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高血压病的靶器官?

慢病预防


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实际上,降压治疗目标之一就是保护靶器官避免受损伤。

什么是靶器官?

靶器官也叫目标器官,根据具体的情况,有不同的解释。高血压病的靶器官,就是指高血压专门影响、针对的器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出现程度不同的损害,比如可能出现冠心病、脑出血、肾小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增厚、视网膜病变等,也被称为靶器官损害。一旦靶器官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往往带来经济和身体上双重损伤。

如何保护靶器官?

而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取决于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水平。一般来说,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血压仍超过 140/90 mmHg 和(或)目标水平的患者应给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少钠盐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禁烟限酒、适当运动以及减轻精神压力等。药物的选择宜个体化,一般根据自身合并症的不同、药物疗效及耐受性,以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的个体的降压药物。

同时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危患者。中、低危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可严密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并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如血压仍不达标,则应开始降压药物治疗。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并对并存的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脂等)和合并的临床疾病进行综合治疗。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如果通过改善自身生活方式,如坚持锻炼,血压趋于稳定 1~2 年后,可考虑适当逐渐减少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但是切记不能骤然停药,否则可能引起血压的反弹。


药师方健


医学上把高血压作用的目标脏器称为靶器官。过高的血压作用于全身器官如心脏、脑、肾脏、外周血管等,引起相应的病变,称之为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主要包括心脏、脑、肾脏和外周血管。

第一靶器官—— 心脏

高血压可以引起心肌肥厚,肥厚的心肌使得心脏的舒张功能减退,左心房肥大,引起房性心律失常,可以有早搏、心房颤动(房颤)。血压升高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压急剧升高可以诱发心肌梗死。高血压的病人心功能减退,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比没有高血压的人要高6倍。检查的方法主要是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必要时还可以进一步检查。按照标准,心脏超声检查时心室间隔、左心室后壁的厚度在11毫米或以上,就是肥厚了。

第二靶器官——脑

高血压是脑卒中(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以使脑动脉形成微动脉瘤而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研究发现,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舒张压每升高5 mmHg,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49%、46%。而中国人群血压升高对脑卒中的发病强度是西方人的1.5倍。脑血管的病变可以通过

检查眼底了解,必要时可以检查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

第三靶器官——肾脏

高血压是终末期肾脏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尿毒症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5~10年后可以出现肾脏的小动脉硬化,造成肾小动脉的狭窄、肾缺血而肾损害,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高尿酸血症等临床表现。同时,肾脏损害使血压进一步升高而更加难以控制。因此,高血压的病人要查肾功能,主要是

测定血清肌酐水平尿白蛋白,并根据血清肌酐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肾功能。尿白蛋白增高是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表现,这种损害尿常规检查不能发现,需要检查尿白蛋白定量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采取清晨起床后第二次尿)来发现。

第四靶器官——外周血管

高血压使血管内皮、血管壁损伤造成动脉硬化,可以造成大动脉病变如大动脉瘤(动脉壁变薄,膨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内膜溃烂、撕裂,血液从破口中流入,使内膜和外膜之间形成夹层),也可引起外周血管病变,包括颈动脉、四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狭窄、斑块形成,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大动脉的动脉瘤是很危险的病变,一旦破裂,危及生命。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脱落可以影响脑供血,引起脑梗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引起下肢缺血、疼痛,肢端坏死;眼底动脉硬化血管可以影响眼底供血破裂出血,影响视力,甚至致盲。一般来说,可以通过

眼底检查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血压指数等评估。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改变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也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靶器官损害不分先后,排序仅为叙述方便。


心血管内科侯晓平


高血压之所以称之为沉默杀手,主要原因并不是高血压会引起头痛头晕;最主要是长期高血压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医生一直说靶器官、靶器官,那么靶器官到底是个啥器官?

其实靶器官并非一个器官,而是长期高血压可能会损害到的器官,我们常说的靶器官包括:心脏、脑血管、肾脏、眼睛以及大血管。

我们常常能听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脑梗死、脑出血、肾衰、高血压眼底病变、主动脉夹层等等重大疾病,和长期高血压不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发现高血压后,应该如何评估靶器官呢?

对于经常测量血压,刚刚发现并积极控制的高血压,一般都不会造成靶器官损害,只有没有及时发现高血压,或发现高血压并不愿意长期控制的人才要更加关注靶器官。有人会问发现高血压还有不控制的?怎么还有发现不了的高血压?

