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宋江拒絕招安,且跟方臘一起起義,成功機率有多大?

朝夕聞道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成功

跟朝廷作對,不會有好下場,詔安其實是最合理的結局,

小說中為了突出人物個性,對人物的描述過度誇張。各個人物看起來相當厲害,其實那都是特意加工;就如林沖,東京80萬教頭,聽起來和唬人,其實在朝廷官吏中真不算什麼。

言歸正傳,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

  1. 宋江並無雄才大略,更談不上經綸濟世。梁山的事業從宋江開始壯大,但其壯大的背後卻是血債累累的仇恨;這是內部的仇恨,表面的和諧是難以抹平的。先是讓你朝廷做不成官,舉手投降;轉而帶你去朝廷做官,做個奴才;走的每一步都是下下策,誰能服?這樣一個人,卻能把梁山眾兄弟收攏在自己麾下,不能說天將降大任於宋江,只能是說梁山都是一些有勇無謀之輩。雖有智多星,那是相對草包而言,雞立鳥群顯得大一點。頂多一點小聰明,此外沒有什麼驚世之作。

  2. 梁山一百零八將,江湖義氣重,有勇無謀,打打殺殺只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他們骨子裡並無治國安邦的思想。所謂梁山好漢只不過是一些殺人越活的烏合之眾,各懷心胎,各個來路不正;比如林沖,走投無路,逆來順受,投奔梁山只為復仇;武松,殺人越活,好壞不分;再如楊志,被梁山逼上梁山,與仇人搭夥也是百般滋味,心繫朝廷。大部分梁山好漢但凡能有其他安身立命之處,必做鳥獸散。對梁山對宋江談不上忠心耿耿。梁山之眾形不成一股強有力的合力來對抗朝廷。真的懷疑宋江招安是不是有這個原因。

  3. 梁山所作所為為世人所不齒,沒有群眾基礎,因此也就沒有強大的後援和生力軍。成就霸業者,至少給人民畫個大餅,講點實惠。得民心者才得天下。宋江這位大哥對美女都沒什麼慾望,哪還有天下。

  4. 方臘:方臘指點江山,小有氣候;方略超綱按部就班;手下良將如雲,人才也是濟濟;走的倒是江山美人的步伐。奈何地盤雖大,實力虛弱,朝廷略施一石二鳥之計,就敗給了宋江,在朝廷面前就是個小巫。即使方臘和宋江聯手,誰是老大一定是個問題;宋江不坐江山,做大哥是鐵定的,而且實力比方臘大,方臘要做天下,已經稱王,志向比宋江大。雞頭蛇尾巴湊在一起四不像;沒準為了上位還可能火拼,內部消耗。所以團結是不可能的,朝廷能使一石二鳥之計,就能來個離間計,死相更難看也是可能的。

  5.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儒家理學深入人心,同仇敵愾才是根本;人民恨腐敗,但不反朝廷;其公務員隊伍中不缺忠臣良將,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對付梁山和方臘之流綽綽有餘,其走向死亡的稻草只能是比其更強大的外患。

個人看法,歡迎交流,不喜勿噴!


淡然風琴


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從詔安宋江給的官職就可以看出宋江有兩個大官一個是武德大夫一個是楚州安撫史

在宋朝武將的官階有53級,而武德大夫排名28級大家可以感受一下,28是個什麼級別?再來說一說楚州安撫史如果是安撫史,那麼是個大官!但是如果加上某一路,那麼就是很小的官兒類似於現代的警察局長,一般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武將級別是28級!那麼他在這個國家排名能到多少?而每一級又有多少人?大家就可以看出宋江的地位並不高,而且很低!就拿清朝吳三桂來說吳三桂直接是蜂王割據一方大家就可以看出宋江的實力有多長?

我們再回到主題,說的是宋江!所以我們必須談到宋江這個人,我們得了解宋江是一個怎樣的人?宋江是一個從小立志於報效國家的人!在宋江的思維世界裡,將來長大就是要報效朝廷,所以從宋江的個性來看,宋江不允許假如!也不會和方臘一般!人最難改變的是思維!最難改變的是夢想!就好像再美的花兒在牛羊眼中,只是飼料!我們不能要求牛羊去欣賞花的美!同樣我們也不能要求宋江改變自己的人生夢想!假如

這些都已發生改變,那麼它就不是宋江!他是方臘!他是朱元璋!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


