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希特勒到底敗在哪裡?

柒月體育


兩線作戰,拳頭分散。



西線戰場,歐洲第二強國法國,不到兩個星期就投降了,30萬英法聯軍被趕到了敦克爾刻的沙灘上,這個時候英國的丘吉爾和自由法國領袖戴高樂已經絕望了,生死由命吧!

英吉利海峽上,英國皇家空軍已經沒有多餘的飛機可以保護自己皇家海軍了,納粹德國空軍司令戈林肆無忌憚讓自己王牌飛行員們攻擊海上移動標靶。負責本次撤退任務的英國海軍准將,經過精心計算發現需要等待一個半月時間,才能完成30萬軍隊渡海計劃。這個時候納粹德國的精銳陸軍只有百餘公里的路程,按照機械化部隊的速度,只要一天時間,但是他們被元首命令停下來了!

敦克爾刻,稍等片刻,後患無窮!



敦克爾刻大撤退,戈林高估了自己空軍的能力,低估了英法民眾愛國熱情,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用自己的漁船往返英國港口,把一個個驚魂未定的英國和法國士兵運送到安全地帶,接受重新訓練等待時機反攻。他們是自由歐洲的希望,他們是民主未來的捍衛者,他們是家庭的唯一指望!

英國人頂住了壓力,海上皇家海軍保持了海上控制權,納粹德國不可以隨心所欲的進攻英國和美國商船及戰爭支援。希特勒認為要保持德國閃電戰優勢,需要得到更多的石油,更多的礦產。滿足這一切的只有土地廣闊的蘇聯人,要進攻蘇聯就需要拿下波蘭,而波蘭是蘇聯人苦心經營的勢力範圍,在那裡蘇聯人扶持了親蘇的政權和軍隊,斯大林和希特勒的戰爭從波蘭開始,波蘭人實行焦土抗擊德國政策,一個一個的街道和房間淪為戰壕,德國人被套牢了,損失慘重。

波蘭在流血,蘇聯時間換來生存空間,日本人菊花與刀,元首煩透了!



波蘭人的付出,為斯大林提供時間,生存的空間由此打開。眾所周知,1941年納粹德國的閃電戰進入了蘇聯時候,蘇聯大清洗運動惡果顯露出來了,德國人快速推進,蘇聯喪失了大量的工業城市和礦產資源,斯大林不得不在莫斯科紅場閱兵鼓舞士氣,這個時候希特勒有了新麻煩。

東方的盟友日本不長眼,海軍的山本五十六竟然偷襲了美國人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希特勒在蘇聯的夾生飯,太平洋又開始揚湯止沸了,閃電戰變成了乾坤大挪移,失去了所有優勢。希特勒命令日本軍部向莫斯科進軍,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組織了十幾萬人馬策劃了坎門戰役,斯大林讓朱可夫掛帥出征,蘇聯重裝甲部隊加上優勢空軍與關東軍對壘,雙方爆發大規模坦克作戰和陣地戰,蘇聯紅軍取得慘烈的勝利。日本人信奉強者恆強,於是與蘇聯簽署日蘇互不侵犯協議。

希特勒作為納粹德國的黨政軍領導,面臨局面是拿破崙當前形勢,兩線作戰八面樹敵,德國靠著軍工企業支撐了虛假繁榮,如果戰爭一旦陷入停滯對峙,那就是各種可能性都有。結局很明顯,希特勒輸的精光!


唐俊龍55398571


希特勒最大的失敗是在政治上,軍事失敗只是一個表象,下面就由我來分析。



根據希特勒自己的自傳我的奮鬥的描述,他所要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乃至世界新秩序只是為日耳曼一個民族服務的,就算延伸下,也是為他指定的雅利安人種服務的,他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勢必會遭到全世界多數人的反對而最終走向失敗。



希特勒毫不隱晦自己要為德國謀求生存空間,而開拓空間就是用戰爭這一方式進行,當他瘋狂侵略歐洲那些已經有上千年文化根基的傳統國家的時候,他的失敗就已經註定。



他毫不考慮客觀現實,用一個賭徒的心態瘋狂的進行軍事豪賭,閃電戰,也就是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在對方還沒組織起有效抵抗的時候就將對方打敗。這種突襲可以成功一次,兩次,但不可能永遠成功,說到底,戰爭,仍然是後勤的較量,綜合國力的較量。當他進攻或宣戰那些在實質上比他強的多的國家的時候,失敗就已經註定。無論他的軍隊有多厲害,當突襲致勝不可能的時候,拼資源的時候,他和他的德國就力不從心了,軍事自然急轉直下。而無論普魯士軍官有多好的傳統,多高的素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失敗自然是唯一結果。



