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北洋政府没有成功剿灭国民党?

沁屿




北洋政府主要分为三个时期:袁世凯时期,段祺瑞时期,张作霖时期。

袁世凯当政时期是看不上国民党,只是觉得会对自己造成麻烦,然后解散国民党,当时的国民党在袁世凯眼里如同蚂蚁,翻手便可镇压。

段祺瑞执政时倒是想认认真真挥军南征革命党以完成统一,但是因为得不到冯国璋的支持而失败。

张作霖是忙着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顾不上南方的国民党。国民党因此在张作霖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究竟有着怎样难解难分的恩怨情仇呢?



袁世凯成功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

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但是当时的革命党虽然以同盟会为首,可是派系复杂。为了形成足够的力量对抗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孙中山、宋教仁等人开始联合其他政党改组成为国民党。1913年国民党以最高票数取得首次国会选举的胜利,党魁宋教仁当选中国民国内阁总理,同年3月,宋教仁于上海火车站遭枪杀。宋案发生后,远在日本的孙中山即刻回国,然后组织发动了“二次革命”。在袁世凯绝对实力的碾压下,二次革命很快遭到镇压。

1913年袁世凯称国民党“借改革政治之名,行攘夺权利之实”,然后强行解散国民党,同年袁世凯正式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则再次黯然离国,东渡日本,1914年7月于东京组建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以后,袁世凯将主要精力用于如何巩固扩张自己的权力,对孙中山流亡日本后所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并没有太多关注。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成三派系,并陷入不断的内斗中。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1916年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病亡。袁世凯死后,北洋体系崩盘,分化成皖系、直系以及奉系,这是从袁世凯称帝后的众叛亲离便可以预料到的事。

袁世凯晚年显然已经没办法彻底掌控北洋体系,袁世凯当总统后更专注于政治方面,在军事方面开始放松,各系军阀得以逐渐坐大,政治野心也开始膨胀。他们先是怂恿袁世凯称帝,然后反对袁世凯,将袁世凯赶下北洋体系的神坛,以便于自己彻底掌握自己手里的势力。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袁世凯在政治失意的打击下,竟猝然离世,因为没有谁能取代袁的位置,但是谁都想坐到袁的位置,致使北洋体系分解,陷入不断的内斗中。北洋军阀的实力也在不断的内斗中不断的减弱。



段祺瑞执掌北洋政府,武力统一战略失败。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但是北洋政府则实际由段祺瑞掌控。1916年,黎、段发生府院之争,黎元洪因角逐失败而黯然离场。

段祺瑞与“军师”徐树铮皆以武力作为统一国家的主要手段,但是遭到当时的代总统冯国璋的反对,后被迫辞去国务总理职,但是皖系军队仍然南下。1918年各省军阀电请段祺瑞重组内阁,冯国璋不得不邀请段祺瑞复职,随后各省军阀开始挥军南征。期间,直系军阀曹锟因害怕徐树铮在背后捅刀,趁自己南下之际夺取直隶,于是托病返回老巢,退出段祺瑞的武统战略。同时,因为张怀芝亦返回济南,吴佩孚停战主张议和,最终段祺瑞组织的这场信誓旦旦的南征在北洋军阀内部各系军阀的相互防备与争斗中,缓缓落幕。

随后,段祺瑞为保证自身利益,拉拢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以及奉系张作霖,将冯国璋赶下台。徐世昌任总统后,也寄希望于南北议和,段祺瑞的武统战略在北洋军阀各自为政的压制下化为泡影。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败退。



张作霖执掌北京政府,忙着“收复”北洋政府的基本盘,无暇顾及南方。

1924年,张作霖通过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成功掌控北京政府。北洋三系中的皖系和直系相继退场,奉系独享北洋政府,也是因为如此,北洋体系实力看似仍旧强盛,可实际上却下滑得很厉害。张作霖取得北京政府的控制权,并不代表张作霖可以在北洋军阀系统里作威作福,1925年郭松龄反奉将张作霖打得几乎找不到东北在哪里,张作霖不得不求助于日本镇压郭松龄。同时期,张作霖与冯玉祥、孙传芳、吴佩孚等部进入僵持甚至对立的状态。

此时的张作霖正在北方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南方的孙中山。南方终于获得喘息的时间,并开始发展,张作霖则自此失去了攻打南方的最佳时机。