小雞觀影


政治道路和方向,決定了“革命”的最終結果。如果宋江不選擇招安,別說和方臘聯手,就是頻借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實力,雄踞天下,也未可知。

熟讀水滸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招安,並不是朝廷一致要招安,而是宋江等人想方設法促成的招安,其實就是投降。

當時的宋朝雖然已經腐敗不堪,但是對敢於造反,挑戰皇權的“梁山賊寇”,卻基本上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要不遺餘力的剿滅。所以先後派出多支人馬攻打水泊梁山,但卻被梁山好漢殺的丟盔棄甲,就連童貫、高俅等人都被梁山俘虜。此時的宋王朝是內憂外患,北有大金虎視眈眈,內有宋江,方臘作亂。所以對梁山招安也是無奈之舉。

此時的梁山,歷經攻打曾頭市、三打祝家莊,大破連環馬等等一系列作戰,人員信心百倍,戰法純熟,兵強馬壯,戰鬥力相當強悍。山寨建設已經具備了爭奪天下的可能。而此時的方臘,手下也是戰將千員,兵力雄厚,朝廷屢次進剿都被打敗。此時,假如宋江搞好統一戰線,即使不能一統天下,推翻宋王朝的統治也是存有很大可能的。





老趙茶語


按照《水滸傳》小說的設定,只要宋江拒絕詔安,不用聯合方臘就分分鐘可以滅了朝廷滅了趙宋的。

一起來分享分享小說當中的一些描述吧!

一,梁山團隊在鼎盛時期,梁山團隊在與北宋朝廷的戰鬥過程當中“三敗高俅、兩贏童貫”……央視版《水滸傳》電視劇更是渲染高俅高太尉直接被梁山生擒活捉了!

二,梁山全夥接受朝廷的詔安,然後梁山軍隊奉命征討大遼國。結果梁山雄兵三下五除二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堂堂的大遼國給打趴下了。三,在平方臘的時候,儘管梁山方面損兵折將梁山好漢十亭已經去了七亭,但是,梁山團隊依然活捉方臘凱旋而歸了!

因此說如果是按《水滸傳》小說的設定的話,只要宋江不接受朝廷的詔安,那麼宋江不用聯合方臘宋江單幹就可以滅了北宋政權的。

但是,那只是小說而已。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情況大概是這麼樣的。第一,宋江起義軍的力量並不強大;宋江所領導的起義軍只有36人而已;第二,宋江及其所宋江領導的起義軍是被張叔夜鎮壓下去的,不是主動接受朝廷的詔安的第三,至於方臘則是被韓世忠(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之一)生擒活捉的。

至於方臘起義,歷史上的方臘起義軍的力量要比宋江起義軍強大得多!因此,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假設的話,如果宋江拒絕詔安,而且又聯合方臘一起起義,那麼筆者個人觀點認為起義成功的幾率應該有15%這樣。然後理由吧:首先是,宋江和方臘起義軍佔盡了天時和地利。而且兩支起義軍一南一北可以遙相呼應。其次是,當時的北宋政權可謂是外患不斷----北有大遼國虎視眈眈,西北有西夏國雄起騷擾。最後就是,其時是宋太宗在位時期,宋太宗在打仗方面遠遠遜色於宋太祖。


騎蝸牛走高速


一切機械的拿歷史套小說都是瞎扯,我們說小說中梁山的實力有多強呢?

大聚義前的梁山戰績彙總:

攻破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曾頭市、東昌府,殺高廉、滅曾家五虎、斬史文恭,收編秦明、徐寧、呼延灼、關勝、索超、水火二將、董平、張清等諸多朝廷將領,七千梁山軍馬從山東殺到陝西,殺官放糧所過州縣沒有一個敢出來攔截;元旦夜一千騎兵能夠殺到東京,一個晚上就能把城門奪了。

大聚義後,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太尉

兩贏童貫,殲滅宋軍五六萬之多,擊斃馬萬里、王義、韓天麟、吳秉彝、李明、段鵬舉、周信,擒獲酆美。

而敗高俅的含金量就更高了,因為高俅帶來的十節度,就已經代表了水滸位面的大宋朝廷最高戰力了。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家建功,或徵鬼方,【或伐西夏,並金遼等處】,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

宋江聽得高太尉親自領兵,調天下軍馬一十三萬,十節度使統領前來,心中驚恐,便和吳用商議。吳用道:“仁兄勿憂,小生也久聞這十節度的名,【多與朝廷建功,只是當初無他的敵手】,以此只顯他的豪傑。如今放著這一班好弟兄,如狼似虎的人,那十節度已是過時的人了,兄長何足懼哉!比及他十路軍來,先教他吃我一驚。”

