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杨吉平:

毫无疑问,毛国典的书法退步了,而且还有继续退步的可能。对于具有书法天赋甚至是书法天才的毛国典而言,这是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图1 毛国典 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 (2000年)

在近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过程中,许多埋藏于地下一两千年的书法珍宝重新面世。这其中就有数目可观的简书出土,许多书家随之将目光对准了这些行笔更为流畅的古隶,毛国典便是这批书家中较为杰出的一员。其简书取法对象显然不止一家,但从面貌来看,主要还是《武威汉简》及部分帛书资料。其过人之处是能把古人的简书经过合理变形,将章法相对散漫、艺术感染力较弱的古隶书法写出了趣味、写出了个性。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图2 毛国典 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 (2017年)

其全国第八届中青展楹联作品(图1)用笔含蓄而不失舒展,线条饱满而有篆籀气息,行笔肯定而不僵硬,有一波三折之妙,所谓放而能收,欲行还留。东坡老有“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之说,这件作品可谓五者具备,洵为佳作。作品唯一的不足是落款“毛国典书之”的“之”字多余,画蛇添足。

与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相比,毛国典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作品(图2)线条纤弱无力,如煮烂且用水久泡的细面条,以“明月”二字最为典型;其次是笔锋外露,起笔有芒角,收笔尖刻而无太多美感;再次是落款行楷,点画僵直,如枯木拼凑,略无生气。其落款最后一个“书”字左右横画直摆,上下结构松散,字形丑陋。当下,毛国典先生更像是一位因技艺过于娴熟而信手描画的写字艺人,而不像是书法家。

周德聪:

毛国典近三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均集中在隶书尤其是简帛书上。不明就里者以为毛国典书体单向、技法单一,实则是他想“以最大的勇气打进去,又以最大的勇气冲出来”的精研与开掘。因而也就形成了具有“毛国典意味”的风格鲜明的简隶书,并著称于当代书坛。

他全国第八届中青展(2000年)的作品,用笔多方直,结字趋扁平,或取欹侧之势,《礼器》之警策、《曹全》之秀逸、《张迁》之厚重、《武威汉简》《居延汉简》之灵动、《马王堆帛书》之整饬,统摄于笔下,以一种相对统一的基调表达出来。而到了全国第四届青年展(2017年),他的作品则凸显出一种轻灵随意、自由潇洒、灵动巧变、化裁多方的特点。

他的用笔由质朴趋向轻松自然,由方峻趋向流畅圆融,其线条之凝炼与劲健既来自于对工具的把控,亦见其对简帛书的雅化。他在结体上的极尽铺排与表相上的重复堆叠,实有装饰与构成意味。主笔的放逸生奇,使其余笔在组构上更趋紧敛,由是产生的布白更具大疏大密之变,表面之欹侧在笔画的关系之中达于稳实!

从审美角度而言,毛国典过于熟练的用笔与几近程式的结字,固可通向一种风格的定型,但亦会使其结壳,如何破茧化蝶,当是毛国典需要尝试,或许也是读者所期待的。

亓汉友:

毛国典先生的隶书可谓独树一帜,集隶书和简帛书的用笔特点于一身,丰富了隶书的表现手法,在当代书坛享“毛体隶书”的美誉。

其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和全国第四届青年展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面貌,两者甚至似乎不能比较。但用书法势理论从书法的本体即笔法、字法、章法上来分析,我们很直观地看到他在隶书方面的内在追求。

首先从字法势方面,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的作品中,有两种字法势:左紧右松、左松右紧,其中存在左紧右松字法势的有“高”“山”“水”“诗”“千”“首”“风”“一”“船”9个字,存在左松右紧字法势的有“流”“清”“明”“月”“酒”5个字。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中有3种字法势:上紧下松、上松下紧、左松右紧,其中上紧下松的字法势有“高”“流”“水”“诗”“千”“首”“清”“风”“明”“月”“酒”“船”12个字,上松下紧的字法势有“山”,左松右紧字法势的有“一”。另外,从大的方面,两幅作品均参照、吸收了简帛书的体势。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其次从笔法势方面,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作品中的笔道明显存在横细竖粗的变化,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中除了捺脚之外,只有几处存在明显横细竖粗的变化。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展的作品中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势因素丰富,如起笔有裹锋、折笔、顿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笔、切笔等;收笔的笔法势因素也丰富,有按笔上位露锋、中位露锋、折笔、散笔、裹锋等。行笔以中锋行笔为主,线条斩钉截铁,方圆兼备,以方为主。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中起笔以折笔为主,收笔以中位出锋为主,在粗笔道的书写上出现了侧锋用笔。


谁在点评中国书协副主席毛国典的作品?快来看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毛国典先生利用了结字的字法势变化规律,在全国第八届中青展中的作品以左紧右松字法势为主,形成了本幅作品在结字方面的特点;笔法势因素运用丰富,线条横细竖粗的运用,呈现出来厚重的气息。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的作品中,毛国典在字法势因素方面以“上紧下松字法势”统领作品;在笔法势方面简化了起笔收笔笔法,弱化了笔道粗细之间的笔法势能量,形成了整饬统一的格局,也形成了毛国典先生纤细飘逸的新的隶书风格。


从全国第八届中青展到全国第四届青年展,毛国典先生经过长时间的取舍和锤炼,其隶书的独特风格已十分明显,称为“毛体隶书”一点也不过分。但细细品来,遗憾也是明显的: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中的作品在每个字的飘逸风格中,整幅作品的气息又显得过于整饬,或者称之为呆板的飘逸。

分析古代的简帛书、汉隶和历代这些书家们的作品,他们的笔法是丰富的,他们的整饬是活泼的整饬,他们的统一是不同字法势的和谐统一。而毛国典先生在全国第四届青年展中的作品缺的就是没有“正确分析并恰如其分地应用相关势因素”。

好在毛国典先生是个勤奋的人,好在他还年轻,还能留给大家更多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