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

餓死的貓


趙高慫恿胡亥篡位,矯詔誅殺扶蘇,是兩千多年來的一樁政治醜聞。然而,近年來的研究日漸發現,其實司馬遷筆下的這段政變,或許正是出於秦始皇的本意。事實很可能令人大跌眼鏡——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原本就是胡亥!

儘管目前尚有爭議,但近年來出土的竹簡《趙政書》(按:學界稱為“北大簡”)等相關文獻,使不少學者開始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並趨於相信秦始皇在沙丘病重時曾決定將皇位傳給胡亥:

(秦始皇)謂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議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

北大竹簡《趙政書》現存50餘枚,近1500字,主要記述的內容為秦始皇之死至清朝滅亡的這段歷史,其中有不少關羽秦始皇、李斯、胡亥等人物的言行。據學者考證,其年代或在西漢早期,先於司馬遷所撰《史記》。

當然,由於目前這批竹簡的性質尚有爭議,故不同學者之間也存有爭議。只是,這些材料的出土和公佈,為我們研究(或者說推測)胡亥繼位問題提供了新的材料。

就《趙政書》的記載來看,在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時,行至今河北邢臺突然重病。當時,隨性大臣有李斯等人,秦始皇趁自己神志清醒,召集他們商討繼承人的問題。形勢緊迫,李斯等人建議立胡亥,以穩定局勢,這個建議也是被秦始皇所肯定的。

參照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秦二世胡亥“奉詔登基”的官府文告簡牘來看,《趙政書》中的相關內容,也可以得到佐證。在秦二世元年頒佈的文告中,也提到了胡亥是遵照秦始皇遺詔繼位的。這似乎已經形成了“交叉印證”。

不過,目前秦始皇的傳位遺詔究竟寫了什麼,則尚無線索。無論是司馬遷在《史記》中稱趙高、胡亥“矯詔”,還是秦二世元年文告稱自己是“奉詔”,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尚未發現這份詔書。正因如此,目前的任何推測都還僅僅是一種猜測。

當然,無論秦始皇當時把皇位傳給了誰,就兩種觀點而言,李斯都是選擇了擁戴胡亥。

就北大簡《趙政書》來看,秦始皇臨終前問誰可繼承大統,李斯當即提出要立胡亥。而在《史記》中,面對趙高、胡亥等人的矯詔,李斯也並未反對,甚至於參與了這項“某亂”。那麼,李斯為何會這麼做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李斯是忠於秦王的。李斯的發跡,得益於嬴政的賞識,而這位見識非凡的老臣,也為秦帝國的統一立下了不世之功。從這一點來講,李斯所作出的任何決策,基本都是在權衡利弊後才決定的。

秦滅六國後,形勢並不穩固,而此時秦始皇於沙丘病重,可謂是形勢危急。當務之急,就是趕緊穩定局勢,確立好接班人。扶蘇與胡亥,一個遠在邊地,一個近在咫尺,選誰更具優勢,自然一目瞭然。所以,李斯在大事上並不糊塗。

其次,即便是趙高和胡亥矯詔,李斯既沒有能力與之對抗,更不可能將陰謀戳穿。試想,這邊胡亥即將以接班人的姿態亮相,當朝重臣卻突然跳出來說準皇帝是某亂自立,那豈不是會瞬間天下大亂?

所以說,從當前學界的研究來看,秦始皇很可能是要將皇位傳給胡亥的,並非像司馬遷所講的,是趙高、胡亥矯詔。當然,即便如此,李斯選擇或默許胡亥為繼承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做出的決定。只是,胡亥的殘暴,或許是李斯至死都未曾想到的吧!


