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時感覺上海虹口北外灘比較冷清?

飛流直下三千尺815


我住北外灘有發言權!

首先在早期規劃中,由於虹口區屬於解放前的日租界,特別多的日式弄堂和舊房,所以未來定位上是保護老建築,結果錯過了大發展,不像浦東和徐匯發展的日薪月異,導致人口外流,企業不多,沒有活力。

第二四川北路上海傳統第三大商業街,基本宣告建設失敗,以前的人山人海,現在的無人問津,在商業規劃上沒有特色,膽子也小,建設的綜合體全部體量很小,吸引不了大品牌和高品質品牌進來,進而影響周邊人群的選擇,反而是瑞虹新城板塊的“月亮灣”起來了。

第三北外灘的規劃和建設是近幾年的事情了,估計政府意識到老建築不拆無法搞新建設,所以近幾年開始膽子大了,北外灘“浦西第一高樓”,“白玉蘭廣場”體量都蠻大的,但是也受限於周邊人口空心化,唯一的高端住宅區瑞虹新城板塊有“月亮灣”以及馬上開業的“太陽宮”,挑戰蠻大的。

最後“虹口舊區改造”已經啟動,剛好今年房子下跌,政府部門在大力回購老方做土地儲備,未來虹口的規劃可能慢慢才會明晰起來,現在感覺還在布棋子。當然在虹口居住是很便利的,去陸家嘴5分鐘,南京路15分鐘,淮海路30分鐘,五角場20分鐘。位置得天獨厚。


尤尼可創始人李東平


從八十年代中期始,我在虹口的部隊工作生活了23年。我個人感覺改革開放以來,虹口的"一區一街一圈"規劃定位是準的,發展變化是大的,但與上海的大環境特別是與浦東、黃浦、徐匯、長寧等區對標,虹口發展也是落後的,究其原因,個人拙見:一是招商力度不大。航運服務區大牌企業落地少,國際郵輪碼頭功能被寶山取代;四川北路商業街改造手筆小,明顯落後徐家彙、五角場等新型商圈;北外灘改造動作慢,錯失了濱江開發的黃金期。二是深耕細作不夠。航運中心服務區、多倫路文化街、曲陽新型和諧居民區等發展打造,有理念缺創新,有定位缺內涵,有動作缺細作,缺乏那種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的果敢,缺乏那種咬定青山、久久為功的堅毅!三是虹口發展受軍隊營院影響不小。虹口駐軍多,軍隊地盤多,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虹口的發展規劃。雖然這是客觀的,但主觀上虹口在軍地協調上力度不夠,擔當不夠,如北外灘楊子江碼頭的置換,存在明顯的等(軍委政策)靠(市裡協調)要(部隊奉獻)傾象,置換久拖不決。同時期五角場商圈開發,楊浦協調有力,軍地形成雙贏局面,經驗值得借鑑。


LYp海俠


當年虹口人看不起楊浦區,認為楊浦是文化層次很低的下只角,可人家楊浦的口號居然是打造知識楊浦,現在五角場的人氣都蓋過了徐家彙。是上海市區名牌大學最集中的地方。現在只需看兩個區分界線大連路兩邊就見發展優劣,高樓林立,人氣鼎沸的一側就是楊浦區,破敗不堪冷冷清清的一側便是虹口區。北外灘的優勢不可謂不優厚,它是上海唯一朝南向的黃金江岸,虹口區是上海人文歷史遺存含量最密集的區。只看北外灘就有遠東第一監獄,二戰猶太避難區,宋慶齡故居,聶耳舊居,葉澄衷故居,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匯山碼頭,高陽路公平路被埋默的抗日遺存,還有遠東最大的慰安所,虹口區是文化名人集居的地方,這些年來最可惜的是一直是婆婆媽媽的小改小弄,北外灘還沒崛起,四川北路卻已經敗落了。眼看著活生生的一個副好牌給打爛了。現在只能盼和黃浦合併走出困境了。


藝海粟


大致原因,虹口區原來想把四川北路打造和黃浦區一樣高大上的商業區,把自己區內高密度的人口全部動遷出去了,黃浦區的商業靠的是外來旅遊消費群體,南京路並和城隍廟,人民廣場,外灘等景觀商業區相互輻射。四川北路的發展原來主要消費群體還是本區和楊浦為主要消費群體,以物美價廉為主導的自發商業圈,海寧路,乍浦路美食街,仇江路二手市場,七浦路服飾批發相互輻射,主打的還是價格低廉吸引人流消費!隨著四川北路的開發改造,乍浦、海寧路、四川路、七浦路附近大量住戶動遷外遷和道路改造,原來低端定位商圈自然就被消失殆盡,改造好的四川北路商業開始也引進了部分商業,但和南京路商戶重疊的品牌居多,類型相似,無法進一步吸引旅遊群體來虹口消費,本地消費群體又全部外遷,商業定位失敗,引流失敗,另北外灘沿江一線本也多是企業單位,沒有觀光價值和熱點景觀,現在總算有了國際航運中心和白玉蘭廣場,但周邊住戶早的在十年前就搬遷一空,大量土地空置待開發,最近三、四年開始開發成型,但住宅比重不大,辦公大樓較多。北外灘怎麼熱起來?


