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大岔姐


是不是电视剧《大明风华》播放到朱瞻基去世了?不然怎么出现了这么个问题?

《大明风华》的热播带火了不太受荧屏欢迎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剧情深入,存在感很低的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也会蹭一波流量。


可是我们仔细看《大明风华》,里面的主角根本不是朱家几个皇帝,而是孙若微孙皇后。孙皇后历经六朝(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熬死了四个皇帝(最后的朱祁镇也只差了一年多)。

孙皇后很高寿吗?孙皇后十几岁进宫,和朱瞻基(1399生)年纪相仿,死于天顺六年(1462年),往高了说也就活了六十多岁。

短短一甲子的人生,历经六朝五帝,不是孙皇后长寿,而是朱家短命。我们来看看孙皇后经历过的这些皇帝。


永乐帝朱棣:朱棣出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的应天府(南京)。当时陈友谅正在进攻应天府门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朱元璋来不及看一眼这新生儿子就去前线了。朱棣因病死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64岁。

洪熙帝朱高炽: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朱棣嫡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继皇帝位,结果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猝死,享年47岁。

宣德帝朱瞻基: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2月9日),朱高炽嫡长子。朱瞻基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终年36岁。

朱祁镇: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1427年),孙皇后之子,死于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享年37岁。

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次子,死于景泰八年(1457年),享年29岁。

成化帝朱见深: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死于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终年41岁。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几位皇帝除了朱棣全是壮年去世。其实不仅这几位,明朝后面的皇帝也大多短寿促命。

弘治帝朱佑樘35岁,正德帝朱厚照30岁,嘉靖帝朱厚熜60岁,隆庆帝朱载垕35岁,万历帝朱翊钧57岁,泰昌帝朱常洛38岁,天启帝朱由校22岁,崇祯帝朱由检自杀而死33岁。

这就很奇怪了,明朝皇帝为何大多短命呢?于是有人猜测朱棣这一脉有遗传病,也就是说基因不好。这些短命皇帝死前有个共同特点:都得了莫名其妙的病,得病之后都是时间不长就去世。

但是我们看朱元璋一家,长寿之人极多,而且朱棣也算寿终正寝,也就是说朱元璋朱棣的基因没有问题,那可能就是后宫的基因出了问题。


朱棣有四子五女,幼子朱高爔只有一岁,母不详,幼女长宁公主生平22岁,母不详,其余都是朱棣正妻徐皇后所生。

朱棣的儿女寿命也都不长,二子汉王朱高煦被杀,46岁。赵简王朱高燧48岁,而徐皇后本人也只活了45岁(1362年-1407年)。

我们再来看看徐皇后家族。

徐皇后是徐达长女。徐达(1332年-1385年)生平53岁;长子徐辉祖出生不详,病逝于永乐五年(1407年),四十多岁;次子徐膺绪(约1372-1416)44岁;三子徐添福早卒;四子徐增寿于1402年被建文帝所杀。

看来徐达家基因不好,因为徐皇后的原因,遗传给了朱棣的后人,朱瞻基也不可避免的得了这种病。

《明史·宣宗本纪》记载:(宣德九年)十二月甲子,帝不豫,卫王瞻埏摄享太庙……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

从宣德九年(1434年)十二月十九日,朱瞻基身体不适,祭祀太庙这种十分重要的场合都需要朱瞻埏搀扶。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一,宣宗没上朝办公,命文武百官在文华殿谒见皇太子。仅仅过了一天,到了初二朱瞻基就病危了,初三死于乾清宫。

朱瞻基的死和父亲朱高炽何其相似,朱高炽也是身体不适不久就驾崩了。

正因为死的突然,这给了人们想象猜测的空间,但我认为就是遗传的原因,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明朝那么多皇帝都短命。


别酒流年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孙,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



朱瞻基可以说从生下来就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深受爷爷朱棣喜爱。据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朱棣醒后觉得这个梦不错,有大吉之兆。正好突然有人报告说世子朱高炽的儿子出生了,朱棣很是高兴去看望孙子,一看孙子很像自己眉宇间有一股英气,所以朱瞻基从小就受到朱棣的重点培养,很是器重这个好圣孙。

后来朱高炽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挂了,朱瞻基成功继位。朱瞻基是明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英明神武,多次御驾亲征蒙古,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加强中央集权彻底解决了藩王作乱的隐患。朱瞻基还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了解民间疾苦,减免赋税,他和父亲仁宗在位期间被称为“仁宣之治”。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可是奈何好人不长命。朱瞻基二十七岁盛年登基,在位仅仅十年,三十八岁就驾崩了。在古代如果是普通的老百姓活到三十八岁的年龄并不小了,但是朱瞻基作为皇帝拥有优越的条件,并且朱瞻基的父亲体弱多病还活了四十八岁,所以朱瞻基可以算的上是英年早逝。

