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國內第三方支付將如何改變?

夏末川


首先,央行所要發行的數字貨幣,必定仍然是中心化的產物,不會發行類似比特幣這類的徹底實現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這其中有技術原因,也有監管原因。個人覺得,央行如果發行數字貨幣,更多的是一種數字化的人民來取代目前的紙幣,發行和監管將繼續由央行進行實施,目的是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同時降低流動成本,這就好比央行充當一個支付寶平臺背後的角色,和廣義上的虛擬貨幣有著很大的區別。

近期區塊鏈概念炒的越來越火了,據悉Q1階段,VC/PE的融資接近四成是區塊鏈概念,但是區塊鏈也分為私有鏈和公鏈,央行應該不可能發行基於區塊鏈公鏈的數字貨幣,因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必須有絕對的權威,價格穩定是首要的,通貨膨脹排除在外。近期很多國家也在思考區塊鏈對於主權貨幣之間的關聯,其中,韓國財政部長金東淵對於公鏈有表達過一個觀點,小編覺得說的相當在理:

“作為激勵體系的數字貨幣是公有鏈區域網絡運作所必需的。對於開源的區塊鏈網絡來說,數字貨幣是個人參與網絡的必要條件。採礦是開源和公共區塊鏈網絡也是必要和關鍵的,沒有這種激勵,個人就沒有動力為網絡做貢獻,不可避免地公有鏈將瓦解。區塊鏈可能會破壞世界並徹底改變世界”。

當然發行普通的數字貨幣對於整個國家運作的效率會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支付寶和微信已經逐漸普及的當今再去做這件事,更多的是一種跟上潮流的表現。


華爾街見聞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以現實人民幣為基礎的,不是憑空製造的一種貨幣,兩者只是存在形式上的不同,前者是電子數據,後者是紙鈔。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必然是由國家提供信用擔保,這和紙幣沒有區別。大家不要一提到數字貨幣就一定想到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是很好,但是區塊鏈技術不是萬能的。就像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沒用區塊鏈技術,但是在支付方面依然做的足夠好。另外區塊鏈技術中的去中心化,去信任,無法篡改等特點實際上並不適應央行級別的數字貨幣。

首先央行自身就是中心機構

國家級的數字貨幣必然是由央行來控制發行量的。既然已經存在中心機構,那更本就用不上區塊鏈去中心的特點。而且央行作為中心機構還需要調節數字貨幣的發行量,來對經濟進行影響,防止經濟過熱或經濟不振的情況發生。

其次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必然是國家提供信任

區塊鏈技術中的去信任是指不需要任何機構提供信任證明。但是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必然是由國家提供信任保證,並且和現實紙幣掛鉤的。這樣才能保證數字貨幣的穩定,不至於出現暴漲暴跌,使電子貨幣發揮和紙幣一樣的職能。這樣一來更本用不上區塊鏈技術的去信任特點。

最後數字貨幣確實可能對第三方支付產生衝擊

現階段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實際上正是利用紙幣的電子化便利來打開市場,如果有一天出現了國家級的數字貨幣。那麼必然配套有國家級的支付手段。那時你的收入可能直接就 打入你的電子貨幣賬戶中去。一部分人可能不會再選擇裝入第三方支付賬戶中,而另一些人可能在安全性上更相信國家級的支付手段。這樣一來第三方支付的資金來源以及運用場景都將受到極大衝擊。


區塊鏈每日解讀


近年來,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為首的國內第三方支付已經取得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移動支付發展最快的國家。

過去以現金和刷卡支付為主的時代,銀聯等國有銀行牢牢地佔據了市場壟斷地位。現如今地位反轉了,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擁有最多的用戶和消費場景。比如說,支付寶旗下的餘額寶短短几年時間,卻發展成了全球最大的貨幣基金,規模突破1.59萬億。這個數字秒殺一切商業銀行存款規模。

老百姓大量的存款沉澱在第三方賬戶裡,這讓國有銀行頗感不爽,加之國內監管層以流動性風險防範為基礎,已要求餘額寶限購,減少規模,這些都是金融監管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數字貨幣極大的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支付過程中往往承擔著一定的系統管理、通道成本等多項費用。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著會上,就央行如何對待中國數字貨幣的發展問題做出了回答。他說,中國應當慎重發展數字貨幣,研發數字貨幣要經過充分測試、局部測試,可靠後再進行推廣。他還表示,我國目前不接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作為零售支付工具,也不認可相關服務。

