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不管是什么武术,一到比赛时就容易变成王八拳?

吼哈功夫


因为中国传统武术练的那些东西,在真正的擂台上,一点用都没有。

一上去才发现,练了几十年的东西,屁用不顶,直接懵了。但也不能站在那里让人打死啊,情急之下,王八拳就出来了。

王八拳是人的本能反应,是练拳练到最高境界,不就是要把武术招式练成本能反应吗?从这一点来说,传统武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为什么中国传统武术不行?因为训练方法不对!

第一大错误,就是臭名昭著的扎马步。

练过武术的朋友都知道,传统武术,最爱让人“扎马步”,有的一扎就是十来年,说什么打牢根基。吹的神乎其神。结果扎来扎去,扎成了死马,上了擂台跟个木桩子似的,进退闪避的脚步一点也不会,站在那里净挨打。我们看太极拳雷雷、咏春拳丁浩,打擂台的时候,都是扎个马步,全无进退的章法,硬挺挺的站在那里让人打。真当自己是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啊。

其实扎马步就是腿部力量练习,过去没有器械,只好用这种笨办法。现在明明有大量的运动器械,练习的效率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还要抱着死脑筋扎马步,岂止愚不可及,简直误人子弟。

第二大错误,武术招式陈旧过时,花哨无用。

我们看很多门派的拳术招式,有大量擒拿、格挡、摔法,甚至点穴的功夫,这些武术招式,演练起来十分好看,一下子就能把对方撂倒,简直神乎其技。但为什么在擂台上使不出来?并不是因为拳击手套的问题。

而是因为,武术的这些招式动作,在真正的擂台上是没有用的。因为擂台上,对手的速度实在太快,一拳一脚,还没等你反应,已经打到身上,哪里有时间让你抓住人家的手、或者胳膊、或者抓住腿,慢慢施展你的技巧。

只有在相对静止的情况下,中国武术的一些擒拿、摔跤甚至点穴的技巧才能发挥作用,但别人又不是大师的徒弟,怎么会给大师这个机会。

中国很多武术门派,喜欢独树一帜,异想天开,创造了很多花哨的、怪异的招式,其实根本无用。

比如少林蛤蟆功和少林蝎子功,哪位好汉能告诉我这他么有什么用。

格斗的基本动作、架势,经过全世界格斗人士,千锤百炼、实战检验,我们的武术家就是不用。不仅不用,还盲目自大,看不起人家。试问一句,你擂台都没上过,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

第三大错误,就是缺少实战训练。

成天讲什么“术高莫用”,讲什么止戈为武,坚决不能与人动武。其实都是骗人的鬼话。就是功夫不行装孙子。

格斗较量,最关键的是距离感。


掌握不好距离感,离着对手还有2米远,就起脚,能打到对方才怪呢!你打不到人,就是有千斤之力,又什么用。掌握好了距离感,进退闪避灵活自如,敌人纵有蛮力,又能奈我何。

而这“距离感”,非靠实战训练不能获得。

遗憾的是,传统武术,缺的正是实战训练。

我们多么希望中国武术,真的像电影中那样,摘叶飞花、遗世独立,最好降龙十八掌还能流传于世,一个飞龙在天,世界都将安宁。

可是梦,总是要醒的。


上将嗳福斯


一种说法是套路用不上,一种说法是没有练实战,等等。都有道理,但很片面。为什么比如拳击、泰拳、巴西柔术、中国散打可以对博,且双方一出手,就明显看出来是何种拳法!泾渭分明!不像所谓中国传统武术,不论裁判报告的选手是哪门子拳术,都是一锅粥的王八拳!因为,首先举拳击为例:就直摆勾几个拳法,训练时快速发拳可以达每秒数拳。一个组合拳,亦可在瞬间完成!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每天训练几小时,每拳打出多少遍?!正应了中华武谚:“拳练万遍,其艺自现”!在加上加强陪练、对练、实战。体验每式拳法如何运用,才能充分巧妙发挥自身的体能(功夫),作用于对手之身。(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传武的“懂劲”,而太极拳的“懂劲”,不是如此,是更高明的概念。不在这里多言)。拳法与劲力的运用,熟练成熟成型,肌肉筋骨养成记忆,潜意识养成自然反应,由运动员渐成拳王。古今中外,共性的拳理是一样的,能不能使用,不是拳种,而是训练的问题!