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目光开始转向“枪杆子”,为北伐事业奠基。

孙中山想做的事很多,但是为什么他做成的事少之又少?因为他没实力,生在乱世,怎么才算有实力?当然是看手里的枪杆子!这正是孙中山处处受制于人的原因,辛亥革命时因为没有枪杆子,因此不得不求助于袁世凯;二次革命时手里的枪杆子太少,仍然需要借助于军阀的枪杆子,结果仍然失败。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如果经历了这么多,孙中山仍然想不通里面的关键的话,他也就不是孙中山了。

1924年,孙中山决定开办军校,培养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解决对军阀的依赖,黄埔军校因此应运而生。这堪称是孙中山革命生涯里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了,孙中山长期以来皆想通过拉拢军阀投效革命阵营,结果是让自己成为空架子,根本没办法成功。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看清了现实以及自己的劣势。

黄埔军校成立后,为国民党迅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并且在日后逐渐成长为国民党的支柱。国民党的实力因为黄埔军校的开设,反观北洋体系则因为不断的内斗而逐渐没落,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当然,国民党内部也有汪蒋斗争,但是并不是北洋军阀那样真刀真枪的斗,更多是政治手段,当然也有暗杀,但是国民党的实力受损并不严重。

此后,宁汉合流,冯玉祥与阎锡山等人投入国民党阵营,国民党实力更是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最终张作霖在蒋介石强盛的北伐攻势下,败势愈加明显,并因此心生退意。1928年张作霖退回东北时途经皇姑屯,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重伤而亡。

1928年12月29日,继承奉系的张学良通电宣布自己改旗易帜,北洋时代至此终结。


宁糊涂


因为经过改组后的国民重新焕发生机,代表引领了中国国民革命的时代潮流,所以不可战胜。1924年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会议对国民党全面改组、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的局面。由此,在中国掀起了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即“大革命”或“国民革命”,工农运动席卷中国。

而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成皖、直、奉三大派系。他们在日英美等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轮流掌控北洋政府,连年混战,残酷压迫中国人民。

3.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示意图。网络配图

北洋军阀和他们掌控的北洋政府,代表列强、军阀和封建势力的利益,时“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时代潮流。北洋军阀既逆时代潮流,代表当时中国的落后反动势力,又各自割据混战,灭亡于国民革命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必然。

国民党通过基本坚持三大革命政策和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经过东征、北伐,打败了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部。其间,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于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分别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叛变国民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

但是,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东北易帜”,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等,国民党基本完成中国的统一。


汉水白石言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也就是1912年到1928年的这段时间,有十几年的时间,北洋政府为什么没有灭了国民党呢?

可以肯定的是北洋政府肯定是想真正的统一中国的,北洋政府也确实这么做了,当时宋教仁被杀,很多人都怀疑是袁世凯所为,所以发动了二次革命,当时袁世凯基本上是打败了所有的讨袁军,到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正式成为总统,北洋政府正式成立,到1916年的时候,当时北洋政府的军队达到了120万左右,也算是顶峰时期了,这个时候袁世凯就想当皇帝了。但是之后被逼放弃了帝制。最后袁世凯也是郁郁而死。

袁世凯死后就揭开了北洋内部分崩离析的局面,军阀格局,直系,皖系最为代表,奉系一开始还不足以成为一股力量。直皖之间也是战争不断,皖系先是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军政大权,但是之后又被直系赶下台,最后奉系东北军崛起之后又是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权。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其实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但是由于袁世凯的死,导致了内部分裂。所以和南方的革命党根本是没法比的。

在奉系统治时期,这个时候南方的国民党开始兴起了,1925年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开始了和北洋政府对峙时期,这个时候就不是北洋政府讨伐国民政府了,而是南方的国民党开始讨伐北洋政府了,1926年北伐战争就开始了,到1928年国民党就攻入了北京城。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党基本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所以说在北洋政府没有成功的消灭国民党前期在袁世凯时期,这个事实的国民党不足为惧,这个时候孙中山都是跑到了日本。到了袁世凯死了之后,北洋内部分裂,各个上台的派系也都是无法调和其他的派系,导致自己内部战争不断,所以就更谈不上去剿灭其他人了,等到了最后国民政府成立和北洋政府对峙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了,北伐从开始到结束,不过两年时间,而且中间还经过了国共破裂,停滞了一段时期,不然会更快。所以可以看到北洋政府是真的不得民心,一触即溃。


中国历史研究所


从外国军人的角度,来看看革命党北伐军和北洋军阀们的面貌,你就知道为啥了。

二战时代的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其实从北洋时代就来过中国,他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工作,负责观察过中国多支部队,我们看看他的描述。


北洋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张宗昌的军队:

约3000人的一支白俄步兵旅,装备有装甲火车,另外还有100名白俄骑兵,他们的军夫是深绿色的,黄色马靴已经没过他们的膝盖,还带着各种武器:从顶端挂着三角旗的长矛,木质枪套里放着长管毛瑟枪,此外还有大刀,这些士兵没有自己的国家,性格残忍暴烈,张宗昌主要靠他们打仗。


另外张宗昌的中国士兵则是:每100人里大约30人配有步枪,一个连队有200到250名士兵,其中20%的人不到4英尺6英寸(1.36米),很多还不满14岁,都很脏,有的还光着脚。北洋军阀的兵是不肯打仗的,他们都怕“红枪会”(农民自己组建的武装组织),红枪会袭击他们能对付的小股士兵,杀起人来毫不留情,留下的伤口会让死者死前受三四个小时的罪。


而,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的吴佩孚,他手下的士兵是这样的:跟其他人一样,吴佩孚的兵往往不到14岁,不过装备不错,有背包,挖战壕的镐头,铁锹,马灯,油纸伞,闹钟和热水瓶。跟在他们后面的是抬着棺材的苦力队,这是为了给士兵保证:不会死了没人埋。穿着灰色制服,都戴着红色袖套表示忠诚,通常这些袖套都是用别针别上去的,这样军队倒戈时就可以很方便的取下。



相对来说,北伐的“南方军”,就强得多了,“都乐呵呵的,多数是不到16岁的孩子,都是些肩头窄窄的小矮个,体重很轻。”但士气高,纪律和信心很强,很乐意服从命令,不抢劫东西,受到民众欢迎,证据就是街上的妇女又出现了。(北洋军队出现的时候妇女会躲起来)。

连级军官都是些18到22岁的学生,很有决心和信心,和军阀部队里那些“废物”大不相同,军阀部队的连级和营长们都没受过教育,所以尽管北洋军的装备要比 南方军好,但真打起来,南方军肯定能够击败那些督军的乌合之众。



以上资料来源《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闭家锁的红枫


其实,北洋政府一直很努力的想把国家统一,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跟校长一样的问题。清末之后,全国各地的小团体都开始独立,在独立的过程中,各地有实力的派系慢慢都有了自己的利益体系,甚至还有自己的专门财政体系。

尤其到清末,华北的旱灾严重,清政府向东北输送人口,这严重触及了蒙古人的利益,导致东北吉林、黑龙江一带的蒙古人很是不爽,也开始武装其团伙,几百人的、上千人的。这样的地方动乱在各地变成很常见,因为中央政府的力量短缺。

如果说家国弱,那还真不是,北洋政府有正规军20万,不但装备齐全且后勤有保障,训练水平也很高,如果当时北洋政府的部队跟日本陆军打一场,谁输谁赢还说不准,当然这只是说陆军,空军海军咱不提。但是坏就坏在北洋政府的黑社会气质特别浓,简单说就是帮会性质,这里面人一个个论资排辈,而且袁世凯死后更少了一个可以左右大局的人。

(徐世昌照片)

徐世昌名望是很高,但他是郭嘉那种谋士选手,可以辅助上层领导,而北洋是武装力量为基础的政治集团,文人谋士带着步兵冲锋,不够科学。而段祺瑞虽然也是北洋,可是在小站练兵那时他就转学了,跟帮会里面的哥们关系一般般。黎元洪是湖广新军体系的人,更是合不来。

直到后人研究后发现,北洋的失败有着段祺瑞难辞其咎的责任。

起先他挤兑袁世凯,撂挑子不给袁世凯台阶下,然后又跟直系的老伙计闹得不愉快,再引入张勋和张作霖先后染指中央,帮张作霖占据东北,后来又想依靠徐树铮掌握全局,再拉拢陕军冯玉祥,总而言之他是一步错步步错。为了个人的欲望,他打破了北洋体系的整个平衡。

他只是一个军人,而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北洋里面算段祺瑞在内,没有一个算是政治家,曹锟养肥了吴佩孚,吴佩孚又拉拢冯玉祥,冯玉祥招募石友三。为了抵抗帮会的老大,哥几个到处找兄弟进帮会,为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话语权,越是这样核心团队的力量就越来越弱,外围进来的小兄弟在核心团队的内耗中掌控实权。

像石友三、韩复渠这样的三级兵都有了自己的规模,可二级的冯玉祥却弱小了,现在更别说一级的曹锟还有别的谁了,都成了傀儡。后来外围的小弟们做大,老大哥就更没话语权了,下面的小弟要么认了国民党;要么归顺阎锡山,要么就又跟国民军的冯老总。