1.《史記》;

2.趙化成:《北大藏西漢竹簡簡說》;

3.孫家洲:《兔子山遺址出土與紀事牴牾釋解》。


史海爛柯人


李斯害死同學韓非,最終沒有一個好下場。鼠目寸光,愛官如命,心胸狹窄,貪圖富貴。聽了趙高的話,趙高對他說,立胡亥為帝,李斯繼續做丞相,享受榮華富貴。趙高對李斯說,對如果立公子扶蘇為帝,扶蘇不會讓李斯為丞相,一定會讓蒙恬做丞相,李斯從此_一定不會在被重用。李斯心胸狹窄,嫉妒蒙恬的才能,怕蒙恬將來取代了自己。趙高和李斯秘密的計劃,假傳秦始皇的旨意,對公子扶蘇和蒙恬,在對匈奴的軍事作戰大為不滿,讓扶蘇和蒙恬自殺。公子扶蘇太傻了,看了做假的書信,就信以為真,真的自殺了。蒙恬不想死,被抓進牢房,上書對胡亥說,自己對秦國忠心,決不會造反,最後還是服毒自殺了。弟弟蒙毅也是一樣,無奈自殺。左丞相馮劫,大將軍馮去疾不想受辱,先後在牢房自殺。胡亥做了大王,殺死了秦始皇所有的兒子和女兒,只有一個在看陵墓,沒被殺害。後來,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將丞斯李斯和兒子李由腰斬,李斯最終沒有一個好下場。趙高又殺了胡亥,立子嬰為帝。子嬰用計除掉趙高,劉邦帶領農民軍佔領咸陽,子嬰投降。項羽又來到咸陽,殺了子嬰,活埋章邯手下二十多萬秦軍,秦國滅亡。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茶山文哥


李斯幫助胡亥繼位並不是他主動願意的。他是受宦官趙高的脅迫,最後才答應和趙高、胡亥一起密謀篡改秦始皇的詔書,立胡亥為太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帶著小兒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車府令兼附璽令趙高巡視到沙丘,病的很厲害感覺自己要死了,就命令趙高給公子扶蘇寫詔書,大意是:“將軍隊交給蒙恬管理,你趕快回到咸陽參加我的葬禮,把我安葬好。”詔書還沒來得及發出始皇帝就駕崩了。詔書和印璽都在趙高手中,只有趙高、李斯、胡亥以及始皇帝身邊幾個親近的宦官知道始皇帝駕崩,其他人都不知道。長幼有序,按照慣例公子扶蘇回到咸陽以後,就會立即繼位成為皇帝。然而這時候趙高蠱惑胡亥,想讓胡亥繼承皇位,最後趙高終於說服了胡亥。

接下來趙高就找丞相李斯商量這件事,李斯立即回絕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趙高充分調動了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為李斯分析利弊:“假如扶蘇繼位必定拜蒙恬為相,然而被罷免丞相沒有能太平的活下去,最後的結局都是被殺,還有可能連累子孫後代。況且胡亥在我的教育下,為人誠實厚道,明辨是非,禮賢下士,輕視錢財,這麼多年來沒有出現什麼過錯,可以立為繼承人。”

李斯內心有點猶豫,但還是沒有答應。這時李斯開始威脅了,說到聖人都會順應時勢的變化,順從時代的發展。現在天下的權力和命運都掌握在胡亥的手裡。更何況下屬不聽從君主的就是叛亂。上下齊心、內外配合就能成就大事,基業就能萬世長久。現在你要是捨棄這個機會,不聽我的計謀,就一定會殃及子孫。李斯仰天長嘆到:“嗟乎!獨遭亂世,既以不能死,安託命哉!”李斯終於妥協了,這也為他後來的殺身之禍埋下了禍根!


壹櫃坊


也許正是因為李斯太聰明,他才選擇了“紈絝子弟”胡亥,而不是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史記·李斯列傳》開篇便以倉鼠廁鼠之事表現了李斯的志向,他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即李斯有著強烈的向上爬的慾望。當他在荀子處學了帝王之術,辭別荀子的時候,又說道:“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對權力、富貴喲這麼大欲望的一個人,其控制慾勢必更強。所以,他選擇了更易於控制的胡亥當秦二世,而沒有選擇有能力、有主見並且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


