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中國古人放棄了刀叉,選擇使用筷子?

溫馨11998


中國是刀叉的發源地,筷子也是從公共使用的“箸”演化而來。

之所以有這個變化,農業革命的出現,人類的“熵減”能力加大,人口出現暴增,加上秦帝國大一統的出現,農業成為主導,人們主要攝取植物蛋白為生存基礎,因為動物蛋白供給無法滿足暴增的人口增長。刀叉用不上了(刀叉主要是為了吃肉用的),所以,改成了箸。

西方的歐洲,因為環境和政治原因,一直沒有統一,生存方式並不是農業為主導,所以還保留著最原始的餐具,以動物蛋白為主。

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最近“人造肉”類項目突然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人造肉本質就是植物蛋白,有著比動物蛋白更優質的內涵,包括健康、大規模生產等等。以後的西方,可能人造肉市場會越來越大。

根據這個規律,我甚至推測,西方以後或許也會改刀叉為筷子。

從動物蛋白到植物蛋白,這本身也有可能是一種進化。由刀叉到筷子,以後的西方餐具也會是沿著這個軌跡發展。這只是一個猜測,或許會讓崇洋媚外者心裡不舒服。


探索貓


這是中國的傳統美的文化!

請您千萬別小看【一雙筷子】

現在這雙筷子已經走向世界了

難道你敢說這不是【文化交流嗎?】

西餐刀叉:是吃【西餐必備之需】

請問小主您:天天吃【西餐嗎?】

做為中國人【傳統文化不能丟】

我喜歡筷子:我3歲時媽媽教我使用

筷子一直到現在!

當吃西餐時:用慣筷子的我,

就覺得沒有筷子得心應手

我老公說:我是鄉巴佬他說完我都笑

出眼淚了【刀叉能把我難住】

我越想好好拿刀叉~手就不聽話

惹的旁邊桌上人的笑。

我忽然想起小時候我拿筷子的目樣!

現在想想~我還是不願吃西餐

怕會鬧笑話。

喜歡我就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楊楊


在我們去西餐廳吃飯的時候,或許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國吃飯用碗筷,而西方人用刀叉呢?

首先,我國的祖先最開始的時候用的也是刀叉,而不是筷子。

最早發現的餐具刀在我國浙江河姆渡遺址中,距今7000年,新石器時代的人基本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對付肉食類最好的工具當然是刀了,所以古人把刀最先用於飲食之中。

而老外嘲笑我們用的筷子是兩根“難看的小木棍”時,可哪知餐具刀都是我國祖先玩膩了的,他們還引以為豪。


餐具刀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餐具,接著出現的就是餐具的叉子,在我國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下骨制餐叉,距今至少4000年了,它們出土的時候是在一起的,也說明了當時是成套使用的。

到了商代,餐叉變為兩齒,小巧了許多,它和勺子、骨刀放在一起的,表明了當時餐叉、勺、刀是三件套。

在我國商代的一些遺址、墓葬中也有出土餐具,都表明了商貸時刀叉是人們主要使用的餐具。

在洛陽的一個戰國墓裡頭出土了50多件銅刀銅叉,說明戰國也用刀叉,包括甘肅、廣東、山東等地都出土過刀叉,還有專門放置刀叉的竹鞘,刀叉的使用一直持續到宋元時期。


在我國江淮東部龍莊出土的42根骨箸,還有青海出土的骨箸,但是發現數量極少,不能認為當時中華大地上普遍的餐具,再說,筷子也就兩根小棍,誰知道當時人們拿它有沒有別的用途。

最早的筷子是在安陽殷墟墓裡發現的6支銅箸,而學界認為筷子當成餐具使用,最早是在商代,之後慢慢的取代了刀叉。

到了戰國時筷子成為餐桌上的主流,從此古人開始大規模的使用筷子了,而刀叉則是進入廚房。

在商周時期,烹飪的技術擺脫了原始的狀態,進入到飲食的文明時期。

這時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這些“八珍”可是廚師事先對食物精加工的,工序很複雜。

