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時間體寒,補什麼比較好?

手機用戶97541003924


體寒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陽虛生內寒,二是身體受到寒邪的侵襲,或是兩者共同作用,導致身體出現一系列畏寒冰涼症狀。

當體內陽氣不足,受到寒邪的侵襲,就好像冬天萬物冰封一樣,身體就沒有動力,會表現出疲勞、睏倦、嗜睡,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寒凝血脈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會面色蒼白或者暗黃,沒有光澤,乾燥粗糙;寒凝血脈,氣血淤滯,也容易影響生殖系統功能,在女性多會表現出月經不調,子宮肌瘤,痛經,月經有血塊,閉經或不孕等症狀,在男性多會表現出陽痿,性功能下降,腰腿痠軟等症狀。

全身的經絡氣血受到寒邪侵襲,也會表現出頭痛,關節疼痛,風溼疼痛等症狀;腸胃受寒則容易發生腹痛腹瀉、胃脹、反酸等症狀。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陽虛寒凝常有的表現,最常見的病因是飲食方面,比如有些人一到夏天就喝冷飲,喝冰水、雪糕、冰棍等,長期吃就吃出內寒,損害身體的陽氣。

還有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就算到了冬天也不注意保暖,穿短裙漏肩背,也容易受寒受凍,尤其是肩背腰腹這些部位,都是人體最容易受寒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暖。

或是生活節奏太快,壓力太大,身體的消耗過度,耗傷體內的陽氣,陽虛生內寒,日久就會出現一系列體寒表現。

有些人太過懶惰,缺少運動,整天久坐吹空調,氣血的運行障礙,陽氣不得升發,不利於培養體內的陽氣,因此寒邪也會從內而生。

掌握陽虛寒邪的形成原因,以及症狀特點,日常就要注意養護,日常可以艾灸足三里、三陰交、關元、血海等穴位;少吃生冷寒涼的,可以多吃生薑、牛肉、羊肉、韭菜等溫陽散寒的食品。中成藥可以選擇附子理中丸、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調養。

十人九寒,比較普遍,以上的養生方法轉給身邊有需要的人,症狀複雜的可以找中醫生就診。


中醫養生鄭芝環


長期體寒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運動與食療,運動方法因人而宜只要是動起跑起來汗出來都行,食療以飲食調節體質袪寒首先重用姜的作用,俗話說:上床蘿蔔下床姜(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家開藥方,其次品性偏涼的食物(冷飲)、水果、菜蔬(反季涼性菜蔬)、水產品不吃少吃,除此以外注意日常生活習慣的養護,適時加減衣服、避風禦寒、少吹空調、出行少選擇電動車摩托車易受涼出行方式等,多種方法綜合改善體寒體質享受健康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