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您认同“英语无用论”吗?

风宪台不及阁大学士


天下没有没用的事物,对于英语来说,想用能用则有用,想用不能则无用。


七情杂记


我是农村的小孩儿,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双科),到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突然加了一门英语课程,全校就一个业余的英文老师,一个星期就一节英语课,而且英文还算在考中学的分数上,结果就是因为这该死的英语我没有考上好的中学,到了初中后还是英文拖了后腿,最后万念俱灰,干脆三科都不学了,心想着反正语文数学读得再好有屁用,英文考不好依然上不了好的高中和大学。讲真的,这个英文真的害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英文可以学,但没必要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吧?我现在看到很多和我一样偏科厉害的人


永创未未来


基本认同。我退休前就是一位英语老师,从教几十年,亲身经历告诉我,很多人学了英语几乎用处不大!虽然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少,但是,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用处微乎其微。更令人不解的是,英语分值太高,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增加了学生负担。令人惋惜的是,有些学生因为英语改变了人生轨迹。

多年来,因为英语不知道害苦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毁了多少人才!

因此,英语不能成为主课,可以作为副科(或者选修课)来学习,最多分值60分(20听力,20口语,20写作)。


音乐成成


学而致用,如果学而不用,那就是浪费。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国家的语言,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都显得特别重要。

英语的学习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根刺。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甚至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我们刻苦学习英语,真正实应用到的,恐怕千万分之一都没有吧?大部分的人,我们用大把的青春资源,去学习这种根本没用的东西,你认为值还是不值?

我确实没有看到英语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我们要用大把的时间去学习它?还把它纳入高考的范畴。是我们青春的时间太多了吗?现在的知识量大,课程紧张。如果我们把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知识的学习上,我们是否会学得更好,更轻松。

国家的教育体系我无意评判,让我真心的希望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疏通渠道,更好更快捷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普通工作的人群,还给他时间,让他们学习更轻松,不要再做这些无用功了。


驭风访友


初高中还是要学的,但高考和大学就没必要趋之若鹜了。

其实物理远比英语重要!这几年中国人在英语上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真的太不值得。。。

英语用得着当然有用50万人,用不着十年青春化作土900万人。每年近千万学生招收700万大学生,最后有多少人会出国?有多少人做外贸?又有多少人需要踏踏实实地在国内做好眼下的事情?英语必考把巨大的人力引向无用的工具科目,而不是实用的素质和技术,刷掉了太多人才。现在正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候,此时最该推广的是中文啊,为了全人类。。。

上个世纪之所以把英语作主科,首先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曾经英语是很重要,因为当年我们很白痴,什么都得跟洋人学。其次,当时没有翻译软件,就只能依靠人力。而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与技术背景脱节,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所以只能全民背单词,自己解决。

但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洋人更对更先进。我们已经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培养出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人才,也积累了很多的科技类文献。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已经有很多翻译软件可以完成文字和声音的转译。人人面壁苦背单词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

只有让中文立足,才能完全摆脱对洋文的依赖。全民学英语,不仅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更是对洋人的纵容。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再是唯洋是瞻,而是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完善中文文献,特别是内部文献和权威期刊。英文刊物由专业翻译制成中文文档,整合到国内知识库中。让所有读者可以不必再关注洋文。

其实中文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在遥远的未来人类只有两种语言,中文用于交流,英文用于编程。中文国际化,不仅可以减轻国人负荷,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当前存在的问题:

1)英语专业的课程没有与技术背景相结合

解决办法是高考翻译类需在数理、生化、政史哲地三个方向上选考一个方向,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改为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为目标。

2)没有专业翻译机构

解决办法是扶持创办基于互联网的私人翻译社,投入科技类文献翻译事业,同时解决英语人才就业。

3)知识库和权威期刊有待完善

解决办法是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安全易用的权威知识库,并鼓励百度、知乎等完善中文知识体系

4)英语必选且分值高导致的资源浪费

解决办法是把英语改为及格考,过了就可以上大学。除翻译类外,仅对于英语成绩前10%的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

附高考最佳方案:

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译和艺术体育专业外,语文数学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计算机、政史哲地三选一,英语自由选择仅对成绩前10%的人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统招按对口专业和规划比例录取!

