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打不成器”,很多父母是通过武力来教育孩子。

但是,“棍棒式”的教育,真的对孩子有利吗?

很多父母都是这么回答:

孩子不听话,打了就打了呗,还能怎么样?

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说了很多遍都不听,不打根本记不住。

现在不好好教育,以后教育就晚了。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像前段时间,有一个爷爷在超市把孩子打的喷鼻血直流的新闻占据各大热搜,

孩子哭太烦,说了不听?反手就是一巴掌,让你再闹。

其实随手一搜,这种新闻可真不少见。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老一辈的传统观念。

小时候做错事,就没少挨木棍伺候。

孩子到底该不该打?一直都是众口不一。

观点一:

有妈妈在后台留言,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老一辈的传统观念。自己小时候做错事,就没少挨木棍伺候。和孩子好好说话,却根本不听,气不打一处来,不打不行!

观点二:

也有妈妈觉得不应该打孩子,小的时候你打他,长大了他打你,皮肉之苦,会让孩子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淡漠,隔阂也会越来越深,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那么多

殴打孩子是最坏的方法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

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不要在情绪化时打孩子

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妈妈的性格与脾气,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而父亲的性格和脾气,则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成长。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的时候,出现了情绪化的情况,那将会给孩子带来灾难般的体验!

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眼里看到的是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还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所以,再难,也要学着理解孩子,学会去改变自己。下一次发怒的时候,快速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冷静一会。下一次,不要被自己的情绪支配。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打“有哪些规则

打的对象:

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没有规则意识是正常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主要活动是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如果因为这些事情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6岁后的孩子基本上到了略懂道理的年龄。这个年龄段,需要是通过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因为打骂在孩子心里造成负面影响。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什么时候可以打:

尽可能地少打,在一切劝说无效,在反复说理无用,犯了原则性错误时可以打。比如:当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心理倾向,是比较恶劣严重,而且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可以打。

父母或老师已多次提醒孩子有错误的行为规则存在,但孩子仍然故意犯规时,屡教不改时,可以打。

打的频率:

打孩子次数太多频率过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影响,我们小时候挨过打的都知道,挨打时全身紧绷,因为不知道接下来的一巴掌会不会更痛。所以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因为小时候被打的经历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胆小孤僻。

有些孩子,还因为父母的过度打骂,自尊心受到损害,逐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自暴自弃。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打的方法:

打之前无论孩子大小,一定要认真告诉孩子为什么打她,让其自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确该打。

打的策略:

打后要多沟通,小的孩子甚至打后可以拥抱,讲明道理。给孩子讲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说清楚这样做会给他带来的直接伤害。

打的部位:

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木棍等,用手打屁股和手心就可以了,绝不允许拍打孩子的头、脸、眼睛和耳朵。

最后建议:

建议在家里悬挂一根家法棍,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让孩子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做父母的反过来可以想想

当孩子这么凶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你肯定不会说:“哈哈,我儿子很爱我,所以凶我。”

那时候的你,心里肯定也很难过,很难过……

所以说,打骂从来都不是爱,只能说明我们能力有限,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

除了打骂就没有学会去如何教育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从来不是要求孩子怎么样,而是自己先当好一个榜样!

打孩子竟然需要“技术含量”?这些秘诀家长必须要知道!

总而言之

与其打骂孩子

不如学会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

父母应改变以"打“教为教育方式。

应该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才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澳优袋鼠妈妈,获取更多的育儿干货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