事先把材料進行加工成合適入口的大小,端出來的菜品已經切好做好,所以吃飯時到根本不用自己用刀叉進行分割,只要用筷子夾入往嘴裡送就行了。

所以在商周及之後後的春秋戰國時期,用筷子的則是貴族,用筷子吃飯在當時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之後才慢慢的向民間推廣普及,取代了刀叉。



在西方,古希臘和羅馬吃飯都是用手抓的,即便是當時強盛的羅馬,在很多歐美歷史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吃飯都不用刀叉的。

到了中世紀,他們吃飯還是用手抓,當時的教會認為肉和其他食物都是上帝為造福人類而恩賜的,用餐具接觸食物是對上帝的傲慢無禮和悔辱。

而我國古代使用刀叉的時間比西方早了幾千年,都是我們老祖宗玩爛了丟一邊的東西,根本沒資格嘲笑我們,我們用的筷子都是祖先們智慧的結晶。


百里赤雲


刀叉與筷子哪個更方便,就像甜豆腐腦與鹹豆腐腦一樣爭論了好久,近幾年來西餐的普及導致許多國人也熱衷使用刀叉,而我們世代用的筷子則被老外嘲笑為“難看的小木棍”。

但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對於刀叉的使用,老外給我們中國人提鞋都不配,因為中國人使用刀叉的時間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

在中國一些古代遺蹟中,考古學家們發現在7000年前中國人已經用野獸的骨頭打磨成刀叉,其樣式與現在餐具上的刀叉十分接近。而對於世界各地的考古中,在同一時期並沒有發現有使用餐具的發現,因此專家認定中國人才是最早使用刀叉的民族。

當外國人嘲笑我們的筷子是“小木棍”的時候,他們卻不知道在中國先祖使用刀叉之時,他們連像樣的餐具都沒有,只能用手來抓著吃,遇到大塊野獸肉,也只能那比較鋒利的石頭來慢慢切割。而作為智慧民族的中國祖先,在不滿足於刀叉不靈活的情況下,改進了餐具,使其變的更加靈活。

傳說中筷子的由來。

筷子具體怎麼來的、誰發明的,現在無法考證,但有一則說法是大禹發明的。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經常風餐露宿,而在惡劣的條件下需要熱騰騰的食物來補充身體的能量,於是就架鍋煮飯,當鍋裡的食物煮好後因為太燙無法直接使用,大禹無奈只能折了兩根樹枝把鍋裡的食物夾起來吃。

旁邊的人看到後紛紛模仿,發現這樣夾食物比刀叉好用多了,平常刀叉伸不進的鍋底,用兩根長條就很容易夾出來,於是筷子就這樣流傳開來。

當然,這只是歷史傳說當不得真,但這也能說明我國先祖的智慧。

中國先祖為何放棄刀叉而使用筷子?

據考古發現得出結論,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筷子已經誕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在商朝時期它就已經出現。《史記》、《韓非子》中都有商紂王使用象牙當筷子的記載。

歷史學家們推測,筷子最初的使用可能只用來把烤肉翻面,但有人把筷子伸到鍋裡夾出食物時發現筷子比刀叉管用多了。而中國也是最早食用五穀的國家,用刀叉來扒米飯顯然沒有筷子來的便利,所以有了這兩個“小木棍”,刀叉這樣不適用的東西就被扔一邊去了。

從此,開始流行起平民的竹筷、貴族的象牙筷、白玉筷等等,歷代古墓中都能挖出一批批的文物筷子。

對於外國人嘲笑的小木棍,他們不知道筷子的意義是老祖宗留傳下來的智慧。

  • 筷子兩根為一雙,寓意好事成雙(當然,一根也夾不起東西)。

  • 筷子一頭粗一頭細,這樣比較好使力,細的一方留有縫隙是為了留給食物空間,方便夾起來。

  • 筷子的頭是方,根為圓。象徵天圓地方,蘊含哲學。

  • 古人說“民以食為天”,用圓的那邊夾食物入口是一種美好的憧憬。

中國人在餐桌上有著比較講究的文化,筷子使用方面,如:不能用筷子敲碗、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把筷子豎插在碗裡等,這是一種文化、一種禮貌、一種教養、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

