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周昌为何被刘邦骑在脖子上?而吕后却为何对周昌下跪感激不尽?

史里淘声


朋友们别抢,这个问题我来答:

楔子:能当面骂刘邦是商纣王的,周昌是第一人;这也算是活够了,可偏偏刘邦还不生气;能令毒辣狠劲的吕后感恩戴德,由心敬佩的,周昌也是第一人;论开国功劳,比之萧何,张良,陈平等辈,那是相去甚远;可就这么一人,确受到刘邦两口子的一致认可及敬重,那定是其身有独特的闪光点或是高贵的品质。接下来就聊聊周昌的故事:

年轻时的周昌和哥周苛就跟随刘邦;刘邦度量大谁都清楚,各种人才都能为其所用。只不一种人他不能容忍,那就是背叛与忠诚。所以高祖考量一个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忠实可靠。而这两兄弟都有这样高贵的品质,当年周苛誓死守城被抓,项羽各种的利诱不与之所动;这份忠心,刘邦一直铭记与心,尤其感动。虽说部下忠诚的人极多,但此两兄弟,既不是刘邦的亲信,又不是儿时的玩伴,能这样死心踏地的追随,实属难得。也是因为哥哥的原因,周昌升任为御史大夫!这是高官啊!

打下江山的刘邦,有一次与戚夫人在大殿上戚戚我我,被急来禀报的周昌撞見!刘邦骑在他脖子上,问他自个像哪个皇帝,周昌说:“夏桀,商纣”,这真是老寿星喝枇霜——找死啊!不过高祖没生气,微微一笑。换作是其他人,估计就嗝屁了。因为刘邦太了解他,直来直去,率性而为,也不会虚伪拿捏那一套。

要说玩心计,揣心理,又有谁是刘邦的对手。而周昌敢于直谏,且真实迂直的个性,也正是刘邦看重的。也懂周昌说这句话,并不是心里所为,只是脱口而出的一句气话而己。

要说看人心,了解人性!刘邦定是有一套的。不会洞察人心,又怎能驾驭的了众多三教九流的人物。

自于说吕后下跪,感激涕零这事也是真的。当年刘邦意欲换太子。周昌在大殿中真诚的劝谏:微臣口吃,也不懂太多大道理,但臣明白,换太子这件事,是决对不好的,肯定不行。如果非要换,臣也坚决的不答应。而身在偏殿的吕后,听到周昌一番极力的维护,可想是多么感动。

作为刘邦来说也一样,不管谁当太子!起码周昌永远是忠心侍主,绝无反叛!

病重之际的刘邦,担心百年后吕雉不容赵王,床蹋托孤于周昌。这份信任,足以看出周昌在刘邦心中的份量。疾风知劲草,君臣间多年的相处,刘邦相信,只有周昌才能承起这份重担!

接受领命的周昌,也确实忠心耿耿的尽保护之责。吕雉一而再,再而三的诱赵王进京,都被其拒绝。尽管如此,吕后确没杀他,让他得以安度晚年。并不是不敢杀,而是感激当年维护太子的情谊。因为吕雉也明白,周昌就是一个忠厚仁义,刚强正直的一人。发自内心的理解他!

从周昌的故事中也能明白一个道理!真诚忠厚,刚直不屈,勇于讲真话也是立世的一种态度!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就行,无需刻意去改变自己!

本篇结束!


铭豪谈史


周昌为人耿直,忠于职守,跟刘邦和吕后发生了两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忠于职责的周昌

周昌生性耿直,而且有点口吃的毛病,是西汉刘邦时期的御史大夫。周昌是因为哥哥周苛的原因才当上御史大夫的。原来御史大夫这个官职本是周苛的,但是周苛在项羽围攻荥阳一战中,为了给刘邦垫后,结果被项羽抓获。周苛宁死不降,最终被项羽杀害。

刘邦知道周苛为国捐躯的消息后,深表痛心,于是任命周苛的弟弟周昌接替哥哥御史大夫之职。令刘邦高兴的是,周昌接任后非常的忠于职守,敢于向刘邦反映各种问题,深得刘邦的信任及各大臣的敬畏。《史记》: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周昌工作太积极,却被刘邦骑在脖子上