那么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专门做过研究,无外乎以下几种说法。

1、过劳死之说

从明太祖时,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就把丞相制度给废除了,这样做确实使权利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可是换来的却是繁重的工作,皇帝直接管理六部,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人,没有事情,可是后来的皇帝往往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所以有人说朱瞻基死于过劳死。

但是这个说法很显然存在问题。那就是朱棣时期就出现了内阁来分担皇帝的工作,一开始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后来到了朱瞻基时期内阁制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朱瞻基时期的内阁有三杨这样有能力的人,估计朱瞻基也不用抄太多心。事实上朱瞻基在位期间,朝廷人才还是不少的,文有三杨,武有张辅,地方上有于谦这样的干吏,所以朱瞻基死于过劳死很显然不成立。再说朱瞻基还有时间斗蛐蛐、画画、写字,这就说明他还不是很忙嘛,怎么会过劳死呢?

2、纵欲过度之说

这种说法就更不靠谱了,朱瞻基一共就两后一妃,正史中也没有记载过朱瞻基纵欲过度的事情,而且相反朱瞻基还是个“扫黄”达人。朱瞻基本人是很讨厌腐朽荒淫的生活方式的,所以纵欲过度也不成立。

3、汞中毒而死

这种说法意思是紫禁城建筑大多采用鎏金技术,所谓鎏金技术就是用金和汞融合在一起,涂在建筑物上面,等汞挥发了,金就留在上面很好看。但是汞有毒,所以皇帝天天住在紫禁城,就容易得病。这样的说法是很牵强的,因为清朝的皇帝也住在紫禁城,但是乾隆皇帝不一样可以活到八十多,再说住在皇宫的又不止皇帝一个人,其它人怎么不英年早逝呢,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对。



4、家族遗传病

因为有人发现明朝的皇帝寿命都不是太长,除了朱元璋活了71岁、朱棣活了65岁、明世宗活了60岁,这三人算是长寿者了,其余都在六十岁以下,二三十岁就突发疾病死亡的不在少数。像明仁宗朱高炽活了四十七岁,明英宗朱祁镇活了三十七岁,明代宗朱祁钰只活了三十岁,明宪宗朱见深四十一岁驾崩,明孝宗朱祐樘活了三十六岁,明武宗朱厚照活了三十一岁,明穆宗朱载垕活了三十六岁,明光宗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岁,明熹宗朱由校才活了二十三岁。

但是朱元璋其它儿子的后代活到八十九十的大有人在,而且有的藩王生育能力特别强,有的藩王都一百多个孩子。

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朱棣身上。朱棣一生就只有四个儿子,并且四个儿子都不怎么长寿。长子朱高炽四十八岁,次子汉王朱高煦,在宣德年间造反连同九个儿子被杀,死于非命。第三子赵简王朱高燧活了四十六岁,第四子朱高爔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朱棣几个女儿寿命也都不长,其中的下嫁沐昕的常宁公主只活了二十二岁。

而朱棣之后的皇帝很多都孩子特别少,并且即使有后代成年的也不多。所以可以断定,有可能朱棣一脉的后代患有某种遗传病,患有这种遗传病的人身体大多不好,很多人大都英年早逝,并且生育能力低下。朱瞻基的突然驾崩可能就是遗传病引起的。

综上所述,楚风觉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就是因为朱棣一脉的遗传病导致的。明宣宗是明朝比较有能力的皇帝,他既有父亲仁宗的仁义,又有爷爷朱棣的英气。如果明宣宗不过早去世,或许就不会在他去世仅十四年就发生“土木堡之变”,大明也不会由盛转衰,当然历史不容许假设,可是明史对明宣宗的评价确实很高,这点是毋容置疑的。


楚风说历史


朱瞻基这个人能力出色,兴趣广泛,画的一手好画,又会玩,他当政时期,明朝处在“仁宣之治”的盛世,可以说他活的很滋润,舒服的很,可却很短命,当了十年皇帝,38岁就完蛋了,他死的太突然,所以一直是个谜团。

史书没有记载朱瞻基的死因,只是简单的说是得了急病而死。宣德十年,朱瞻基突然病了,得病第二天,就立遗诏,让儿子继位,第三天就死了。朱瞻基死的很突然,所以大家对他的死因就有多重猜测了。第一种,就是他操劳过度,纵欲过度而死。这种猜测还是有些道理的,不过朱瞻基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朱瞻基当皇帝时,内有“三杨”贤臣辅助,可以说朱瞻基的政务不算多繁忙,有人帮忙,哪还要自己操劳吗,再操劳你也比不过朱元璋老祖宗啊,所以朱瞻基其实算不上多辛苦,反而他有许多时间去娱乐。朱瞻基爱玩是出了名的,狩猎,投壶,打马球,踢球,斗蛐蛐等等,反正怎么开心怎么玩,朱瞻基还有“蛐蛐天子”的外号呢,可笑而知平时的朱瞻基并不操劳,反而活的开心,应该活的长命吧!说他纵欲过度,其实没有多少道理,他年轻气盛,喜欢女人很正常,不过史书没有记载他好色如命,天天泡在女人堆里,朱瞻基还是挺检点的人,不会纵欲过度放纵自己,也就没有纵欲过度精尽人亡的事情了!