筷子的影響廣大,中國古代強盛時期,周邊國家紛紛前來學習中國文化,他們認為用筷子吃飯是高等人的象徵,而野蠻人才會直接用手來抓取食物,因此我們的餐桌文化也被他們學了回去,並沿用至今。

總的來說,中國人是基於對食物追求的原則上放棄了刀叉而使用筷子,是我們的祖先不屑於使用刀叉。筷子從誕生到應用至今,有著它獨特的魅力、意義和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這是不可替代的。

對於中國已經改進刀叉而使用筷子時,西方國家在幾千年裡唯一做到的改變就是貴族只能用三根手指捏著刀叉吃飯,這僅僅是為了證明他們是貴族。(哈哈哈哈哈哈!)


大國布衣


一般來講,由於飲食文化的不同,中國人一般用筷子的多,西方人用刀叉比較常見,但是今天,我想告訴各位,其實最一開始,我們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哦,商朝之後,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才開始慢慢的用上了筷子,而且,據有關資料考察,刀叉是由我們祖先發明之後,在西方拜占庭帝國時期傳過去的!那具體是怎麼回事兒呢,下面咱們就具體來看一下吧!

最早餐具的出現

就目前可考的資料證明,我國最早的餐具刀是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這個不難推測,因為在當時還處於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生活方式相對原始,打獵吃肉,用刀叉自然是方便很多,所以在那個時代的時候,餐具刀早已是飲食的工具了!

只是名字不一樣,那時候吃飯用的刀,叫做“匕”也就是後來我們用的匕首,很難想象吧,不過確實如此!那時候的匕,一是用來當做切肉的餐刀,二者就是相當於是勺子!

餐刀出現了,那麼接下來,就是叉子的誕生了,在距今4000年前,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一些骨頭材質的叉子,由於是成套的,很容易判斷其用途!

商朝的時候,叉子更加簡化,變成了兩個齒,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在很多我國出土的商代遺址中,都有出土刀、叉、勺的配套餐具,足以說明在當時,刀叉還是很盛行的!

那麼筷子是何時取代了刀叉成為主流了呢?

時間還是要從商代開始,在安陽殷墟出土的6支銅箸,據專家分析就是用來吃飯使用的,後來經過資料考證,在商代的時候筷子慢慢的開始登場,等到戰國的時候,筷子已經發展成為主流餐具了,而此時呢,刀叉都進了廚房使用!

之所以會是這樣的結果,主要是因為飲食文化的發展,吃的食物不一樣了,自然習慣也要慢慢的改變,商周的時代,我們已經脫離了原始的進食狀態,先輩們發現把肉烹熟之後更加美味可口

飲食上發生大的變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周代八珍”了,主要是兩個飯六個菜組成,分別為“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合燒牛、羊、鹿的裡脊肉)、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燒烤肉油包狗肝)。”

這些菜由於事先都是被師傅們加工好了的,端上來之後吃著方便,不必再用刀叉再去切,慢慢的飲食習慣也就發生了改變!

當時中原地區文明發展相對周遭遊牧民族先進,周邊的遊牧民族仍然使用刀叉吃飯,不對原材料進行更多的加工,而中原地區,大部分民眾餐桌上的刀叉已經被換成了筷子,僅有一些社會底層的貧困人口還在使用,後來,慢慢的筷子逐漸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代表著文化的先進性!

戰國之後,由於民族之間的溝通融合,少數民族受中原文明的影響,慢慢的都開始用上了筷子,但是由於飲食上略有不同,農業生產力不及中原,吃飯時切肉,吃肉,如果只用筷子的話,太不方便了,自此,變刀叉與筷子一起上餐桌了!

西方人是什麼時候開始用刀叉的呢?

