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對於養豬來說,春季氣溫回升,冬季常發的腹瀉和呼吸道問題都會減少。但是隨著溫度上升,各種細菌也更加活躍,其中大腸桿菌是養豬人應該特別注意預防的。由於大腸桿菌的血清型種類繁多,所以也會引起豬發生不同的疾病,主要包括仔豬黃痢、仔豬白痢、水腫病。本文為養豬朋友分析這三種疾病的具體症狀以及防治方法,點個關注吧?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仔豬黃痢

流行病學

仔豬黃痢是一種急性的、致死率很高的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7日齡內的仔豬,7日齡以上則很少發生。同窩仔豬中發病率很高,常常是整窩發病,病死率也很高。傳染源主要是帶菌母豬,無病豬場則由有病豬場引進種豬或斷奶仔豬而感染。本病主要經過消化道感染,帶菌母豬由糞便排出病原菌,散佈於外界,汙染母豬的乳頭及皮膚。仔豬吮乳或舔母豬皮膚時,食入感染,下痢的仔豬從糞便中排出大量細菌,汙染外界環境,通過飼料、飲水或用具傳染給其他豬,形成新的傳染源。本病在豬場內發生一次後,通常經久不斷,只是發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

臨床症狀

潛伏期短的感染仔豬在出生後12小時以內即可發病,高發期為1-3日齡。仔豬出生時體況正常,在12小時後,一窩仔豬中突然有1-2頭表現全身衰弱,迅速消瘦、脫水,很快死亡。其他仔豬相繼發病,排除黃色漿液狀稀糞,內含沒有消化的凝乳小片。捕捉仔豬時,仔豬掙扎鳴叫的同時從肛門中排出稀糞,昏迷而死。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解剖發現胃明顯增大,胃中有大量酸臭凝乳塊,胃的底部黏膜潮紅。小腸(特別是十二指腸)腸壁變薄,黏膜及漿膜出血、水腫,腸腔內充滿腥臭的黃色、黃白色稀薄內容物,有時混有血液、氣泡和凝乳塊。

防治措施

母豬進產房時應仔細清洗,然後用0.1%高錳酸鉀溶液擦洗全身,尤其是乳房。臨產前,要擠掉每個乳頭中的前幾滴乳汁,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仔豬出生後,應儘早吃上初乳。經常發病的豬場,可在母豬產前15天左右免疫大腸桿菌三價苗,產生的抗體可以有效保護仔豬。

發病仔豬要儘早治療,可以口服慶大黴素、青鏈黴素等藥物,也可以注射頭孢類、恩諾沙星等。

仔豬白痢

流行病學

仔豬白痢多發於10-30日齡仔豬,其中15日齡左右的仔豬發病較多,且症狀嚴重,1月齡以上的仔豬幾乎不發生本病。本病的發生受應激因素的影響較大,如仔豬沒有吃到充足的初乳,母豬奶水不足或有乳房炎,母豬飼料營養不全面或飼料突變,氣溫浮動大,欄內臟亂,溼度過高等因素都會促進本病的發生和加重症狀。

臨床症狀

一窩仔豬中發病常有先有後,拖延十幾天後才停止,有的仔豬整窩發病較少或不發病,有的仔豬整窩發病,症狀也輕重不一。病豬突然發生腹瀉,排出灰白色或黃白色的稀糞,吳漿液狀或糊狀,有較大的腥臭味,性狀較黏。體溫和食慾幾乎沒有明顯變化,病豬逐漸消瘦,發育遲緩,拱背,被毛粗糙無光,病程3-7天,部分可自行恢復。剖檢病變主要在胃和小腸前部,胃內有少量凝乳塊,胃黏膜充血、出血。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防治措施

除了產前給母豬注射疫苗外,要加強對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地調配飼料,飼料品種不可突然改變,保持母豬泌乳平衡。對仔豬實行提前補料,在7日齡即可開始,飼料要營養全面,補充飲水。儘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保持圈舍環境衛生,保持乾燥,冬季加強保暖。

發病仔豬可以注射穿心蓮、頭孢類、恩諾沙星、硫酸小檗鹼等藥物來治療,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阿莫西林和白頭翁散,有非常好的療效。

豬水腫病

流行病學

豬水腫病是一種急性的腸毒血癥,由大腸桿菌內毒素引起。此病發病率低,但致死率較高,嚴重時可達80%以上。斷奶不久後的仔豬常發,體格健壯、生長快的仔豬發病率更高,發生過仔豬黃痢的仔豬通常不會再發此病。傳染源主要是帶菌的母豬,或已經感染的仔豬,病豬從糞便排出大量病菌,汙染飼料、飲水、環境,健康豬由此感染。本病在春、秋兩季多發,病死率高,集約化飼養、飼養條件改變、氣溫突變、免疫狀態及其他感染因素的存在等可誘發本病。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臨床症狀

突然發病,精神萎靡,食慾減少或不食,心跳加快。發病前1-2天,通常會有輕度的腹瀉,後出現便秘。典型的症狀為臉部、眼瞼水腫,有時可延伸到整個面部和頸部。病豬四肢無力,行走困難,步態不穩,共濟失調,有時還會出現腦炎性的轉圈運動。靜臥的時候,出現肌肉震顫,不時抽搐,四肢有划水動作。觸動時,仔豬表現敏感,發出呻吟或嘶啞的鳴叫。發病後期,前肢或後肢麻痺,不能站立,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

防治措施

保持豬舍內的衛生清潔、溫溼度適宜,不要突然改變飼養管理方法和飼料配比,保證飼料的營養和新鮮。可以在仔豬斷奶前7-10天,肌肉注射豬水腫病多價濃縮滅活菌苗來進行免疫預防。也可以於仔豬斷奶時,在飼料中適當添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抗菌藥物來預防水腫病。

發病仔豬通常使用的治療藥物是磺胺類藥物,同時可配合注射呋噻米,可以起到消除水腫的作用,有利於仔豬的恢復。

這三種豬病都由大腸桿菌引起,養豬人在春季要多加預防

總結:以上就是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三種疾病的詳細症狀和防治方法。大腸桿菌在大小豬場都時有發生,並且往往難以根除,所以養豬人還是需要多多預防,減少發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