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界限在哪里?比如《追风筝的人》,该如何界定?

作家正飞


我们通常将文学划分为二种,纯文学和通俗文学。对于小说来说,前者是指作为一种艺术的小说,也就是昆德拉所说的勘探存在,文学历史中的小说。后者是被其称为“一直到时间的尽头,它们讲不出什么新东西,没有任何美学抱负,没有为小说形式和我们对人的理解带来任何的改变,它们彼此相像,完全是那种早上拿来一读,晚上拿去可一扔的货色。”这样的小说无疑是对生活世界简单的复制和模仿,重复着陈词滥调般的常论。而这种小说使用的语言无非就是“日常语言”,一种使存在被遮蔽,没有任何美学抱负和有意义的思想的常论。

纯文学已经无法指称我们称之为勘探存在的小说,可我们仍然要为小说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吗?小说之为小说,首先在于其是一门艺术,而不是其它别的东西。其次,小说应该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再次,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其独特性在于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书写的。那必然是一种不同于常论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的“诗性语言”。运用诗性语言显现存在,需要一种超越理性和非理性的“思”。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小说,必然是真理的自行置入,是“运思”与“作诗”的结合。


儒帅哲师


关于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首先,可以提取一下百科关于两者的释义。

纯文学

探索人类与精神层面,非功力性的,不妄求讨好读者的文学。

通俗文学

迎合民众与当下市场,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文学。

当然放到现实中来,很多人还会有疑问,说到底什么是纯文学,什么是通俗文学,如何界定。这其中有些作品是很容易界定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各大小说平台上的言情玄幻悬疑武侠等等,毫无质疑是通俗文学,而像去年作为诺贝尔文学家热门的作家残雪,则属于严肃文学,纯文学的代表。且谈残雪,当时因借着诺贝文学的话题热潮,关于其作品的讨论当时也是相当火热,还有不少人买来或者搜来看,但等你真正阅读了,却发现它相当晦涩,相当难懂。

对于这两类作品,我们区分其纯文学或者通俗文学,总是毫无疑问,但是对于像《追风筝的人》这样的作品,或者像是阿来、余华、莫言,你能用这种界定标准去界定吗?很难,或者说没办法去界定,这些作品虽以通俗情节为契机,但其所关注的或者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具有一定高度的。

所以说一定程度上,简单界定通俗文学和纯文学是没有意义的,就像《红楼梦》,它一定是通俗文学的,但它所呈现的意义留给后人的远远比一些所谓的纯文学要高得多。

所以阅读一部作品,不要因为它是纯文学就高看一眼,或者因为它是通俗文学就低看它。而是看你从中汲取了多少营养。


小黄桃谈书


区别在于人物立位的塑造。

如果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能够让读者轻松地补抓到鲜明的正反派定位(或基于社会道德的善恶划分),那么这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有一个很世俗化的倾向,它喜欢取悦读者。在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节的构造中存在娱乐性和思想教育的性质,鲁迅提过“俗文之兴,当由二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所以我所理解的通俗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引导价值观和创造大圆满的作用。我们在通俗文学中能够看到最多的因素,是民族主义,是个人英雄主义,是自由独立反叛革命浑沌归真的声音。通俗文学很好举例,金庸先生笔下的《书剑恩仇录》,你能看到什么?很清晰的民族主义,传统的演义文学主义。严肃文学并不意味着与通俗文学的对立,严肃文学往往是知性但存有立位空间的创作。它能够让你看到每一个角色的悲哀与身不由己,按我的理解,严肃文学中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坏人的,作品会引导你去理解人物行为,它有很强的代入感,往往依靠架构的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走向让你自主思考和站位。而不像通俗文学,试图把作品精神中价值观直接传递给你。总结来说,严肃文学不主张大圆满,但主张反讽荒谬意识流和第三视角想象。严肃文学的地位常常依靠作品本身性质被渐渐推上顶峰,怎么理解?我们看《悲惨世界》,看《巴黎圣母院》,看到什么?看到阶级斗争,看到权贵压迫,看到戏剧性的结合和悲剧中的浪漫主义。 类似雨果,马克吐温,狄更斯曹雪芹这样的严肃文学大家,他们作品的共性是人性,用文字来敲击。而这种作品在初出版时的地位是远低于现代文坛给予它的地位的,这与上文中我对严肃文学的性质定位是契合的,因为它反应阶级状态,社会状态,它留有第三者视角空间,它是软性革命。再说一个浅薄的观点,怎么去判断文学作品的质量?按我的理解,通俗文学,看文字技巧情节衔接与流畅还有作品精神,但严肃文学,看叙事深度人物os还有读者视角的二次创作。

以上摘录知乎问答


A从简


一直在思考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区别,感觉大致上:纯文学关注的是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根本问题,关注细节,具有较强的批判色彩,追求一定的思辨深度;通俗文学包含诸多类型文学范畴,以读者爽快消费为目的,具有鲜明的人物、戏剧冲突和极强的故事性。这样的区分似乎过于绝对,许多纯文学小说中包含通俗情节结构,如博尔赫斯的《虚构集》;而优秀的通俗小说往往也蕴含着思辨性,例如《三体》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所以,对两者的定义大体还早,相信随着创作实践的变化,小说未来还会出现新的定义。一句话,定义是动态的,因为创新实践永远在进行时。


火星之子2019


以《追风筝的人》为例,从作者的角度看,区别在于:纯文学是”述己”,通俗文学是”媚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