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今天我们聚焦网约车,从硝烟四起的价格大战到群雄逐鹿的行业并购,再到震惊全国的恶性事件、行业集体整改,三年左右的时间,网约车行业经历了起起伏伏。如今网约车的整改效果怎么样?街上跑的网约车都是合规的吗?

每天,网约车司机彭伟都在北京城里躲避交通执法人员。他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网约车驾驶员的驾驶证,一旦开网约车被抓住,他就必须接受重罚。在西站地区罚一万两千元,在南站地区罚三万元。最严重的时候是大检查的时候,据说抓了四五百辆。

北京市滴滴司机彭伟表示,绝大部分都没有取得资格,外地人不让不允许考这个网约车的,如果放开了,那肯定是得爆棚,好多外地人都盼着放开这个政策。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在杭州,超过200名驾驶员正在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考试,在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来参加考试了。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浙江省杭州市网约车驾驶员告诉记者,考了3次。开网约车1个小时挣50块钱,10个小时挣500块钱,那还是赚钱的。

2018年,杭州出台新政,取消了此前网约车驾驶员的多项要求。同时,采取“一考两证”的政策,驾驶员一旦通过考试,不仅获得了驾驶网约车的资格,还可以开出租车。这也让合规的驾驶员人数在2018年一年之内增长了3倍以上,目前,杭州市取得从业资格证的网约车驾驶员已经达到5.5万人。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人车都有要求 合规工作难推动

驾驶员要考取资格证书,车辆要符合营运要求,可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两点,实际执行上却困难重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程是北京最早的一批网约车司机,四年多来一直在兼职跑滴滴。八年去强制报废,然后或者是另外一个条件,60万公里。这个作为我们私家车去跑滴滴的车主,在心里是有一些心结的,然后基本上是不愿意这么去跑。

浙江省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张晓东指出,8年退出,60万公里报废,实际上就是你这辆车如果从事网约车,8年到期了以后不能继续从事网约车,但你还可以做私家车 。而达到60万公里的时候才是车辆报废的这个期限。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网约车的保险,网约车的保费和出租车一样,远高于私家车,每年的保险费用将增加7千到1万元左右。这样,如果想以此为全职,每天的工作时间必须在10小时以上,兼职则完全划不来。

浙江省杭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张晓东指出,网约车的保费跟巡游出租车的保费是一样的。但是网约车每天的接单的量可能只是巡游车的一半。所以我们也希望相关部门能不能够在保险上也进行一下政策的创新。

网约车合规是前提 安全和效率并重

对于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不管怎样发展,安全这条底线,不能突破。

在全国的层面上,网约车的合规化进展并不快,部分城市基于自身的考虑,提高准入标准,对网约车的数量进行严格管控。同时,由于监管方式的滞后,导致大量不合规的网约车在实际暗中运营。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交通运输部公路院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远表示,比如说它对这个技术提出过高要求,甚至车长、车架提出过度的要求,有些甚至还要求必须要本地户籍的人,甚至现在还有要求这个生产厂家也是这个本地的。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指出,在国外的话,它按照营业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来去处罚,相应的处罚的这种罚金的单位可能就是以亿为单位来处罚,这样的话对于的平台企业来讲,可能就有很强的这种约束性

据2019年12月27日交通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国内目前仅发放150多家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86万张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和185万张网约车驾驶员证。全国近3500万网约车司机,仅有不到200万人合规,比例不足10%,如果双证合规的话,比例不到5%。

​疫情导致网约车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希望经过这次之后,政府能够高度重视起来这个行业,小编经历了很多行业,从来没觉得那个行业能像这个行业干的憋屈窝火,因为自己的生命被滴滴等平台牢牢拽在手里。这一家独大、搞垄断不合理啊,以为自己是美国人,啥都想管,我们也呼吁别的平台能够努力崛起,担当起一个能和滴滴相互约束均衡市场的企业。

下期为大家分享更多网约车内幕和惊爆资讯,关注我,也可私信我。谢谢你的关注。

网约车“两难”尴尬局面:乘客直呼打车难 司机表示运营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