张作霖挤走了段祺瑞后,北洋彻底失去了整体的统治能力,然后中南、西南、西北、江浙就形同独立了。到最后北洋系的第三代的哥们都混的还行,除了土匪张宗昌死的惨,孙传芳不算北洋系死的惨,其他的都有了自己的主子,最可怜的还是南方系和吴佩孚系的。

就这些人一天到晚拉班结派,没政治头脑非要用政治手段,你挤兑我、我逼走你,整个北洋政府搞的乌烟瘴气跟黑社会帮派似的,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和手段剿灭国民党。


历史红尘


北洋政府又称北洋军阀政府。军阀们都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主要将领。在袁世凯去世后各大军阀以省割据,依靠军队力量建立势力范围。名义上受国家政府领导,实际上是各自为政。军阀内部派系林立,最大的军阀集团分别是吴佩孚的直系,孙传芳的皖系和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们残酷压迫人民,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国民党能够打败北洋军阀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上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政策。从而获得苏联国际上的支持和国家人民内部支持。军事上国民党士兵为主义而战,凝聚力和战斗力超强。经济上北伐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一些帝国主义列强也重新开始寻找代理人,为蒋介石提供经济支持。反观北洋军阀政治上由于长期对外软弱无能,对内疯狂镇压人民革命,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敌人,政治上已经完全破产。军事上北洋军阀长时间内斗,士兵早已厌倦了这种无正义的战斗。军阀内部的一些向往进步的新兴势力也倒戈相向。军事上北洋军阀也丧失了战斗欲望,失败已经不可避免。经济上北洋军阀长期依靠借外债度日,人民生活已经水深火热,失去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北洋军阀也已经无力支撑。


作为一个新兴政党,国民党是推翻封建社会的最大力量,人民对他们寄寓了极大希望,给予了鼎力相助。但是国民党本质上和北洋军阀没有区别,都是旧势力的代表。即使打败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内部又形成了新的军阀势力。和北洋军阀一样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人民的对立面,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到失败。


铁马冰河戍轮台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在袁世凯病逝以前,即1911年至1916年,北洋政府是最接近统一中国的一段时期。这段时间,南方的革命党人武装力量薄弱,内部派系林立,在北洋军阀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如果不是袁世凯称帝犯了众怒,导致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剿灭革命党是很有希望的。袁世凯病逝以后,北洋军阀分成了很多个派系,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奉系,直系和皖系外,还有卢永祥等自成一派的北洋军阀。虽然从表面上看,北洋军阀的总兵力对南方国民党一直占有压倒性的优势,但因为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各怀鬼胎,非但不联合对革命党人作战,他们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统治权,还互相攻击,这样的结果就给了南方国民党人喘息和发展的时间,最终导致1927年被国民党北伐军击败。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国民党从字面上统一了中国。为什么说是从字面上统一全中国呢?因为当时中国还有将近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表面上服从中央的管辖,实际上还拥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地方行政系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灭亡。


云南王国栋


一开始不在意,后来是顾不上,再后来是解决不了,再后来就被国民党给推了。很长时间里北洋的实力比国民党强,但北洋内部分化太严重,而且大量的精力被投入到中央政府控制权中,自然难以顾及其他。

1、不在意的时期

1913年因为宋教仁事件引发的“二次革命”,江苏、安徽、江西、广东诸位督军起兵反袁,北洋军纷纷南下,一举底定江南。冯国璋也在南京开府。

(二次革命)

同时袁世凯解散国民党。这时候国民党基本流亡海外,对袁世凯难以威胁。而且为了称帝的袁还得继续削藩。

这及其后很难在意国民党。

2、顾不上国民党

在袁世凯死后,北洋系统虽有政争,但整体比较过得去,而且要实现统一。西南实力派就以“护法”为名成立护法军政府。孙文先生一度担任大总统,之后广东也逐渐成为国民党的根据地,虽然时强时弱。

(护法运动)

在关键时刻,北洋内部分裂,一方要和平统一,一方要武力统一。之后小徐更是杀了陆建章,内部矛盾公开化。

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具体到各地也有数不清的作战,自然顾不上在岭南的国民党。

3、解决不了国民党

闷声发大财,经过苏联的援助,国民党在组织、军事方面获得了质的提升。尤其是统一两广,成立国民政府之后,实力迅速膨胀。

在湖南、湖北战场,有信仰的国民革命军迅速击溃了北伐军,围困武昌城。到了之后击败江西,拥有半壁江山。

(北伐战争)

