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贈送面積”都是騙人的?揭祕開發商那些營銷噱頭

隨著國家對房產市場調控力度的不斷增大,開發商的生存空間也在被不斷打壓,為了能在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開發商也是無所不用其極。除了不斷優化自身產品結構,也利用各種渠道打出多種多樣的概念牌,以“贈送面積”來提高所謂得房率的手法,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手段,而這種所謂的“贈送面積”其實是在利用政策空擋在打擦邊球“偷出來的”,看似會給消費者帶來既得利益,其實很可能在日後給我們埋下或大或小的隱患。

今天小編就來和您說說“贈送面積”那些不為人知的事兒。

要說“贈送面積”我們就要先引出兩個概念——一個是容積率,另一個是得房率。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築面積與淨用地面積的比率。又稱建築面積毛密度。

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佔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得房率是套內可供住戶支配、使用的建築面積(不包括牆體、管道井等部分面積)與銷售面積(建築面積)的比率。

而通常情況下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整個樓盤的容易率就是規劃限定死的,換句話說就是該樓盤的地上總建築面積已經限定的非常嚴格,而且必須的公共面積依照規範又一平米都不能少,那這些所謂的“贈送面積”又是怎麼來的呢?

“贈送面積”都是騙人的?揭秘開發商那些營銷噱頭

其實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範》(GB/T50353-2013)規定,建築中有很多部位其實是不計入建築面積或者只計入一半建築面積的,這樣通過一些特殊設計也就給開發商提供“偷面積的”空間,到了終端消費者這兒也就成了開發商所宣傳的“贈送面積”了。

實際上,開發商所謂的贈送面積,其實就是在房產證上標註的實際面積上收錢然後再給個折扣。舉個例子,房產證上標準的是89平米的房子,開發商只收80平米的錢,那剩下的9平米才能算是贈送,否則就不能算作贈送面積,基本都是開發商營銷的噱頭。

“贈送面積”都是騙人的?揭秘開發商那些營銷噱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