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心态

应届生: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应届生相对于二战生来讲,由于是首战,并且不用为住宿、学习环境等等因素而担忧,压力比较小。但是从另一方面对于应届生来说,因为不清楚许多基础问题,前期会觉得非常迷茫,找不到方向,感觉每一步都像是在天上踩着云朵走,一步一步小心翼翼。还有就是考研中后期,身边的同学的影响非常大,看着大家都去保研、找工作了,考研的决心也会动摇。

往届生:二战、三战生基本是租房备考,有些人的家长还不支持他们考研的决定,心态上往往比较孤独。二战、三战的心理压力比较大,要克服之前失败经历的影响也是比较难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有工作的还要应付工作上的烦心事,所以需要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

小编有话说:从心态方面来说,应届和往届都有优劣势,但是考研不全是对书本上的知识考量,更是对心智的考验。不管应届、往届生,能解决心态上的问题,考研就成功了一半!

2.学习条件

应届生:对于应届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在本校的图书馆或自习室备考,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找研友也方便,大家还可以相互鼓励。

往届生:往届生很多都是在家里或租房子复习,全靠自制力支撑,稍有放松就容易被安逸的环境带跑偏,前期效率可能很低。

小编有话说:学习条件这一点提醒往届生一定要找学习环境浓厚的地方学习,如果身边确实找不到或者不方便,我们「云逸未来」给大家创建了全国公益大讲堂及高效学习交流群(V信小程序搜索免费报名即可),你可以来这个群里和同学们交流、互相鼓励。

3.经验

应届生:应届生没有考研经验,从确定要考研,考哪一所大学哪一个专业,考试科目,考试流程等等,这些考研的来龙去脉都需要自己花时间弄清楚。时间上会消耗一些,但是不可避免。往年就有同学,因为没有了解清楚考试科目,从而导致考研失败。

往届生:二战、三战对于应届生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已经有复习经验,知道如何复习以及合理安排计划,也知道上一次失败问题出在哪里,针对问题会对症下药。(例如下方这位同学)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二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得心应手,他们更懂得哪些是重点,更了解考试题型,更熟悉考试流程。由于二战考生有复习基础,相比应届生来说复习准备的时间长,知识的积累也远比应届生丰富,知识的各方面储备也远比应届生广泛,由量变引起质变,对考研知识的理解也更深,毫无疑问,二战考生复习量更大,考上的概率也更大。 

小编有话说:应届生适量地看看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贴,加以思考,避免走弯路。

4.信息渠道

应届生:应届生面对考研很多都是懵懵懂懂的,不清楚整个流程,不知道该如何搜集各方面信息。

往届生:往届生更清楚从哪里可以搜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一点,应届生可以跟往届生一起组队学习,或者向他们取经,也会获取不少经验。

小编有话说:提醒应届生一定要多了解报考院校的招生信息,仔细研究。有时间多去找考过的学长学姐们,传授一些考上秘籍给你。云逸未来有提供给大家免费找学长学姐的通道,可以自动匹配,点击下方图片可进入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5.年龄

应届生:年龄小,记忆能力更有优势。由于应届生本科四年都在学校,一直处于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当中,每天都能汲取到很多前沿的学科知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对于他们来说,备研初期会很容易上手,快速进入复习状态。

往届生:往届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有所下降。离开校园越久,各科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而且如果是已经工作了的往届生,社会规则会框住了思维,思维定式不太适合应试考试中的灵活变换。

小编有话说:能应届考上的决不二战,能二战考上的决不三战!特别是女生。(扎心)

6.复试

应届生:应届生虽然社会实践经验略显不足,但是他们对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因此对于想进行科研或者理论学习的同学来,可以选择相应的“学术派”导师进行学习提升。

往届生:由于往届生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基础,他们更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快速进行科研和学习,能够在对实践的内容迅速理解,而这些能力是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知识水平的应届生难以短期达到的。

小编有话说:对于实践性强的科目和专业,往届生有优势;对于科研或者理论学习的专业,应届生有优势。

通过以上的对比,应届生心态略好一些,年龄小思维开阔,学习环境好,但是没有考过的经验,没有全程把控经验,往届生就恰恰相反。我们不难看出来,整体上应届和二战、三战的同学都没有完全的优势。所以考研的你,不用太担心,你的竞争力不够。只要人不懒,就一定能考上。

针对以上优势和劣势,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弥补自己的劣势,具体可以从下面几点来做:


1.正确的学习思维

不论应届还是往届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 我英语单词怎么总是背了忘,忘记背,根本没有显著提高,做阅读时还是看不懂?
  • 数学视频课程我都能看懂,书上的例题也会,但是怎么模考时,就是看着会,一做就错?
  • 刷了很多数学题了,基础的题还是很容易错?
  • 计算能力差,本来上次模考能考120的,结果算错了好多,只得了80多分?