有一次,周昌因为有一件要事,需要紧急向刘邦汇报,但是刘邦正在午睡。周昌于是直接闯进了宫中,没想到看见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在一起,周昌一见扭头便跑。再说,这边刘邦和戚夫人玩得正爽,忽见突然闯进一人,刘邦一愣,连忙穿起衣服上前追赶逃跑的周昌。

刘邦跑得很快,立刻追上了周昌,并顺势骑在了周长的脖子上问道:“我刘邦像哪个皇帝?”周昌憋屈地挺直脖子回道:“你跟夏桀、商纣一样,昏庸无道。”刘邦一听虽然觉得周昌在骂自己,但也意识到自己有点失礼,为了化解尴尬,于是笑了笑,从此对周昌敬畏有加。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日“吾何如主也?”昌仰日“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吕后下跪感谢周昌

刘邦很宠爱戚夫人。跟戚夫人生下刘如意后,有意想废跟吕夫人生下的嫡长子刘盈,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刘邦认为刘盈性格懦弱,而刘如意更像自己。但是这一说法一提出便遭到众大臣的反对,刘邦只得暂时作罢。

有一次朝会时,刘邦再次提出改立太子之事。这时作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为皇帝起草诏令文书等的官职,相当于副丞相)的周昌首先站出来极力反对。《史记》: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意思是说臣虽有口吃,争辩不过您,如果陛下您执意要更换太子,我是坚决不会听从您的诏令的。

从此刘邦不再提及此事,因为大势已成,建立一个王朝实属不易,如果轻易更换太子,容易动摇国本,但愿百年之后,刘盈能在大臣们的辅佐下把国家治理好吧。

周昌在朝堂上反对的话刚好被隔壁的吕后听见。散朝之后,吕皇后对周昌跪谢道:“微君,太子几废。”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周先生的努力,太子可能被废了。”

但是,吕后虽然不惜屈尊皇后之态而对周昌下跪表示感激,谁知后来却不顾周昌之反对,最终毒害了刘如意。

喜欢作者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呦!


不喜欢吃白菜


我是淡如菊,我来回答。

成语“期期艾艾”形容的是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它出自两个典故,其中期期来自于周昌的故事,艾艾则源自于把刘备的儿子捉到许都,灭亡后蜀的大将邓艾的故事。

邓艾很会打仗,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多次北伐都是被邓艾阻挡住了。邓艾有一个优点,就是跟上级关系混得比较好,他的上级就是那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人不是十全十美的,邓艾的毛病是说话有点结巴,他在做自我介绍时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我叫邓......艾......艾。有一天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才智过人,立马回答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期期这个故事的主角除了周昌自己,还有刘邦和刘邦的老婆吕后,配角是刘邦的小老婆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吕后的儿子刘盈以及跑龙套的张良等人。

周昌是何许人?

周昌是沛县人,秦朝时设立了泗水郡,他和堂兄周苛都在郡政府当官,官名叫做“卒史”。官不大,秩一百石。之所以说官不大,是因为后来他当了大官,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品秩二千石。从二者的工资相比较就可知道早先他就是市政府的一位小科长。

秦末时,沛县的一位派出所所长(亭长)刘邦杀了条大蛇,然后就起义了,至于那条蛇后来是被煮了吃还是烤了吃,史书没说。当时跟刘邦一伙的人有:屠夫樊哙、车夫夏侯婴、吹鼓手周勃、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萧何、县监狱副监狱长曹参等等。

刘邦打到泗水,打赢了,周昌就随他哥加入了刘邦的队伍,算是第二波从龙之人。再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征战刘邦打进了咸阳,秦朝灭亡。

项羽把刘邦封到了汉中当汉王,周苛被刘邦任命为御史大夫,周昌当上了中尉(可不是军衔,是官名,是军队中一个比较大的官)。

楚汉争霸时,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一看大事不妙,自己先偷偷溜了,安排周苛继续坚守。城破,周苛被俘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而且死的极惨,是被项羽烹杀的。周苛可以说是替刘邦死的,这让刘邦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于是,周昌接过了堂兄的班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项羽战败自刎于乌江,天下甫定,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第一轮封赏的有二十多人,这里面有张良、萧何、曹参,周昌也添列其中,被封为汾阴侯,可见周昌既有功劳,也是刘邦的亲信。

西汉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是地位最尊崇的高官。其中丞相主管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工资是品秩一万担,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比丞相、太尉低些,主要干的是类似于现在纪检委、监察部、组织部和中央办公厅这样的工作。能与萧何一起位列三公说明周昌不简单,从他哥哥周苛面对楚霸王威武不屈的表现就能看出周家人具有性格耿直、坚忍刚强的品格。