十大節度跟遼金西夏全都交過手(水滸位面中此時已經有大金國),並且“多與國家建功,向無他們的敵手”,也就是說歷史上壓著宋朝打的遼金西夏,都不是十節度對手,而十節度對上梁山又如何呢?吳用眼裡,不過一群過時之人罷了。

梁山三次敗高俅的戰績,生擒高俅、徐京、梅展、聞參謀、王文德、李從吉、黨世雄、韓存保,陣斬劉夢龍、牛邦喜,荊忠、丘嶽、葉春、王瑾,火燒船隻一千五百餘,宋軍十餘萬人馬或被殲滅或被生擒可謂全軍覆沒。可以說吳用實現了他說的“那十節度已是過時的人了”。

而大聚義後,一般認為徵田虎、王慶這部分內容是後人加進去的,縱然不算這部分的戰績,梁山同樣有徵遼,將遼國打的稱臣納貢的輝煌戰績。

次日早朝,百官朝賀拜舞已畢,樞密使童貫出班奏曰:“有先鋒使宋江殺退遼兵,直至燕京,圍住城池攻擊,旦夕可破。今有遼主早豎降旗,情願投降,遣使丞相褚堅,奉表稱臣,納降請罪,告赦講和,求敕退兵罷戰,情願年年進奉,不敢有違。伏乞聖鑑。”

簡單來說,書中的大宋朝廷顯然不存在剿滅梁山的能力,最強的十節度被梁山打的落花流水,北面的遼國已經被梁山打的稱臣納貢,當然要說梁山能否滅宋,同樣是極其困難,水滸位面的宋朝是戲曲小說的版本,趙匡胤是上界霹靂大仙降世,作者欽定的大宋有四百年江山。

這朝聖人出世,紅光滿天,異香經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靂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寬洪。自古帝王,都不及這朝天子。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那天子掃清寰宇,蕩靜中原,國號大宋,建都汴梁,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主】。

而除了趙匡胤外,宋仁宗則是赤腳大仙臨凡,包拯、狄青分別是文曲星,武曲星。

【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朝廷出給黃榜,召人醫治。感動天庭,差遣太白金星下界,化作一老叟,前來揭了黃榜,自言能止太子啼哭。看榜官員引至殿下,朝見真宗。天子聖旨,教進內苑看視太子。那老叟直至宮中,抱著太子,耳邊低低說了八個字,太子便不啼哭。那老叟不言姓名,只見化一陣清風而去。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端的是玉帝差遣紫微宮中兩座星辰下來,輔佐這朝天子:【文曲星乃是南衙開封府主龍圖閣大學士包拯,武曲星乃是徵西夏國大元帥狄青】。

大宋朝天命在身,自然是不會被梁山所滅,何況書中九天玄女也告訴宋江,要求他匡扶大宋,日後可再回天上,否則罪下酆都,這也是作者打的補丁了,為何梁山這麼強卻不滅宋,很簡單,玉帝不讓、九天玄女不許。


ks123213


如果說百分百那可能是吹,但是幾率非常大?

那個時候宋朝已經走下坡了,雖不至於民不聊生,但也是腐敗嚴重,官場黑暗,在官場任職都是小心翼翼。

有權利的壓榨百姓,有些人被逼無奈就入草為寇。

方臘在南方,其實已經成勢,手下也多有強將,而且你想想,方臘已經稱帝,那麼能是小人物麼?至少要稱霸一方才行。

再來說梁山軍,那也都是武藝出眾,在各行各業裡出類拔萃之人,能人異士也是非常多的,再加上朝廷一些不受待見或是壓迫之人,其實也是單獨就能成事。

這兩個群體和在一起那肯定問題不大,但是最關鍵一個問題是,他們目標要一致才行,說白了就是心要齊,心不齊難成事,這也就是作者的精明之處,方臘要自己做皇帝,宋江要報效國家,這就成了對勢,所以最後兩敗俱傷。