再来说说武术,过去的传武也是这样培养出入室弟子的。区别在于套路的拳式比较多,可以说比拳击的组合拳式多得多,这就在单式拳法的训练次数上,产生了差别。而在《闪、转、腾、挪》之身步法训练上,确更胜一筹,宗旨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决不生打硬抗,尽量减小自身不必要的损伤和保持体能》。这才是中华传武的精髓所在,这也是李小龙出咏春而创截拳道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比看看西洋人与中国人的先天体质体能,就会有所领悟。

经过套路,也就是组合拳法的训练之后,就要开始陪练,对练,传武叫做“讲手,拆招”。训练到精熟,出手即能用,太极拳叫做“招熟”。接着,师傅协同弟子外出“寻师访友,印证武功”,也就是切磋、实战。

而现在这些训练程序都被削减的只剩下套路表演了,连师傅教练也只知道套路就是套路。根本不明白套路是由单式拳法组合而成的组合拳,根本不知道为何要练套路,根本不知道套路中的每招每式的功法用法技术涵义。故根本就是摆个架子做个样子,不知道该式的“武”与“术”的训练方法,如何能训练出“武”“术”来呢?!所以他们就把传统武术叫做“传统文化”而大肆渲染,来掩盖他们根本就不懂何为“武术”!!!又以种种借口,为不能上擂台狡辩。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其实自己不过是《欲盖弥彰》!

所以一旦被逼到出手对博时,就全部一锅粥的王八拳喽!自欺欺人,最终必然自取其辱!


俺不是一部粪r


现在武术的种类有很多,传统武术多是以练套路为主,但散打、自由搏击等则是以练习实战格斗为主。可以明确告诉你,你说的练武术一到比赛就变成王八拳,应该是指那些练各大门派的套路的。你说的这种现象,在康龙武林大会上是很常见的。这个武林大会,也使得很多国人对传统武术大跌眼镜,失望之极。

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能代表中国武术的全部。中国武术中还是有能打的。别的不多说,练散打和自由搏击的,比赛中都是相当有水准的,极少见到有使用王八拳的。那么,练这些功夫的,在现实中打架会怎么样呢?如果他们面对的是普通人,那么总体而言他们的优势会非常明显,一般来说一打一很轻松,一打多赢面也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天天练啊,力量、技巧、体能都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格斗经验也丰富得多,怎么能不占优势呢?别说是练散打和自由搏击的了,就是练套路的,除非太笨的,否则打普通人也比较轻松。别看他们在比赛时不咋地,但练跟不练还是不一样的。

柳海龙大家都知道吧?据说他在济南某夜总会外曾被一帮持刀的小混混纠缠,结果他轻轻几下,小混混们顿时就一死一伤。柳海龙也差点因此惹上大麻烦,后来还是他所在的部队出面帮他搞定的,因为他属于正当防卫。这事媒体都没有公开报道,但柳海龙的退役据说就跟此有关。当然,这个算是小道传说吧,仅供参考。但散打选手的战斗力是毋庸置疑的。

练传统武术的也有很能打的。比如我在另一个回答里面提到过的河南的宋铁龙,练通背拳的,曾经以51岁高龄参加散打擂台赛,并连胜几名二十几岁的散打选手,获得冠军。

因此,要正确认识中国武术,不能因为有些人练歪了,就对整个中国武术失望。我们中国武术里面还是有很厉害的门派和人物的。


霜斗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散打教练梅惠志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武术上擂台实战和散打实战。不管练什么拳的,最后都变成王八拳、窝心脚。

道理也很简单。

真正实战,甚至小流氓街上斗殴,目的是打倒对方。

所以任何格斗的根本目的,是最有效的击倒。

这就决定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无数,一到实战都会差不多。一招制敌,直接有效,迅速打垮对方。

梅惠志说的很有意思: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太极拳可不这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是好看,但不实用。你还没做完动作,对方早就踢到你了。另外,有的拳种讲究什么螺旋力、三角力,每种都有几十种用法,说什么可以将人转着打飞,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同他们交流时,也就一个照面就分出了输赢,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没有什么神秘的。

实际上,其他国家格斗术也是如此。

梅惠志说:北京武术散打队第一次出国,和泰拳对抗,吃了大亏。当时根本不懂什么是自由搏击,对泰拳的膝肘攻击很不适应。“与泰拳硬碰硬,我们根本打不过,拳脚打在对手身上,跟打在皮球上一样。而当时我们的队员抗击打能力比较差,挨上两三下膝肘就不行了”“泰拳非常硬朗,主要使用边腿和膝肘。他们的记分主要是以击倒而定的,所以踢你时一下是一下,你的重拳他们根本就不躲,而是用膝肘KO你”

