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十多年來許多膽大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一些老實儲蓄的人卻越活越悲催?

佛鑑


為什麼十多年來許多膽大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實現了財務自由,一些老實儲蓄的人卻越活越悲催?

所謂負資產,只是相對的,相對時代背景和特殊環境而言。既然能夠用上“優質”二字,就不應當存在負資產的問題,只是其價值還沒有達到升值和表現的時刻。一旦機會來了,其內在價值就會立刻爆發。

有一點可以肯定,儲蓄永遠是不划算的。原因就在於,貨幣在不斷地波動,而且是不斷地向上波動,使手中持有的貨幣貶值。縱然銀行能夠給予一定利息,但與貨幣波動帶來的貨幣貶值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根本無法彌補。因此,只有有其他投資渠道,只要能夠有其他方式讓貨幣增值,就不要儲蓄。

問題在於,有多少居民懂得投資,尤其是負資產投資呢?更多情況下,他們仍然選擇儲蓄。在他們看來,儲蓄是風險最小的,甚至可以說是完全沒有風險的。即便銀行也能破產,把錢存在大銀行,也不會有什麼風險。而購買資產、尤其是負資產,誰知道會不會碰得頭破血流。身邊的案例,並不少見。更何況,具有長期投資思維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選擇儲蓄仍然是廣大居民比較僻好的一種貨幣保值增值方式。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實現貨幣的保值增值了。即便生活沒有過得很悲催,也沒有那些搏負資產的人那麼有底氣。


譚浩俊


確實也是這樣的,膽大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越來越有錢,而老實儲蓄的人卻越來越窮,這個在自己身邊就有這種情況。

舉個例子:

朋友5年前買了2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留著升值的,當時買的1萬/平,現在已經漲到1萬5/平了,當年第二套房子的首付還全部是借的,第一套也是靠家裡幫助付的首付。現在已經賣掉兩套,又全款買了一套,首付了一套,當年的窮小子已經比其他的朋友有錢了。

身邊很多的親戚年紀大點的沒什麼文化,不會理財,賺的錢都是存在銀行裡的,基本上過著平穩的生活,也會各種日常的開銷煩惱,能解決基本的生活就不錯了,發財是不太可能的。

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和儲蓄的人理財觀念的不同、膽量不同、眼光不同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近10幾年靠著房地產發財的人不在少數,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

現在貨幣貶值很厲害,存銀行的利息根本跑不過通脹,不會理財的人錢越來越不經花。

都說做生意賺錢,做生意的人也是要承擔很大風險的

會理財,能承擔一定風險,有強大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眼光的人會越來越有錢,錢是能生錢的,而老實儲蓄的人不能將錢流動起來,隨著貨幣的貶值,雖然有利息,但是能買到的商品越來越少。


靈和睿


因為以前是高增速時代,加槓桿更加有利於財富的積累和滾動,過去20年能夠發財的哪個不是用槓桿實現的。所以過去20年加槓桿成為了社會共識,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都多次表示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是對槓桿使用的區別。但是當前的環境是去槓桿的時代。

1、過去20年最優質的資產就是房產

過去20年最優質的資產就是房產,無論是商鋪還是住宅,多持有房產,尤其是最高限度的使用槓桿持有房產,那麼回報是非常豐厚的;

哪怕是經營企業,也是加槓桿才能獲得快速的發展,誰能把槓桿用到極致,就掌握了財富的秘密。

但是這種經驗未來還適用嗎?不一定,過去經濟快速增長,社會整體的盈利能力都比較強,細分到行業能夠超過平均水平回報的產業更是不少,在這些行業中加槓桿就能快速放大收益的倍數,達到財富積累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當前是經濟的轉型期,從2位數變成了6%的增長,過去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積累的風險正在釋放,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槓桿能夠放大收益同樣也能放大虧損,最近幾年一直都是在去槓桿的,這裡既有被動的去槓桿,也有主動的去槓桿,而最近幾年走向倒閉的企業或者個人無疑都是在瘋狂加槓桿的。

