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肠道里的宿便不清会有什么后果?

华林国际C馆六楼H503


有些关于医学健康的名词,只出现在大众传媒和广告里,而不见于医学专业术语,“宿便”就是其中之一。想来很多编造宿便概念,并以此敛财的人,可能是根据“宿食”而硬造了这么一个概念。

其实宿食也不是一个医学名词,只有前面加一个动词“呕吐”才能变成一个医学概念。呕吐宿食的意思是将前一晚上所吃的食物呕吐出来。偶尔的一次呕吐宿食并不一定有什么严重的问题,醉酒、食物中毒都可能出现,但如果长期反复的呕吐宿食,那么一般提示有幽门梗阻,可能是消化性溃疡长期反复的并发症,如果是老年人,还要提防胃癌的可能。

把这一概念套到宿便上,大概当天没有拍出来的大便都叫做宿便了。不过即便有这样的宿便,也没什么意义。宿食的意义在于胃排空的规律,大多数食物在4到6个小时之内从胃内排出,进入小肠。如果幽门梗阻,即便不吃饭,胃内也不停分泌胃液,所以必定会间断呕吐。因此隔夜呕吐宿食才可以推导出存在幽门溃疡。而大便隔不隔夜则没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只要大便没有进入直肠,人们完全可以带着它睡觉,而不会受到影响。当然也不会增加所谓的毒素吸收。

此外,要想每个人肠道里都干干净净,每次排便都没有残留也是不可能的。除非是为了医学检查主动的服用一些清肠的药物,否则每个人的大肠里无时无刻都存有粪便,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例外。即便是连续几天不吃不喝,大肠里还有脱落的细胞,分泌的粘液,死亡的细菌等多种杂质。临床上对正常大便次数的规定也是非常宽泛,从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作正常,极端情况下有人七天一次大便也未必被当做不正常。只要没有特别需要处理的病因,不会强求每个人每天都要排便。

制造宿便概念的,几乎都是为了推销保健品,号称能够减少毒素吸收,减缓衰老等等,其实大多是各种泻药。有人喝了以后感觉轻松很多,大部分是因为心理暗示,觉得自己肠子里很脏,充满了毒素。需要警惕的是,这些保健品大多含有蒽醌,所以长期服用很容易导致大肠黑变病,肠粘膜从红润变成石油一样的黑色。有的研究认为长期服用这样的泻药有可能增加结肠癌的风险,但还有待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肠变黑的同时,很多人的肠道敏感性和动力降低,原有便秘的会越来越重,也越来越依赖泻药,形成恶性循环。

总之,宿便是保健品厂家为了推销无用甚至有害的保健品硬造出来的概念。卫生和健康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没必要再用这种伪概念自己吓自己。


长青医生


人吃的食物经过胃的溶解和吸收以后排到小肠,再经过吸收分化 ,以后食物中的多余的水分由肾的作用排放成尿由尿道排出体外。

食物的废弃物由小肠输送到大肠,再经过肛门排出来体外,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粪便。如果废弃物留在肠道里,不能被排出体外的粪便(未排出体外的废弃物,就姑且叫粪便吧)在肠道里会是什么结果呢,咱们在这里谈谈。

肠道里的废弃物正常人一般是24小时排泄一次,如果超过24小时不能排泄,那就是不正常的。如果废弃物长时间不能排泄出体外,由于肠道的热量,就会产生细菌,废弃物经过细菌的分解,就会在肠道里发酵 ,就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废弃物经过膨胀,人的腹部就会产生疼痛,如果继续积聚在肠道里,再经过发酵,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氨气)就会继续发热,其后果就是对那个部位的肠道产生腐烂,造成肠道穿孔。

不知道我对楼主的问题这样回答,楼主能不能明白。希望我的回答对楼主有用。


美在世间


正常情况下,大便应该是每天一次,成型、不费劲、不粘厕所肛门,无异味,便后神清气爽。凡是大便数量少、排便费劲、臭味大,大便或成硬球状或不成型,粘马桶壁和肛门,便后仍觉便意未尽,腹胀不放屁、不思饮食。有上述情况出现,不管是否每天解不解大便都是因为腸道内有过量的宿便存在!后果是大人孩子会出现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与大腸相表里),中年以上人有或潜在心血管疾病老人,会因为大便用力屏气时心脑血管压力陡然升高,诱发血管爆裂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