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文丨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今天,瑞幸咖啡的《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讓這個火遍大江南北的咖啡品牌又掀起了一波輿論。

之前,因瘋狂燒錢,僅用不到半年就達成400家門店、130萬客戶、500萬杯咖啡的成績,讓它一次次站在風口。

然而在資本為之瘋狂、互聯網人紛紛叫時,不少餐飲人卻提出質疑:

“當補貼停止,用資本燒出的這杯咖啡還能熱多久?靠低價吸引來的用戶還能否留存?”

靠補貼拉來的顧客,會有復購嗎?

做餐飲主要就是兩件事情,一件是拉新,一件是復購。

在拉新上,瑞幸咖啡做得很棒了,攜10億入場,靠湯唯、張震的明星效應,APP裂變營銷,大手筆補貼等方式高開高打進局。

首單免費、買2蹭1、賣5贈5,補貼拉新130萬客戶,在消費者中掀起了一波“小藍杯”潮流。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但餐飲不僅僅要拉新,更重要的是要有復購!

那瑞幸咖啡這幾個月積累的140萬顧客復購率會高麼?

我們得先分析分析喝瑞幸咖啡的人有哪些:

一種是靠打折吸引過來的咖啡小白,這類人其實平時也不太喝咖啡,但是看見這鋪天蓋地的廣告和首單免費等福利,就紛至沓來趕這波潮流。

有顧客表示:“10多兆買一杯咖啡(瑞幸咖啡只有下載APP才能得優惠),我覺著還挺值的吧?反正我是願意下載。”

但接著又補充一句:“等我把這些優惠券用完,就會卸載。”

細思極恐,這表明很多消費者都是衝著補貼和優惠來的。

但補貼總會停止,當這波燒錢的野蠻發育結束後,靠優惠吸引來的用戶會復購麼?

答案令人存疑。

因為這個看似巨大的市場其實是補貼營造出來的泡沫,就像前兩年的外賣O2O時代,曾經多少紅極一時的020外賣品牌踏在這泡沫上萬分榮耀,最後卻唏噓退場。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燒10億真的能培育出咖啡市場嗎?

當然,也不能消極地覺得被優惠吸引而來的咖啡小白都是如此,總會有一些人會因此愛上咖啡。

畢竟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每年人均咖啡飲用量僅5~6杯,遠低於歐洲每年人均消費咖啡734杯的水平。

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也以此證明中國咖啡市場前景廣闊,並放話:“投入10億來教育市場!”

但這得搞明白中國咖啡市場遲遲發育不起來,是做咖啡品牌的前人不夠努力,還是中國人真的不喜歡喝咖啡?

答案很有可能是後者,因為人的飲食消費習慣沒有那麼容易,也沒有那麼快就被改變。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人的飲食習慣很難短時間改變

有人把咖啡跟白糖做類比,白糖在中國和歐美消費的數量差了好幾倍。這樣看來,白糖在中國的市場潛力也很大,但這麼多年國內的白糖消費一直沒有顯著增長。

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飲食習慣是靠多年養成的,歐美食物高油、高糖,白糖需求量高;但中國飲食則五味俱全,白糖的實際需求其實並沒有那麼大。

中國人對待咖啡的態度也是類似,而且咖啡在中國有個很大的競品——茶。

有餐飲人評論:“飲食習慣本來就是‘慢牛’!你看中國年輕人走在街上是手握咖啡多還是茶水飲料多?坐在咖啡館的人是享受咖啡還是使用場地?

臺灣咖啡業走了四十年卻擋不過茶飲料十年來的崛起!因為目前在亞洲,咖啡還只是坐著喝的休閒飲品,咖啡可能會改變中國下一代的味蕾!

但現在別傻了、砸錢不如等待時間,因為習慣是慢慢養成的!”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純賣咖啡的店第一年倒閉60%~70%

很多咖啡品牌的失敗也驗證了中國咖啡市場極難攻克。

咖啡行業素有“6虧、3 平、1盈利”的說法,被稱為餐飲業除去酒吧外最難做的生意,純賣咖啡的店第一年就倒閉的佔60%~70%。

很多國外連鎖餐飲咖啡品牌妄圖佔領中國市場,但也難逃厄運。以豪麗斯,Zoo Coffee、咖啡陪你為例,這些韓系咖啡品牌幾乎全面潰敗。

導致這一結果除去品牌本身在運營上有問題外,很關鍵的還是中國人對咖啡的接受程度並不高。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韓系咖啡品牌幾乎全面潰敗

星巴克為什麼成功了?因為它賣的是場景!

可能有人會反駁:星巴克成功了!

但星巴克賣的是咖啡嗎?

正如星巴克前執行副總裁霍華德·畢哈所說的:“星巴克售賣的,一切與咖啡無關”。

星巴克的成功源於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環境,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滿足了顧客在心理和社交上的需求的場景,也就是“第三空間”,它賣的是場景,而不是咖啡。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星巴克的成功在於打造了一個消費場景

瑞幸咖啡努力燒錢培育市場的勇氣值得敬佩,但目前中國咖啡市場似乎還處於一個量變的積累階段,何時達到質變?何時中國咖啡行業的真正紅利期會到來?

尚未可知。

1.5公里內的消費者能否養活一家店?

瑞幸咖啡靠資本在短時間熱度頻頻比肩星巴克,讓人一提起國產咖啡品牌就想到它!