2、儲蓄的人也有春天

過去沒有購買房產,而是把資金變成儲蓄的個人或者家庭,財富的增長必然大大小於購買房產的人或者是加槓桿買房的人。

在企業的經營中也是加槓桿的企業發展更迅速,但是最近2年情況在變化,高槓杆的企業或者個人正在煎熬,有些已經倒下,而持有儲蓄資產的人則要淡定得多了,而在這樣一種經濟狀況下,手裡有足夠的現金,那麼也會有更多的機會。

當前能夠活下來的企業是在去槓桿的企業,個人同樣也需要去槓桿。無論是加槓桿還是去槓桿都是有時代背景的,時勢造英雄。個人的能力只是因勢導利。


壹號股權


根據2017年的中國通貨膨脹率來看,目前中國的通脹率達到了7.5%左右的水準,銀行定存為4%左右。所以說,如果你只是做理財的話,每年還要面臨一個(7.5%-4%=3.5%)的貶值率!

那麼5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83萬的購買力;

1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70萬元的購買力;

2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49萬元的購買力;

3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34萬元的購買力;

5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16.8萬元的購買力;

把錢放銀行,等待你的最終結果就是“慢慢貶值”,僅此而已!

44年前,1200元全買成黃金的話,放到現在價值超過百萬;

44年前,1200元如果全買成可口可樂的股票,現在市值超過千萬;

44年前,1200元在北京市中心黃金地段買個院子,今天起拍價就已經過億了;

然而,44年前,如果你把1200元放入銀行,那麼換來的只是如今2600多元的本利和,僅僅可以買上一輛助動車,也只是大部分老人半個月的退休金。但是1200元,在44年前,卻是一個人半年到一年的收入!

所以,歷史反覆證明: 錢不是用來存的,而是用來投資的!

國際上的例子也是如此,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裡:

1、美金貶值了95%。2、黃金增值了3倍。3、短期債券增值了375倍。4、長期債券增值了1600倍。5、實際GDP增長了1800倍。6、名義GDP增漲了3萬3千倍。7、股票,股票,股票,增長了103萬倍!

沒錯,103萬倍,第二的才3萬,多出100萬!

國內的大類資產收益率跟美國的這個驚人的相似。最高收益的是股票,然後是長期債券,短期債券,黃金,現金。

也就是說,大家能觸達的大類資產投資裡,唯有股市和房子能跑贏,印鈔機。 未來的有錢人的賺錢方式其實還是離不開金融和地產!

所以,見過越折騰,越富有,還未見過越存錢,越能夠財務自由的!曾經沒有,現在沒有,未來更不會有!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背後的真正邏輯。

琅琊榜首張大仙


騙子靠忽悠,馬無夜草不肥

比如大忽悠馬斯克年薪二十億,忽悠到中國免費土地五十億,而自燃自爆特斯拉連續虧損十六年,還能繼續忽悠圈錢。

所以現在騙子明目張膽,老實人被騙,

馬斯克大忽悠一個罷了,是美國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第一人馬斯克

精明的特朗普禁運芯片,叫通用回美國,而不在乎馬斯克,因為馬斯克沒技術就是個營銷包裝軟文水軍蹭熱度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項目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互聯網金融的。無論是太空探索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臺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通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藉著鉅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絡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


Jack-0-


這種現象非常正常,不僅僅只是這十多年來是這個規律,在市場經濟時代,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都是這個規律,

在市場經濟中,一個人想獲得財務自由,只有兩個渠道,當然這裡只探討合法的渠道,第一就是金融投資,第二就是商業經營,事實上這兩個方式都屬於投資的範疇,

對於中國人來說最主要的金融投資就是買房,買股,不過買房規模更大,而買房基本上是通過銀行貸款加槓桿,而正好碰上了房價上漲週期,這就放大了槓槓的收益,因此,在房價上漲週期,買房會大賺,