周昌跟邓艾一样也有口吃的生理疾病,只要一激动,说话就结巴。于是,就有了期期这个故事。

期期这个故事的梗概

刘邦和吕雉是一对标准的老夫少妻,两人相差二十多岁。在吕雉之前刘邦也是有女人的,不过都是露水夫妻,其中一个姓曹的情妇经常与刘邦幽会,生了个儿子刘肥,这是刘邦的大儿子,只不过身份有点尴尬。吕雉嫁给刘邦后成为标准的家庭主妇,给刘邦生儿生女,刘盈成为刘邦的正牌嫡长子。

刘邦当汉王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这在古代属于老年人,于是从这两个儿子中选择刘盈为继承人。

刘邦起兵后吕雉就带着儿女陪着老公一起打天下,可谓是患难夫妻。然而,刘邦是个流氓,女人对于他来说是多多益善(好像这是天下男人的特殊爱好)。在与项羽打仗的时候,刘邦遇到了一位姓戚的妙龄女子,就笑纳了。

汉高祖十年,陈豨叛乱,刘邦亲自领兵平叛,在他得胜还朝后听说,他老婆吕雉不请示不汇报,把著名的军事家,号称最会打仗的韩信给杀了。史书记载刘邦的反应是:

高祖已从豨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一个“喜”字一个“怜”字,司马迁把刘邦的心理全刨析出来了。一位大功臣,军事天才死在妇人之手,的确让人惋惜,可是这位连项羽都打不过的牛逼人物,留着他可是对皇朝的威胁,如今他死了,自然是高兴。

这一年刘邦六十岁,刘盈十四岁,吕后是位快四十岁的老女人。刘邦在杀功臣的同时,也忙着造人,在刘盈之后,刘邦又与不同的女人造出来六个儿子,其中就包括跟戚夫人生的刘如意。

从这个名字就看出这儿子对刘邦来说是多么的称心如意了。这位戚夫人除了年轻漂亮外,尤其擅长唱歌跳舞,而刘邦也是位文艺青年,两位兴趣相近,因而很有共同语言。

高祖十一年,在平定了黥布叛乱以后,路过沛县,刘邦在与家乡父老相聚的晚会上,自弹自唱了一首自己的原创歌曲《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的原创歌曲有两首流传后世,第二首是为戚夫人唱的。

戚夫人得宠,天天陪着刘邦。有一天周昌去找刘邦汇报工作,却发现刘邦正抱着戚夫人在亲热,好不尴尬。周昌转头就跑,被撞破了好事的刘邦恼羞成怒从后面追了过来将周昌绊倒。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就问:“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如菊以为,周昌借夏桀、商纣这样的荒淫无道的昏君来比喻刘邦,一是因为他耿直,另一个原因就是他说出了功臣集团对刘邦杀功臣的不满。刘邦听了周昌的大不敬言语没有生气,只是哈哈大笑,一则说明他非常信任周昌,二则是刘邦也真不敢无缘无故地开罪于功臣集团。

汉初朝堂上有三大势力,一个是刘邦为代表的皇族,一个是萧何、韩信为代表的功臣集团,一个是吕后娘家的后党。作为刘邦来说,帝王之术就是扶植较弱的后党打压功臣集团,吕后擅自杀了韩信而不受惩罚就很能说明问题。让这两派势力相斗对刘氏江山来说是最安全的,这就是帝王制衡之术。

本来这三股势力已经取得微妙的平衡,然而年轻的戚夫人没眼色,仗着长得漂亮进入了风暴中心。她看刘邦喜欢小儿子刘如意,就成天给刘邦吹枕头风想让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而这刘邦也老糊涂了,为了让美人高兴竟然答应了。

太子换了,吕后这个皇后自然也当不成了,失去了这两块金字招牌后党也就别混了,因而刘邦换太子的想法首先触犯了后党的利益。

太子是储君,国之根本,立长立嫡是中国的传统。如果刘邦没有那么早立太子的话,现在从八个儿子中选刘如意做太子,那是他的家事,虽然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但是不会那么激烈。可是现在已经有位太子,而且是嫡长子,如果这时候换太子,那就是国事了。