第二就是吃丹药中毒死了,历代皇帝都想长生不老,想通过服食丹药长命的例子,不过丹药都是有毒的,长期服用就会重金属中毒,一命呜呼!朱棣生前确实有吃丹药的喜欢,那么他的孙子朱瞻基会不会同样吃了丹药中毒完蛋呢!史书没有记载他吃过什么丹药,如果真的吃了,肯定有记载的,朱棣死后,他儿子朱高炽继位,就赶跑了宫里的道士,不准皇室的人吃丹药。朱瞻基继位后并没有找道士炼丹,他才28岁继位,这么年轻,还不需要丹药,说他老了需要丹药还情有可原!



第三就是朱瞻基本身就是短命的命,遗传了爷爷不知的遗传病,也许就是短命的基因遗传了下来。明朝最长命的就是朱元璋啦,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之后多操劳啊,居然硬扛到71岁才死,可见朱元璋是命硬加长寿的,可是朱棣的这支后代却没有继承朱元璋长寿的基因,都几乎很短命。朱棣是65岁死了,儿子仁宗47岁死了,孙子朱瞻基38岁,朱瞻基的儿子英宗37岁,朱瞻基的孙子宪宗朱见深41岁,后面的皇帝寿命都没有超过60岁的,都没有超过朱棣的65岁,可见朱瞻基的后代可能是基因突变,朱元璋的长寿基因变成了短命基因,儿子朱棣继承了下来,一代代传下去,导致后代都短命得病而死。



也许是报应吧,朱棣抢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当了皇帝,得到了天下最大的富贵,所以有得就有失,你富贵荣华,并不能说你就福禄寿并全,老天是公平的,任何事不能完美,你当了皇帝承受最大富贵,那就寿命减掉你,一得一失,很公平!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疾病而死。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突然去世,当时引发了很大的混乱。因为明朝上下对朱瞻基寄予厚望,更何况皇帝菜38岁,正值壮年。朱瞻基去世以后,留下了2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孙皇后所生的皇皇长子朱祁镇继位。由于小皇帝只有8岁,由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孙氏和内阁三杨辅政。那么,作为大明帝国的第5位皇帝,年仅38岁的朱瞻基,为何仅仅在位10年而英年早逝呢?公元1424年8月,明朝永乐皇帝在第五次北伐的途中去世。随后,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年号为洪熙。洪熙皇帝上台以后,计划励精图治,结束北方和南方的战争,并且准备把首都重新迁回南京。但洪熙皇帝朱高炽仅仅在位10个月,公元1425年,朱高炽去世,庙号为明仁宗。随后,其子朱瞻基登基,年号为宣德。朱瞻基深得爷爷朱棣的疼爱,当年,朱棣曾经犹豫过究竟立谁为太子。一句“好圣孙,”为父亲朱高炽加分不少。朱瞻基上台以后,鉴于民间已经无力承受的实际情况,决定结束连续不断的北伐,与蒙古草原各部议和。

关于朱瞻基的死因,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宣德皇帝朱瞻基有遗传病,从目前遗留下来的画像来看,朱瞻基与父亲朱高炽长得非常像,仅仅是比父亲瘦了一点而已。至于朱高炽的死因,明朝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明朝翰林院编修陆釴在《病逸漫记》中记载,自己曾经悄悄询问过皇宫的太监,太监表示洪熙皇帝死于阴症,类似于气血湿热一类的疾病。既然朱高炽有这样的毛病,儿子朱瞻基可能遗传了父亲的疾病。知子莫若父,朱祁镇有多少水平,朱瞻基非常清楚。但自己已经无力支撑,朱瞻基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担忧去世,年仅38岁。朱瞻基去世以后,8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登基,年号为正统。由于皇帝年幼,有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孙氏和内阁辅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共同辅佐。在朱祁镇的青少年时代,依靠老一代人的支撑,明帝国的各方面都井然有序。但随着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的先后去世,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大太监王振走上了历史舞台。朱祁镇称王振为“先生,”大明江山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后来,清朝重臣张廷玉在修撰《明史》的过程中,对明英宗朱祁镇有这样的评价:“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由此可见,朱祁镇是一个守成之君,但也不是传说中的昏君。


读书是福


朱瞻基,朱高炽的长子,28岁继位。他文武双全,爱好体育运动,他还是明朝的投壶高手呢,身体非常健壮。就算在娱乐方面,他也有很强的自制能力,游乐有度,朱瞻基勤政爱民,创造了令史学家称赞的“仁宣之治”。可他却在38岁突然暴毙,很多人就很好奇,他为什么这么年轻就死了呢?对朱瞻基短命的这个课题,很多学者和专家也有所研究。