这时候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与吴佩孚、孙传芳联合起来也不是对手了。

4、被推掉的北洋军阀

宁汉分裂时期,张作霖的部队也没有什么进展,孙传芳的主力直接在龙潭被歼灭。随着蒋介石的回来,一二三四集团军编制的完成,百万大军北伐,如摧枯拉朽,奉军退回关外。

(二次北伐)

国民党在“二次革命”后并不起眼,在经过苏联的帮扶后,迅速起来,半年北伐即获得江南半壁,在经过内部整合后,两个月时间就一统。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袁世凯称帝复辟,倒行逆施,最终使袁氏北洋走向末日。

北洋政府巅峰时期自然是袁世凯统治时,面对南方革命势力发动的“二次革命”,北洋政府很快将其镇压,攻占南京。随后南方诸省取消独立,服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由此控制长江流域。

但二次革命是袁氏北洋政府最后的巅峰期。袁世凯在结束军事行动后,把目光瞄向政治,比如修改约法、解散国会和取缔国民党一一实现,但其背后却是危机四伏,尤其是麾下坐大,冯国璋、段祺瑞、段芝贵等昔日的北洋大员逐渐与袁世凯渐行渐远。

袁世凯将国民党镇压下去后,国内再无可牵制他的势力,万般没想到,他复辟称帝,倒行逆施。不仅遭到北洋大员的反对,甚至引起全国讨伐,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进步党和北洋系势力范围外的西南军人,虽然他们各有诉求,但走到一起,与袁世凯决裂。

袁氏北洋内部瓦解,在军事上无法取得胜利后,各地势力派纷纷独立。昔日强大的袁氏北洋如今走向末路,无法在组织起统一的中央政府。虽然北洋政府依然延续到1928年,到各自为政,中央政府如走马灯一般,是不可能有实力与国民党相抗衡。


五味社


一开始北洋政府就没想对付国民党,等他向对付的时候,国民党已经有能力对付他了!

袁世凯在的时候

在袁世凯时代,北洋政府牢牢控制了国家权,不仅是军队包括各实权部门几乎都是牢牢控制在袁世凯的手里,这个时候的国民党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在野党派,他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北洋政府,所以袁世凯没有必要将这个政党剿灭。

(袁世凯与手下的六镇军人)

最关键的是,袁世凯手下的六镇军人是当时国内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有他们在,不仅国民党威胁不到北洋政府,即便是其他势力,也没有能力威胁到北洋政府的统治。

袁世凯不在后

在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陷入分裂,六镇军人演化为各大军阀,他们谁都不服谁,开始了激烈的争权夺势。

别看六镇军人陷入分裂,其中任意一个军阀都 不是国民党能比的,因为国民党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没有。这个时候,各大军阀在北洋政府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争的不亦乐乎。而国民党只能作为在野党发出微弱的声音,由于没有军队,他们的声音难以引起北洋政府的注意,如果不是国民党推翻满清有功,估计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军阀混战时期)

黄埔军校的建立改变了一切

国民党虽然弱小,却在不断进步。

当黄埔军校的建立后,北洋政府想要剿灭国民党,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

悟空问答曾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国民党北伐成功,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建立了培养优秀军人的黄埔军校,所以不论他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或者是西方还是东方,不管在哪个方向,以黄埔军人为基础的国民党军队,作为当时中国国内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都必然会最终胜出。

(蒋介石检阅黄埔生)

黄埔军人与各大军阀有着本质的不同。

黄埔军校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向全中国招收拥有理想和抱负的有志青年。那个时候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军事机构,也是一个全国先进青年向往的革命圣地。

青年们满怀理想从全国聚集到这里,每一个进入黄埔军校的人,心中都怀着自己认同的那个主义,所以黄埔军人知道为何而战,这让黄埔军人的士气、战斗意志远强于那些军阀的军队。

黄埔军人的优秀战斗力早在与陈炯明的战斗中,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黄埔军人第一期刚结束培训,第二期才开学不久。就在这时,广东军阀陈炯明与国民党爆发冲突。

于是,黄埔军人联合其他军阀组成远征军讨伐陈炯明,在战斗中这些革命青年奋不顾身与敌军搏斗,虽然在战争中暴露了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舍生忘死的精神,给那些军阀部队深深上了一课!

而在北伐的过程中,即便是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吴佩孚的军队也不是黄埔军的对手。

所以,当国民党有了黄埔军校这个培养优秀军人的机构后,北洋军阀再想剿灭国民党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