广,实用性强,能促进多种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基础性。主要是基础性技术,对其他技术具有基础和支撑作用。

  --先进性。属于能使国家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的技术,一般都具有创新性、前瞻性。

  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机制创新特质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包括高校在内的多元投资主体(通常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或者个人等均可参与)以契约方式合作成立的组织或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特质体现在“合作模式多样化,目标体系多维化,科学研究前沿化、成果转化市场化”。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现,在实践中,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创新特质:不像单纯的科研机构;不像单纯的教学机构;不像单纯的企业;不像单纯的事业单位。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江苏省产研院建设理念具体包括:坚持一个方向--健全产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两大功能--服务企业创新和引导产业发展;引导三类资源--高校优势学科平台、科研院所研发力量和国际一流创新成果;实施四项改革--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和股权激励。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江苏省产研院不断发挥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巨大创新活力。

  做好平台,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组织边界,发挥大学(科学院)与工业界的桥梁、全球创新资源与江苏的桥梁两个作用。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将高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通过与国际高校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海外平台等方式,集聚国际创新资源落地江苏。

  控好风险,探索财政资金高效使用方式。对于处于初创期创新项目,财政资金以“拨投结合”方式匹配,先以财政资金予以立项支持,研发取得阶段成功下一轮融资时,财政引导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变为股权投资。既发挥政府资金对原始重大创新项目的支持,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确定支持强度和获得研发成果的收益。

  截至2019年年底,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42家专业研究所中,20多个创新平台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申请专利2200多项;累计转化技术成果3100项,实现技术价值合计200多亿元;研发人员中海内外院士60多人,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200人。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于2019年7月30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技术产品化、商业化。

  山东产研院总部设在济南,目前在全省布局拥有3个分院、4个平台型研究院、10家自建直属研究机构、26家共建研究机构、5家加盟研究机构和2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智能计算、微纳制造、先进材料、绿色发展等方向,组织开展颠覆性、变革性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培育新业态;开展基础性、系统性、可持续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开发;突破传统产业痛点、难点技术,促进转型升级。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山东产研院设立产业投资发展公司,以市场化机制组建未来产业投资基金、产研风险投资基金,孵化投资控股、参股高技术企业19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