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雷锋曾在他的日记里写到:

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

多帮人民做点好事,

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服务人民、无私奉献、雪中送炭……

雷锋的这种快乐和幸福

有一群人,感同身受

疫情之中,一声召唤

他们挺身而出化身雷锋

守护着武汉

退役军人王禾田:

勇当生命“摆渡人”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47岁的王禾田是河北邯郸涉县人,当了12年汽车兵,转业后被安置到黄鹤楼公园工作。成为一名生命“摆渡人”,在他看来,就是做了一件武汉人都会去做的事情。

疫情发生后,他多次申请当志愿者。1月23日,看到武汉市一医院和二医院招募司机志愿者消息,王禾田兴冲冲与对方联系,结果被告知“招满了”。没过多久,武汉市开始招募司机志愿者,王禾田踊跃报名,没想到对方要求志愿者“40岁以内”。2月初,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招募转运车司机志愿者,他第一个报了名。怕对方不收,他主动“推销”自己:“我是退役军人,有三个优势:执行力强,纪律性强,时间观念强”。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每次接送病人的时候,看见他们大包小包的,亲人也不能陪护,王禾田都会主动帮忙病人拿行李。为在接触时不增加病人的担忧,他准备了一套“专用服装”,就在工作期间穿,每次穿完就用 “84 ”消毒。“现在衣服都被烧坏了,成了红色的”,王禾田说。

在转运时,病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焦虑、害怕的情绪,王禾田都会安抚焦急、虚弱的患者,“别担心,我会开的很稳,一定把你安全送达。”截至目前, 王禾田已转送病人46人。

“我家有两个小孩,儿子今年高考,姑娘才5岁。我想我接触过病人,风险很高,不能回家。”为了不给家人和邻居带来麻烦,王禾田在小区外面找了个房子,住了一个星期。后来街道了解情况之后,就给王禾田安排了住处。

王禾田有一个红色大家庭,31个家庭成员中就有13个是党员。“如有需,我必战”是家庭的红色传承。他说,“我曾经参加过98年抗洪抢险。如今疫情当前,国家有需要,我就应该站出来。”

基层干部熊友明:

集结热血青年

呼必应,召必来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熊友明是一名基层共青团干部,也是汉阳区抗击疫情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领队。1月27日,汉阳区团委着手组建志愿者团队,2月1日首批志愿者正式上岗。这个队伍一直在壮大,目前基本稳定在300人左右,以80后、90后为主。

这支队伍里,汇聚了的士司机、个体户、实习护士、在校学生、国企员工、退伍军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任务遍布在方舱医院、隔离点、援汉医疗队保障点、各大商超、物资仓库、转运专班各个地方。

每次任务下来后,大家都是抢着干。因此,这个志愿者团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口号:“任务靠抢单,秒抢靠手气”!接到任务后,熊友明都亲自带领志愿者奔赴一线,和他们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2月14日,武汉天气预报15日雨雪降温,武汉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转赠企业捐赠的500件羽绒服、500件长裤到达汉阳区。下午17时收货后,汉阳区团委立即在志愿者工作群征集5台私家车、7名志愿者,在寒风中经过两个小时奋战,终于将303套羽绒服送到住在汉阳的山东援汉医疗队领队宋超手中。

“谢谢你们送来温暖。”宋超说,“医护人员由于出发时间仓促,生活用品带得极少,眼看就要降温了,正在发愁。”“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到武汉、汉阳,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我们,你们就是我们武汉的VIP!”志愿者们说

2月15日,志愿者们又冒着大雪,开着4辆私家车,将197套羽绒服交给汉阳区援汉医疗队保障组,交给四川医疗队。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熊友明表示,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工作以来,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身边的志愿者朋友们是一群有热血、有朝气、有爱心、有担当时代青年,是值得信赖年轻一代

党员志愿者蔡飞:

贴心的社区勤务员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疫情发生后,蔡飞从荆门老家返回所居住的同庆阁社区馨悦国际小区报到,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联合小区内13名党员,成立志愿服务爱心团队,为居民团购生活必需品。

蔬菜、肉、米、油,都是日常的必需品,刚开始没有超市配送,蔡飞到处找菜贩,一天打几十个电话,经常是石沉大海,“答应明天送,推到后天,大后天……”回想最初的窘境,蔡飞一脸无奈。记得有一次,晚上九点终于等到了菜,为了第二天居民们能领到菜,一直分菜忙到十二点,全身里外的衣服都湿透了。

令蔡飞最难忘的一回,他一个人分发141个业主的团购物资,37份套餐,共428份物资,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晚上七点,他说:“累垮了!”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每天,蔡飞要在社区群里刷两百多条信息,给大家回信到半夜12点,及时答疑解惑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他说,如果信息不公开透明,居民就会有想法、有意见,志愿者要积极发挥好社区与居民之间桥梁纽带作用。

孤寡老人、病愈后的隔离人员、医护人员家属等人群,都是物资采购的重点保障对象。有个业主是协和医院护士,托蔡飞照顾家里的一名老人和六岁女儿,蔡飞一直坚持把生活必需品送到她家门口。

2月28日,这位护士轮休时坐爱心的士回来,在小区门口远远地向蔡飞鞠了一躬,表示这段时间对她家人照顾表示感谢。“我当时特别感动,这场疫情面前,医务人员才是最了不起的战士。她这一鞠躬让我明白了我们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更要做好。”蔡飞说。

武大志愿者郑欣怡:

为我所爱的城市奋战到底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22岁的郑欣怡是武汉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当学校团委发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招募信息时,她第一时间报名,收集和发布疫情期间的先进事迹,为师生送去鼓励和温暖。同时,她响应号召,参与筹备武汉大学“与逆行者同行·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主动搜集相关教辅资料满足团队教学需求。

她和同组的志愿者小伙伴,以团队模式共同为一名山西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初中三年级女儿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情感陪护。她还主动对接社会教育资源,动员十余所教培机构推出针对一线医务工作者子女的免费课程。

城市“脊梁”,900万武汉人感恩你们的守护

看着妈妈下沉社区早出晚归,她觉得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又报名参加武汉志愿者招募。“我是武汉‘姑娘伢’,我想武汉早点好起来”,这是郑欣怡急切的愿望。现在,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在中百仓储百步亭店分拣蔬菜,为保障社区团购贡献力量。

在中百仓储百步亭花园路店做蔬菜分拣的这些天,志愿者们每天都要打包近千份蔬菜。郑欣怡介绍,每个志愿者都负责分装的一个环节,即有力大无穷的“白菜哥哥”,又有麻利细心的“萝卜妹妹”。

郑欣怡说,自己每天从大白菜到萝卜到土豆,传递很重很重的蔬菜包,拎上秤又打包好,放下来贴标签,再送走,“组长开玩笑说,大家相当于每天都要举1000次5千克的哑铃,就当健身了。回到家常常胳膊都举不起来,手也在颤抖,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志愿者喊苦喊累”。

郑欣怡当志愿者的事情被亲朋好友知道后,她每天都会收到无数个关心和问候,她说这些都鼓励着自己继续向前走。

武汉还有无数个这样的雷锋

热忱奉献、不辞辛劳

成为疫情防控的生力军

与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等

一起成为城市“脊梁”

为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作出了重要贡献!

谢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

有你们守护

武汉,一定会好起来!

策划 | 马丽

视频 | 罗晓贤 刘钰洁 梁迅 任青 张俊

文案 | 曾晗 刘钰洁

设计 | 成雨静

主编 | 邱亭 邱方蕾

编审 | 邓国辉

监制 | 邓秀松 曹曦晴 张良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