而中国武术平时一些花样百出的套路,到了实战就完全无效。

香港1954年那场著名的白鹤拳陈克夫对太极拳吴公仪,就是好例子。开始两个大师还能按照所谓架势互相打打,挺有样子。一分钟后一人见了红(打出了鼻血),红了眼,很快演变为街头泼妇对打那种,挥拳乱抡的瞎打。


萨沙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王八拳就是厉害,王八拳就是抡开了打,不仅力量大,而且速度快,甚至可以连环进攻。这就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我练太极三十多年了,除了师兄弟套招,街头格斗摆摆架势“像太极”,只要是比赛,我都是抡开了打。打完了对手才知道我打的什么拳。因为只有到最后我才用太极拳的收势。咱也是或过国际大奖的,虽然获得的是第二名,也是获得六万块奖金的,那时候的三万块,完全可以买房付首付了,再有三万块,完全可以将毛坯房装修好了。

打擂台的时候,手上戴上拳套,什么掌法,爪法,指法,摔法都用不了,四两拨千斤,也拨不起来。打直、摆、勾,鞭拳,对手又容易躲开。只有用王八拳才能“罩”住对手打,有个词就叫“领域”,对手只要被我罩住,我打他就像打挂在墙上的画一样。

三丰祖师爷不是说了嘛,太极只重其意,不重其招。两人对战时,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倒对手。


太极云飞扬


为什么不管是什么武术,一到比赛时就容易变成王八拳?


因为中国武术有几种。一种是表演武术,一种是竞技武术,最后一种是杀人术。

表演武术就不用说了。

什么太极拳、罗汉拳什么的,这些大都是表演性质。

即使有竞技的能力,也都是简化之后的。

所以,市面上看到的,很多都是表演性质,典型的花架子。

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套路。

所以,这些武术很好看,但并不实用。

每一个招式对应另外一个招式破解。

如果不按套路来,那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了。


而竞技武术现在也很少。

即使没有简化的那些传统武学,哪怕有搏击的能力,如果不能活学活用,同样是套路。

就好像我们的汉字,如果一个个提出来是字。

组合成一起,是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必须要有这个组合的能力。


最后的杀人术就更少了。

以前军中应该有,比如说锦衣卫什么的,应该就是属于这类型的。


现在这样的和平年代,虽然看上去练武练了很多年,但并没有实战经验。

一上台,完全就吓懵了。

于是,套路无法用的情况下,就是王八拳咯!


真正的格斗,学传统武术还不如学散打什么的,毕竟有实战机会。

如果只是养生,传统武术还是可以玩玩,很多动作可以舒缓全身的关节。


司畅Ailan



因为这才是武术的本来面目。武术本来实战能力就很差。


很多人把传统武术不能实战归咎于1949年以后一系列政策,这其实大谬;其实传武本身并不神秘,实战能力也并不强。


大家之所以觉得传武能打,主要还是靠了民国小说家以及后来香港地区金庸、梁羽生这些小说家的渲染。


其实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开章明义说的很清楚,拳法本身没什么大用,就是士兵用来活动身体的;按照戚继光将军的话,本质上和今天广播体操起到的作用一样。(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


有朋友认为传武的套路架子也有实战价值,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一个人身体素质足够好,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动作也能把人打的鼻青脸肿,但是这肯定不代表第九套广播体操有实战价值。


传武没有特别大的实战价值,这从清朝皇帝身边侍卫分布也能看出端倪;清朝皇帝身边侍卫分很多层级,但是真正可以随侍皇帝左右的侍卫其实并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而是“摔跤高手”。


每次清朝皇帝离开北京,或者去承德,或者下江南,护卫亲军成千上万,真正待在身边的是宫中侍卫、虎枪营、善扑营,宫中侍卫多由亲贵子弟担任,真正起作用的还虎枪营、善扑营。



当时人笔记里也记载了善扑营的摔跤高手是如何护卫清朝皇帝的,“

偶有外邦来使,朝参皇上,则如扑护,入宫护驾。皇上接见外邦来使时,扑护则分立于皇上左右……若来使有异,欲行刺皇上,扑护即卸下外衣,与来使搏斗”


这段记载就更能看清楚清朝皇帝最信任的护卫力量绝不是什么传武,而是摔跤。


另外,民国武术圈子尽管“吹牛”风气日盛,但是总还有两三个说真话的真大师,从这些真大师的讲述看,传统武术早在民国,实战能力就很差了。


这里我提一个人:真正传武大师、当代武林十杰、过生日省报发消息,新华网转载的康绍远。康绍远,不同于传武圈互相吹捧的“大师”,在很多武术网站和武术杂志上都称为“当代武林十大高手”,他是真正官方认证的大师级武术家。


