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小解说清第十一期,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终生的奋斗才为顺治换来满清江山社稷,为保皇权永立于不败之地,他们鉴于明朝宦官横行的教训,制定了一条祖训,即太监不得干政。

中国自古又有“子弱母壮,必乱天下”的历史规律,历朝历代也在尽量规避这一现象。然而两条治国安邦的大忌在清朝却被同一个人打破了,慈禧。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明末的东林党争和宦官专政是明朝灭亡的一大要素,这对真正关心国家社稷的人来说是敏感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清朝到了慈禧这里,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对潜在的风险顾不自知。

众所周知,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是李莲英,但是这是后话了,其实在李之前,慈禧还把一个太监宠上了天,不过他上天后却不肯下来,以致于只能被摔死。如果他不死,那么李莲英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这个人就是安德海,一个拥有绝佳阿谀奉承之本领的年轻人,他的圆滑,他的心机伶俐,李莲英是望尘莫及的。安德海入宫几年,蹿升得很快,得到了咸丰帝和慈禧的青睐。

但好感归好感,并不能代替纵容,安德海很有分寸,知道还不是时候,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时机。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于承德行宫。咸丰帝虽然喜爱慈禧,但他深知慈禧的蓬勃野心,每每想起那一次“藏印”事件他就心有余悸。同治六岁时,咸丰曾将象征权力的一枚印章给他,但同治还小不懂,于是慈禧顺势将其收入自己囊中。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咸丰腿跛但心不跛,如慈禧这样的女人必定不甘平庸,祖宗留下的产业决不能葬送在她手里。在承德行宫的最后一晚,咸丰下昭以皇长子载淳继承皇帝位,并派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弼幼主,主持政务。但他左思右想,最终还暗暗下了一封密诏。

密诏上有:“叶赫氏祖制不得备椒房,但母以子贵,偏她又生皇子,自必会尊为太后,惟朕对此实乃不放心。若她不能安分守己,汝可出此诏,命朝廷传遗命除之。”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咸丰没有汉武帝的魄力,不舍得杀妻,而希冀其他人能够代劳,可惜优柔寡断的性格终归还是害了大清。当时在场的人不多,其中就有安德海,作为咸丰的心腹,安德海面临着重要的选择。

咸丰委任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同治,而多层提防慈禧,更下密诏一封,如慈禧一旦干政,则可除之,如果将此密诏传与肃顺,那么安德海只是行了皇帝令,而得不到好处;另一面,如果将密诏传与慈禧,那么则是特大功一件。

抱着这种心态的安德海,最终将咸丰密诏递到了慈禧的手中,慈禧看过后面色铁青,儿子做了皇帝自己却落得如此下场?丈夫的顾虑就让它成为现实吧!

咸丰死前曾留下一密诏:肃顺先得则大清兴,慈禧先得则大清亡

慈禧连夜写信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欣,派安德海送去,密谋政变夺权事宜。很快恭亲王与之响应,成功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夺去了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两宫皇太后顺利垂帘听政。

慈禧收获了胜利,而大清本身则惨败;慈禧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而大清则弄丢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最终,大清帝国在慈禧专权乱政的几十年中全线崩溃,几次鲤鱼打挺都被她狠狠按回地上,1908年,慈禧去世,仅仅过了三年,清朝灭亡。

参考书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