商業經營就是做生意,一般規模較大的生意都需要從銀行貸款,越大的生意貸款越多,比如中國許多著名的公司資產負債率有80%,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人同時也是負債大戶,中國a股上市公司全部都有大規模銀行貸款,

不管是金融投資還是商業經營,通過負債加槓桿可以增加可支配資源,增加投資的規模和抗風險能力,一旦選擇的方向正確,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富,實現財務自由,

老實儲蓄的人會錯過資產升值和市場經營的機會,不一定過的很悲催,但是卻無法暴富,實現財務自由,

這個明顯的對比就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的原則,風險越大,收益也越大,想取得大成就必須得承受風險,


萬事皆空70


這十幾年我們的經濟高速發展,高速發展的經濟需要更多的貨幣流通,所以貨幣的發行速度也是驚人的。貨幣的增加導致了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物價上漲!我們對比一下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和愛儲蓄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財產的變化:

首先,持有優質負資產的人,我們拿房產舉例。假如投資者在2000年購入100萬的房產,持有70萬的負資產。在每年支付了利息後,貸款的本金是不增加的。到了2015年房產升值,同樣的所持有的負資產債務也升值,但是15年的的升值直接覆蓋掉了利息和債務,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反而賺取了回報。

其次,我們再看看喜歡儲蓄的人,當2000年在銀行存入30萬的話,所能得到的收益只有20萬左右的利息。但是在通脹的大環境下,其實貨幣的購買力已經大大下降。

最後,造成此消彼長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貨幣的貶值速度超過了銀行儲蓄的收益。儲蓄的利息收益無法對沖貨幣發行的速度。

綜合來說:在所有經濟體當中儲蓄的收益都是無法覆蓋通脹的,因為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需要投資拉動的,鼓勵投資是各地區的主要工作。投資者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要通過投資來獲得回報。


抄底狂人松果


這個問題問出來許多人的心聲,特別是6、7十年代的人。這兩代人其實是時代的寵兒,正遇上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至今還有人後悔的說,那時候買什麼到現在都發了,無論是什麼,石頭,古董,書籍,房子,股票等等等等。我爸就很後悔當兵時沒弄個江山一片紅的郵票,他們部隊門口就有賣,那時不懂啊,飯都吃不飽,每分錢都去買糧食寄回老家了,哪顧得上這些,而且大眾教育的是不能投機倒把,自然視囤積這些為歪門邪道。不過,說實話,沒有這些可敬可愛的幾代人,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努力,又何來如今的大好局面。

改革開放後,思想轉變也是個長期過程,這個時期出現了非常多的討論,學習讀書是首要思想,也直接影響了80,90後的兩代,至今仍是首要思想。但讀書是為了啥?打工啊!投資的概念仍然不是主流。在沒有實現成功之前,整個社會都會視買玉石,炒股票,炒房為不務正業,咱們的小學至大學的教育裡沒商品投資這塊呀,更不用說資本投資了。

李嘉誠說打工是浪費生命,我覺得打工是又一個輪迴的很誘人又很無奈的一個環節,一旦陷入其中,就很難自拔。為了打工,確實失去了很多機會,思想也容易僵化。富人可以讓下一代發展興趣,給下一代嘗試更多投資機會,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但窮人也該盡力去打破這個僵局,一點一點的讓自己和下一代掌握更多的投資知識,教育不教,咱自己來。。。


思考輪迴的尋路人


做生意的有句老話,叫做“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還有一句話叫做“富貴險中求”。老實人從古至今,能夠發財的,寥寥無幾,最好的情況也是走運中了彩票,或者很對了一個貴人。

一、很多現在的巨頭或者大公司,放在以前都是負資產

現在的互聯網企業,放在十幾年前,哪個不是負資產,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包括國外的老牌公司,微軟,谷歌,亞馬遜。剛開始都是負資產,那個時候如果能選擇這些優質負資產,現在大概都是千萬家產了。