大臣挑選皇帝的事在後世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可能就是陳平、周勃等人蕩平諸呂之後,最先組織各路諸侯起兵,在起兵過程中立功最大的齊王劉襄令人意外地被排出在皇位繼承人的候選人之中,反而是平時最低調的代王劉恆成了新皇帝。這不是因為劉襄不適合當皇帝,而是因為他太適合當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大臣們可能就沒有好日子了。畢竟皇帝的權利與大臣的權利本身就存在這衝突啊,此消才能彼長。

所以,公子扶蘇沒有被李斯和趙高選中,也是因為公子扶蘇太適合當秦國的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與他有過節的奸臣趙高肯定要被清算,而控制慾極強的李斯也會逐漸因皇權的限制而難以把自己的慾望發揮到極致。


國史通論


李斯為什麼要幫胡亥其實原因有很多。

第一點,當時的李斯是屬於秦始皇的大臣,如果要說心腹的話也是屬於嬴政的,和扶蘇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那當然如果扶蘇當權了,那麼可能就不會有李斯的位置了。他可能也有自己心腹要委以重任。

第二點,當時的扶蘇可以說是已經被內定儲君。那麼這麼優秀的他身邊已經圍了一圈的人了,還不乏有能力和李斯相當的,可能那樣的人還是和扶蘇年齡相同性格相同的。那麼相對來說李斯就不會被重視了,就算是投靠扶蘇也不一定會重用。

第三點,李斯是有野心的,相比於扶蘇來說,當時的胡亥實在太弱了。他身邊既沒有權,也沒有人,更加沒有光環。那麼李斯幫他就等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而且既然胡亥沒有人,那麼李斯就可以在其面前有很大話語權,更有可能有決定權。那麼如果幫胡亥成功登上大位,李斯就可以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所以說李斯選擇胡亥只能說他很有眼觀,很有想法,事實也證明了他後來成功了。





我諾隨風


前210年,十月,始皇帝嬴政出遊,左宰相李斯陪同,右宰相馮去疾留守咸陽。少子胡亥要求隨行,嬴政很喜歡這個兒子,就答應了。

衣賜履說:《史記》裡原文是“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不少學者將“少子”翻譯成小兒子,也即嬴政最小的兒子,我覺得不妥。本年,胡亥二十歲,嬴政四十九歲,生胡亥時二十九歲,而嬴政有二十多個兒子,難不成都是二十九歲以前生的,二十九歲之後再無一個子嗣?不大可能。所以,我感覺此處“少子”可能是相對於長子扶蘇而言的,畢竟,除扶蘇和胡亥之外,其他公子所述甚少,非要給胡亥安一個“老十三”、“老十五”的排行,意思不大。

十一月,嬴政一行到達雲夢(湖北省安陸市南。據說哈,西漢司馬相如寫了一篇《子虛賦》,把雲夢的自然美景描繪得有如仙境,五百多年後,詩仙李白讀了《子虛賦》,如痴如醉,跑到雲夢住了十年,呵呵),在附近雲夢大澤,遙祭死在九嶷山(湖南省寧遠縣南。嶷讀如疑)的舜帝。然後,乘船順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本句柏楊先生解釋為“觀察漂流的木材”,新浪博友隨魚歡遊解釋為“體察民風,關注沿途農事”,我傾向於後者。畢竟,一統中國的始皇帝,體察民風,關注農事,更符合其身份。關注點如果是“木材”,豈不是成了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了嗎?),渡經海渚(安徽省樅陽縣),過丹陽(安徽省當塗縣西北),抵錢塘(浙江省杭州市)。因錢塘江潮波濤洶湧,便向西行一百二十里,從陿中(浙江省富陽縣。陿讀如俠)渡富春江,登會稽山,祭祀大禹。面對南方大海,建頌德碑。然後起駕返回,歸途中經過吳地(江蘇省蘇州市),從江乘縣(江蘇省南京市東北)渡過長江,沿海北上,抵達琅邪(山東省膠南市)、之罘(山東省煙臺市北芝罘島。罘讀如服)。在海上看見大魚,即發箭將魚射殺。接著又沿海西行,到了平原津(山東省平原縣西南古黃河渡口),嬴政忽然得病,臥床不起。