朱瞻基的死亡情况根据历史记载为: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癸酉、甲戌、乙亥 朱瞻基在短短的三天就没命了。他在第一天,无法上朝;第二天,非常虚弱,朱瞻基急令大臣起草遗诏,由皇太子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皇太后方能决定。此时朱瞻基的生命已经垂危;第三天,驾崩。他离世很快很仓促,死因非常可疑。


宣德皇帝死得很突然,死因在史书上也很含糊。有人怀疑朱瞻基的短命可能是家族遗传,朱棣以后的皇帝几乎都短命,带着这个问题,咱们看一下明朝的其他皇帝的寿命和死因。

明朝共有16位皇帝,朱元璋活了71岁、朱棣活了65岁。明世宗朱厚熜活了60岁。其余的都是60岁以下。

  • 朱允文25岁时,宫中一场大火,从此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 明仁宗朱高炽当皇帝10个月后死亡,终年47岁,死因成谜。大家都知道朱高炽这个300多斤的大胖子,很有可能是死于肥胖引起的脑血栓、血压高、血脂稠等疾病。
  • 明英宗朱祁镇病死,终年38岁,他经历8年的囚徒生活,身体上受摧残,精神上惊惧压抑,复辟后屠杀于谦等国家栋梁,受舆论谴责,38岁病死也正常。
  • 明代宗朱祁钰,死因不明,也有说他是被朱祁镇手下的人勒死,终年30岁;
  • 明宪宗朱见深的死和万贵妃有关,因为爱情,死于情伤,终年41岁。

  • 明孝宗朱佑樘,小时候遭遇太不幸,宫女所生。这名宫女从怀上他时就被万贵妃打入冷宫,孕期营养跟不上。出生后,面临万贵妃的追杀。一名太监把他藏到密室中偷偷用米粉喂养。朱佑樘六岁前都没见过天上的太阳,头发长的拖到地面。儿时的遭遇导致他的身体一生都没有好过,当上皇帝后,他非常的勤政,最终病逝,终年36岁。

  • 明武宗朱厚照,跌落水里后,身体受损而死,终年31岁;
  • 明穆宗朱载垕,纵欲过度而死,终年36岁;
  • 明神宗朱翊钧病死,终年58岁。
  • 明光宗朱常洛,过量服用仙药而死,终年39岁;
  • 明熹宗朱由校,因落水身体遭重创后服用治病的“仙药”而死,终年23岁;
  • 明崇祯朱由检,煤山上吊,终年33岁。

从罗列的这些死因上来看,遗传疾病说不足以让人信服。

那么咱们从对他死因的一些说法上推测:

  • 1,朱瞻基劳累过度猝死说。朱瞻基勤政爱民 众所周知,朱元璋以来废除宰相制度,使明朝的制度为过度的君主集权,皇帝的工作量增大,批奏折要批到凌晨,接着5点钟就要早朝,有人推断朱瞻基是劳累猝死。那么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可是每天凌晨两、三点还在加班啊,他活到了71岁。要说朱瞻基累死有点说不过去,因为明朝在朱棣时就有内阁了,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帮助皇帝分担工作,朱瞻基有著名的五大臣辅政,其中“三杨”更是好手。另外还有朱元璋时就设立的司礼监为明朝皇帝分忧,所以朱瞻基有大把的时间画画、作诗、斗蟋蟀,怎会累死呢?


《明宣宗行乐图》

  • 二、吃丹药而死说。自从明成祖朱棣派20万大军修建武当山后,他的后代大多崇尚道教,有些痴迷服用道家仙药,追求长生不老,这种药含有严重的铅和汞,吃多了这种药就会加速死亡。但是朱瞻基尚儒不尚道教,所以服用什么“长寿丹药”中毒而亡的观点也不成立。
  • 三、纵欲而死说。皇帝妃子太多,过度纵欲也不乏其人,如汉成帝,同治帝等皇帝就是因为过度沉迷女色而死。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在位时还发起过裁撤官妓、扫黄运动,但他自己却难过美人关,他这个不好的一面虽不让史官记载,但《朝鲜王朝实录》却如实记载下来。1426年朝鲜给朱瞻基进贡了一批少女、太监、女厨师……宣德皇帝亲自挑选了七位少女、十位女厨和十六名女仆……1428年11月朱瞻基派人去朝鲜索要一个漂亮女孩,类似的要求一直继续到宣德九年(1434年),直到朱瞻基死后2个月,53名朝鲜妇女才被送回国。但如果说朱瞻基纵欲,那他和较长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长寿老人乾隆帝这方面相比相差甚远,所以这个观点也不足以令人信服。