就是因为大多数高血压并没有症状,所以才会导致有进一半人并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只有17%左右的人血压控制的比较理想。所以大部分高血压人并没有有效的控制血压,为靶器官损害留下来隐患。

如果怀疑靶器官损害,我们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心脏:


左心室肥厚,简单说就说看心脏有没有因为长期高血压而导致扩大,扩大后的心脏就可能会心衰,这个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心血管在内的评估,还包括胸部 X 线检查、运动试验、心脏同位素显像、CTA 、MRI 及 MRA 、冠状动脉造影等。

脑血管:


脑血管损害的排除,头颅 MRA 或 CTA 有助于发现脑腔隙性病灶、无症状性脑血管病变: 如颅内动脉狭窄、钙化和斑块病变、血管瘤,以及脑白质损害,还有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排除颈部斑块。

肾脏:

高血压和肾脏是一对欢喜冤家,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脏本身也会导致高血压。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增加。高血压患者,尤其合并糖尿病时,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泄量,监测 24 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或尿白蛋白。

眼底:


长期高血压也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病变,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小血管病变情况,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眼底镜检查尤为重要。常规眼底镜检查的高血压眼底改变,按 Keith_Wagener 和 Barker 四级分类法,3 级或 4 级高血压眼底对判断预后有价值。

大血管: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可预测心血管事件,而大动脉僵硬度增加预测心血管风险的证据日益增多。

总之,高血压我们只有早发现早控制,才不会导致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靶器官损害,凡是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人,都是没有及时发现,没有积极正规控制的高血压。


心血管王医生


什么是高血压病的靶器官?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通过了解高血压带来的危害,引起人们对高血压的重视!高血压的靶器官,顾名思义就是说高血压会导致哪些器官受损,我们首先要明白高血压为什么会损伤器官。


在高血压早期,心脏的输出量会增加,全身细小动脉的张力增加、收缩和痉挛,不会产生明显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当高血压一直持续存在和血压的继续升高,会造成血管壁缺血缺氧,表现为透明样变性;小动脉血压的持续性增高,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内膜纤维组织和张力纤维的增生,使动脉管腔变窄、硬化,引起各脏器发生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其中以心、脑、肾、眼的损害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

高血压靶器官

(一) 心脏 ,心脏是高血压最主要的靶器官,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血压过高,左心室负荷加重,可导致心室心肌肥厚,表现为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但左心室腔大小不变;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离心性肥厚,即心室腔扩大,但室壁与室腔比例不增加。持续性高血压会导致冠脉的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加重上述心脏的病理改变。


(二)大脑 ,脑部是高血压又一重要的靶器官。高血压脑部病变主要是由脑小动脉硬化引起的,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脑部血管一些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多见于内径为100~300um的微小动脉),在基底神经节的穿通动脉供应区和壳核、丘脑及桥脑处常见,少数分布于大脑皮质和小脑。微动脉瘤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这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的穿通支),使脑组织缺血,形成腔隙样脑梗塞。


(三) 肾脏,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主要是肾小动脉的硬化,也是高血压性肾病的病理基础,主要以入球小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硬化为主,进而引起肾实质缺血、萎缩、纤维化和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同时肾脏病变又会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四)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可以反应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同时也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最容易发现的体征。高血压早期,眼底动脉变化不大,最多是小动脉痉挛;随着高血压持续性的作用,小动脉的官腔会变得不规则,多数病人会有静脉与动脉交叉出扩张、小动脉官腔不规则,重者视网膜上会有棉絮样渗出,当并发高血压脑病时,眼底可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



(五)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一般出现在小动脉,但也可累级一些较大的动脉,如主动脉、颈动脉、脑动脉和冠状动脉,但是一旦这些大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果往往是非常严重的!


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一经发现就要严格的控制血压,不要等到他已经造成靶器官结构、功能都出现损害了才想着要治疗,最重要的还是要预防。


普外三角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我国目前有大概2.7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对我们的危害,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我们就高血压会对我们有哪些危害?高血压会给我们哪些器官造成损害,来一个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的科普。

一、什么是高血压的靶器官?

靶器官,又称之为目标器官!是高血压疾病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只限于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而高血压直接造成这些组织器官危害的对象称为靶器官。简而言之就是,高血压直接危害的对象就是靶器官。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主要是心脏、眼睛、肾脏、脑部、大小血管等,都是高血压的靶器官。



二、高血压是怎样危害这些靶器官的?