康绍远教授之所以如此受重视,不仅因为他被评为武术九段,(王占海兄弟的爹才是武术九段),更主要是因为他本人是武术家里极少极少的科班出身的武术家。



康绍远教授是当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正式学员,当年南京中央国术馆老师阵容堪称梦幻,如果用金庸小说来形容,南京中央国术馆老师都是“东邪西毒,中原五绝级别”,李景林传授剑术、杨澄甫传授太极、孙禄堂传授刀法、高振东传授形意……


可以说康绍远教授是天天和这些民国武术大师近距离接触的,但是在他的讲述里,南京国术馆考试时发现大家还是用“王八拳”,让他对传武失望之极:


“我们放假了三天,观摩了比赛,看了以后很泄气:心想,这哪叫武术?上去就抓、就摔,谁被摔倒了比赛就完了。看不到武术的方法,武术好像也使不上,当时我在场,没有一个用武术方法的:有以虚步十字手等待对方的,但是,一上去就是抓着摔,什么姿势也没有了,就是抓和摔,看了很失望。”


20世纪90年代,康绍远教授反思“传武”时,沉痛总结,认为传武不是源自搏击,而是源自舞蹈;传武和搏击不是一回事。“年轻时,我也是坚信武术的技击性。后来接触了拳击、摔跤、击剑以后,从武术与这些项目的比较中,我才发现,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如果不练习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你是不会认清这个问题的。并且,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只练武术在认识上会走上歧路。”


我知道,看到这儿,肯定有很多人会说康绍远教授没得到真传什么的,但是我想说,康教授人家比现在所谓的传武高人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


人家南京国术馆毕业后就去东南亚做武术老师。(传说中必须有真功夫才能教授武术的地方),1949年后就在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做教授,硕士生导师(真正唯一能做教授的武术家),先后担任过全运会、全国性质武术比赛东北区武术总教练、总裁判长等职务。长期担任长春市和吉林省武术协会主席,199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老体育教师”、1995年被中国武协评为“中华武林百杰”。


康教授这履历拿出来,秒杀目前传武圈所有“大师”,而且从康教授先后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的论文《技击不属于武术范畴》、《简论武术与中国哲学》、《武术与技击区别》、《技击与武术辩》、《和尚、道士不是武术创始者》、《古代兵器带来的启示》、《技击初探》、《武术教学浅谈》看,康教授是真正的文武双全,对传统武术有着深刻而敏锐的见解。


所以,我个人是相信中华武林百杰、当代武林十大高手之一、原长春市、吉林省武术协会主席、前中国武协总裁判长康绍远大师对传武的评价的。


最后,我们再来重温一下康绍远大师对传武的看法:


武术就是一个锻炼项目和锻炼身体的各种姿势:如果不练习拳击、摔跤、击剑等项目,你是不会认清这个问题的。并且,从技击的角度来看,只练武术在认识上会走上歧路。”


兰台


武术,比赛,王八拳,太小看中华传统武术,擂台赛事好些击打招都是传统武术的,只是抱头以步法架式象西洋拳,我炼中华传统武术,40岁以前我炼洪拳,少林拳,擂台只是规则赛事,我不楚清钱与钱上去打的是,王八拳,凭我40以前的功力,要真正绝杀技上擂台那样的西洋架式好些都是只会被练中华绝杀术的杀死!从我练的体验,中华传武功力练到家的,杀人是相当轻松的,怎么和平时期,会有相当一些人讲武术是王八拳!真实的传武绝学劲道是相当精巧的,也许它的套路在近代和平时期的演练,重观赏成了艺术文化形态审美观的多,让好些人都误解说传武不行,几千年的武术历史拳脚刀剑的真实格斗都是在生命的血海中搏杀,总结出来的绝学,正真懂传武精深劲道的,它本身是杀人朮,并不是擂台规则赛事的不杀伤生命的点跳点打式!南无阿弥陀佛!


血与火的人生


为什么不管是什么武术,一到比赛时就容易变成王八拳?

此言差矣!不管是什么武术,都会有其独特的拳势招法!都会有其独门绝招!都曾有过光耀门楣的光辉历史!否则早被历史的长河湮灭了,哪会流传至今?但在如今的擂台比赛中,时常有些号称习武之人登台参赛时遭遇败绩,而被人嘲讽为练的是王八拳!对此,只能说是习武不精,练拳不到家而已,决不能说是:"不管是什么武术,一到比赛时就容易变成王八拳!"这是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侮辱!那是你还没有遇到高人!

