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您為什麼喜歡看易中天?

褚逸飛


易中天,中國著名學者

大家好!

認識易中天先生,我也是從《百家論壇》中的《品三國》說書中知道他的。他的做派都是中國風。從說書中,瞭解到他知識淵博,通古知今,中國歷史熟按於心,是個名副其實的中國學者。

我聽了他的《品三國》,他說書樣子平易近人,以中山裝示人,典型的中國文人形象,他站在臺上,說書聲抑揚頓挫,男中音,聲音不高,就像面對面在拉家常。

他把三國演義用現代語言描繪的淋漓盡致,深刻洞察、剖析故事人物,把平時我們看不太懂的《三國演義》,硬是用通俗,簡單的語言演繹出來 ,聽的人津津有味,流連忘返。看他說書娓娓道來的樣子 ,感覺他在跟我們聊天,沒有拘束 ,很自然,很親近。

易中天的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意識很強,從下面他描寫疫情的語句中,能夠看到他有一顆愛民之心:摘自易中天《武漢加油》篇

『加油不等於加碼!

一線的醫護人員不能再加碼,他們已到極限。

一線的基層幹部和公安幹警也不能再加碼,他們也已到極限。

人都是血肉之軀,沒有誰是變形金剛。

說什麼特殊材料或者鋼鐵鑄成,簡直就是草菅人命!

實際上,現在武漢、湖北乃至全中國,首先靠一線的醫護人員治病救人,其次靠基層幹部和公安幹警維持秩序,這是我們守護家園的兩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要是垮了,屍橫遍野。

第二道防線要是垮了,天下大亂。』

易中天這些話,看到了中國防疫抗疫的重要性,他詞句一語中的,深刻闡明瞭他的觀點,對疫情防疫抗疫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中國這麼優秀的學者,誰不喜歡呢?


楊柳依依7485


還記得第一次看易中天老師節目是他在《百家講壇》主講的“品三國”系列。

記得那個時候我還比較小,閱讀及之知識儲備量比較少,對曹操的認知侷限於《三國演義》。(當時還分不太清正史與小說區別,由於《三國演義》小說中明顯的“尊劉貶曹”,曹操在我心中形象不是太好)

而我在看了易中天老師的講述後,我更全面的認識了曹操這一人物,不再用扁平化視角看人物,受益匪淺。從那之後他在百家講壇做客主講系列我都會看。

我覺得我之所以喜歡易中天老師,是因為他講課的方式比較吸引我,個人特色鮮明,富有幽默感,講話很“大膽”,口音也很有趣。一般經由他講過的知識點我都會牢牢的記在腦海中。所以後來也有很多綜藝節目中會有易中天老師的講課模仿秀,這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他的特色突出。

再後來看他的很多訪談節目(如楊瀾訪談),還有上撒貝寧的節目。我發現易中天老師懟人的能力很強[捂臉](這能體現出他邏輯感很強,馬上能揪出對方語言中的“漏洞”)

最後可能是還是他的人格魅力與生活態度。人活得比較真實,自在,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雜燴百味


為什麼喜歡易中天呢,先來介紹下一下他的簡介吧

易中天(Yi Zhongtian),男,漢族,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1]。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作品。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佈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這麼優秀的人誰人不愛呢,尤其是他在百家講壇《易中天品三國》節目,家喻戶曉,津津樂道。

更有,易中天寫《易中天中華史》,是迴歸到中國知識人的正宗上去了,從梁啟超、夏曾佑開始個人寫通史的傳統。1949年後,知識分子沒有能力寫通史,轉而去集體編書。集體寫作,無論是寫通史還是斷代史都沒意義,如果你不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新的知識,多一本、少一本有什麼意義呢?易中天個人去寫通史,最值得鼓勵。集體寫史應該終結了。我估計易中天的36卷可能寫到後來會很難,因為畢竟他的知識背景沒辦法和蔡東藩、李敖、范文瀾這一代比。到魏晉之後,特別是隋唐以後史料量太大,如果他早年沒有史料的準備,你往哪查都不知道,浩如煙海。據說呂思勉批《二十四史》批了三遍,每一遍用不同顏色的筆,因為過去沒有斷句,沒有斷句就要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就要斷下來,你只有斷下來才能理解,否則只能是囫圇吞棗。