高血压对这些靶器官的损害,表现为各种形式。比如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主要是使得小血管内皮损伤、增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管压力、使得脏器压力负荷加重、破坏血管结构等方面。而这些表现形式,又以具体的疾病表现出来,比如眼动脉的损伤,肾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导致的心肌肥厚,高血压导致的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脑梗塞等等。


三、如何降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

其实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主要源于其血压高于正常水平。所以降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主要是把血压控制达标。抛开血压达标而谈靶器官保护就是耍流氓。所以把血压控制达标,而且是持续控制达标,控制到合理范围以内,才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

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众所周知,高血压危害在于对靶器官的损害。通常所指靶器官主要有心脏、肾脏、脑、血管和眼底。

发病机理:短期及一过性血压增高一般不会引起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严重后果,成为高血压的并发症。吴燕等的研究表明大约有30%的患者表现出一种或多种靶器官的损伤。

临床表现: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需要通过一定检查才可以确定,高血压患者应该定期复查以评估靶器官程度。

1.心脏损害:血压长期升高使得左室射血阻力增高,心脏后负荷增加,从而产生代偿性室壁肥厚,左室腔缩小,腔内压升高,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

2.血管损害:可引起血管硬化及管腔狭窄,血流对血管壁冲刷引起血管壁痉挛增厚及硬化,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心肌血供减少而诱发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

3.肾脏损害:高血压除造成肾小球动脉硬化外,还使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超滤过,时间长久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

4.脑组织可表现为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痉挛、增厚、狭窄、硬化,硬化血管于血压升高时更易破裂出血,血管内血栓易于形成,致使发生脑血栓的风险增加,多次复发导致脑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脑萎缩,而致痴呆。

5.眼底可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眼底出血,血管闭塞而失明等。

近年来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已从单纯降压为主转为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防治上。防治高血压发生及靶器官的损伤刻不容缓。


科学运动与健康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高血压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它发病隐匿,不会立刻要人命,然而却持续、悄悄地造成靶器官的损害,如心、脑、肾、眼底等重要器官。

慢性升高的动脉血压会增加靶器官的压力负荷;高血压触发的血管重塑和内皮功能异常,直接影响心、脑、肾等器官的灌注;血压升高还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代谢异常及炎症反应,这些非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加重、加速靶器官损害。

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哪些器官有害?

1.心脏损害

可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2.脑损害

可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高血压脑病、认知功能降低、痴呆、视力丧失等。

3.肾损害

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和蛋白尿、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脏病等。

4.血管损害

可表现为内皮功能异常、颈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主动脉夹层等。

5.视网膜损害

可表现为出血、渗出或视盘水肿等。

6.其他

高血压还可引起听力损害等。

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小剂量、长效、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治疗。

1.心脏损害

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先用利尿药,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拮抗药。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优先考虑β受体拮抗药和钙通道阻滞药,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2.脑损害

注意防治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3.肾损害

出现肾损伤,优先考虑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药。

4.视网膜损害

对于视网膜病变,如果血压急剧升高,最好使舒张压缓慢稳定下降,急剧降压可能造成器官缺血。

5.其他

针对受损的靶器官、严重程度及患者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百科名医


靶器官,顾名思义,也叫目标器官,指某一疾病、或某一药物专门影响、针对的器官。

高血压的靶器官是心、脑、肾、眼、血管,高血压控制不好,这5大器官就会受伤害!

1、心脏

心脏像一个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如果血压长时间过高,就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血流阻力,心脏就必须以更大的压力把血液输送到人体的各器官,由此的长期大负荷工作会使左心室变得肥厚,最终心脏因不堪重负而诱发心力衰竭,血压波动大的话就可能发生猝死!