这样通过初高中全科教育,和物理高考必考,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文理不分科。这才是文理不分科的真正内涵!

原理:从科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过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文)逻辑思维(数学)和科学素养(物理),又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如计算机、生化、政史哲地)有较强技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长为大师,才能担当重任。


火狐520


不学英语,不会死掉。但想上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大学,就不可能了。所以,关于要不要学习英语这个问题争论,其本质是,很多不用功的,或幼时家庭条件不好的,或文化程度低的人,希望砍掉英语这个拦路虎,照样能享受到优质资源的那群人。这群人思想上就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泥腿子”,打土豪分田地,或像义和团的神棍,一盒洋火都要反对。这就是这个争论的本质,是民粹主义的泛滥。中国要抢占人工智能的高地,开创中国制造新局面,不学英语,或削弱英语教育,真是愚蠢透顶。花某和王思聪的争论,就是泥腿子加神棍,与知识和利益占有者之间,争夺话语权的斗争。它反映出中国社会某些微妙的变化,即分配诉求,话语权诉求,以及经济相对停滞带来的焦虑。因为闲得没事儿,蛋疼了,找人挠挠。

辩论,要选对象,比如平台要一样,思维层次要差不多,否则,就成了骂街。遇到国际知识匮乏,又要贫嘴,逻辑混乱,却又要硬拗的,急急如律令呀。国家拿出这么多钱搞教育,还不能让你满意,不想学这,也不想学那,底气真足。学不学靠自己,必修你可以当作选修,要么根本不加理会,因为你自认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嘛。选修,或取消,照样有大量的人学,因为这些人明白英语的意义,可遭殃的是穷、少、偏的子弟,选修了,师资和投入都会减少,他们就干脆放弃算了。但是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校是要考英语的,蓝翔不需要。再者,美国德国这样的国家高中生必修两门外语,日本从安倍上台修改了大纲,要求小学生三年级起必修英语,欧盟委员会要求小学生必修英语,并增加课时,目的是应对人工智能和信息时代。再者,美军海外驻军军官必学外语,懂外语者优先提拔和外派,甚至军方补贴之,他们可是连潮州话和闽南话都是军方可选语种。这才是全球化的军队。可中国的这些叫衰英语的人脑子不知道什么结构,一边看者神剧《战狼》,一边爱国热情澎湃,难道不知道,现实和你们想的不一样,不懂外语,不了解外国文化,中国特种兵连国门都出不了,战狼纯粹是意淫。20多年前军方选派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外语真正过关的也没几个。再者,中国人天天怪西方人骂中国,不理解中国。可是中国有什么话语权?GDP第二的国家连一个全球性的媒体都办不起来,你影响谁?连自己的驻外记者的英文腔调令国人笑掉大牙,你会影响谁?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市场是整个世界,设计和标准要符合国际潮流,像华为小米一样,靠雷军任正非两个人吗?要靠大量的懂技术会外语的工程师推销员设计师,还有外国经理人呀。一个波司登羽绒服为了开拓海外市场,雇佣了那么多外国设计师。不加强学习,难道要走回头路?再者,很多人不懂为何要开设外语课英语课,以为就是和外国人聊天。外语课和数理化一样,是现代教育的基础科目,它训练的除了交际阅读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在两个符号体系中转换并获得输出信息的能力,其它学科恰恰做不到这一点。而在信息时代,这个能力尤其重要。再者,中国不是懂外语的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企业无法做到国际化,中国军队不具备海外行动能力,这都跟中国缺少大批人才有关。2001年12月阿富汗战争打响,美军先期进入阿富汗的特种部队16人,个个懂外语,每人两种,而且没有两门完全一样的。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绝不能只靠汉语,也必须靠世界语,就是英语。学不学由你,学的理由千万个,你不学的理由只有一个,你用不着。都以为中国工程师很厉害、独立自主搞出了歼20。呵呵,你可知道他们走了多少捷径?怎么走的?要靠中国有一批爱学习的人,这一批人技术好,手段好,英语也很好。不敢多说了。总之,提个意见,当大多数人都支持一种主张的时候,拿破仑说,这意味着蠢材们站在了一起。