即便他是為了德國人謀求發展,可是他所建立的獨裁整體和所依靠的他所謂的國家社會主義經濟,都是違揹人類發展方向的,最終也會被德國人民所拋棄。人類的發展永遠是向前的,任何人想以任何思想重新為人類戴上奴隸的枷鎖的行為都將是徒勞的,不會成功的,也最終為人類所遺棄。


史書上冬眠的蛇


希特勒的失敗,既是實力不夠,也是發動侵略戰爭的性質使然。

先從最根本的實力上面說起,畢竟數據是不會說謊的。在二戰之前,德國的實力,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不容小覷,已經強大到讓世人羨慕嫉妒恨的程度了,德國工業生產能力排在世界第三位,然而不幸的是,第一名的美國,第二名的蘇聯,日後都將成為德國最強有力的敵人。

以1942年為例,此時二戰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各主要交戰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幾乎達到巔峰狀態。

1942年,美國可以生產飛機4.7萬架,德國可以生產飛機1.5萬架,蘇聯2.5萬架。坦克方面,美國可以年產3.7萬輛,蘇聯2.9萬輛,德國1.8萬輛。

而且要知道,即使進入1942年,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還沒有被完全挖掘,潛力無限。




這樣的兵工廠,看著就可怕。

二戰期間,美國開足了馬力生產石油。1940年,美國石油年產2億噸,到1945年約為2.3億噸。全球石油總產量為3.6億噸,換句話說,美國石油產量佔全球的60%有餘。二戰後期,德國的坦克戰機因為沒有足夠的燃油而變成一堆廢鐵。

換個角度看,德國完全是被美國人用石油淹死的。


希特勒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即使僥倖打敗蘇聯,他能維持他的第三帝國嗎?由於黨衛軍的暴行,佔領區的反抗此起彼伏,無論是誰,一旦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都一定會被吞沒。

希特勒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貪心,無論是出兵萊茵蘭,吞併奧地利,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蘭還是全面佔領西歐,只要希特勒停手,他都不會敗的這樣慘。

但是,屢戰屢勝,所向披靡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停止的,等待希特勒的只能是滅亡。



歡迎指教討論。


視野新觀


希特勒敗在對德軍國防軍將領的不信任,尤其是在東線德軍遭遇重大挫折後,希特勒更加對他的將軍以敵視,聽不進任何意見,而他卻又沒有統掌全局的戰略頭腦!


希特勒企圖用德國強大的軍隊以軍事手段來達成他的政治目的,可是他竟然不信任他的將軍們,一直想組建一直他親掌的忠於他自己的武裝力量,於是黨衛軍便誕生了,並且在德國進攻蘇聯時得到了極大發展。尤其在東線德軍節節敗退之際,希特勒無視那些損失慘重,急需人員和裝備補充的國防軍,把優秀的人力和精良的武器用於組建他的黨衛軍,這些黨衛軍尤其是新組建的很難在短期訓練中達到在東線作戰的國防軍部隊。我們不否認黨衛軍部隊的狂熱和勇敢,他們也取得了令人尊敬的戰績,可是就德軍整體武裝力量而言,無疑是遭到了削弱!


軍隊可以快速組建,可是優秀的指揮官卻難以短期培養,尤其是集團軍、集團軍群級別的指揮官更是難求。所以希特勒不得不繼續依靠國防軍將領的指揮,可是他對他們的不信任又極大了阻礙了他的將軍們的指揮!希特勒甚至管到了營級的作戰單位。

希特勒並沒有像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那樣對作戰有總體的戰略設想和指導性計劃,希特勒只有一個作戰指導,就是不放棄一寸已經佔領的土地,他禁止任何不戰即放棄陣地的建議,德軍部隊被包圍後,他會命令被包圍的德軍堅守陣地,使這裡成為要塞!斯大林格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希特勒也不放棄防線上任何的突出部,這種突出部對處於防禦的德軍來說是極其危險的,不僅增加了德軍防線的寬度,而且容易遭到蘇軍的鉗形進攻而被包圍殲滅。可是希特勒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仍舊幻想著反攻,所以他堅持不放棄這些對進攻有重大意義的突出部。可是德軍還有能力發起決定性反攻嗎?

