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清朝大大小小的官員數不勝數,在眾多的大臣當中,人氣值最高、最為老百姓津津樂道的,除了乾隆朝的大臣劉羅鍋,恐怕還真沒有哪個人能當此殊榮。

劉墉的故事,可以在很多戲曲、評書、相聲等文藝作品中看到,真正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憑藉著這些曲藝作品,劉墉這個名字深入人心,成為老百姓心目中清官的代表,也是人們懲治貪惡勢力的希望。評書戲曲中,劉墉是佝僂著背、風趣幽默卻又堅持原則的一代賢臣,是乾隆朝的中流砥柱,與乾隆皇帝既是君臣,又是朋友。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事實上,史書中確實沒有劉墉是駝背的記載。而且以中國古代的選官標準,一個人的外表相貌,是非常重要的。被選上當官的人,不能說個個相貌堂堂,但至少都能拿得出手。科舉考試中,也不僅僅是考學問,對於一個人形體外貌也是有要求的。劉墉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如果真是駝背,那恐怖沒有機會考中進士。

如果劉墉本來不是駝背,那麼“劉羅鍋”的稱呼又是從何而來呢?原來,讓劉墉落下“羅鍋”這個稱號的,確實是皇帝,但不是乾隆,而是乾隆的兒子嘉慶。嘉慶皇帝當皇子的時候,劉墉曾經是他的老師,所以這兩人的關係一直不錯。嘉慶當皇帝之後,劉墉已經八十多歲了,雖然精神矍鑠,但難免有些彎腰駝背。嘉慶皇帝曾經稱他為“劉駝子”。這本是一句戲言,但是經過多次流傳之後,劉羅鍋這個名號就盡人皆知了。本不駝背的劉墉被人們傳成了羅鍋,可見傳說距離歷史真實是何其遙遠。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歷史上的劉墉,年齡比乾隆皇帝略小,出生於公元1719年,死於公元1804年。劉墉是山東人,字祟如,號石庵,是乾隆十五年(1750年)進士。說到劉墉,就不能不說說他的父親劉統勳。劉統勳是乾隆中期的股弘之臣,曾經當過兩年的軍機處領班大臣,以及刑部、工部、吏部三部的尚書,東閣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列入臣之首。相比之下,劉墉在政治上的成就遠遠不如他老爸。

人們常說“宰相劉羅鍋”,認為劉墉也是乾隆皇帝身邊數一數二的大臣。如果說劉統勳、和珅這樣的可以稱為宰相的話,那麼以劉墉的地位,就不太好說他是宰相。為了能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我們先要了解一下古代中國的宰相制度。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嚴格地說,宰相不是一個官職,而是指一種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最高長官,一般被稱為丞相。中國早在先秦就有了宰相制度。宰相就是總管全國政務的官員,他們下管群官,上對皇帝負責。不過中國歷史上皇權與相權之間總是有矛盾的,皇帝需要有一個政務負責人來幫助他管理國家,所以需要宰相。但是宰相的權力太大,又會把皇權架空。在這種矛盾鬥爭之下,歷朝的宰相制度都在不斷變化,其內容十分複雜。

明朝初年,發生了丞相胡惟庸謀反事件。這件事平定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防止權臣出現,就下旨廢除丞相一職,以後永不再設。廢除丞相之後,則是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事務,六部之上,不再有一個總的負責人了。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朱元璋這樣做,確實加強了君主的權力。可是皇帝直接抓六部事務,大事小情都要皇帝過問,工作量劇增。但總是沒完沒了地工作,這也太沒意思了。於是朱元璋就召集了一些學識很好、但品級不高的官員為大學土,當自己的顧問,協助處理政務。大學士的品級不高,只有五品,但是平時在皇帝身邊工作,可以接觸核心事務。到明成祖朱棣的時候,形成制度,稱內閣。從此內閣成為明朝的核心決策機構。但是內閣大學士品級畢竟較低,算不上高官,所以明朝中後期的內閣大學土往往都兼任某部尚書。這樣內閣大學士的權力日重,後期的一些閣臣首輔,其權力已經與宰相無異了。當時的人們也習慣稱權力較大的內閣大學士為宰相,雖然實際上明朝已經沒有宰相了。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清朝在形式上繼承了明朝的制度,但在內容上做了重大改動。清朝三殿三閣(文華殿、武英殿、保和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士的品級都是正一品,表面上是提高了內閣的地位,但實際上僅以大學士的身份已經無法參與核心事務了。清朝皇帝鑑於明代中後期閣臣權力增大的情況,有意架空內閣,轉而任用一些與自己關係好的大臣來參贊機務。康熙時期,皇帝經常與自己信任的大臣在南書房辦公。