  • 四、装修材料中毒说。后来专家研究发现,朱瞻基死亡的原因出现在他的住处乾清宫。自从明朝迁都北平后,皇帝几乎都活不长,子女也少。一些专家学者经研究发现明朝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并非清朝的乾清宫,清朝皇帝住的乾清宫是明朝皇后住的坤宁宫),在修筑时使用了大量的朱砂和石英粉等对人体有害的材料,特别是朱砂,它含有大量的汞金属,易挥发使人中毒。每天在这里就寝的皇帝的寿命都不长,包括朱瞻基,这也是朱棣之后的皇帝大都短命的原因。

这就不难理解明世宗朱厚熜为什么那么长寿了,原来他不住乾清宫而是住在道观里。还有那个比较长寿的明神宗,他起初住乾清宫多病,后来移驾承乾殿后身体大好,活了58岁。

综上,朱瞻基短命的原因应该是寝宫中的装修材料汞挥发中毒而死。以上仅代表小姐姐个人观点,您怎么看?


小姐姐讲史


历史上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众说纷纭,因为他去世的比较意外:

生病第一天就不能上朝了,第二天急着写遗诏,第三天驾崩。

这就是史书上关于朱瞻基去世时的记载,这三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朱瞻基又得了什么病,会走的如此匆忙?正是因为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所以大家猜测也许多。

有人认为他是过劳死;有人认为他是吃丹药中毒死;有人认为他是纵欲过度而死。不过这些说法我觉得都没有依据,要说劳累,朱元璋和朱槺比他要操心的事更多,丹药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吃,那个时代只要是权贵都流行吃丹药,纵欲过度就更说不过去了,朱元璋子女共四十多名,朱瞻基就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这能算是纵欲过度吗?

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我认为遗传的可能性更大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超过四十岁的皇帝就很少,特别是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更是如此,长寿的特别少。那么朱高炽是得了什么病遗传给后代呢?史书上记载,明仁宗“无疾骤崩”。

这就奇怪了,朱高炽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史书上曾记载朱棣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对一起打仗的次子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那意思就是,你好好干,你大哥体弱多病,估计活不久,以后太子位子就是你的了。

就是朱棣这句话,给了朱高煦一股强大的干劲,也为后来造反埋下祸根。但就是这位自小体弱多病的朱高炽,最后却是无疾骤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朱高炽不是无疾,而是当时的太医并不知道这种病——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在平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但一旦发作就是又急又凶,轻则中风瘫痪,重则死亡。朱高炽骤崩,属于突然死亡;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只用了三天时间,也属于急发性的死亡。

从死亡时间来看,明宣宗朱瞻基死于正月,而后来的明代宗、明英宗也同样是英年早逝,并死于正月。

北方的正月还非常寒冷,而且气温变化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体的血管也是一种刺激,容易造成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造成动脉血压的增高,同时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心脑血管病就进入高发期了。

朱瞻基遗传了父亲的基因,进入而立之年后病情也开始逐渐加深,最后病发而亡。

结束语

朱瞻基父子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却创下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仁宣盛世。

他们在位期间下令停止征战,与民休息,并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使得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国家经济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明朝国力也在此期间繁荣强大。


水煮汗青


老朱家有遗传病,而且这个周遗传病自朱元璋那一代就有,明朝从朱元璋到朱由检一共经历了十六帝,说出来让人瞠目结舌,在这16个皇帝中有十个没有活过40岁。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活到了整七十岁,这个岁数在现在看来并不是太高寿,但他却是明朝皇帝中的长寿王,朱元璋十七岁那年,他的父母和大哥死于瘟疫,但是他还有一个二哥关于他二哥,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估计也没有活多大岁数,因为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只剩下一个大嫂,侄子,和外甥,姐姐也去世了,而朱元璋称帝的时候年仅40岁,哥哥姐姐就已经都不在了。



在朱元璋晚年,皇太子,皇二子,皇三子接连的去世,可以说朱元璋每三年死一个儿子,而这几个儿子中没有一个超过40岁,这不得不让人感到蹊跷,因为贵为皇子应该是锦衣玉食,不愁吃喝,怎么会英年早逝?

今天的主要角色说的是朱瞻基,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朱高炽由于过度肥胖,当皇帝不足10个月就驾崩了,朱高炽驾崩以后,朱瞻基继承皇位,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受爷爷和父亲的喜爱,从小就被爷爷朱棣立为皇太孙。



《明史》记载: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采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朱瞻基16岁的时候就跟随爷爷朱棣征战漠北,可以说颇有见识,作为朱高枳嫡长子的他,继承皇位也是众望所归,可是朱瞻基仅仅活了三十七岁,还没有其父亲活的长一些,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皇帝的寿命真的是惨不忍睹,也有人说朱家子孙之所以不长寿,是因为遗传病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镇守北京,人称燕王。朱棣的正牌皇后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徐氏,据说这个徐皇后身体很不好,一直病病殃殃,40多岁就一命呜呼,而朱高炽是朱棣和徐皇后的嫡长子,似乎问题说到这儿就找到症结了,朱家子孙普遍英年早逝的遗传病出在徐皇后身上,似乎这么说也说得过去,关于明朝皇帝普遍不长寿的真相一直还在众说纷纭,期望早日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佳宁说历史