所以希特勒最大的失敗就是不信任的德國的國防軍部隊,尤其是這個軍隊的靈魂—參謀部軍官,使得在希特勒的“瞎指揮”下德國犯了許多重大戰略失誤,最終不得不選擇“無條件投降”這一對軍人來說最為恥辱的失敗!


戰略論


希特勒敗在與蘇聯,日本結盟,喪失了世界人民的支持。

蘇軍,日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敵,殺人,強姦,虐俘,射殺飛行員,射殺醫護人員,雙手沾滿了鮮血,罵它們是“野獸”,都汙辱了野獸。

美英法縱容希特收回一戰失地,吞併奧地利,捷克,是覺得自己在“凡爾賽和約”中做的大過分,剝奪了德國的生存權,引發了德國民眾仇恨,想給予糾正,給德國正常國家的待遇,可以重新武裝,對抗蘇聯擴張政策。

可希特勒卻碰到不通人性的波蘭,不願歸還但澤,還不肯退出得到的捷克土地補償好處,惹惱了希特勒,聯合蘇聯瓜分了波蘭,引發了二戰。

當希特勒橫掃歐州,打敗英國,佔領法國,荷蘭,挪威,丹麥,比利時等地時,斯大林也沒閒著,將防線前移到波蘭,羅馬利亞,嚴重危脅到德國後方安全。

斯大林是個獨裁者,一直在對外擴張,得到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部分土地還不滿足,還想要地中海出海口,扶持南斯拉夫反德人士,西班牙反政府人士,讓希特勒很憤怒,覺得斯大林貪得無厭。

斯大林沒想到希特勒敢在沒準備冬季裝備時,就敢發動“巴巴羅薩計劃”,蘇軍被打的丟盔卸甲,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部隊。

美英坐山觀虎鬥,任憑希特勒在蘇聯高歌猛進,直取莫斯科,只口頭支持蘇聯,不提供物質支援,希望借希特勒之手滅了斯大林。

這時日本軍國主義者跳出來了,不遵守與希特勒達成了的北上夾擊蘇聯戰略,而想南下去打美英荷,奪取它們的殖民地,讓斯大林有了喘氣機會,抽走遠東精銳部隊回防莫斯科,保住了一條命。

可當希特勒緩過勁,重奪回戰場主動權,將蘇軍有生力量又消滅了。

日本卻在這時候,偷襲了珍珠港,而且是未宣而戰,徹底讓美國人民憤怒了,全民參戰。

只要美國加入了反希特勒聯盟,希特勒就必敗無疑,因為美國軍工生產太強大了!


光芒萬丈34957




希特勒的失敗之處在於,上帝給你智慧的同時也給了你野心,但是配備給你的物質條件又具有侷限性。

在這種矛盾條件下,希特勒把他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要知道德國是一戰戰敗國,受《凡爾賽協議》約束,軍隊發展受到嚴格限制,直到1933年希特勒上臺,其用了兩年時間,先是秘密擴軍,再是實現義務兵役制,到1939年迅速擴充到52個常備師。並且在他的領導體制下,飛機坦克大炮等機械化裝備數量也迅猛發展,而且軍隊都接受了嚴格訓練,德國從一個歐洲排行不過三的國家迅速成為睥睨天下,橫掃歐洲的超級軍事強國才用了不過六年。



這就是他天才的地方,更天才的是,他發明了閃電戰這種新戰法,這是一種集約己方所有優勢的空地立體作戰模式,而且集中力量攻其一點,大集群、機械化,這種戰法問世,將歐洲傳統強國法國包括蘇聯都打蒙了,快速推進、勢不可擋。



然而,上帝給他的野心讓他難以剋制要征服全球的慾望,而且被自己的聰明燒昏了頭腦,他解決掉法國之後整個歐洲大陸全部進入了彀中,原本應該用三到五年來治理歐洲大陸,修生養息,整軍備武,再做下一步打算。畢竟美國偏安一隅、蘇聯又想爭取時間繼續發展,英國已經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他要不惹別人,再無人敢招惹他。他卻忍不住自己的慾望,立即進攻英國。



但是之前他跟英國簽了一個《英德協定》,就是英國為自保,防止德國吞併歐洲大陸後攻擊自己的綏靖政策。《英德協定》規定德國的海軍裝備總噸位必須低於英國,這就是老牌帝國的老謀深算之處,希特勒一方面有條約約束,另一方面全面發展陸軍、空軍,也沒有精力再去發展海軍,結果進攻英倫三島時,英國就憑藉英吉利海峽和傳統海軍大國優勢,硬是頂住了德國的瘋狂進攻。


