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未來不是規模場一統天下,而是家庭豬場一支獨秀!

未來不是規模場一統天下,而是家庭豬場一支獨秀!

未來中國的養豬業將不再是一味地貪求過大規模化,適度規模將是以後發展的重點,也是社會和國家層面給予地指導性要求,而家庭豬場這種準規模化正好體現了“適度”的含義,它如下的特性確定了它的超強生命力。準規模化家庭豬場的定義:泛指自繁自養常年存欄經產母豬數在30-100頭之間,以夫婦倆為主要管理、飼養人員,適當配備幾名僱工,無固定的專職技術員或技術廠長的豬場。準規模化家庭豬場是唯一常年堅守在生產第一線的“老闆”,他們把小豬當自己的兒子養,把母豬當自己的老婆養,他們的投資是自己的全部家底,他們倒不起,所以決定了他們倒不了。尤其是起步較早的豬場,當別人把利潤用於購車、購房的時候,他們把利潤用在改善豬豬生產的設施上。象這些豬場,別說自己的堅持,頭上三尺有神明,老天也不會讓他們倒掉的!綜上所述,經過近年低迷豬價悲壯的洗禮,最後留在陣地的只能是那些敬業實幹,不圖虛名的家庭豬場養豬人。而百能公司也將以更大的精力物力來扶助這些家庭豬場!未來中國的養豬業將不再是一味地貪求過大規模化,適度規模將是以後發展的重點,也是社會和國家層面給予地指導性要求,而家庭豬場這種準規模化正好體現了“適度”的含義,它如下的特性確定了它的超強生命力。

1、抗市場風險能力更強

不是說準規模化家庭豬場的資金實力有多雄厚,而是這樣規模的豬場更能很好的把控資金,以存欄母豬60頭的準規模化家庭豬場為例。如果能很的把經產母豬的配種、懷孕、哺乳、斷奶到肥豬出欄,平均每個月份,也就是說每半年中60頭母豬總有1/6的數量在每個月中產仔,這樣一來也就能保持總有10頭母豬所提供的育肥豬在每個月份出欄,也是就是說每月有100頭育肥豬出欄。就算按現虧損300元/頭,一個月也就在3萬左右的虧損,這個對於一個經營多年的準規模化家庭豬場,不會構成致命的打擊,更何況這樣的豬場在之前好行情時應當積累了資財實力。只要準規模化家庭豬場不在一個月內把600豬集中出欄,或是壓欄幾個月,就是這樣行情維持7-8個月也不會有太多資金斷裂的風險。當然前題是這樣準規模化家庭豬場的生產水平不差,在行情好的前幾年積累一定盈利資金。

未來不是規模場一統天下,而是家庭豬場一支獨秀!

2、更加有助於追求精細化管理

家庭豬場的老闆,往往既是飼養員,又是技術員等多重身份,他們時刻堅守在養豬的第一線,能及時發現豬場的問題,從而做出準確快速的豬場管理調整,達到最佳的養殖水平。這相比人事複雜的規模化豬場,問題的發現、解決往往因為當事人的責任心問題,以及層層管理的設定,加上最終決策的老闆對問題真相把控不到位,導致管理不到位,致使豬場問題頻現,管理水平反到不如家庭豬場。

3、成本控制能力強

現在養豬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人力成本,而家庭豬場因為規模的適度,所以不需要大量的飼養員,而且往往他們本身就是飼養員,就這一塊很好地節省了人力開支。另外比如他們不存在場地租賃支出等費用開銷,不存在高額貸款利息等。

未來不是規模場一統天下,而是家庭豬場一支獨秀!

4、生產指標易提高

準規模化家庭豬場是唯一常年堅守在生產第一線的“老闆”,他們把小豬當自己的兒子養,把母豬當自己的老婆養,他們的投資是自己的全部家底,他們倒不起,所以決定了他們能很用心地把豬養豬好,生產指標差不了。我們可總結一點:養得多不如養得精,大規模豬場相對小豬場來說,效益並非和規模成正比,甚至有相反的結果。

養豬產業究竟應該走向何處?大洗牌已經不可避免,這是大家都沒有異議的事實,但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洗牌的路徑,以及最後的結果如何,才是大家最關心的。有一種觀點現在是主流,就是淘汰小戶,留下規模豬場,其實這只是從表面現象去分析得出的結果,就象前幾年政府的導向和現在的結果南轅北轍一樣。我想說的是,如果真真實實分析中國養豬行業的現實情況,得出的結論,完全有可能是一種去兩頭,留中間的奇怪現象。這是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更是養豬行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把發展畜禽養殖列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這是各級黨委、政府近年來一直堅持的發展方針。然而,由於管理技術缺乏、畜禽市場跌宕、環保要求制約等因素的存在,廣大中小規模養殖場戶舉步維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