个人觉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一大明君,相比于朱元璋,他更多了一分仁治。朱瞻基与他的父亲一同开启了“仁宣之治”,在这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唯一的遗憾就是朱瞻基的英年早逝。

纵观明朝的16位皇帝,好像长寿的并不是很多,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活到了71岁,而且朱元璋小时候营养不良,还打了半辈子仗,能证明高寿确实是一个奇迹。另外的就是永乐皇帝和嘉靖皇帝活到了60岁,其余的13位皇帝基本上都是30来岁就去向朱元璋报道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我觉得是工作太幸苦了

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之后,好处当然有很多,权力都回到了皇帝的身边,但坏处就是整个国家的文件都要皇帝去处理,所以明朝的皇帝除了新年的一两天时间都是不放假的(风流皇帝除外),更别提可以像清朝皇帝一样去木兰围场打猎,避暑山庄游玩。

所以每个明朝皇帝在工作期间消耗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对于那些大岁数继位的皇帝更是如此,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规律一点都不相同,甚至是打乱了自己的生物钟,所以导致了明仁宗当了十个月皇帝便去世,而他的儿子明宣宗也就当了十年皇帝,38岁就英年早逝。

朱瞻基是因病去世

很多人认为在皇宫内各种的皇帝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身体一有什么问题就会有一群的太医候诊,但当时的中医并不是什么疾病都可以解决的。朱瞻基到底得了什么病史料中也没有过多的记载,可能是某种不治之症,所以才导致了他仅仅38岁便英年早逝。


很多人都觉得皇帝高高在上,享受着万民的诚服,很是气派,但是皇帝却也要忍受着凡人忍受不了的煎熬。皇帝小时候每天的时间都被学习安排的十分紧凑,受的苦可能要比民间的学子多很多,登上皇位之后,每天繁忙的工作也不比在田间地头轻松,所以皇帝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但是还是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上,甚至最后手足相残。


七七谈历史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高危职业,历代皇帝一共335人,平均寿命41,宣宗皇帝活了38,虽嫌略早,但也算的上是皇帝中的正常寿命。

被黑成“促织皇帝”的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的爷爷朱棣以造反起家,总算从侄子手中夺了一份家业给儿孙们。凡是篡位之君,大多比名正言顺的帝王们更要努力,更自我节制,直到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当朱高炽上台时,实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真正把朱高炽的“仁政”执行下来的,却是明宣宗朱瞻基。

自从元末以来,国家从没有得到喘息,百姓疲惫不堪,人民期待升平之世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朱瞻基的历史使命有三个。

一、政治转型,以民生经济为主。

在仁宗制定了大量的仁政之后,不堪劳累的他终于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接棒的朱瞻基继承发展了他的政策,广施仁政,使民生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他甚至在田间地头曾亲自劳作,不消片刻就汗流浃背,于是感叹:“朕小试农具,即汗流浃背,民常年如此,何苦若何”!于是以后轻徭薄赋,成为一代贤主。“坐皇宫九重,思田里三农”成为他真实的写照。

二、解决藩王对中央的威胁问题。这件事上,他那野心勃勃的汉王二叔给带了个好头,虽然汉王已经发展成了造反专业户,但始终没有成为大气候,在朱瞻基亲征之下,兵不血刃就解决了汉王的兵乱。借此机会,朱瞻基大力削减各藩王的护卫,并派出大量文官密探对各地藩王予以监控。自此,藩王乱政这个隐患基本已经消除,这不能不说宣宗皇帝政治手段高明啊!

三、国家财税改革。统一了征粮的度量衡标准,设立了“金花银”和棉布缴纳税粮的制度,加大了皇庄的缴纳比例,减少了平民的税率,通过这项改革,国家的税粮稳定的保持在2500万到2800万石之间,这还不算军屯,这样下来国家有稳定的税收,人民也能安居乐业,国家自然也就欣欣向荣。

经过他的治理,国家出现了“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实,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的大好局面,史家甚至将这一段大治称为能与“周之康成,汉之文景”相媲美的大治之世。

然而,就这么一个英明的皇帝,竟被清朝文人黑成了“促织皇帝”,也是没谁了,话说大清朝你们文人风骨呢?

