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深入分析當前中俄大豆種植貿易合作:發展成效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有數據表明,中國每年有9000萬噸大豆的供需缺口。中國加大對俄羅斯能源及農產品的採購,俄羅斯可以部分替代國外供應,但無法完全滿足中國需求。2018年以來,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俄羅斯在中俄農業發展規劃中承諾為中國投資者參與的項目加大土地供應力度和優惠融資,俄遠東農業部門願意向中國企業提供100萬公頃的土地用於新的農業投資項目,希望中國農企投資從事產品加工、大豆種植。

本文將以國家一類開放口岸黑龍江省同江市為例,深入分析當前對俄農業合作中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深入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俄大豆種植貿易現狀

據調查,絕大多數俄產大豆要運回國內銷售。主要原因:一是俄羅斯人習慣食用葵花籽油,極少食用大豆油;二是俄遠東地區只有一個大豆油加工規模企業,年僅能消化約1.2萬噸大豆,產出約2000噸大豆油,而向俄其他地區運輸的成本偏高;三是赴俄豆農少有包裝、結算等設備,不甚瞭解俄方市場行情,在俄境內銷售渠道窄。俄羅斯大豆的出油率為17%左右,比美國、巴西的轉基因大豆產油率約低3%,價格比美國、巴西的轉基因大豆每噸約高300~500元。

然而,俄羅斯對農業生產的監管極為嚴格,農業種植實施歐盟標準,對農藥、肥料的使用量、類別有嚴格的限定,違規者會獲鉅額罰款,並實施行業禁入,因而俄羅斯大豆擁有生態種植,非轉基因、高蛋白的特質,受到國內消費者青睞。一般等外品質大豆蛋白質含量約35.5%~39.2%,含油量約10.1%~17.4%。根據原省級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從俄邊境回運的大豆必須銷售給國內定點加工企業,如建三江前進農場的榮氏糧油工貿有限公司、同江工業園區的凱滋食品有限公司和豐順農業有限公司等,銷售價格與國內大豆相差不多,基本同質同價。2019年2月26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地區的大豆售價約為每噸3400元;2019年3月11日,國內大豆平均售價約每噸3780元,較上年同期跌1%。

然而,產品運輸一直是困擾在俄種植大豆企業的難題之一。從田間地頭到海關碼頭,俄方的糧食運輸方式主要有汽車運輸和火車運輸,俄方車皮緊張,汽運普遍。運輸距離長,短則100公里,長則超過200公里;運輸成本高,1噸大豆的平均運輸成本超過100元人民幣;檢查項目多,檢查標準嚴,也無形增加了企業成本。據在俄人員反饋,目前在對岸從事運輸的車輛有200輛左右,這些車輛約有4/5為中方車輛。俄方通關設施舊、開設窗口少、辦事效率低、查驗速度慢,正常情況下每天通關約20~30輛車輛,每輛車通關查驗耗時約半小時,但有時會更長。

2018年3月,俄下列港曾出現大量豆車壓港情況,同江口岸多次發函至俄猶太州經濟局和下列口岸,尋求延長通關時間和提高驗放速度,並獲同意;中方港口查驗部門同步高效聯檢,提升通關效率,最高一天出入境車輛達89輛次,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一般每年11月末至4月初為口岸大豆回運峰期,下列港和同江港陸續有大豆回運車輛排隊通關。據商務部門統計,2017年、2018年同江口岸過境俄產大豆分別為6.8萬噸和10.9萬噸,價值約2.3億元和3.7億元。中方海關對回運的非種用黃大豆實行統一稅率,2018年為每噸315美元。同江政府制定了大豆回運扶持政策,企業回運1噸大豆財政補貼運費20元,同時對1美元回運貿易額由財政補貼0.05元。因財力不足,地方對企業的鼓勵支持政策有限。

存在的問題

融資成本高。遠東地區是俄羅斯大豆的主產區,少數企業和自然人從俄政府手中承包來土地,直接僱工耕種;多數企業通過出資金、出設備、出物資、出人力等形式,與掌握大量土地資源的中方境外投資企業或俄方實力企業相互合作,共同開發。這些農業生產資金因種植面積而異,需要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週轉,多數為自籌。但因多人、多企分租,共同投資、合作種植,加上一些農業機械設備從境內輸出,俄一些農用物資和用工成本比國內價格低,一些耕作成本採取秋後結算方式,資金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符合條件的中方企業可以在境外申請貸款。據企業反饋的信息,有中方企業向俄境內中方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申請貸款,企業以俄境內的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物,按評估價值50%~60%的比例獲得貸款,期限一般為3年,貸款利率較高,通常是國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一倍以上,年利率可達17%左右。

