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那些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那些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不惜笔墨详细描述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的小事——

彼时我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想争取到另一名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然而卑躬屈膝不是我的风格,于是我换了一种迂回战术。听说他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见稀奇的书,于是我写了张字条给他,说我特别想拜读一下,而且很客气地询问是否可以借我几天。他二话不说便把书送了过来,而我则在一周之后归还,并附上了一张字条,表达了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结果,当下一次我们在国会碰面时,他竟然主动找我谈话,而且非常客气,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随后,他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出对我的认同。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他去世。这件事再次印证了一则我听过的古老格言:“曾经善意渡你的人,极有可能再帮你第二次、第三次,就算你不开口,他也会主动帮忙。”

这种关键时刻非亲密朋友出手相助效应被后世称之为“富兰克林效应”,随后的经验主义研究也证明,在需要帮助时,我们往往依靠的,不是那些喜欢我们的和我们联系紧密的人,而是那些并非很熟的联系淡淡的人。

那些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强连接就是那些来往密切的关系,诸如目前工作的搭档、事业的伙伴、合作的客户、青梅竹马的朋友,彼此在生活、工作上互动的机会很多。因为相似性产生关联性,我们会物以类聚,并本能地喜欢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所以在强连接里,我们感觉很舒服,有“与君初相见,有似故人归”的亲切感。

但是除了彼此聊得来之外,在关键节点上,强连接却很少能给予我们实质性的帮助——我们彼此太相似了,甚至连困境都相似。我们习惯用相同的俚语,基本上三观雷同,抱着对事业、爱情一样的态度,甚至看同一个类型的电视节目……我们如此相似,所以也只能同病相怜。社会学家罗莎·柯泽尔将其称为“强连接的弱处”,或者说是“亲密朋友对我们的束缚”。常和强连接的人混在一起,会局限我们认识的人脉、知道的事情、讲话的方式,并最终禁锢我们的思想。

那些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让人意外的是弱连接。人际交往中,由于个人经历的不同和沟通机会的不济,彼此沟通、互动的机会较少,更像是泛泛之交,这种关系便是弱连接。他们可能是某个鲜少交谈的同事,或是仅限于见面打声招呼的邻居,或是多年未曾见面的旧相识,已离职的前任老板,大学里教你的教授,一直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未曾进一步发展成密友的朋友……我们偶尔联系,但却不算太熟。

但弱连接给我们的感觉却很不同。它不在我们的封闭交友圈里,有着不一样的三观和很少重叠的人脉,反而能够引领我们接触新事物。透过弱连接,咨询和机会的传送远比透过密友圈更远更快。一旦弱连接帮上了我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就会开始喜欢我们,有些甚至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尤其是年纪更大或更成功的人。因为没有负担的利他行为,可以为他们带来“被需要,被认可”的身心愉悦。

所以富兰克林说:“想取得一个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支持,那就先找他帮个忙,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小圈子文化虽然能在失意时为我们疗伤,会在我们生病时一碗热汤慰寂寥,然而真正能使我们人生快速而富有戏剧性改变的,往往是那些与我们萍水相逢,永远不可能成为死党的路人。

那些能帮助你的,往往都不是熟人

审核:韩丽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