嬴政很厭惡談論“死”,因此群臣中沒有人敢於提關於死的事。待到他病勢更加沉重時,才命中車府令、兼掌符璽事(宮門守衛官兼御印管理官)趙高寫詔書給身在上郡的長子扶蘇說: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詔書已封好,但卻擱置在趙高處,沒有交給使者送出。


衣賜履說:讀到此處,有一疑問。這個詔書是嬴政未發出,還是趙高未發出?這一點很關鍵,如果是趙高未發,則說明他早就預謀殺害扶蘇。倘真如此,趙高的膽子未免太大了一點,畢竟嬴政還沒死啊。於是,參閱《史記·李斯列傳》,載“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這才合理,是嬴政還沒來得及發出去就死了,這才給了趙高、胡亥矯詔的機會。《資治通鑑》載,書已封,在趙高所,未付使者。雖然只改了幾個字,卻意思完全不同。司馬光看來對趙高十分憤怒,不惜對其構陷。史家的筆,重如泰山啊!

秋季,一行人來到沙丘宮平臺(沙丘,河北省平鄉縣。趙武靈王即被餓死在此)。七月二十日,嬴政駕崩。左宰相李斯因皇帝在外病逝,怕消息擴散後引起諸皇子和其他地方發生變故,於是秘不發喪,將棺材放入寢車中,由嬴政生前寵信的宦官駕車。所到一地,上呈餐飯、百官奏報事務與過去一樣,由最寵信的宦官傳話批准。只有胡亥、趙高及受寵信的宦官五六個人知道內情。

當初,嬴政非常喜歡蒙恬、蒙毅兄弟,甚為信任。蒙恬在外擔任大將,蒙毅則在朝中參與商議國事,兄弟二人,忠心耿耿,朝中大臣,甚至宰相,也不敢冒犯他們。趙高生而隱宮。嬴政聽說他辦事利索,通曉刑律,便提拔他擔任了中車府令,並讓他教胡亥學習審理判決訴訟案。哥兒倆關係相當不錯。趙高曾經犯下大罪,嬴政指派蒙毅審理。蒙毅認為趙高依法應被處死,但嬴政卻找個由頭兒赦免了趙高,並恢復了他的官職。

衣賜履說:通鑑上說,趙高者,生而隱宮。絕大多數史家把隱宮譯為太監、宦官,柏楊先生譯為,天生生殖器不健全,所謂“天閹”是也。我也查閱了一些資料,感覺這麼譯可能有誤,許多事情解釋不清。比如,趙高有一女婿,又比如,胡亥後來任趙高為宰相,這都是天大的笑話,另外,蒙毅是上卿,並非法官,嬴政偏偏讓蒙毅審趙高,嬴政本人是法律專家,他當然知道趙高應判死罪,待蒙毅審理後,他又特赦趙高,這裡面似乎也有故事。關於趙高的具體情況,我們專門撰文探討。此處就算他是個嬴政身邊比較受寵的官員吧。

趙高既然素來得到胡亥的寵幸,恰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勸說胡亥,公子,皇上駕崩,現在誰都不知道,你大哥扶蘇現在跟蒙恬在一起,他要一回咸陽,當然是他的皇上,你就完了,現在是個天賜良機,趕緊下一道詔書,讓扶蘇自殺,立你為太子,這個天下就是你的了!

胡亥一聽,又驚又喜,說,這個這個嘛,能成功嗎?

趙高說,怎麼不能成功?詔書玉璽都在咱手上,誰知真假!不過嘛,還得拉一個人過來幫咱。

胡亥說,拉誰?

趙高說,丞相李斯。他不幫咱,這事兒搞不成。

胡亥說,他會幫咱嗎?

趙高說,你放心,只要你下了決心,李斯那個上蔡小吏,包在我身上。

胡亥說,行。

於是,趙高會見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及符璽都在公子胡亥那裡。定立太子之事只在您和我的一句話罷了。您說,這件事該怎麼辦呢?