功臣们是跟着刘邦打天下,他们的荣华富贵是依附于大汉王朝。更换太子造成国本震动,造成天下震荡,这绝对是大臣们不乐意的。秦始皇由于没有立长子公子扶苏,结果秦二世而亡的例子就活生生的摆在眼前。

这一次,后党和功臣集团成为了同一战壕的战友。

刘邦换太子的想法遭到了大臣们一致的反对,最有名的一个故事就来自于周昌。

有一天,刘邦和几位朝臣谈废立太子的事情,刘邦问周昌的意见,前文说过,周昌是个结巴嘴,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

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周昌的意思就是,你敢换太子我就敢不听你的话了。吕后给周昌下跪致谢,说的是如果今天没有您老人家据理力争,太子就被废了。

周昌是性情中人,他回答刘邦的话是真的。吕后是位政治家,她跪谢周昌,给周昌戴高帽,只是这顶帽子高了些,不过周昌很受用,试问谁不愿意被戴高帽?

反对刘邦换太子的不只是周昌,几乎所有大臣都反对,太子太傅叔孙通甚至说出了只要换太子我就把我脖子里的鲜血洒在朝堂上的激烈言辞,比周昌地位还高的丞相萧何也是反对换太子的。因而,吕后跪谢周昌是真心的,而说出没有周昌这太子就被换了的话是高抬周昌了。

后续的故事

大臣们反对并未让刘邦彻底放弃换太子的想法,让戚夫人绝望的是另一位大牛——张良。

张良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吕后去请来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名望很高,称商山四皓,刘邦曾经想请来见见都没能请动。吕后也是有本事,反正把这四位老者给请了来。

一天,刘邦举行了一次宴会,文武百官都参加了这次朝宴。太子刘盈自然也参加了,身后跟着这四位老者。刘邦一打听原来是这四位,他就明白换太子这事没戏了。

刘邦就指给戚夫人看,说,商山四皓这样的天下闻名的高士,他们都出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丰满了,难以撼动了。戚夫人知道,大势已去,戚夫人是当场失声痛哭。

刘邦就说,爱妃莫哭,我为你唱一首歌吧。这就是刘邦的第二首原创歌曲《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它的意思是说,鸿鹄就是大雁,大雁一飞,能飞千里之远,它的羽毛已经丰满了,可以横渡四海,它可以横渡四海了,我还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千里的鸿鹄,还有什么用?

此后,刘邦再也不提换太子的事了。其实,吕后还留有更厉害的后手,那就是屠夫樊哙,这位可是猛人,鸿门宴上有精彩表演,课本里都学过的。不过这时候的樊哙可不是屠夫了,他是在边关领军数十万的将军,他还有个身份,他的老婆也姓吕,是吕后的妹妹。他早就放出话了,如果刘邦换太子,等刘邦死了后他就会带兵杀向长安,砍了戚夫人和刘如意。

刘邦换不成太子,他心里明白,经过这么一闹腾,刘如意就危险了,就吕后敢杀韩信的手段,自己死后刘如意定没好果子吃。他把刘如意封到了赵国,派周昌去当相国,希望周昌能够保护自己爱子的安全。

刘邦死后,吕后马上就把戚夫人关了起来,剃了个光头,身上穿上赭衣,就是囚犯的衣服,让她在后宫整天舂米。然而这戚夫人太没有政治头脑了,她边干活边唱歌,而且这歌还传到了吕后耳朵里:

子为王,母为孥,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你这是想干啥,想让你当王的儿子来救你吗?吕后是连韩信都敢杀的人,还在乎杀了你们母子俩?

吕后派人召赵王进长安,三次都被周昌顶了回去。吕后就直接召周昌,周昌不得不来。这次见面吕后没有给周昌下跪,《史记》是这么记载的: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没有了周昌抵挡,赵王不得不来到长安。虽然汉惠帝极力保护这位小弟弟,一个月后还是被吕后抓住机会毒死了,而戚夫人更惨,被吕后做成了人彘给虐杀了。

吕后的行为已经带有神经质了。从政治斗争角度看,吕后杀刘如意是有道理的,杀戚夫人就有点过了,就算要杀,一刀砍了便是,而虐杀则是一位已经发疯了的歹毒的怨妇才会做得出来。造成这一切戚夫人自己和刘邦要承担很大责任。

