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人人自危,口罩、酒精等医用物资成为稀缺物资。

为了支援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不少企业提前复工甚至临时转型,保障前方一线的战疫物资。

比如秋名山神车五菱。

2月6号,五菱宣布联合供应商生产口罩,仅用7天的时间,完成了从零到100万口罩的交付。更神奇的是,五菱又用了76小时,自己造成了口罩机成为全国第一家既生产口罩,也生产口罩机的汽车企业!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另一家国产神车主机厂比亚迪也将在2月17日左右开始量产口罩和消毒液,预计2月底口罩产能可达每天500万只,消毒液产能每天5万瓶。

五菱、比亚迪等国内厂家的跨界支援前线抗疫的举动,一时刷爆朋友圈。

不过作为油气能源行业的一位迷途小沙弥,今天必须要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

讲真,这个低调务实、默默做事的行业,真乃这场抗疫战争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

1、石油产业:石油化工全力保障

这次抗疫战争中众多物资原材料其实均来自于石油化工产业

先就说说最紧缺的口罩。

原本对口罩一无所知平时也很少用到的普通民众,这次因为疫情不仅对口罩的佩戴方式和更换时间等做了充分了解,更是因为市面口罩种类繁多,对口罩生产标准甚至生产工艺都学习了一遍。

制作口罩,原材料纤维全部都是聚丙烯,医用口罩一般简称SMS结构。其中纺粘层是单层,熔喷层根据过滤要求,分为单层或者多层。“熔喷布”俗称口罩的“心脏”,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性、阻隔性、保温性和吸附性,是生产口罩的重要原料。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这个原材料聚丙烯以及熔喷无纺布均是由石油化工制造生产。

口罩缺口有多大?

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国内的口罩产能是每天2000万只,这已经占全球产能的50%。

而随着各地逐步复工复产,口罩的需求进一步激增。中国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果全面复工,每天至少需要5.3亿只口罩;若只按第二产业、医疗以及交通工作人员复工,每天也需要2.38亿只口罩。

每天生产千万只,每天消耗上亿只,这个是成量级的缺口,这也是大家为什么买不到口罩的根本原因。

根据统计信息,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也就是说除了五菱、比亚迪等之外至少还有上千家企业跨界生产口罩。

以中国制造业的牛逼程度,口罩生产线好弄,比如五菱76个小时就整出了自己的口罩机。

其实,到目前,最紧缺的不是生产口罩的设备而是熔喷无纺布这种原材料。

由于春节停工停产加之需求激增,市面上熔喷无纺布已由原先的2万元/吨暴涨至38万元/吨,陷入极度紧缺。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造什么。此情此景,石油化工行业开始默默拉紧弦奋力增产。

2月24日,中国最大医卫原材料供应商中石化宣布将投资约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两家企业抓紧建设熔喷无纺布(即熔喷布)、纺粘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12吨N95熔喷布或18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这些原料可以生产360万片N95口罩,或者1800万片医用平面口罩。

不仅仅只是无纺布原材料,连口罩出厂前的消毒工艺也得依靠石油化工。

由于熔喷无纺布无法像一般医用纱布一样采用高温消毒,目前必须得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彻底消毒,而这个环氧乙烷靠乙烯来生产,乙烯,你懂的,石油化工最重要的产品。

当然,石油

产业不仅仅只是提供原材料,生产口罩自然也不在话下。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中石化2月6日宣布,受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石化要发挥生产原材料的优势,建立口罩生产线。不到3小时,中国石化就确定了11台口罩机的购置事宜。到3月份,中国石化至少每天能产口罩100万只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而同门兄弟,中石油也不甘落后。

2月29日,中国石油下属4家企业新建的6条医用口罩生产线全部建成,开始满负荷加工生产,形成每天60万只的生产能力。进入3月,随着引进的21条口罩生产线陆续开工,全部投产后,中国石油日产口罩可达150万只。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你以为仅仅只有口罩原材料这么简单?

不好意思,在抗疫一线使用的一系列医用品原材料很多也来自石油化工,比如医药输液袋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就是与口罩熔喷无纺布一样的聚丙烯。

而武汉火速建设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所有病房均为负压隔离舱,这些负压隔离舱跟救护车的负压舱一样,原材料用的是一种高端合成树脂EVA,即是高压聚乙烯,这种材料怎么来的,你懂的。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还有全民疯抢,每天没事喷喷喷的医用酒精。

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目前全球乙醇生产最大的是美国和巴西,中国的产能排全球第三。

这乙醇的生产工艺大家最为熟知的当然是生物质发酵的方式,比如各种酒厂酿酒的工艺。还有一种是化学制备,最常见的是乙烯水化法,不好意思,又是乙烯!