这是经常同学们会问我的问题,我看也是大家容易犯错的地方。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学习方法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方式。为了阐述这种思维方式,我举其中的一个例子

为什么看着会,一做题就错?

因为没有自己动手做题

为什么你没有做题?

因为我畏惧,我看到题不知如何下手

为什么你不知如何下手?

因为你脑袋里没有思路

为什么你没有思路?

因为我看不懂题意

为什么看不懂题意?

因为我基础的公式、概念和定义还不懂...他的问题出在哪,不言而知。

如今他的问题出在基础没打好,公式和定义都没有搞清楚。自然而然做题不会。还要盲目刷题,看视频,赶进度,这样只会越来越糟糕。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公式背定义背得滚瓜烂熟。再去做题试试,疑惑得解了。下面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与应届考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这种思维方式叫追本溯源法或者叫第一性原理。找到问题的根本,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之后才会迎刃而解,云开见月,豁然开朗。同理,你计算能力差,你可以追溯到你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以及各种展开式你是不是都熟练掌握。单词记不住,你可以追溯到你有没有去及时重复记忆。学习思维很重要,它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助你逆袭名牌高校。

2.好的学习习惯

一、构建框架:先在头脑中建造一个大概的知识框架,而之后再把知识逐渐填入你的知识框架中,这样主动性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

二、勤于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些知识听的时候可能知道了。 但是总是不如写下来印象深刻。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最好还是自己做笔记,尽量不要买学长学姐们的笔记,尤其是公共课的,公共课可以自己看视频教程或书本,然后整理适合自己的笔记,不然每个人的基础和备考习惯都是不一样的,看别人的笔记反而会影响你的复习效果。(自己整理笔记,也是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进行梳理复习)

三、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不能仅仅被动式的接收,还需要有主动发问的精神,有事遇到一些不懂的疑问,不能得过且过,要把它彻底弄懂。

四、背诵:

这里的背诵并不是把遇到的所有知识都背下来,这样耗时耗力,效率不高。 但是有一些知识要点,或者定义、公式,还是要背下来的,毕竟不会花费你太多时间,却可以受益终生。

五、按时复习:按照人类记忆曲线,一周后你只能记住上周学习的知识的10%,而如果你复习3次,则可以记住85%的知识,所以复习旧知识,有时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重要。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还是需要大量的复习时间来反复记忆的,一遍,两遍,三遍...,每一遍的复习你都会发现总有一些你疏漏的知识点,所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课基础,自己也要把握好专业课的备考时间,一定要有充裕的时间,别太晚备考,不然后吃亏的!!!(小编有给大家准备背单词的神器—超级计划表,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回复:超级计划表,即可获取)

3、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以一个故事告诉大家,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会掉队,只会更优秀。

大学的时候,隔壁寝室是个学霸寝室。

明明是上着同样的课程,她们四个,每次期末考试考出来的,这四个人总是能够排在前几名。

我当时真想不通为什么,她们也和我一样学,怎么就是比我好那么多。

一直到有一次去她们寝室玩,我才发现了些许微妙的真相。

她们寝室挺安静,若是听歌看视频,自然是可以的,不过相互之间都插着耳机,就怕打扰到彼此。

相处于同一片天空,哪怕关系再好,也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

我想到我们寝室总是叽叽喳喳个没完,一天到晚没个停歇,哪怕想要好好学习,被这气氛一闹,也早就没了心思。

她们寝室四人总是会早早起床,一起相约去食堂吃饭,然后一起去自习教室早读。

我想起我刚开学几天也是这么兴致勃勃的,可是没过一个礼拜,自然而然就松懈了下来。

每天早上听到闹钟声,迷迷糊糊地醒来,一看室友还在睡,我就随手把闹钟一关,嘟囔一声:“还早么。”

其实,不早了。

只是啊,一方面我的惰性出现,一方面我觉得室友都没起,没这种必要来虐待自己。

所以别人学习的时候,我在睡觉。

别人学习的时候,我在看视频。

一天又一天,隔壁学霸班一个个中级口译考出了,一转头高级口译也考出了。

而我雄心勃勃,报了中级口译,却连英语书都没翻开几次。

我混了大学四年,她们一个个却格外顺利,有一位回家考上了英语老师,有一位出国读研,有一位直接做对外汉语老师,另外一位,直接进了外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