周昌此后闭门不出,三年后忧郁而终。

汉惠帝被母亲的暴行吓到了,不再疏理朝政,七年后也抑郁而终。失去儿子是对吕后疯狂行为的最严厉惩罚,而这一切都是因刘邦而起。

两千年后,清人田雯写了一首诗:

谁叫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刘项看来称敌手,虞夫人后戚夫人。

刘邦和项羽谁也别看不起谁,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两个怂货。


参考文献《史记》、《世说新语》。


我淡如菊


周昌是首批陪刘邦举事的元老重臣,又是沛县老乡,所以,刘邦对其极为信任。同时,周昌的哥哥周苛在楚汉之争最艰难的时候,曾替刘邦镇守荥阳,城破以后,死活不愿投降项羽,而被楚军烹杀。凭着哥哥的大功和自己十几年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经历,于情于理,刘邦都会对周昌高看一眼。汉朝建立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周昌封侯,获得御使大夫的高位,也算是应得的回报。

根据《汉书》记载,周昌在任御使大夫期间,为人耿直、公正,甚为称职。包括西汉开国的几位大咖,如曹参、萧何,甚至刘邦本人,都对周昌倍加尊重。而《史记》中提到,刘邦骑周昌的脖子,乍一看,一个开国皇帝,骑着当朝御史大夫满屋跑,看似滑稽,其实不然。

当时,周昌入宫奏事,凑巧撞见刘邦正和宠爱的戚夫人卿卿我我,周昌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进来的不是时候,拔腿就跑,谁知,被刘邦发现,刘邦趁着酒意耍无赖,顺势跳到周昌头上,还像煞有其事的问周昌,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皇帝。整出戏,其实是巧合中,加入了刘邦的小混混的佐料,虽然滑稽,但能看出刘邦的无赖举动,其实是没有把周昌当外人,开个玩笑而已。要是这出戏换在其它朝代,臣子撞见君王调情,说不定直接拖出午门咔嚓了。

而吕雉之所以感激周昌,是因为周昌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护住了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护住了吕雉后来的太后之尊。刘邦晚年宠信戚夫人,甚至想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吕雉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在小三的连续枕边风之下,会有多危险,但当时刘邦已经油盐不进,吕雉除了干着急,没有任何办法。

关键时刻,是周昌帮了吕雉的大忙,周昌凭着自己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责,以“废长立幼,动摇国本”的姿态,反复劝说刘邦不要改立太子,刘邦虽然混,但也很聪明,知道如果一意孤行,非要改立小儿子刘如意为帝,自己死后,根基不稳的小儿子是坐不稳皇位的。当时,除了周昌本人的苦劝以外,张良在储君的立场上,也和周昌一致,极力反对刘邦废长立幼,如此,才终于动摇了刘邦废掉吕雉儿子的决心。

吕雉知道周昌,帮助自己的儿子守住大位,极为感激,甚至不顾当时的皇后身份,直接向臣子下跪。刘邦死后,位列太后之尊的吕雉,依然对周昌很客气,要知道,从儿子刘盈继位开始,一直到吕雉过世的15年时间,吕后是大汉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生杀予夺,全凭她个人心情,未央宫杀韩信,褫夺王陵相位,诛杀刘家王侯,代行皇帝威权。吕后专权期间,虽然不把刘邦遗留的旧臣放在眼里,但却极为尊重周昌,这或许就是感念对方当年的护主大恩。


米缸搂着麦芽糖


周昌:秦末沛县人有点口吃,与唐朝的魏征一样拥有耿直的性格,西汉时跟随刘邦起义、入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公元前201年与曹参、萧何一起接受封赏,被封汾阴侯位列御史大夫(三公之列)。

他与刘邦的关系极好,他能在汉朝之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敢在刘邦面前直谏并不是刘邦大度而是因为私交。

一,周昌为何被刘邦骑在脖子上。

周昌和刘邦私下关系很好,所以他敢在没有通报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内室。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周昌经常在没有通报的情况下进入内室向刘邦汇报工作。有一次因为事情紧急周昌等不及通传,闷着头就闯了进去😜😜😜,而这时候刘邦正与戚夫人玩着没羞没臊的游戏!

周昌看到这种情况掉头就跑,周昌在前面跑刘邦在后面追(而且还衣冠不整)就这样一个跑一个追,侍卫们也不敢问啊😄😃😃!