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軍機處開始只是處理軍事事務的機構,後來職責擴大至國家政務。軍機處的大臣們負責記錄和執行皇帝的旨意,實際上是皇帝的秘書班子,論權力比不了過去的宰相、明朝的閣臣首輔,但確實也是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機構。所以清朝人認為,當了大學土的大臣,可以稱為“中堂”。並非真宰相;只有入職軍機處,才能稱為真宰相。而軍機處的領班軍機大臣,就可以說是一國首相、朝臣之首。和珅和劉墉的父親劉統勳都擔任過軍機處領班,是名副其實的真宰相。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歷史上的劉墉,扭任過吏部尚書、工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士、上書房總師傅(負責教導皇子)等職。雖然職務很多,卻沒有能夠進入軍機處.所以算不上清朝權力核心中的人物。在嘉慶年間,有一次嘉慶皇帝出巡熱河,劉墉留在京城主理朝政,這麼看來倒是有點宰相的意思,可惜只是臨時的。一直到劉墉去世,他都沒有機會進入軍機處,從這個意義上說,劉羅鍋並非宰相。但是劉墉畢竟也入了內閣,任體仁閣大學士,所以稱他為“劉中堂”還是合適的。

劉墉既然不是宰相,當然沒有實力跟和珅鬥來鬥去了。那麼劉墉到底是不是像傳說中那樣正直、機智呢?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劉墉是正統科舉出身的進士,他初入仕途的時候,父親劉統勳還處在其政治生涯的上升期。隨著乾隆皇帝對劉統勳的倚重,劉墉也很得皇帝照顧。1773年,劉統勳病故,劉墉回鄉服喪三年,於1776年回京。乾隆念劉統勳多年的功績,且劉墉又很有才學,於是調他進內閣,並在南書房任職。幾年後,劉墉又外放任湖南巡撫,在任期間政績卓著,深得百姓愛戴,把湖南治理得井井有條。調回京城後,劉墉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並於1781年被乾隆派往山東調查巡撫國泰舞弊一案。在歷史上,劉墉也確實是秉公辦理,與御史錢沫一道,堅決徹查國泰,並最終在和珅等權貴的干擾下,使國泰伏法。在這個案件中,劉墉以其不畏權貴、辦案有方而得到百姓讚譽,乾隆也對劉墉讚許有加。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可是自從這次國泰案之後,劉墉的為官態度似乎有了一個大的轉變。他不再勤於政事,而是得過且過。對於朝中權貴貪贓枉法的行為,他也虛與委蛇,各方都不得罪。在主政吏部的時候,有一次乾隆向他詢問某官員的升遷,他回答了一句“也可”,讓皇帝大為惱怒,認為他沒有原則。面對和珅勢力的蛻起,劉墉的選擇是既不摻和,也不得罪。雖然有史料記載劉墉並不阿附和珅,但是很顯然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與和珅鬥爭。總之這個時候的劉墉為人圓滑,丟了稜角,處處明哲保身,還多次因為慵懶失職而被皇帝責罰。

但是在乾隆退位之後,劉墉又開始活躍起來。嘉慶皇帝懲治和珅的事,就交給劉墉主辦。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基本上就是劉墉擬定的。其實以劉墉與和珅的關係來看,兩人既不算關係好,也不算很差,基本上就是沒有什麼交集。但正是因為和珅的倒臺與劉墉有關,所以民間才誤以為劉墉一輩子都在與和珅鬥法。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比較有意思的是,扳倒和珅以後,劉墉還為和珅求情,把凌遲改成了賜死。這樣看來,和珅還真得感謝劉墉,因為畢竟他被抄家處死這個事是註定的,即使沒有劉墉,他也免不了一死,能保個全屍就該謝天謝地了。

劉墉的政治才能,還表現在為和珅一案善後方面。因為和珅當權日久,黨羽眾多,所以和珅被殺之後,那些與他有牽連的官吏都惶惶不可終日。這個時候劉墉上奏摺說明情況,讓嘉慶皇帝儘快了結此案。於是嘉慶下旨,和珅已經伏法,本案到此為止,宣佈結案,不再繼續追究。這樣才穩定了人心,使嘉慶的統治穩固下來。

在嘉慶初年,劉墉也很受皇帝信任,不過還是沒有入職軍機的機會。縱觀劉墉一生,可稱中規中矩、波瀾不驚,既不是權臣,也不是奸臣,只是一個有點能力的普通大臣而已。

劉羅鍋真的是宰相嗎?他是乾隆的寵臣嗎?

歷史上的劉墉真正出彩的地方,是他的書法。劉墉是清代書法四大家之一,他題寫的扇面,至今仍是書法愛好者收藏的珍品。另外劉墉的學問也很出色,擅長寫詩作文,著有《石庵詩集》。

由於劉墉在扳倒和珅時發揮了巨大作用,民間便把他想象為一生都在與奸臣作鬥爭的清官能臣,從而演繹出了眾多令人捧腹但又發人深省的傳說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