數字貨幣有其發展的必然性,而紙幣、硬幣將來會逐漸減少,甚至有一天,可能不復存在。發展數字貨幣要注意整體金融的穩定,也要保護消費者。

去年,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院悄然掛牌成立。近期央行也召開了2018年全國貨幣金銀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據估計,央行不久將發行數字貨幣。

2018年以來,國內監管措施陸續出臺,餘額寶限購令尚未解除,四月份又開始消費限額500元,緊接著又要求在6月30日前斷開第三方與銀行直連的代扣通道。面對央行一系列新規的即將實施。支付寶必須積極應對之,適應之,畢竟微信支付已經被銀聯收編了!所有的第三方支付都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絕不能脫實向虛,這是大原則。


東震木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本質上與發行紙幣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把紙幣電子化了,把紙幣電子化了,不只是降低了印紙幣的成本,數字貨幣可以更好的追蹤,也可以更方便於監管。但明確一點,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跟現在去中心化的比特幣等等,都不一樣的,而且是絕對不可能一樣的。



無論我們的貨幣以什麼形式,無論是以金、銀、紙幣還是電子化的形式,貨幣發行權是我們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干涉,我們國家也不可能把這部分主權拱手讓出去。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其實跟發行紙幣的程序都是一樣的,需要根據我們的經濟狀況,經濟運行來確定我們的貨幣發行量,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更多的應該是像我們現在把紙質貨幣電子化了,也可以說是我們以後都看不到紙幣,硬幣,我們看到的錢都是一串數字,就像我們現在看到銀行卡上的錢。

而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其實是沒有多大影響的,因為目前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是看不到紙幣,只能看到電子貨幣是一串數字,所以就算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第三方平臺只要接入央行的貨幣發行平臺,像我們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只有銀行的系統一樣就可以了,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90皮沙發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與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將如何改變?

首先看看什麼是央行的數字貨幣?



貨幣間的運行方式





法幣——傳統紙幣和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關係。詳圖

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因為支付場景不同,所以只要接入央行數字貨幣就可以。——光有貨幣沒有物品的流通,有再多的幣也是一串沒有用數字而已。


第一大魔王


根據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的政策來看,短期內它將不會對現有的交易環境產生影響。但是伴隨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不斷創新和應用,將來的數字貨幣或許會增加越來越多的虛擬貨幣特性,而且同時也會改變人們支付的方式,屆時微信或支付寶將會表現出更多驚喜。


最怕無聊


一個新事物的發展在目前這種信息透明度很大的時代分歧是很大的。且不論國家從13年至今對區塊鏈態度的轉變。事實上數字貨幣的未來趨勢基本就在那裡。清晰度甚至超過當年的互聯網潮流。個人覺得某些人想參與討論或評價起碼先去了解和哪怕付出一丁點去實踐再行定論,而不是像個傻逼無腦黑子一樣,只要自己認知裡不接受就噴,不明就裡也噴。還一臉眾人皆醉我獨醒假裝自己很睿智般。那麼你接下來的大部分人生也只能看著別人發財,而你卻在發酸了。


專業狙擊比特黑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這個理解不對,央行發行的是法幣,只不過是以數字虛擬形式發行而已。背後與紙幣一樣有國家背書,不過基本上意義不大,對現有的支付體系影響很小。


做個閒人好


第三方支付每年都有限制政策。最終估計只會被銀行變成一個信息入口平臺,不具備金融相關功能,只有社交功能。用句對聯說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

央行的數字貨幣,用專家的話說是一種類似紀念幣形式,不是簡單的人民幣電子化,跟比特幣也不一樣,看央行怎麼折騰吧,拭目以待。比特幣都是去中心化的,威脅政府金融的權利,像他們挑戰,扼殺還來不及呢,數字貨幣不是比特幣這種形式。


經濟和管理


區塊鏈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安全、共享信息技術而不是貨幣,永遠也成不了貨幣,大家一定要搞清楚,這不是貨幣,如果這都成了貨幣,還要人民幣幹嘛?還搞人民幣石油幹嘛?區塊鏈的虛擬貨幣可以代替人民幣去買菜、買米麵?淨胡吹亂扯,讓他們去忽悠投資者的資金吧!用腦子想想吧!小編不要助紂為掠,醒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