颇有争议的宣宗皇帝为何英年早逝

由于明朝没有风骨文人们的不断抹黑,似乎宣宗皇帝成为无道昏君,他们不仅在皇帝的爱好上来抹黑,甚至还要杜撰皇帝得私生活,于是各种“桃色新闻”、“服食丹药”之说便应运而生,可见明朝的史书对他多不友好,所以他英年早逝自然也就被归入这些荒唐的原因了。

关于宣宗之死,服食丹药与纵欲过度是最没可能的。

《明实录》记载,朱瞻基同志的后宫嫔妃不过十四人而已,而且中间还有类似于皇后胡善祥一样后期不会临幸的女人,所以说纵欲过度实在是瞎说杜撰。而明朝服食丹药的皇帝中,只有世宗皇帝实打实的常年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朱元璋与朱棣晚年也曾服用,但皆是治病而已,宣宗皇帝也曾服用同样也是为了治病,更何况,年纪轻轻的朱瞻基会服用丹药求长生不老吗?清朝文人们笔下的神棍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两种原因是最先能排除的。

劳累过度引发急病而死。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处理政务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了皇帝身上,到了朱瞻基即位后,虽然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票拟”和“批红”制度,但最后的负担还是在他身上,再加上老朱家的遗传基因有可能有些缺陷,十年下来,因劳生疾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毒而亡。这个中毒并非是人为下毒,有三种可能中毒。第一、所谓中丹毒。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在历史记载中,宣宗皇帝父亲曾服用丹药,而他自己很少服用道家炼制的丹药,即便有所服用,剂量甚少,形不成毒死人的丹毒,所以这种说法应该是不可能的。第二、装修材料中毒。从乾清宫的陈设来看,所有染色材料都有汞、朱砂等有毒物质,长时间伴随着这些有毒物质下来,会产生慢性的汞中毒,这个非常有可能的。有可能大家会问,清朝皇帝也在皇宫,为何没有中毒?清朝自康熙起,乾清宫只有重大典礼才用,再说清朝的时候制漆工艺明显已经进步了许多,北方有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古法制漆的手艺,所以说清朝皇帝基本没什么事,跟技术进步大有关系。第三、把玩器中毒。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众所周知著名的宣德炉就是宣宗皇帝命人制造的,在造成之后爱不释手,就连出门也带着。而且他也非常爱“斗蛐蛐”,好些罐子也是这种材质打造而成。而宣德炉的打造,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倭源白水铅”,长时间的接触下来,铅中毒是非常有可能的。

综合以上说法,宣宗皇帝之死,应该是常年与毒物接触,早已慢性中毒,再加上老朱家基因不好,有遗传病,在长期的工作劳累之下,一旦发病,将无药可救,这恐怕才是宣宗皇帝死亡的真相吧!皇帝由病而亡,往往会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而由中毒而亡,史书往往会一笔带过,这也是我们在史书中看到史书为何没有写宣宗因何死亡的原因。

结语:虽然宣宗之死固然有蹊跷之处,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在他主政期间政通人和,大明国力达到了极盛,不能因为个人爱好就抹杀了他的功绩,这一点上清朝文人,包括蒲松龄的确做的有些不妥。最后以一首宣宗皇帝关心民众疾苦的《减租诗》来结束本文。

官租颇繁重,在昔害有因。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耕作既劳勤,输纳也亦苦。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殷念侧予怀,故迹安得循。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望风瑟瑟


导语:

朱瞻基去世的时候,只有36岁。很多人就奇怪了,当皇帝是个苦差事吗?为什么那么多皇帝英年早逝呢?其实36岁,在古代来说,并不是一个很短命的表现,属于正常水平。

不过之所以古代有短命这一说,主要是因为平均年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百姓,那都是短命的命运,为啥?因为日子苦,吃不好饭,看不起病,所以活在当下的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

在贵族也就是有钱人当中,为什么也有短命的呢?那就是医疗条件的问题了。不过古代有钱人都比较喜欢养生,所以但凡不是夭折的,当然不会出现短命的情况。

朱元璋活了71岁,朱棣活了65岁,就连体重300多斤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朱高炽,都活了47岁。身体一向很不错的朱瞻基,怎么可能只活36岁呢?

01朱瞻基有14位妻妾,却只有俩儿子,常常搞仙丹吃。

很多人提到朱瞻基,那都是要竖起大拇指的,因为这是一位基本没什么瑕疵的皇帝。任用贤臣管理朝政,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仁宣之治这一盛世,的确是一个好皇帝。

永乐七年,从幸北京,令观农具及田家衣食,作《务本训》授之。八年,成祖征沙漠,命留守北京。九年十一月,立为皇太孙,始冠。自是,巡幸征讨皆从。尝命学士胡广等即军中为太孙讲论经史。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明史》

不过要问及他的死因,皇帝的死因一般都是因为身体过度劳累所致。因为天底下他最大,所以皇帝没人管得着。朱瞻基作为明朝皇帝,自然也不会例外,所以朱瞻基在后宫的私生活如果出现没有节制的情况,那也会导致他英年早逝。

  • 我们有记录可以查询,能叫的出名字的后妃,朱瞻基有14位。宫女那些就不用说了,实在是太多。所以他的后妃并不少,不能说私生活足够节制。
  • 可是朱瞻基的儿子,却只有两个。一个是大名鼎鼎的明英宗朱祁镇,一个是代替朱祁镇做过几年皇帝的朱祁钰。此外就再也没有儿子了,当然还有三个女儿。
  • 按道理来说,有14个妃嫔,怎么会只有两个儿子呢?朱瞻基是26岁登基的,这个时候他有充足的时间来生孩子。但是他并没有生那么多儿子,原因很简单,可能他的身体并不是很好。