李斯大驚失色,說,趙高,這種亡國的話你也敢說!這是我們做臣子的該議論的嗎?!

趙高冷笑一聲,說,幹不幹由您,不過我倒要問問,您覺得自己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公子扶蘇的信任,這五點與蒙恬相比,您行不行?

李斯沉吟一下,說,都比不上他。

趙高說,既然如此,那麼只要扶蘇即位,那丞相就是蒙恬的,還有您什麼事兒啊?話又說回來,到時您想拿著封侯的印鑑告老還鄉,都不一定能實現哦。

李斯腦海裡想必回閃出一串自己的所作所為,特別是那些可能得罪過扶蘇和蒙氏兄弟的行為,還有這些年撈的好處,想了半天,沉默不語。

趙高說,公子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擔當皇位繼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慮一下,作出定奪!

李斯想來想去,決定參與同謀。

衣賜履說:這個決定是很難下的。李斯的功勞自然不在蒙恬之下,只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蘇上臺,李斯罷相,這是很正常的事。奈何李斯年已古稀,還是沒勘破人的一生,一個貪字,毀其三族。另外,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趙高心思極密,矯詔是誅九族的事,他直接找李斯商議,自然想到了李斯如果不同意,一定當場格殺,然後宣稱李斯暴斃。在所有人中,他和胡亥地位最高,想要篡位,想來多了些枝節,但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於是,這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密謀迅速佈置實施,詐稱接受了嬴政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又篡改嬴政給扶蘇的詔書,指斥他和蒙恬諸多不是,命令兩人自殺。


衣賜履和金大妞


聰明的人不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李斯的選擇決定了大秦帝國的命運,當然也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

關於秦始皇死後傳位於誰的問題,歷史上有兩種說法,這兩種說法都有非常可靠的考古證據為憑的,一種說法是《史記》記載,李斯、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把原本傳位於公子扶蘇改為傳位於公子胡亥;另一種說法是《西漢竹書》裡面的《趙正書》裡面記載秦始皇遺詔裡本就直接傳位於胡亥的。

現在我們無法來考證這兩種說法的真偽,但無論是哪種說法,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都會起到重大的作用的,李斯和趙高陪同秦始皇出巡,這本身就是對李、趙二人絕對的信任,在臨死之前託付帝國繼承人之事,甚至討論此事都會與此二人商議的。

秦始皇不是暴斃而亡,那麼就決定了秦始皇是有一段時間來清醒的考慮接班人的人選的,甚至可能提前頒發相關的旨意來做相關的安排。李斯和趙高是沒有辦法阻止這種旨意和安排的。

那麼最後胡亥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我覺得更應該是合法的手段,不應該是李斯和趙高陰謀的結果,至於後期胡亥逼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自殺也只是政治的需要而已,畢竟胡亥還逼著他眾多的兄弟姐妹給秦始皇殉葬。


至於李斯為什麼會支持胡亥登基為秦二世,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1、他無法改變秦始皇的繼承人旨意,誰能繼承大位,自古以來都是皇帝自己的事。

2、李斯對權力的慾望非常大,胡亥近在眼前,他的登基是能確保自己丞相之位的,而公子扶蘇更器重與他走得更近的老秦人貴族和軍方人士,扶蘇登基後是很有可能更換丞相,清算趙高的。

3、扶蘇和李斯的治國理論不同,扶蘇傾向於儒家治國之道,而李斯卻是法家的代表,繼承的是商鞅的衣缽,扶蘇的登基後在治國之道選擇上肯定是會和李斯相沖突的,李斯不願意看到他在大秦的法家法統被廢除。

所有,李斯會更支持相對單純且平庸的胡亥繼承秦始皇之位的。


沉墨I方之城


李斯有一個理論,叫做“倉中鼠”,意思就是人這一生,要像倉中老鼠那般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李斯想要的生活便是建功立業,留名青史,他是一個既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