西方人開始用刀叉進食,這個有很多種不同個的推測,比較靠譜的一種是,刀叉是通過遊牧民族逐漸傳到西方的,約在公元10世紀的時候,也就是歐洲處於拜占庭帝國那個年代,他們就開始使用刀叉了,因為歷史上在這個時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很多,歐洲社會接受了很多來自東方文明的東西,例如紙張!

當時由遊牧民族把刀叉與筷子的成套餐具帶到了歐洲,但是由於當時兩地農業生產力的不同,在加上當時的信仰不同,刀叉和筷子組合進食被視為對上帝的不敬,又加上飲食文化習慣的不同,在西方國家來說,刀叉顯然比筷子更實用一些,比如,切個麵包,吐司,牛肉片什麼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餐具的變化與飲食文化和當時的農業生產力水平,都有著直接的聯繫,以上就是我對,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而不怎麼用刀叉的理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我是“吃貨有料”,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瞭解更多新奇的美食故事!


吃貨有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最初的中國人,其實和印度人一樣,都是用手吃東西的。

在吃肉,其實是吃烤肉或者煮肉的時候(這種事很少見),古人使用一種匕匙。

這種匕匙可以切肉,也可以喝湯,是當時吃烤肉的工具。

然而匕匙沒有都就就消失了,這是因為古人已經不需要自己烤大牲口、煮大牲口。

在秦漢時代,也有類似於筷子的竹製或者木製的東西,學名叫做箸,但只是用來分菜的。

演變為用筷子吃飯,有一個很長的過程。

簡單來說,同飲食有關係。

在同一個時期,世界上有三種變化,大體是南亞和非洲用手吃飯;歐洲用刀叉吃飯;東亞、東南亞用筷子、勺子吃飯。

這主要同飲食變化有關係。

中國人逐步飲食逐步以糧食為主,主要是大米、小米這類,搭配以蔬菜,很少吃肉。

這種食物煮熟了會很燙,冷了再吃又不太可能。

如果採用刀叉去吃這些食物,當然是不行的,所以使用筷子和勺子是必須的。

而因中國人以吃乾飯為主,逐步勺子成為輔助的,筷子可以吃飯又可以撿菜,當然是主流了。

至於吃肉,古代中國人已經很少像遠古或者遊牧民族一樣,吃大塊的水煮肉,而是將肉切成小片燒好再上桌。

這種小片的肉,筷子就可以搞定,不要自己用刀切了,也沒必要用叉子。

其實,一切都是糧食決定的。

以印度為例,為什麼印度人手抓飯?

這是因為他們的米不同。

印度的米和我們的不一樣,粘性不同,適合用手吃,而且不粘手。

如果印度人種植的是我們的那種黏米,他不可能用手去抓的。

如果歐洲人天天要吃火鍋,他也不會用刀叉的。


薩沙


刀叉和筷子都是進食工具的一種。

刀叉也好,筷子也罷,都必須服務於食物。

西餐,大多數食物需端上餐桌後需要再次分割,這就決定了刀叉是西餐的進食工具。

中餐,大多數食物端上桌不需要再次分割,這決定了進食工具。

餐具也是人類文明高低的一種體現。

不能因為西方國家現在比中國發達,就認為刀叉進食比中國筷子進食文明程度高。

西方和東方對食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去西方國家吃牛排,大多數中國人會感覺比較柴。而日本的和牛確不怎麼受西方的歡迎。

中國對食物講究五味調和,而西餐沒有五味調和的概念,這也體現在“包容”一詞,這也是西方有種族歧視,而中國沒有種族歧視的原因。

中國廚師一把菜刀走天下,而西廚確有很多刀。

最後,並不是中國放棄刀叉,而是由於文明的進步,刀叉已經不適合中餐。沒有放棄與否,只有適合不適合人們需要。

所以,提問題的人請嚴謹用詞。


半墨


中國人使用餐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人面對熱騰騰的湯、肉無法直接用抓來吃,於是找些貝殼當餐具,後面隨著時間變遷慢慢的改良。