但熱度不能當飯吃,品牌要長久發展終究要能掙錢才是硬道理。

前期材料的毛利潤虧損200萬

而瑞幸咖啡目前的賬面好像不是很好看,有人給它簡單算了一筆賬:

“瑞幸咖啡每杯咖啡成本、牛奶3塊錢、咖啡豆1塊錢、紙杯7毛錢、打包紙袋成本3毛錢,500萬杯成本就是2500萬。

130萬顧客購買500萬杯,其中有130萬杯都是免費的,只收了6塊錢的順豐配送費,再加上送券,預計平均下來的正價消費,也就不到100萬杯,平均每杯27塊錢,收入2700萬。

前期材料的毛利潤-200萬。”

錢治亞也承認瑞幸咖啡目前還處於虧本狀態,這讓人不得不擔憂,因為現金流循環管理是餐飲擴張發展的王道,不能總賠本掙吆喝吧。

那在補貼戰結束之後,它該如何實現正現金流呢?

就目前的情況看,瑞幸咖啡要實現正現金流的道路上有好幾條攔路虎。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核心競爭優勢並不突出

首先,上文談到的復購問題是最大的攔路虎, 僅靠補貼吸引過來的顧客很難留住,但有些咖啡愛好者努力爭取爭取還是能留得住的!

不過,在前有星巴克,後有本土外賣品牌連咖啡、自助品牌萊杯咖啡等品牌的夾堵下,瑞幸咖啡能不能突出重圍呢,培養出自己的忠實粉絲呢?

那就要看要它有沒有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來建立品牌壁壘了。

因為新零售只是一種方式,規模和資本也只是重要因素,都談不上壁壘,真正壁壘就是品牌壁壘。

目前瑞幸咖啡推出的競爭四板斧是“產品質量好+價格優勢+便利性+無限場景”。

但有消費者評論:“瑞幸定價很尷尬,要便宜並沒真的很便宜(如果沒有優惠券或免費券);要好喝又達不到精品咖啡的品質;

至於要跟星巴克拼,人家星巴克賣的一直就是‘品牌知名度’那種認同跟小資品味身份感,瑞幸從知名度、口碑度上都遠遠不及。”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高密度開店525家,1.5公里內的消費者能否養活一家店?

瑞幸咖啡為了實現“無限場景”戰略,將開設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完成門店佈局525家。

還為了提高在外賣上的競爭優勢,瑞幸咖啡展開了基於1.5公里以內、順豐配送30分到達、慢必賠的外賣業務。

我們且不論“無限場景”戰略的真實競爭力、咖啡產品的外賣品質如何保證、如何面對其他咖啡品牌展開的外賣競爭等問題。

而僅僅從瑞幸咖啡的1.5公里一家店、門店佈局525家高密度開店情況都要為他捏一把汗。

雖然它目前的門店其實只是前置倉,但高昂的房租成本、人力成本是瑞幸咖啡始終繞不過的大山。

那麼,那些留存下來的顧客能不能養活如此密集的門店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快速擴張下的品控跟不上

在產品上,口味怎樣因人而異、眾口難調,不能下定論。但瑞幸咖啡投資了那麼多錢在產品研發上,質量肯定沒話說。

然而一杯的質量好保證,三個月快速擴張到400多家店,賣出的這500萬杯的質量可就不好保證了。

有餐飲人分析:“所謂的冠軍豆滿足十家八家都不成問題,但是同時滿足幾百家門店的冠軍豆是不存在的(一般而言,冠軍豆都是極小產區生產加工出來的,年產量不過數噸,而按照他們450家門店一天的供應量即需1~2噸以上,一年400~700噸總需求量),產品質量體系沒有可持續性,可信度不高。”

而且目前有些顧客反映存在喝了拉肚子、喝出蝦米、要冰咖啡只送了冰塊等情況。

這都暴露了品牌在快速擴張下的品控問題。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快速擴張,品控難把握

供應鏈問題有待解決

不僅是品控問題,供應鏈更是個大問題。

今天,瑞幸咖啡在《致星巴克的一封公開信》上聲明,星巴克要求咖啡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站隊,並停止向瑞幸咖啡繼續供貨,這嚴重影響瑞幸的運營。

不管它的目的如何,這都表明瑞幸咖啡的供應鏈壓力確實不小。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瑞幸咖啡致星巴克的一份公開信

人才儲備不足

外行入局,最關鍵的問題是人才儲備不足。

更何況瑞幸如此快速擴張勢必會帶來人員培訓速度跟不上、人員流失後沒有儲備人才補足等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一靠自己培養,二靠高薪挖角對手員工。

然而短時間內很難培養出合格的咖啡師,星巴克正常培養一名咖啡師至少要3個月,還只停留在不能出師的階段。

挖角成熟的同行是新品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但能不能短期完全理解企業文化,按照企業營運標準進行,還尚待考證。

而且通過3倍工資高薪挖掘對手的員工進行瘋狂擴張門店,未來這批高薪員工如何支撐平穩期之後的薪資架構? 這也是很大的問題。

瘋狂燒錢的瑞幸,幾個月連開400多家店,能挑戰星巴克嗎?

職業餐飲網小結:

瑞幸咖啡以瘋狂燒錢高調切入市場成果顯著,但是入了一行就要按一行的規矩辦事。

互聯網行業可以做到依靠資本贏家通吃,而餐飲行業不行。

餐飲自古就是一個勤行,不管你概念再好、燒再多錢,最終都是靠一盤盤菜、一杯杯水掙到錢來養家餬口的營生,是容不下一絲偷懶和捷徑。

真正的咖啡品牌是由強大的品牌文化、精益的管理、完善的招聘與培訓體系、獨特的裝修設計、健全的薪酬福利與晉升體系等綜合實力構成。

瑞幸咖啡也只有強化落地經營,踏踏實實做好門店運營、供應鏈運營,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壁壘,才能長久活下去。

我們也都期待瑞幸咖啡能代表中國本土咖啡品牌而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