路边社消息称,朱瞻基非常喜欢吃仙丹。但是仙丹的具体功效到底是为了弥补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因为朱瞻基当时还很年轻,哪有二十几岁就想着长生不老的呢?所以说我认为他寻找的仙丹,可能就是为了补身体用的。

然而这仙丹却成了他死亡的主要原因,天底下哪有什么仙丹呢?要么吃补药,要么就自我锻炼身体。仙丹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显然朱瞻基是想要迅速弥补身体的亏空,所以才会迷恋上仙丹这玩意儿。可惜越吃越空,最后把自己掏空了。

02朱瞻基工作很辛苦?难道是累死的?

历史上有很多勤政的皇帝,那是真的过劳死。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孜孜不倦地批阅奏章处理国家大事,不累死也是奇怪了。

可是朱瞻基有这方面的苦恼吗?我认为没有。朱瞻基被大家戏称为蟋蟀皇帝,因为他非常喜欢斗蟋蟀。而且也喜欢搞点文娱活动,比如画画写字之类的事情。

由此可见朱瞻基的小日子是过得非常不错的,他手下的贤臣实在是太多了,三杨、夏元吉、张辅等人都可以帮他分担朝政大事。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遗诏国家重务白皇太后。丁酉,上尊谥,庙号宣宗,葬景陵。---《明史》

所以朱瞻基完全没有必要去担心自己会劳累过度。这个时候他自然是有了闲工夫来搞一点私人的爱好。由此可见,朱瞻基是比较喜欢玩的一个皇帝。

这么一个皇帝,说他会过劳死,打死我也不相信。但是反过来想一想,正是因为他把业余时间,都拿来搞这些玩意儿了,所以照样非常劳累,这不也说得通吗?

每天固定8个小时上班,上完班以后,你还要回来写8个小时的文章,那你要不要过劳死?你不过劳死谁过劳死?

如果你不小心还有个什么打篮球、踢足球的爱好的话,那又要占据你4个小时的时间,每天留给你睡觉的时间只有4个小时了。表面上看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完全没有因为工作而劳累,可实际上你的身体已经被透支了,然而你自己却浑然不知,因为没有人能管得着你。

朱瞻基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会导致过劳死的。业余时间他压根就没有闲着,身体一直在操劳,不累死也奇怪了。

03朱棣的徐皇后家族,都是短寿之人。

朱元璋活了71岁,朱棣活了65岁,这都是非常长命的。可是到了朱高炽却只活了47岁,而朱高炽的俩兄弟,朱高煦活了47岁,朱高燧活了49岁。除了朱高煦是被杀以外,其他俩兄弟的寿命也没有超过50岁的。

这或许我们就会发现一条新的线索,朱高炽这三兄弟的母亲,徐皇后这一脉的寿命,本身就不长。徐皇后本人也只活了46岁。

  1. 徐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而徐达本人活了54岁,算得上还凑合了,毕竟戎马一生,到处都是病痛。
  2. 我们看看徐皇后那几个兄弟,也就是徐达的几个儿子活了多少岁。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在永乐五年去世,只活了40多岁。徐达的次子徐膺绪,生于1372年,寿命也只有45岁。
  3. 徐达的三子徐添福很早就夭折了。徐达的四子徐增寿,生年不详,死于1402年,是被建文帝朱允炆诛杀的,所以也只活了不到40岁。

由此可见,徐达的几个子女,没有一个是活过50岁的。可见徐达家族并没有长寿基因。而徐达的女儿徐皇后是朱棣的老婆,是朱高炽的生母。

徐皇后生的三个儿子都没有活过50岁,自然孙子的寿命也会受到影响,朱瞻基活36岁或许也有这方面原因。

总结:很多人说古人活36岁不错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个想法。

因为古人医疗条件差,得个感冒都有可能死人。所以很多人就比较夸张了,认为古人寿命都非常短,活个三十来岁就不错了。

更有甚者,认为平均寿命能够代表古人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人,该有的实际寿命。这是大错特错的看法。因为平均寿命里,平均了大量刚出生就夭折的孩子,也平均了大量穷苦没饭吃没钱看病的穷人,更平均了大量死于战争中的士兵。

所以这么一平均就好像拿你跟世界首富平均收入一样,你感觉自己收入还不错的样子,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觉。

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明史》

其实古代有钱人的寿命真的不短,尤其是到了明朝的时候,医疗条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差。他们非常注重养生,肯花费大价钱来补身体。所以除非先天性基因原因外,他们都能活不少岁。

朱瞻基活36岁,肯定是有特殊原因的。要么就是透支身体,过度操劳,要么就是基因上存在先天性的缺陷,绝对不能说36岁已经不错了的话。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