我身邊有個兩個很好的例子:

1.朋友A創業做公司,做了幾年沒什麼氣色,有一次找到另外一個朋友B,說公司現在比較困難,不想看著兄弟們散夥,能不能投資一點錢,幫忙度過這個難關。朋友B簡單的問了一下公司的情況和負債,基本上就屬於“垃圾股”系列。

但是出於兩個人的較好關係,朋友B還是拿出了幾十萬投資進去,只有一個前提,公司清算的時候,優先償還他的投資。後來朋友B也沒有管這件事了,想著就當拉了一把朋友。偶爾問問公司情況,朋友A也總是開玩笑,再過幾年你就是上市股東了。結果過了好幾年,公司還真給做起來了,也是堅持中,趕上了一個好機遇。現在還真準備開始籌劃上市了,正在談上市前的部分股權回收。

2.這個案例就純屬天上掉餡餅的,是以前有業務往來的公司老闆。他很早的時候,在龍崗拿了一塊地,是建一個冷庫,準備做供應鏈。由於當時太偏,太荒涼,根本就沒有企業過來租。就放那裡了,賣又賣不出去,自己又去忙別的去了。結果沒過多久,政府要做開發,把地要收回去,這一下補償了兩千萬。他又拿了幾百萬去武漢江夏區建冷庫,跟各個行業的老闆都談好了商業合作,建好後,剛剛運營了幾個月。結果武漢那邊又要收回,又補償了幾千萬,現在又準備找地方建冷庫。



二、老老實實儲蓄的,可能都不夠通貨膨脹的速度

銀行的固定期利率,最高也就是3%+,中國每年平均的通貨膨脹率都達到了4%-5%,老老實實儲蓄,怎麼可能發財。

十年前如果存了10萬元,到現在為止最多也就14萬元。但是這十年間的房價,物價翻了多少倍了。做個不恰當的比喻,為什麼女生喜歡“渣男”,因為“渣男”更懂女人心,膽子更大,更主動,願意冒丟臉的風險。財富也是一樣,“她”喜歡膽大的,敢於冒險的,更加多元化的方式。



我是小魚,一個連續創業者,為大家分享最真實的創業經歷。

小漁的創業信條


拿投機當成功案例,並不厚道。

大膽持有負資產無非就是加槓桿運作。

首先要說的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許多人實現財務自由,也有不少人萬劫不復。事務的發展總是呈現出兩面性,幾家歡快幾家愁,歡快的高聲,發愁的沉默,這樣就容易讓人看到光鮮的一面,而忽略暗淡的一角。做投資的一般喜歡這樣:在成功時高調,而失敗時失聲。

回到題中所問。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財富增值模式。十多年來,因為國內經濟處於超高速發展階段,這時候是屬於加槓桿時期,因為槓槓可以撬動更多的商業機會,帶來更多的投資回報。這時候,只要有膽量,有能耐借到錢,貸到款的人,都實現了財務自由。

比如說,在一段時間內,加槓桿炒房,經常出現資產快速倍增的範例。什麼是優質負資產,在結果出現前,誰都不好認定。不過,在過去20年,房子成為優質負資產的概率是比較大,但是從這幾年樓市調控開始,房子成為優質負資產的可能性大減。

歸根到底,在合適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才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就像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波發財的人很多都是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因為機會無數,只要有膽就可以發財。

而同時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貨幣發行的增長速度,更是以超超高速狂奔。過去二十年,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增長了七八倍,而貨幣發行量增長了接近二十倍。這樣,所有資產價格都在突飈狂進,只要敢借錢,能借到錢的,不管是買房子的,還是買礦的,都完成財務自由。而銀行存款,年化投資收益,從來都是小於百分之四。

這就是構成差別的重要原因。而在以後,又有了新的變化,在目前去槓槓的情況下,必須有新的思路,發展也有新的機會。

老實儲蓄的人,有時比不少借錢炒股的人,不僅不悲催,而且妥當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