所以,李斯能夠離開故鄉,而去敵對的秦國效力,顯然並不是因為忠誠或者愛之類的理由。

第一點:李斯追求的是名利

李斯是一個聰明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是不會選擇扶蘇的。

1、比起李斯而言,扶蘇顯然和蒙恬蒙毅的關係更好。選擇扶蘇,他所得到的能夠和蒙毅同為丞相就到頭了。

但是,胡亥這支潛力股,一旦計劃成功,這就是從龍之功,不僅他受益,連自己的家族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2、李斯主張法家學說,而扶蘇更喜歡儒家學說,顯然李斯的理念對於提倡百姓休養生息觀點的扶蘇來說並不適合。

3、胡亥公子自身沉迷享樂、缺乏主見等等特色,跟扶蘇公子比起來,很明顯前者更適合野心家相處。

第二點:趙高的語言藝術

趙高在這件事情上,絕對的全場MVP,他說服李斯的話很精彩,總結起來是這麼幾個意思:

1、你比不上蒙恬;(鎮住李斯,由他求李斯變成他幫助李斯)

2、扶蘇上位後你的家族要衰落;(進一步造成李斯的恐慌,然後給出自己是為了你好的感覺)

3、拋出誘惑,始皇的指令只有趙高和李斯可知,即便在上面改寫內容,別人也無從得知。(這一招很妙,進可攻,退可守。李斯便有了條件詔書、目標權勢)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您的關注。


腦洞趣味歷史


很簡單 為了權力 正是因為他是聰明人 才更不會幫英明的扶蘇 扶蘇是長子 其實是楚國公主女兒生的 這個可見李歸元教授的書 秦迷 而這個楚國公主就是秦始皇的皇后 所以 扶蘇作為嫡長子雖然沒有太子名分 但是 他其實有太子的事實 但是秦始皇猜忌他 把他派到了蒙毅軍中 我覺得既把扶蘇排擠出了朝堂 也是變相的歷練和接班準備 因為如果要完全打擊扶蘇 幹嘛要把他派到帝國最大的軍事集團掌握軍權呢 但是秦始皇一死 我們不知道遺詔到底是誰接班 但是經過密議 以及事後的格局看 代表內庭的趙高 和代表外朝的李斯 扶持胡亥繼位了 為什麼是胡亥呢 因為他弱勢 年紀小 沒有政治經驗 便於控制 李斯趙高可以聯手控制帝國 因為帝國沒有分封 皇族勢力薄弱 李斯作為外朝官員代表 覺得自己在和內庭趙高的合作中可以處於主導地位 這樣不就是事實上的皇帝了嗎 所以胡亥繼位後 李斯和趙高為了防止皇族叛亂 殺光了秦始皇的子女 所以 李斯正是因為聰明 才不會扶持扶蘇 英明的扶蘇上位 李斯作為前任皇帝的人 雖然不會說一定不會有很好的下場 但最少不會像扶持胡亥這樣獲得巨大權勢 只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久後被代表內庭的趙高幹掉了


禍水往哪跑


簡單說,李斯的聰明服從於權力。他從倉鼠身上領悟的人生,是權力框架下的人生,其聰明才智只能在權力庇護下施展,所以他比誰都害怕失去這個框架。這個致命弱點讓他最終選擇了犧牲扶蘇。

秦始皇選的接班人很可能就是胡亥而非扶蘇——關於這點我在上篇問答中已有說明。如果這個大前提成立,那麼李斯是無能為力的,執行始皇遺命是他唯一而正確的選擇。胡亥無能,但能得到父皇青睞並隨之巡行,似乎也不像傳說中的不堪。而幫扶蘇就等於謀反,後果可想而知。

易君勢必易臣,李斯若想續權續命,只能依賴新君的新架構,進入新圈子——無論扶蘇還是胡亥。扶蘇的治政理念跟他並不合轍,不但不容易進圈,未來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這點李斯應該也清楚,倒不全是趙高的忽悠。而進胡亥的圈子則相對容易,因為趙高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並給了他繳納投名狀入圈的機會:共同算計扶蘇。聰明的李斯不難做出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