花某与王某的互怼引发的讨论越来越显现出民粹与精英争夺话语权的搏斗,阶级早已产生,鸿沟已经形成,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外语,民国时期只有少部分人能学习,今天是人人学习的必修课,这是国家多大的恩惠,也是制定政策的知识精英的远见卓识,他们本来想,头顶的玻璃天花板是可以打破的。其实他们错了。上帝同样给了井底之蛙健全的腿,给了笼中鸟一对美丽的翅膀。


爱国者99号


不要模糊概念,语文是人的基本素养,更是高等教育群体的基础素养。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人文社科领域也有一定应用),也是所有高等教育领域都需要掌握的素养(尤其是理科工科经济课)。物理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所有理工科的基本素养。化学生物相对应用较窄但是分数占比很低。反过来英语是应用范围最窄的,而分数却最高,明显不合理,应该降到化学生物之后。楼主说生活中用不上数学,显然是在玩模糊概念,家庭主妇确实用不上数学,但是对所有高等教育群体,语文数学物理最重要,英语最无用。而且数理化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先要有海量的普通学生做基础,才会有少数中高端数理化人才。


小亮2565575


英语有用。但是那只是对少数人来说,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没用。所以,今后英语最好作为选修课,让愿意学的人学。没必要全民动员。


怀财捕鱼


我只是不同意把英语作为高考必修课,并不反对个人学习英语!因为中国好多人自己母语还没整明白呢,把英语拔高到全民学习,我真不清楚是怎么想的!把爱国主义教育拔高到高考必修课我都举双手赞成!因为那是国人正真最需要的,就这么简单!


真实的二十一克


俩人的争论不涉及,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英语无用论”的事我觉得是有更深层背景的,也许只是我的胡乱猜测,大家权当一乐看吧。

二十年前,我估计绝不会有这类言论的,十年前也不大会有,不过可能已经开始有了类似的思考出现。为什么是这样哪?大约是因为经济落后,同时带来的文化不自信。那时候,谁要提出“英语无用”,一定是单方面的批评声音,赞同者恐怕没有。我听过最极端的例子是,哪怕你学的是中国古代史,要想评职称之类的,也必须英语过关。这其实根本与英语本身无关了,完全是文化不自信。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个著名节目视频,讲演类的节目。有个参赛者,说起对德国的印象,自己和孩子们的不同感受差别非常大。他几十年前去时就是“震撼”两个字,今天人再去觉得也就是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样子。这就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文化自信感。

英语对我是永远的痛。而且据说,好像只有我国把英语上升到如此必须学习的地步,其它国家似乎没有如此。这大概也与我国急切改变国家民族命运有关。

清末以来,所有的仁人志士,都急切盼望改变国家落后民族危亡的面貌,不断强调一定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其实很多民族比我国更不幸,某种原因吧,没有形成这么急切的民族紧迫感。今天,终于有一天,我们中国人有了一些适度的傲世资本后,文化信心反弹性爆发是必然的,“英语无用论”只是前期的序幕而已。

理智分析,英语确实应该有所降温,说无用为时过早。翻译工具只是个笑话而已,根本不是问题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已经重拾起的文化自信心,到底应该确立,还是应该打击?或者说,今天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国家之一,要想做到真正的霸主(或者地区性强国),除了经济发达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准备工作?是不是按照西方国家走过的道路,继续前进,还是创立什么更有价值的文化类型,逼迫着别的国家必须学习我们。这就是文化输出的真正意义。

强调学外语的重要性,在于知道人家是怎么说的,他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听懂了,我们好照着做照着学。弱化外语的意义在于,他们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我们仿效性学习的了,一切未来的道路需要我们自己创立与开拓。我们要创立自己的思想指导,要创立自己的语言体系。

当然了,今天就说要创造,明天就拿出来一套成型的模式,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要开始做准备了,这个准备方式不妨从弱化英语在民众中不可撼动的绝对地位开始。

我说“绝对地位”真不是夸张,孩子们在校外补课,有学普通话发音的人吗?又有多少学英语标准发音的?说不好中国话会有人笑话你吗?网上又有多少嘲笑日本人、印度人或其他国家人英语发音不标准的?可以说,一切模仿英美方式,就是过去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参照系。你学的不像,就应该被嘲笑。

这只是个生活中最小的例子,还有大量深层思想,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思想走向。

所以我说,文化输出的准备,不妨从弱化英语绝对地位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