终于周昌还是跑不出刘邦的手掌心,刘邦追的气急一把按住周昌、直接就骑了上去问到:“你服不服!”😝😝😂其实刘邦问的是“你觉得我是怎样的皇帝”。

周昌回答“你、你、你就是夏、夏、夏桀、纣、纣王一样的昏君”。

二,吕后为什么对周昌感激不尽还下跪呢?

刘邦晚年爱上了小妾戚夫人,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如意。戚夫人为求自保不断的吹着枕边风,终于刘邦萌生了更换太子的想法。

男人总是喜欢年轻的女人,刘邦宠爱戚夫人是正常的。但是更换太子关系到江山的稳固不能轻率,刘邦将他作为国家大事与大臣们一起商量。

周昌是从沛县出来的,本来就和吕雉母子关系更好一点。在讨论的过程中他用口吃的语气对刘邦说“我、我、我口才不好,不、不、不过我知道这、这、这、这样不行;如……果陛……下、下、下、下令换太子,我是不敢领、领、领命的!”

刘邦听这周昌的表述不仅笑出了声,就这样第一波换太子的研讨会因为周昌的坚决反对而流产,吕雉知道后对周昌感激不尽特意找到周昌下跪以表示感谢。



刘邦终有归西的一天,大权在握的吕雉开始了全面的报复行动。

刘邦死后,吕氏家族成为西汉的实际统治者;吕后之名更是让很多人颤抖。

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了人棍,又向要杀了刘如意以绝后患。

周昌在刘邦死前被派到代国为相(保护代王~刘如意),吕雉因为周昌的关系一时不能下手,就用计骗周昌回国。在周昌回国之后又派人杀了刘如意。

周昌因为没有完成刘邦的嘱托,从此托病不朝再也没有见过吕雉。


蚁史为谏


周昌被刘邦骑在脖子上,吕后对周昌下跪,这因为周昌是老沛县帮的。

刘邦知道周昌是忠于刘汉天下的。

周苛、周昌两兄弟是在刘邦开始造反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刘邦了,周昌的哥哥周苛在成皋之战的时候,刘邦使用了陈平的计谋,从滎阳逃脱,留下纪信被项羽烧死。周苛留守滎阳城,为刘邦逃脱争取了时间。但最终被项羽攻破城池,被项羽蒸了。刘邦因为念周苛的功劳,所以就封了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也不负刘邦所望,一直忠心耿耿,尤其是刘邦在除杀陈豨的时候,就是周昌立的功。

周昌这个人比较简单,还有点口吃,做起事来也不会藏着掖着,所以刘邦对他这个人是比较放心的,也能控制的住。而且刘邦这个人对老沛县帮的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性,对他们从来没有当外人看过。

周昌被刘邦骑脖子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刘邦正在和戚姬亲热,周昌直接闯了进去,一看见这景色,只好扭头就走,没曾想叫刘邦看到了,上去就骑在脖子,一顿胖揍。周昌也有点气急,你就是夏桀、商纣。刘邦一听乐了,放了周昌。周昌能够不用通报,直接闯进刘邦的寝宫,而且骂了刘邦几句,刘邦也不生气,可见周昌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

吕后是沛县帮的代表。

刘邦取得天下的时候,沛县帮与外来帮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沛县帮的那几个人,谁能斗得过外来的陈平及其英布、彭越等将领。尤其是戚姬深的刘邦的恩宠,还生了一个儿子,具备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外来帮派的人已经结成团伙,因为沛县帮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了外来帮的利益。所以,两伙人虽然还没有拿到明面上,但是一旦戚姬的儿子刘如意当上太子后,外来帮将立即骑在沛县帮的头上。

刘邦经不住戚姬的诱惑,准备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这可是沛县帮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这几个老沛县帮的都不敢说话,樊哙是刘邦的连襟,直接利益者,肯定不能说话,周勃这个人大大咧咧,还没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个时候,平时看起来木讷的周昌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改立太子,而且还是站在道德高度对刘邦进行谴责。外来帮虽然想帮衬一把,但是人家道德高度摆在那里,想帮也每个能够引经据典的,刘邦只好做罢。这可是救了吕后一名,不然的话,以后史记就会记载一个叫吕后的“人彘”。这也可以说,因为周昌的缘故,沛县帮取得了胜利。

周昌也是既得利益者,如果外来帮获胜的话,凭着周昌的性格,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现在是拥立太子的有功之臣,荣华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后来,刘邦让他担任刘如意的相国,旨在保护周昌,可刘如意还是被毒杀。史记记载,周昌为此事郁郁不乐,刘如意死后三年也去世了。但是个人认为,以吕后的性格,会将一个反对他的人,而且还有一定势力的人留三年吗!