慢慢85335212


一群不住市區不住外灘附近的人回答北外灘問題還蠻起勁的。。。

沒人就是人都跑掉了,有啥好問的?

虹口靠近黃浦這塊連續動遷2.3年了,這幾年修路造樓,連黃浦江旁邊都在搭鋼筋。

前2年晚上沒事晃到唐山路昆明路,哪天不打架吵架,和動遷戶聊聊,看看牆壁上寫的抗議口號,最厲害一次在唐山路看到動遷組門口的路上一大攤血,估計剛剛結束一場格鬥。

今年麼,該跑的跑了,都到郊區了,那裡現在就是個工地,工地大晚上你想要什麼人?

還有那些原來在那的上海人的路邊攤,還有動遷戶,可以去瑞虹看他們,都住在郊區,勁頭很足,沒事就從這麼遠跑老房子附近聚會


羽也天姿高不肯事科舉


不是虹口北外灘冷清,而是所處的地理位置問題。隔著一條東大名路,東面的提藍橋已經是日落西山失去了早年的熱鬧。而隔一條馬路的長治路由於大面積的折遷也少了人氣,再加上高檔商品小區的原生態就是各家各戶門前清。

實際上在上海的一些稍微好點的商品房小區都是這樣的,年輕人和中年人要在職場上努力工作早出晚歸。小區裡的環境不錯,但除了老年人居家買、汰、燒以外,基本上也是呆在家的小天地裡面的。


夏明8234


一是虹口北外灘區域動拆遷幅度大,原居民大幅減少,且近幾年區域內一直是個大工地,不可能聚集什麼商業人氣;二是正在施工暫未貫通的揚子江碼頭,也阻礙外灘與北外灘之間的大量人流輸入,外地遊客到了外白渡橋就折返到頭,哪裡想到北外灘(又叫星外灘)絕佳濱江風景段,打通這個斷點後至少每天數萬的遊客和市民也會帶來人氣和商機;三是北外範範圍內施工區域完工時間差不多都要到2022年,因此說近三年內商業和人氣亦不會有多大起色。但可以展望的是,未來五到八年,由於北外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以及周邊商業圏成熟開發和航運中心基本形成,必然會呈現一個全新和國際範的虹口。


高山流水91983108


不僅是虹口,現在整個上海都比較冷清。這幾年人口不再增長了,上海的繁華不及前幾年,市中心也有空心化的傾向,人口聚集較多的反而是郊區閔行松江這些地方。虹口區老齡化嚴重,白天在街上看到的都是老人,並且上海整體的老齡化率已經達到了全國第一,所以整體感覺不是那麼有活力了。


xiao涵611



徐220698383


一個國家也好一亇城市也好,改造的建設一定要高瞻遠矚合理規劃,切合民情量力而行逐步推進。最忌的就一刀切,大刀闊斧式地全卩拆遷重新來起,看似痛快看似方便看似可以一體化容易重新構建一座更加靚麗的新城市新地標。實際上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因為城市歸根結底不是讓人看的,是讓人居住的,要讓人居住要吸引更多的人來居住,不是光提供一些高大上的住房就能介決。還要在周圍提供必要的醫院學校商店交通這些人們生活的基本公共配套設施。而這些必須的配套基礎基本設施措施又不是一年二年可造就的,五年十年也不一定能完善。所以一個正直敬業負責的規劃指導者他一定要正視這一點。

上海現在的做法普遍是先拆遷,屯地皮再拍賣再重建,這種做法的意圖可以理介但是其思路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我認為既不經濟也不科學。如四川路,提蘭橋,老西門曹家渡很多上海當年紅紅火火,上海廣大人民群眾引以為豪為傲,象徵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多種文化文明兼容,市場繁榮經濟發達,人鼎興旺生活易居這些實實在在的區域地標現在都基本消失了,這就是這種思路的必然結果。

城市不是光讓人看的讓人參觀的。城市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這是幾百年來人類世界發展總結出來的一條基本經驗和客觀規律,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願它成為任何一位城市規劃設計者領導者的座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