另外,包括各种抗疫物资物流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装备等所需的汽柴油等的供应就不值一提了。

1月28日,中国石油武汉销售分公司携手山东能链控股有限公司,捐助300吨柴油送至两个救命医院。

除此之外,民众的生活问题也被考虑到了。

为全力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中国石化各地加油站及时推出了“一键到车”业务,即在加油的同时享受易捷的粮油蔬菜配送到车的服务,做到加油不下车、充值不圈存、开票不进店、购物不接触。

2、天然气产业:民生责任冲锋一线

相比石油化工行业,努力做好原材料及油品等后勤保障供应,天然气产业则更多的是在冲锋一线保障民生。

首当其冲的便是这全国被隔离在家后,家家生火做饭的温饱问题。

疫情期间,上游保持稳定气源供应,而燃气公司一方面要保证千万居民的正常用气,另一方面还得上门解决一些用户的安检维修充值等实际问题,交叉感染风险其实比较高。

比如疫情最前沿的武汉。

由于全城封锁,武汉天然气有限公司成立了110支燃气圈存保障小分队,派专人对接武汉11个行政区的90余个街道及相关社区。同时除了线上业务之外,漏气维修、表具维修等业务工作一刻不停,抢修中心、热线中心24小时服务,以战时速度、战时效率解决各类用户诉求,在特殊时期,针对居民的特殊情况,该公司采取非常规方式予以解决,力保市民不因小区封闭而断供。

武汉天然气小区现场圈存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这燃气有了,灶点着火了,不能没有菜下锅。

小区封锁都出不了门,没关系,我免费送货上门。

在疫情期间,中国燃气也开始卖菜了,不同于中石化加油站模式,中燃是直接送货上门。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鸡蛋、米油都不在话下,更有刚出锅的大馒头。

除了保障基础民生,更重要的是战疫一线医院的保障问题。

前几天,雷神山突击队刷爆网络,登上了学习强国。

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于1月29日正式启动,武汉华润燃气组织武汉江夏华润燃气迅速成立了由7名党员和骨干员工共36人组成的“雷神突击队”,以及后勤保障人员50人,共86人参与建设及后期运行保障。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奋战六天五夜后,2月4日10时40分,随着一簇橘色火苗燃起,武汉雷神山医院燃气工程完成调试并置换点火,武汉华润燃气有限公司下属江夏子公司宣布:武汉雷神山医院燃气管道双向气源正式投入使用。

不仅如此,为了让武汉版“小汤山”医院安心用气,中国石化宣布免费供应气源,而武汉江夏华润也决定无偿捐建供气管道和供气设施。

中石化捐了,中石油肯定不能落后。

从2月1日开始,中国石油通过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以实物定向捐赠方式,给湖北省39家定点医院捐供价值2000万元天然气,包括武汉市内使用中国石油气源的定点医院15家,共涉及武汉、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十堰等16个市县的定点医院。

你以为保障了民生,保障了定点医院,天然气行业的作为就完事了?

So young,so simple!

中央号召,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经济,两手都要硬。

除了保障民生外,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抢回被暂停的一个月,天然气行业也在竭尽所能。

2月1日起,重庆市各燃气企业开始对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单位2020年2、3月份用气价格打九折。

2月9日、2月10日,安徽、浙江省网率先降价10%。

2020年2月22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

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通力配合,严格落实阶段性降低非居气价,先降到6月30日,以全力支持复工复产。

2月28日,山东率先发布降价方案,合同内执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的非居民用气城市门站结算价格一律下浮,非居民用气城市门站综合平均结算价以不超过1.957元加省内管输价格确定。

实名吹爆!中国强大的油气产业链,真乃抗疫定海神针

很快各省市的天然气终端价格都将大幅降低,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用气成本高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除了降价之外,全国多地燃气公司执行“欠费不停供”政策,你先放心用气,我保障供应!

石油天然气,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低调务实,都只是低头看着这爱得深沉的土地,张开双手,勤恳的付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我不愿大肆声张,只想在背后默默努力,与大家携手穿过黑暗,守望天明!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来种花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