德國的這一永不止步的瘋狂舉動讓遠在大西洋的美國總統羅斯福開始坐不住了,羅斯福一看尼瑪的胃口太大了,這樣下去我想過個與世無爭的安逸日子是不行的了,羅斯福雖然迫於國內厭戰情緒沒有直接參戰,但是開始跟英國、中國、蘇聯眉來眼去,大量賣裝備給反法西斯陣營。

蘇聯也開始警惕,在蘇德邊境部署重兵防範,並在遠東與日本簽署《日蘇互不侵犯條約》,重點防範來自歐洲的威脅。

最後,英國這塊骨頭沒有啃下,希特勒還是沒有反思,調整策略、剋制慾望,又開始進攻他命運終結的地方——蘇聯,墨索里尼半夜得知希特勒的瘋狂舉動後,氣得跳腳,大罵希特勒這個瘋子要把意大利玩死。

果然,希特勒玩死了整個法西斯集團。


謝金澎


希特勒的失誤在於過高的估計了自身的實力,犯了戰爭擴大化的錯誤,後期指揮失誤,戰略戰術呆板,沒有充分利用優秀將領,最終失敗。

在二二戰前期,希特勒仗打的都比較順利,利用閃電戰的優勢,快速的滅亡了波蘭、丹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從此希特勒誤認為德國軍隊無敵,又相繼同英國、蘇聯發動戰爭,結果打的潰不成軍,最終第三帝國滅亡。


一、希特勒過高估計自身實力,戰爭規模嚴重擴大。克勞塞維斯說過,戰爭一旦開始,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結束。希特勒最不應該和法國、英國、蘇聯打仗。當時英國、法國是盟國,雖然42天德國即把法國打趴下,但是法國是一個不服輸的民族,戴高樂將軍在北非成立自由法國抗擊德國。攻打英國,在不列顛空戰中損失了大批的飛機和優秀的飛行員,導致對英國的作戰不得不暫停。隨後攻擊蘇聯,使得德國兩線作戰,戰略上犯了大錯。蘇聯氣候高冷,地域縱深空間很大,民族觀念很強,英勇無懼、不斷抗爭,再加上德國的綜合實力、戰爭的潛力遠遠不如蘇聯,蘇聯又從美國、英國等國獲得大量外援,德國失敗的命運不可避免。

二、希特勒後期指揮失誤,戰略戰術呆板。希特勒在主動進攻的情況下,指揮的順風順水,如果一旦遇挫,則失誤連連。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強令保盧斯守禦陣地不準後撤,導致保盧斯兵敗投降,開創了二戰德國元帥投降的先例,嚴重打擊了士氣。庫爾斯克戰役中,一再拖延戰爭發動時間,導致蘇軍判明德軍作戰意圖,做了充分準備,最終庫爾斯克戰役失敗了。在1944年,蘇聯發動十大戰役,希特勒更是嚴令德軍寸步不退,白白損失了兵力。

三、希特勒任用庸才,在戰爭後期又罷免了大批優秀的軍事將領,加速了失敗。希特勒任用戈林為空軍元帥,戈林並沒有真才實學,一味奉迎元首。結果在不列顛空戰中指揮失當,使得德國的空軍力量損失殆盡。曼施坦因元帥,被公認為德國最優秀的陸軍元帥,卻被希特勒在1944年罷免。

希特勒發動二戰雖然是不義之戰,但是他在戰爭中犯的種種錯誤也值得後人警醒,不能重犯同類錯誤。


黃先生—歷史頑主


第三帝國的倒下有很多的因素在裡面,但是,人們卻只看到了希特勒的失誤。對法戰役時,隆美爾的快速突進一度使得英法聯軍從包圍圈中衝出,假如不是後續的德國軍隊防守得當,英法聯軍很有可能在隆美爾向北突進的當天,就撤回巴黎方向。這也讓希特勒意識到,對法戰爭絕對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甚至,阿拉斯反擊戰的出現還導致了希特勒在後來的敦刻爾克的問題上陷入猶豫。假設一下,假如隆美爾可以將阿拉斯反擊戰扼殺在源頭,希特勒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在敦刻爾克的佔領上陷入猶豫呢? 其次,就是希特勒對東線的指揮。在古德里安回憶錄上記載,關於進攻列寧格勒、莫斯科、明斯克,希特勒明顯更偏向於後者。然而,這些身經百戰的元帥在看出元首的心思後,大部分都選擇了支持,而非是指出問題。這也導致了,德國拋棄了熊掌而選擇去吃魚。設想一下,假如有更多的人一起和古德里安支持進攻莫斯科的決定,希特勒在眾人的影響下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犯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錯誤呢?