到7千年前已經出現了精美的配套餐具一一骨刀、骨叉、骨勺。


在商代末年時,有一次紂王進餐因菜太燙不能直接進食,旁邊的旦已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的玉簪將菜夾起來吹了吹,再送到紂王口中,紂王很是受用,要旦已天天這樣子,於是旦己命人做了雙筷子,好伺候紂王。

就這樣筷子流傳到了民間,在民間人們學會了使用筷子,發現筷子比刀叉實用方便,即實穗又易製做。那時人的刀叉是銅製、骨制,民間普遍用骨刀、骨叉,製做很不便。


在3千多年前雖然有刀叉,但吃飯時並不用,因不方便靈活而用手抓飯吃。在不久後在了筷子,用筷子申到碗裡可以刨飯吃,又可以夾菜,即不髒手又好用,刀叉用不到的使用筷子輕易的做到了。像吃麵、吃花生、吃火鍋,刀叉叉不起,鍋裡申不到底,實在不管用。就這樣筷子用久了刀叉就成了歷史一去不復反,筷子也不了中國獨有的現象。


世界這麼大偏偏只有中國才會使用快子,很是令人感慨!

反觀世界各國不是用刀叉就是用手抓,那些用手抓的人的國家就不想學學中國的筷子使用方法!


史來快克


筷子在中國其實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商代的時候就出現過筷子。筷子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

歷史上關於筷子的傳說有很多,據說筷子的起源是大禹治水的時候,用鍋煮了一鍋肉,煮熟之後等著吃,便折了兩根樹枝夾著吃。

筷子也包含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傳承。

我們從小到大好像從來沒有說過兩根筷子,一直都是在說一雙筷子。其實,這包含著中國人的“易經”理念,兩根筷子,一陰一陽,陰陽合二為一,便是一雙。手拿筷子的時候,要用到拇指,食指,中指三根手指,他是指天地人“三才”之象。

我們小時候吃飯的時候,要和父母學用筷子,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餐桌上的筷子禮儀也有很多,比如,夾起的菜不能再當回盤子裡,不能用筷子對別人指手畫腳,餐桌上要等長輩先動筷子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禮儀~

刀叉作為西方世界的飲食工具,代表了最原始器具的演化,打獵用的叉子縮小了作為餐叉,砍柴剁肉用的刀斧縮小了作為餐刀,簡單粗暴。

所以從一個小小的筷子中就透露出中華民族是一個溫和、講理、懂禮儀的禮儀之邦,因此我覺得中國的筷子更有底蘊。


運營路先森


為什麼中國古人放棄了刀叉,選擇使用筷子?

筷子,作為中華文化圈的一個代表,的確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朵絢爛的花朵。先不說筷子多麼的先進,就使用筷子來說,也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能。中國的老祖宗為什麼選擇了筷子,肯能老祖宗能夠預知到今天智能手機的出現,為我們解放出一隻手,從而更方便的邊吃飯邊玩手機!

開個玩笑,中國之所以使用筷子,而不使用刀叉,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我國的文化早熟

中華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所以出現筷子這種餐具就是必然。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就已經有了非常絢爛的文化,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而歐洲是文藝復興時,才有的這種現象出現。

縱觀歷史,勺子出現了八千年,叉子出現了四千年,而筷子出現了三千年。而正是在中國文化最開放的時代,中國出現了筷子。筷子是一種文化象徵,筷子比起叉子來,更加的自由,更加的隨性。



二、中國的飲食特色

中國進入農耕時代更早,也就是說中國使用穀物的時間更久遠。在中國的餐桌上,穀物或許小麥製品是主角,而肉製品也是配角。而且中國的菜品隨著文化的發展,種類越來越多,刀叉漸漸地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於是更加靈活的餐具就會出現。

“周代八珍” 由2飯6菜組成:“淳熬”(肉醬油澆大米飯)、“淳母”(肉醬油澆黍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母羊羔)、“搗珍”(燒牛、羊、鹿的裡脊)、“漬”(酒糟牛羊肉)、“熬”(類似五香牛肉乾)、“肝膋”(網油烤狗肝)。這些東西,用筷子食用會更加順手一些。

其實,中國古人看中的是筷子的靈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