在我的家乡,上一辈的老人们,几乎人人习武,因而也曾搏出过诺大名声。当时我们村练的是大洪拳,邻村练的是梅花拳。我们队的会计那时还小,他不喜欢练大洪拳,却只偏爱邻村的梅花拳。每到夜晚"点灯"时(点灯即是开始练拳的称呼),他就站在一旁观看,师傅赶都赶不走。后因他是小孩子所以也就任由他看了,只不过师傅给他立下一个规矩,"如果想继续看,就必须让我的徒弟们,每天每人攥你一下手!"可想而知,练拳的青年们用力去攥一个小孩儿的手,何其疼痛,但小孩儿(我队会计)都忍住了!从小手一开始的红肿疼痛,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再到后来,那些徒弟们再也攥不住他的手了。不仅攥不住他的手,只要他想,反倒会被他反攥住!所以他虽然看了几年拳,但师傅却一招半式也没教过他,只是徒弟们却把他的手,攥成了一副非同一般的手掌!记得田间休息时,我们年轻人都喜欢摔跤,尽管会计的年龄比我们大不少,但无论是谁,都不敢和他交手,因为无一例外都会败在他的手下!明知道他只会一招,也明知道只要被他抓住手,就得倒霉!但却防不胜防,哪怕你攥着拳头跟他摔也不行,只要让他一贴身,你的手便成了他手中的软柿子,任由他随意揉捏非倒地认输不可了!我想这或许也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了吧?从中也可看到练功的重要性了,哪怕是被动的也能有一技之长了吧!所谓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如果没有扎实的功底,如果不能把师傅教给你的拳脚套路、各动要领烂熟于胸,一招一式拆分结合,根据对方的变化,做到信手拈来拳随意行,恐怕一旦临战,势必会忘了拳,也就无怪乎会被人嘲讽为"王八拳"了!








hyh139


我发现最近在头条问答上,回答问题越来越不容易。因为。问题的逻辑性越来越差,有时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逻辑,来回答这种无逻辑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恐怕也要先规范一下逻辑。首先问题中所涉及的不管什么武术,到底是指什么?是传统武术?还是泰拳?柔道?散打?空手道?因为今天这个社会的武术形态,也是百家争鸣的状态。全世界的武术几乎都被融为一炉的时候,练什么?直接和比什么相关。第二个问题是所谓的比赛是什么比赛?是拳击的?散打?综合格斗?又或者是民间的擂台?我认为。假如问题问的稀里糊涂,那么回答给必然驴唇不对马嘴。

这个问题其实想问的是,练习中国传统武术的人。为什么登上现代搏击擂台之后,打法为什么完全没有了章法?如果问题是这样就好,回答了。

第一,传统武术到底练得是什么?

传统武术是中国人都知道,它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技术。在中国历史绝大多数时间里。这种技术一直是为战争战场服务的军事技术。因此无论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以及到今天民间的任何一个社团或门派,都没有成系统的为今天的擂台,做专项训练,以及不可能产生专项的擂台训练理论。

其实这个问题在60年代也是困扰李小龙问题。67年在一个公开的表演赛上,李小龙和自己的徒弟首先展示了他的咏春拳黐手。



这是中国武术中典型的训练方法,今天有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实战。其实他只是符合了某些条件。而这样的东西,如果拿到现代的擂台上。即使是李小龙也毫无施展的余地。



那么可想而知,当我们了解了这样的现实之后。我们又怎么说今天的中国武术,能够登上今天的擂台呢?

第二,关于擂台的问题。

现代擂台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有目共睹。就是无论是散打,拳击,柔道,跆拳或者什么综合格斗。虽然这些打法本身各具特点,但是都会遵循的一个竞技标准。招法简单,攻防直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最简洁的技巧。

以下这段视频仍然是87年的同一场表演。李小龙和另一位弟子,做自由式搏击对抗。



这虽然不是最标准的自由搏击,但是也比较接近了。可以看出李小龙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解决武术和自由搏击之间到底应该怎样搏击。



今天我们工人李小龙是功夫皇帝或者无冕之王的时候,其实对于一个理性的问题来说,任何人都一样,没有解决就是没有解决。

因此我要说,显然今天的武术无论是训练和水平,都还不适合登上今天的擂台。不管你认为李小龙的打法是武术又或者是另一种王八拳都无所谓,理解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而文化是整个中国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