可怕的是,關於第三帝國的倒下,很多德國將領都犯下了錯誤,但是人們卻只注意到了希特勒。此外,從局中人的角度來看,希特勒的決定就一定是愚蠢的嗎?假如沒有莫斯科德軍的堅守,可能就沒有高加索德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港以及後來的大撤退。假如,德國沒有提前攻佔明斯克,德國進攻莫斯科時,幾乎一直都要排除相當數量的軍隊應對明斯克方面的威脅,自認為聰明的旁觀者,難道真的就比希特勒聰明嗎?


浩漢防務論壇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也就是希特勒為什麼失敗,原因林林總總。


有人說是因為德國有著豬一樣的隊友,一戰時德國本來和沙俄合作得非常愉快,可為了幫奧匈小弟,只能站在了沙俄對立面,最後失敗,而二戰時德國本計劃好進攻蘇聯,誰知意大利這時進攻北非,30萬意軍被1.5萬英軍打得滿地跑,德軍只好馳援意大利,之後再調轉進攻蘇聯,可這比計劃的時間晚了70多天。

1941年北非戰場上,隆美爾將軍和德軍第15裝甲師在一起。

也有人說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不會用人,他身邊有三大軍事天才卻都不被重用而改變了德軍戰爭結果。比如德國裝甲兵之父,也是閃電戰創史人的古德里安,二戰時累累戰果,可1941年進攻蘇聯時,因一場敗仗,希特勒就解除了古德里安的職務之後賦閒在家;二戰名將,德國元帥隆美爾曾是希特勒最欣賞的人,悲劇的是捲入了暗殺希特勒的事件中,服毒身亡;還有曼施泰因是二戰時最負盛名的指揮官,可是因與希特勒分歧越來越大,受到希特勒冷落,最後被解除職務。

1940年德軍閃擊歐洲,僅用40天法國投降。圖為1939年一群記者在馬奇諾防線一處要塞上,法軍正描繪著堅固的防線。

普遍認為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是希特勒放走了英法幾十萬聯軍。1940年德國閃擊歐洲,英法聯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最後在敦刻爾克這個地方,就算背水一戰,也難逃覆滅,但是希特勒硬是看著34萬英法聯軍撤退了,這支部隊後來被美國重新裝備後成為了反攻德國的重要力量。

1940年,33萬英法聯軍從法國敦刻爾克撤退。

但是我想說,希特勒失敗的原因跟石油有著重要的關係,在二戰後期,石油也影響著德軍的戰略,更因石油而走向了失敗。德國是歐洲典型的缺油國,就算戰爭的儲備,要開動裝甲部隊,可能只能維持1個多月時間,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所以二戰的德國使用的閃電戰其實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沒有油,所以德國制定的戰略一般是以1個月為一個週期,一輪攻勢後,歇一歇囤點油,再進攻。誰曾想在歐洲的閃電戰打得那麼順手,一般不用1個月就能提前結束戰鬥,所以囤了大量的石油,以至於進攻蘇聯的計劃時可保證2個月戰鬥計劃。

1945年4月初,在德國一處地下工廠,容克公司的He-162戰鬥機半成品停在組裝線上。

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德國在進攻蘇聯時也一直順風順水,可在進攻斯摩稜斯克時,遭到了蘇聯頑強抵抗,一仗打了2個多月,把德國儲備的石油打沒了,這完全打亂了德軍進攻蘇聯的計劃,使得希特勒不得已改變作戰計劃,把中路軍的坦克集團調往南線打烏克蘭,因為那裡有高加索油田。很多人都說希特勒轉向南作戰是重大失誤,三線進攻路線,兩線停擺,只剩下南線保持進攻了,可是最終蘇聯紅軍守住了這片土地並粉碎了德國的進攻,盟軍大反攻時,停擺在路邊的虎式坦克雄風不見,天空也見不到德軍的戰機,因為德軍沒油了。


圖文繪歷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敗了,現在出現了很多反思希特勒敗的原因到底出現在哪裡?應該說希特勒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在大的戰略方向上,此外也是因他個人能力不夠導致的最終失敗!所以說如果給希特勒第二次機會,他照樣還是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麼首先我們來看看希特勒在戰略方面到底出現了哪些錯誤?