中國真話人


先來說答案:成功幾率45%

公式如下:第一步,四寇推翻大宋(戰略:聯合三寇,農村包圍城市)-勝率為九成。

第二步,宋江成就帝業(A戰略:使三寇混戰,坐收漁利)-勝率為七成;(B戰略:遠交而近攻,各個擊破)-勝率為三成。

63%的幾率與27%幾率折中,成功幾率為45%

1.梁山

依據《水滸傳》中描述的數字作統計,鼎盛時期宋江團隊的武裝力量約為四五萬兵馬,戰將八十員左右,且有上流戰將近十員(盧俊義、關勝、林沖等)。在第一步,也就是抵禦大宋官軍圍剿階段,梁山還有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地理條件,梁山的位置非常好。地形為一個面靠山,三面靠水的地形,梁山在防守的時候只要把靠山的那個路給堵死,然後讓梁山的水軍防守好水泊,那麼朝廷想要攻下樑山是沒有可能的,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三寇

淮西王慶勢力一直擴張到八州八十六縣,是四寇中地盤最廣的一個,座下一流戰將四五名;江南方臘在當地州縣有較高威望,勢力範圍八州二十五縣,一流戰將七八位,都是可以以一當十的人物;河北田虎,佔據五州五十六縣,尤需提及的是田虎座下可謂人才濟濟,孫安、卡祥、山士奇,尤其妖道喬道清,法術堪比公孫勝。

3.大宋

當時的朝廷內部政治昏暗,皇帝忠奸不分、重文輕武;武將無權,奸臣當道誤國,徇私枉法、賣官鬻爵。跟周圍的幾個國家時常發生戰亂,而且幾乎每次都是敗績,不得已只能割地求和。當時遼、金都是宋朝惹不起的角色,動不動的就會揮師南下。就連區區西夏,我們的大宋王朝也要每年向人家納貢。就舉一個例子,試問哪個王朝有著八十萬之眾的禁軍?真可謂冗軍冗政。





偉哥談古


你好!我是影視創作者博仔,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即使宋江聯合方臘一起起義,也定無勝算!原因如下:

首先,我們都知道水滸傳是宋朝時期,具體是北宋宣和年間,而劇中提到的大奸臣高俅,相信看過《水滸傳》的網友們都應該知道,抗金名將岳飛就是死於此奸臣之手。博仔要說的岳飛就是這個時期的人物,岳飛打戰之厲害我們都知道,如果讓他去抗擊梁山的好漢們,以岳飛的軍事才能我想應該不會太難吧,畢竟打戰是岳飛的強項,另外打戰也不是單打獨鬥!而單論戰力我想能戰勝岳飛的也寥寥無幾!

其次,我們看看梁山上,論個人戰力梁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真正領過兵打過仗的又有幾人,兵力又有多少?大多數是有勇預謀,方臘手下到是有幾員猛將。雖說此時的北宋雖然腐敗了,但是還是有不少精兵強將的!當時林沖身為東京80萬禁軍教頭,這一點不僅能說明林沖武藝高強,更能說明一點北宋朝廷兵多,單單東京就有80萬禁軍,而這80萬兵需要多少將領統領呢!由此可見,此時的北宋雖然腐敗,但還是比兵多將廣的,單東京就有80萬禁軍,更別說還有各地守軍呢!僅憑藉梁山及方臘的那些人馬還不能撼動北宋王朝的地位!如果只是佔山為王,偏聚一偶到是可以,推倒朝廷絕無可能!

最後,值得一提戰績,就是晁蓋之死。攻打一個小小的曾頭市,晁蓋帶領20個頭領前往攻打曾頭市,確被設計伏擊,最後他率軍奪路而回,卻遭遇亂箭射擊,被一箭射中面頰,而後突圍退回山寨。晁蓋回山不久,便毒發身亡。一個小小的曾頭市,就讓梁山失去大頭領,單單一場小戰爭,梁山就損失如此之大,博仔覺得小打小鬧還可以,如果是真正起義,最後也必然失敗!但凡自古起義成功者,無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而梁山的好漢們此時並不具備這些!所以即使聯合方臘起義,最後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博仔愛視頻


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別看水滸傳裡面把梁山英雄寫的那麼神,幾乎戰無不勝。說到底就是一夥佔山為王的綠林好漢!打個曾頭市都把老大弄死了怎麼可能跟當時的整個朝廷分庭抗禮!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要是朝廷集全國之力還把你一個小小的梁山打不下來。所以說宋江是聰明的選擇招安!好歹還可以在歷史的車輪上留下一筆。


荊門胖子


腐朽的宋王朝岌岌可危!如若方、宋聯盟,猶如破竹之勢,頃刻間,大宋江山土崩瓦解,如西山落日之勢,灰飛煙滅!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趙室王朝,敗亡之勢不可逆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