所以说,无论是刘邦骑在脖子上,还是吕后跪谢周昌,这都是两股势力争斗的结果。







傲虎楼主


周昌,汉初御史大夫、汾阴侯,因“为人强力,敢直言”而受朝臣敬畏。

一次,周昌于刘邦休息时入奏,撞上刘邦正搂着戚姫亲热,掉头便跑。刘邦追上扑倒他,骑他脖上问:“我是怎样的皇帝?”周昌仰头答:“您就是桀纣那样的暴君!”刘邦不怒反笑,从此更敬畏周昌。

刘邦宠爱戚姫,欲废太子刘盈,改立戚姬之子刘如意,遭到许多朝臣反对。周昌在廷与刘邦力辩,刘邦令其陈述理由,周昌素有口吃之疾,又因情绪过于激动更难说出完整句子:“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此即成语期期艾艾中“期期”来历)”刘邦被逗乐,暂时搁置此事。

太后吕雉一直在东厢偷听朝政,待周昌退朝,她出面跪谢道:“如果没有您坚持,太子几乎被废!”


2许云辉


周昌为何被刘邦骑在脖子上?

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御史大夫,性格刚强,敢于直言,朝中人人都很敬畏他。刘邦本来就是小流氓出身,又当了皇帝,自然谁都不怕。可是他却也怕周昌。起因是有一次刘邦正和他的宠妃戚夫人抱在一起亲热,恰巧周昌进来奏事,看见了这一幕。臣子遇到皇上的这种事,惟一的办法便是掉头就跑。周昌虽然耿介,可是皇上的隐私权也必须尊重啊,于是周昌的反应也是掉头就跑。没想到刘邦这个无赖皇帝居然追了上来,一把抓住周昌,把周昌按倒在地,顺势就骑到了周昌的脖子上,一边骑还一边问周昌:“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周昌被压在下面,却很不服气,使劲儿往上梗着脖子回答说:“我看您就是夏桀和殷纣王那样的皇帝。”刘邦没想到周昌说话这么刻薄不留情面,只好哈哈一笑,站了起来,从此之后也对这个不服软的御史大夫心存敬畏。

吕后却为何对周昌下跪?

周昌口吃。刘邦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询问周昌的意见,周昌本来就口吃,这时又正盛怒,结结巴巴地抗辩说:“我虽然口吃,但我期……期……期……期认为这件事不行,陛下您想废掉太子,我期……期……期……期决不能奉诏。”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从此后就叫他“期期先生”。这时,刚好吕后正在听墙脚,听了周昌这番结结巴巴的话,心里很感激周昌,见到周昌出来,所以向周昌下跪表达谢意。

总结

周昌和刘邦真是互为知己。在刘邦这样的流氓皇帝手下当差,再耿介的大臣也会遭到羞辱,但是也只有周昌这样的硬骨头才敢骂刘邦是像夏桀和殷纣王那样的暴君。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也足够刻毒的了。而刘邦居然饶恕了周昌。非但饶恕了周昌,还把自己最喜爱的儿子的性命交托给周昌,即使最终仍然没有保住赵王的性命,二人之间莫逆于心的信任还是令人艳羡。周昌性格鲜明,因为怕辜负了刘邦的信任,就一辈子不再见吕后的面,连朝都不上,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如果生在今天,周昌最好的职位应该是监察部部长,他的存在肯定会让贪官污吏们人人自危。


看着天空的猫


周昌西汉名臣,是沛县人,他曾经跟随刘邦入关灭秦,攻打项羽,立下不少战功。刘邦称帝后,周昌为封为汾阴侯,又当上了御史大夫。周昌为人刚强,直言不讳,萧何、曹参及以下群臣,都敬畏他。

为啥被刘邦骑在脖子上?

有一天,周昌去向刘邦上奏事情,看见刘邦在酒席上亲密地搂着戚夫人,他赶紧离开。刘邦追上周昌,骑在他的脖子上,低头问胯下之人:“朕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不屈地仰起头说:“陛下就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刘邦听了只是哈哈大笑。虽然刘邦可以羞辱周昌,但心里仍然忌惮周昌。

为啥吕后下跪感谢他?