全球戰疫


我認為易中天是中國文化生產出來的一個怪胎,一方面道貌岸然為人師表,另一方面自卑粗俗缺乏自信,當他面對一個崇拜他的小女生提問的時候表現的簡直就是流氓,那個女孩子根本就沒法在他那裡找到想問的問題,他在面對問題回答不出來只能假惺惺的顧左右而言他,這樣的人是老師嗎?他有什麼資格成為文化大家?我看不起他,說些故事就是文化人啦?狗屁易中天


用戶1361135113958


因為喜歡三國,所以對易中天也有所瞭解。又長期生活在武漢,易先生也在武漢學習、工作多年,聽他用獨特的語言講故事,倍感親切。

評判一個人,特別是公眾人物,除了他的才華外,就是他的品德。易中天是中國知名的作家、學者、教育家,他在《百家講壇》裡把大家沒耐心看的名著講得通俗易懂,風趣幽默,深受眾人的喜愛,足以說明自身有著豐富的知識底蘊。雖說是名人,但先生喜歡逛農貿市場,吃十元的盒飯,尤愛吃辣子。這種直率灑脫的個性也是個人非常喜歡的。有人稱先生是“中國十大直言君子”,他敢說話,會說話,出的書文筆很好,行文流暢,雖有人批評他的書籍思想上單薄,賦予不了作品深刻的東西,但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看得舒服”這就夠了。

易先生是當今最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播者,祝他老人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江鶴詩詞


我是從電視百家講壇上看到的易中天老師,他講評的三國非常好,他的語言魅力怔服了全國人民,特別有意思,風趣幽默,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被他的三國給迷戀的,飯有時都不吃了,就怕聽不著或者看不見。易老師講的深入淺出,明白清楚,真好聽,真有才學。


用戶喜鵲


看過一些易中天品三國,確實非常喜歡。有以下一些原因:

1、趣味性。為包括我在內的眾多外行了解歷史,並瞭解歷史研究方法做了很好的引導,知道了要對多種史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結論的重要原理,積極引導讀者思考,讓人有參與感,願意去學習。

2、溯源性。通過對各種史料的分析比對,並引用權威專家的分析,力求弄清歷史真相與事實真相,並講清歷史真相與事實真相的差別,這一點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事實真相到底是什麼的,雖然經過合理假設、認為這就是事情的真相,但沒有證據支撐,因此無法形成定論,而歷史真相則是經過對現有史料的分析比對、存真去偽,還原從直接證據能夠得出的結論,這是史學家的主要工作。這和當今社會的司法實踐是一樣的,歷史研究經不起假設,司法實踐一樣經不起假設。弄清這一點,對於司法實踐為什麼主張疑罪從無的原則也就瞭然於心了。

3、啟示性。研究、學習歷史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指導現實生活,通過講解歷史故事,用以指導自己為人處世,讓自己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必須做,有助於建立或更正自己的三觀。


嘟嘟的大樹


隨著“百家講壇”的“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開播,易中天老師一下子聲名遠揚,名滿天下。我也喜歡得不得了,受益匪淺,看易老師的書,搜索觀看易老師的很多演講視頻,漸漸的明白了很多的事情。以前糊塗的概念有了一個基本的輪廓,封建制、宗法制、禮樂制的實質內涵;儒、墨、道、法各家的濟世主張;邦國制、帝國制、共和國制的區別;“易”的本來面目;“禪”的“高端行事,低調做人”。明白了巫術與科學的關係和異同點。這一些讓我的心平和下來,安靜的走我的路,看這一路上的風景。


sxh的文章


認識(只從電視中)易中天,大概是從十幾年前,他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西漢歷史起特別是講品三國後,從他的演講風格,水平給人很深印象。"一句比方說……",將複雜的,別人不甚解的事,給說明了。“我們還是講一個故事吧",又把你帶入了興趣及求惑中。他是一個多型的學者,文,理,經,佛都很能講,且聽眾芸芸,巷甬路塞。大家去看看他在中科大的演講,簡直就是萬人空巷,坐無虛席。為什麼喜歡,聽聽就有了答案。


用戶3416587124459


易中天不喜歡!一個老男人攻擊同行于丹教授!有失一個文化人風度!都是為百姓傳播知識的,有失大雅!為老不尊,難怪體育界有魏紀中,曲藝界,有姜昆!同行真的是冤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