2、脑

相比于其他部位的血管,脑部血管是非常脆弱的,长期血压升高会引起脑动脉硬化,如果此时血压升高或剧烈波动,脑血管就会发生破裂或被堵,即发生脑卒中(即我们常说的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3、肾脏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过滤人体有毒废物和调节体内渗透压力,长期的高血压会使肾小球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肾衰竭。而肾病和高血压也是相互作用的,肾的问题也会影响高血压治疗,使血压变得更难控制。

4、眼睛

眼睛也会受高血压影响!眼底也有动脉,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下去,视网膜逐渐出现出血,渗出、水肿的现象,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5、血管

血管的伤害是最关键的!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有下肢静息痛甚至溃疡或坏疽;而且动脉硬化也会造成其他器官缺血性的疾病,比如: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血压越高、病程越长、生活方式越不健康、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尊严,不给家人和自己带来沉重负担和后果,请积极严格的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管家


持续而长时间的血压升高会对人体的一些脏器和血管产生损害,医生叫做“靶器官损害”,就像步枪射击时子弹使靶子遭受破坏一样。高血压容易引起损害的“靶器官”有大脑、全身血管、心脏、眼睛和肾脏等。“靶器官损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也很多,如靶器官损害引起的左心室肥厚、腔隙性脑梗塞、动脉壁增厚及官腔狭窄、肾功能减退、局部或全身性的动脉硬化等。“靶器官损害”是长期而持续的高血压引起的,短期或一过性的血压升高~般不会引起“靶器官损害”。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要通过一定的检查才可以确定。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评估和检查“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常见的靶器官损害有:

(1)心脏损害。高血压可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心脏的左心室泵血的阻力也上升,左心室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因代偿而使心室壁逐渐肥厚,左心室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力升高,心脏舒张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心肌肥厚和心肌重量的增加使心肌耗氧量也相应增加,但无相应的供血增加,结果引起心绞痛和心力衰竭。据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62.9%~93.6%的冠心病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另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非高血压人群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为1%~9%,而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25%~30%。

(2)血管损害。高血压对全身的血管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可引起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血液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血压升高后首当其冲遭受损害的就是全身的血管。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血管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和硬化。如高血压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使其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使心肌的血液供应减少。可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是血压正常者的2倍~4倍。

(3)肾脏损害。肾脏是由无数个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又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血管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静脉三种。高血压除造成肾小球动脉硬化外,还使肾小球内的滤过压升高,出现“超滤过”现象,长期的“超滤过”效应使肾小球发生硬化,功能减低,最终出现骨功能衰竭。轻症高血压病人若不控制血压,5~10年可以出现轻、中度肾小球动脉硬化;严重的高血压患者短期内就可引起肾损害。肾小动脉的硬化主要发生在入球小动脉,如无并发糖尿病,较少累及出球小动脉。当肾脏入球小动脉因高血压而发生管腔变窄,甚至闭塞时,会导致肾实质缺血、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问题,使血压进一步升高且变得更加难以控制。最初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尿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将出现大量蛋白尿。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尿素氮,肌酐大幅度上升,此时肾脏病变加重,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使血压上升,舒张压高达130mmHg以上,肾单位,肾实质坏死,最终发生尿毒症或肾功能衰竭。

(4)脑卒中(中风)。高血压是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一过性脑缺血等)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对神经系统,特别是对大脑的损害非常严重。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脑部的小动脉会发生管壁痉挛、增厚、狭窄和硬化,硬化的血管在血压增高时不仅很容易破裂出血,而且还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使脑血管出现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导致脑梗死。由于高血压患者可反复多次地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最终导致脑组织严重破坏,形成脑萎缩,使患者发展成痴呆症。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脑出血,因为大脑血管的结构比较薄弱,当发生硬化时变得更为脆弱,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出现痉挛,继而破裂出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血管意外。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脑出血和脑梗死)120万~150万人,死亡80万~100万人,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我国的脑出血多半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只要严格控制血压,大部分脑出血是可以被预防的。

(5)腔隙性脑梗死。脑部的小血管在高血压作用下可发生玻璃样变性,管腔完全堵塞,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被分解吸收后形成小腔,叫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匪关系密切,据Fishe报道,腔隙性脑梗死病人97%为高血压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占12%~34%。

(6)其他组织和脏器损害。如高血压可引起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眼底出血或血管闭塞而引起失明。


健康运动中心冯春雷


高血压的靶器官,主要有心,脑,肾,血管。

高血压首先对外周血管进行侵袭,但是外周血管粥样硬化,这时候,我们要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减轻血管的硬化。

血压较好时,对我们的心,脑器官的侵蚀损害很大,导致脑卒中。

导致心肌的兴奋性降低,泵血功能的降低,心肌的硬化,心室的增厚,影响人体正常血运。


所以大约在冬季,我们年轻人应该多关注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照顾老年人的饮食起居。

科学生活,合理适当运动,拒绝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