應該說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做了很多充分的準備的,特別是在他開始寫出我的奮鬥一書之後,就開始在國內做了很多的準備,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科技上等等吧,都做了很好的準備,但是這些準備,由於在後來的戰略設計上的錯誤,最終導致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希特勒只做了很好的戰術上的準備,戰略上的準備包括戰略方向上的選擇,都是錯誤的。



比如說希特勒應該把征服歐洲作為他的首選目標,或者是第一目標。包括如何征服歐洲作戰的次序等等,都應該有一個全面的規劃和謀劃,而希特勒的整個戰略始終都是隻看到了戰術上的進攻的安排,卻對這些總體上的安排缺乏一個總體的系統的考慮。正因為如此,所以一開始攻下法國波蘭,等歐洲的一些國家,進展的還比較順利,但是沒有成聖的,把所有的歐洲整個地盤拿下來,也沒有選擇拿下中東以後,就可以解決以後的石油供應的問題。這樣的話,最後才考慮要不要進攻蘇聯。何時進攻,進攻的把握性就會大很多,不會那麼倉促的去因為所有的問題,而發動這場準備不足的戰爭。


第二希特勒在選擇誰是他的朋友,誰是他的敵人方面,也明顯的犯了戰略性的錯誤。

毛主席就曾經說過,革命的首要的問題就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而不是我們要去進攻哪一塊地盤,去搶奪什麼樣的資源。顯然在這個方面,希特勒是做得太差了,選的隊友都是豬一樣的隊友,日本在關鍵的時候去偷襲珍珠港,而不是從西伯利亞去進攻蘇聯,墨索里尼,意大利這個就更不要說了,經常在戰爭中拖後腿,留下一屁股的屎,讓希特勒再去擦。如果希特勒能把蘇聯拉來作為自己的盟友,我想這個戰爭的結果會怎麼樣?大家就不用再去問了吧。而且蘇聯也有意想和希特勒聯合,或者,至少他也是害怕希特勒去進攻他,如果說希特勒能夠和蘇聯去結為盟友,一方面蘇聯會求之不得,另一方面希特勒也就為這場戰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準備好了最重要的砝碼。



第三是進攻蘇聯,這本身就是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在選擇進攻的時間方面也放了戰術性的錯誤。

如果說希特勒沒有放這個進攻蘇聯這麼大的戰略性的錯誤的話,希特勒就不會失敗,當然在戰術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包括他的時機的選擇,以及具體進攻莫斯科,包括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等等,希特勒都不顧戰場的實際情況,親自去瞎指揮,但這些都是一些戰術性的錯誤了。


其次就是希特勒的能力不行。這主要體現在:

第一是希特勒不具備大局的,全局性的,系統性的,整體性的思維。或者說這方面的思維能力是永遠不夠的。這包括從當真的準備謀劃戰術的安排,戰爭的選擇等等方面。

第二是希特勒個人性格方面的缺陷。希特勒是一個偏執狂,對別人的意見難以吸納,對自己的錯誤的思想和方法非要做到固執起見,剛愎自用,不能夠很好的聽取戰將們根據現場情況提出的,非常有針對性的作戰方法。特別是在蘇聯戰場上,希特勒有好幾次能夠取勝的機會,卻被他自己的固執葬送了,德軍的很好的戰機。



第三是希特勒不會用人,或者說在用人的方面出現了重大失誤。比如盟軍在敦克爾克撤退的過程中,希特勒本來可以對盟軍進行關鍵的一擊,卻像豬一樣的下令撤退,停止進攻。為盟軍保留了近30萬的最後在諾曼底登陸的有生力量。而希特勒犯下這一低級錯誤的原因,據說就是為了給自己信任的空軍司令留下一個功的機會,這是什麼用人方法?用人原則,難道不以戰爭的勝敗和最終的目標,作為用人的導向嗎?

第四是希特勒連科學家在戰爭中的重要性都認識不到。導致他瘋狂的驅趕國內的優秀科學家,特別是猶太籍的科學家趕盡殺絕,因而在關鍵用人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科學家為他製造先進的武器,特別是像愛因斯坦這樣的絕頂級的科學家如果利用好了的話,是能夠製造出原子彈的,這一批最牛的科學家,都被他趕跑了,後來跑到美國去,卻幫助美國製造出了原子彈。如果說希特勒製造出了原子彈的話,戰爭的結果又會是怎麼樣呢?



希特勒為什麼會失敗?希特勒自己都可能會覺得很冤,但是如果他看到了上面的分析,他就不會覺得冤了!

所以說希特勒敗在八個字上:有勇無謀,能力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