大豆回運面臨困難。俄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同江口岸對岸的俄羅斯下列口岸碼頭建設進度慢,海關設施陳舊,查驗技術落後,通關效率低下。據企業反映,一般情況下,下列港通關上午只能查驗通過10輛左右車輛,下午查驗通過10輛左右車輛,排隊時間過長,有時長達幾小時以上。同江口岸也因鐵路橋正在建設尚未開通,運力有限,冬季要通過浮箱固冰通道通關,過貨受季節性影響較大。運力不足,運輸成本大,擺渡費用高、物流速度慢。

國家扶持政策缺位。國家對國內重點農業項目,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先導區等,對農業種養基地,以及農產品加工、儲藏、批發等流通設施均有系統的補貼政策;但對涉外農業鼓勵政策較少,扶持措施惠及面窄。在涉外農業稅收、投資、融資、勞工、農業保險,以及有關農業生產、收儲、加工、流通等方面政策或力度不夠,或缺位,或分散,未形成體系。目前,能夠獲得國家對農業“走出去”鼓勵扶持政策與措施的,只有列入國家重點涉外農業投資合作的項目,如境外重點農業園區等,小微企業很難申請到,自然人更不能。此外,無差別通關稅負不利於鼓勵扶持農業“走出去”。據調查,對在國外生產返銷國內的大豆等農產品與國際購銷貿易進口的大豆等農產品徵收等同關稅,未予以區別對待,關稅率統一為3%,折算約0.1元/公斤,進口運輸報關等費用折算約0.25元/公斤,進口稅費合計約0.35元/公斤,以2018年本地大豆售價3.4元/公斤計算,約佔大豆銷售價格的10.3%。

資金流與貨物流監管不匹配。海關的報關信息簡單,邊境小額貿易項下大豆回運的各種不同情況不能準確體現在報關信息上,外匯局依據海關共享的貨物流信息實施付匯監管有一定難度。外匯局應用服務平臺的貨物流與資金流數據採集比對與統計監測功能不夠完善,對一些特殊進出口貿易方式,不需要收付匯的,未允許預設條件,不能自動篩選剔除。由於企業簽訂貿易合同之時會選擇不同幣種,有時還會先簽總合同,再根據分批進出口情況續簽子合同,報關時海關的結關幣種也可能與簽約幣種不一致,銀行在審查進出口交易單證真實性與外匯收支一致性時,不好把握原則。

對策建議

加大口岸基礎建設投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水平。推動俄方加快現有路網的維護和建設力度,改造升級口岸基礎設施。推進中俄同江鐵路大橋建設通行進度,儘早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便利通關渠道。優化中俄口岸通關服務質量和水平,對雙方通關設施進一步實施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對回運大豆簡化手續、優先查驗,施行綠色通關。

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力度,差別徵收或減免進口環節稅費。設立涉外農業開發專項基金,建立涉外農業投資專項補貼制度,施行指定農產品進口退稅措施。對戰略性、資源性農產品返銷,對涉外農資機械設備通關,予以區別對待,並減免進口環節稅費。比如,針對大豆回運應區分不同實際情況,結合企業或自然人在商務部門的備案信息,依據企業提供的有差別的報關材料,綜合證明企業具體的貿易方式,執行不同的關稅率。對境外採購的大豆進口,可按現行規定徵收稅費;對易貨抵償的大豆進口,減收相關稅費;對以貨物充抵勞務費或自產自運的大豆進口,免收相關稅費。

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關鍵信息共享,推進便利化服務。加大海關與外匯局、銀行、商務等部門的數據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擴大信息共享的廣度與深度。進一步完善貨物貿易的過境監管方式,細化、豐富報關單上體現的企業進出口貿易分類信息,建議適當增加二級、三級海關監管代碼。加強海關同外匯局、銀行等的報關數據信息共享,推進海關將企業報關的系列電子單證信息向銀行、外匯局等共享,大力推廣外匯收支電子單證審核。

加強外匯局與海關部門聯動,豐富和改進電子監管手段。對農產品回運等特殊進出口貿易方式,不需要收付匯的,應在海關豐富報關信息的基礎上,根據報關單上的二級或三級監管代碼,在貨物貿易監測系統中,增加自動篩選剔除不需付匯部分總量差額的功能。規範銀行貿易真實性審核原則,允許企業自主選擇付匯幣種,無需與貿易合同簽約幣種保持一致,由企業自行承擔匯兌折算風險即可。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國際交流互動,形成發展合力。在重點涉外農業合作開發項目上形成中俄政策決策層聯動,共同出臺優惠政策與扶持措施,確保雙邊政策措施精準對接、切實落地。建立和完善中俄省區一級商貿定期溝通磋商機制,積極避免因雙邊信息不對稱形成制約發展的瓶頸,共同協商、高效解決雙邊貿易中的實際難題。熟悉掌握俄方政治、經濟、人文、社會環境,培養懂政策、會經營、熟業務的專業人才隊伍,降低境外投資政治、法律、政策、市場等多重風險。

來源:中俄資訊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