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春“曉”|泗陽朱家圩春來“棗”

(速新聞記者 楊芹 通訊員 周義寶)時至驚蟄,春氣萌動。在泗陽縣裡仁鄉朱家圩村,大棚裡的棗樹種子“蠢蠢欲動”,田野上的冬棗樹,枝頭已露青,嫩綠的芽裡滿是春天的氣息。村民們穿梭不停,忙碌的身影裡,藏著春來“棗”的希望。

春“晓”|泗阳朱家圩春来“枣”

張克林(左)和村民一起查看棗樹種子生長情況

“春節後,我們就開始忙了。你看看,這一個大棚裡,能長出1萬多棵棗樹苗呢!”3月3日上午,朱家圩村71歲的張道修老人說,他現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管護。陽光透過塑料薄膜落在大棚裡,老人將開關一擰,懸掛在大棚內的滴灌設備噴出水來,灑在密密麻麻排列的棗樹種子盆裡。

春“晓”|泗阳朱家圩春来“枣”

村民在大棚裡種下棗樹種子

在張道修身後,是整齊排列的塑料大棚,足足25個。這樣的溫度和溼度,給了種子生長的最好外在條件。20天后,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經過一年的生長,30萬株棗苗將從這裡被移進更廣闊的田野上。

“這些棗苗,不僅能供我們村用,還能滿足整個鄉冬棗的栽種需求。”朱家圩村黨支部書記張克林說,目前,他們村已經成為該鄉冬棗的培育基地。

在離這片培育基地不遠處,是600畝的“聚棗園”。對於有著古老歷史的朱家圩村來說,這片綠色無公害的種植產業讓村民們引以為傲。“這片棗林是5年前,我們村裡幾個幹部跑了近千公里,連夜奔波了很多地方,才找到的項目。”張克林說,剛建棗林的時候,一個“聚”字忽然映入腦海,“聚”就是聚人心,“聚”就是聚財富,我們想通過這片棗林,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於是,“聚棗園”成了這片棗林的名字。

據瞭解,在張克林的帶領下,村裡還成立了冬棗合作社,村民們入社入股分紅,還可以在棗林幹活另賺工資,越來越多的村民從冬棗中嚐到了“甜頭”。

春“晓”|泗阳朱家圩春来“枣”

聚棗園

到了驚蟄節氣,鋤頭不停歇。“以前我們是找不到活幹,現在一年到頭,是活幹不了。一天能賺七八十元,還能減輕兒女的負擔,我們自己都覺得開心。”正在給棗樹修剪枝條的村民付從祥說。有這樣想法的村民不止付從祥一個,採訪中,在田間地頭,迎面走來的村民們,臉上掩飾不住的笑容就是最好的答案。他們說:“現在的日子太好了!”

春“晓”|泗阳朱家圩春来“枣”

張克林(左)和村主任莊波在聚棗園看棗樹生長情況

“今年的天氣比較暖和,棗樹比往年發芽早一些,為了讓秋天的果實更好吃,現在就需要把多餘的枝條剪掉。”走進棗林,張克林和村主任莊波仔細地觀察棗樹的生長情況。在陪伴“聚棗園”5年後,他們慢慢變成了棗林養護的“土專家”。

詩畫田園夢,美麗朱家圩。張克林說,五月的朱家圩,棗林花香令人陶醉;九月的棗林,果實香甜。勤勞的朱家圩人,通過“線上+線下+旅遊”的方式,打通了銷售渠道,也讓他們繼續擴大棗林種植有了更多信心。採訪結束時,張克林說,今年秋天,他們還要把“網紅”請來做直播,他們想把朱家圩村的生態、宜居、富裕的新生活,分享給更多的人。

春“晓”|泗阳朱家圩春来“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