刘邦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然而大臣们坚决不同意。其中周昌在朝堂上力挺太子,刘邦问周昌有什么说法,周昌本来口吃,此时又着急,于是结结巴巴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道不可以废掉太子。陛下想废掉太子,臣期期不奉命。”满朝文武百官听了哄堂大笑,刘邦也高兴地笑了,当即不再讨论废掉太子之事。吕太后侧耳在隔壁偷听到,她见到周昌,为此跪谢说:“没有您,太子就差点被废掉了。”





爵爷历史大讲堂


这个周昌呢,说实话运气有点不错!

本身呢,他在刘邦集团夺取天下的途中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比起那些具有大功劳的,比如说曹参,萧何,陈平这些人!他根本就比不过,只不过正好摊上他有一个好哥哥,他哥哥呢替刘邦战死,所以刘邦很感激他哥哥,因此把它提到了御史大夫这个位置上!

本来按照刘邦的意思,其实也就是给个傻子,但没有想到周昌这个人做事情挺耿直的,而且兢兢业业的办事,使得别人都很佩服她这个御史大夫!包括刘邦他自己!

大家都知道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最怕的就是那种胆小怕事的人,患得患失的这种人坚决不能要,为什么御史大夫就必须得做到直言相谏!不能够扭扭捏捏,否则你这御史大夫当的就不够格!御史大夫是否成功最重要一条,就看他能不能揭露一个重要的人,他犯的错误,这个人就是皇帝!

其实如果是刘邦以前的那些发小来当这个官职的话,对于刘邦犯的那些错误,当然一个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让他过了!你不说其他的,樊哙也不敢当着刘邦的面说刘邦坏话!就连这个憨憨他也不会其他的人更甭提了,但周昌的偏偏却是一个做事情特别较真儿的人!

有一回,刘邦已经好几天都没上朝了,周昌和那些大臣心里面着急呀,结果周昌这个急脾气直接闯皇宫了!这一闯不要紧,就发现刘邦和他心爱的戚夫人在那里男欢女爱!这种事情一发生,周昌也知道自己来的不是时间,赶紧跑,(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刘邦却看见他了!刘邦赶紧出去把那人给抓回来!而周围的人不敢去抓,因为那是御史大夫,他有这个责任!

刘邦自己就冲了出去,想要抓周昌,结果刘邦就把这个周昌给抓住了,二者之间互相一番挣扎以后刘邦就骑在这个周昌的脖子上!当时刘邦心里是十分恼火的,说我正在办事儿呢,你这个没理眼力见的竟然敢闯皇宫,还撞破这种事情,我饶不了你赶紧质问这个周昌,你为什么要到这儿来?

周昌随口说一句,我不想看见陛下,你成为湘商纣王,夏桀,这样昏君,刘邦一听,觉得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是自己对不起这个周昌,最后导致人家闯皇宫把这事儿给撞破了,因此哈哈一笑两者之间也就把这事儿给些过去!

至于说吕后为什么感谢周昌?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周昌这个人做事情他就按章法了!也就是直营不会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面,大家都知道古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什么吕后是郑琪呀?是皇后啊?就凭这个身份,就算是其他的皇子有能力得到刘邦的赏识,成为太子继承皇位,吕后那地方会给好脸色吗?

但是刘邦却偏偏十分疼爱刘如意!他想离这个刘如意做太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结果周昌站了出来!周昌明确的在大成面前提出说嫡长子继承制,所以继承太子只能够是吕后的孩子!

本来大家对于这种事情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这是刘邦自己的家事,刘邦是皇帝谁又能管的到他了?但是周昌把这话挑明了,那大家就不得不管了,为什么嫡长子继承制,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话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谁如果不站出来表个态,那等着吕后给你穿小鞋吧!

可以说周昌帮了吕后一个不大不小的忙!吕后心里面也十分清楚,周昌做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多大的好处,因此赏罚分明当众向他表示感谢,说没有你,那孩子差点就被废了!

能不能废,这是一个问题!吕后必须要把自己的姿态给做出来,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大家知道他心里面是一直支持自己的孩子,当太子的周昌这么做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但是说实话,周昌之所以像刘邦缇丽吕后的孩子作为太子期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他实话实说,他就是公事公办的原则,至于说吕后想要害死刘如意这件事情他也不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