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華文明沒有中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歷史中百科



中國為什麼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中斷,全面延續至今的文明?如果說地理因素是中華文明延綿的原因,那印度的地理條件比中國更好。如果說中華文明成熟早,成就早是其主要成因,實際上巴比倫和埃及文明都比中國早成熟許多世紀,且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與他們相比中華文明是後起之秀。因此,中華文明之所以沒有中斷主要有兩大成因: 統一文字,儒家思想。



統一文字

巴比倫通天塔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倒塌的原因就在於語言眾多,互相不通。而中國以如此大國,如此多民族,如此大的人口,之所以能夠兩千年保持國家統一,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使用一種文字。

蒙古族當年打遍天下無敵手,征服了中國和世界上眾多國家,建立起有史以來最大帝國,但短短一個世紀左右就土崩瓦解了,其最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沒有公認的共同語言。相對比幾百年後的滿族,從皇帝開始深入學習漢語,熟讀漢家經典,張嘴吟詩,提筆書法,使自己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清朝雖然在立國之時倍受抵抗,但“入鄉隨俗”後則成功“以小治大”兩個多世紀。



儒家思想

由於一個世紀以來一些小丑對儒學的莫名抹黑和批判,當代中國人對儒學的認識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負面影響。冷靜客觀全面審視儒學在中國兩千多年曆史上的作用,我們必須承認儒學是這個大帝國得以雄立世界東方,是中國得以成為唯一延續不斷文明古國的主要成因。



儒學貢獻於中國長期強盛的理論支點主要在於:家國情懷和修齊治平理想。其他民族也有或輕或重的家族情節,如猶太人有非常強的家庭或家族意識,一些歐洲、中東或亞洲大家族的人都有強烈的家族意識和責任感。

中國人家國情懷的不同在於,不僅有超強的家根觀念,如落葉歸根,過年回家,光宗耀祖等代代相傳的強烈觀念。而且把家和國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國家一詞的“根字”是家,因此國就是我們“大大的家”,同時為了國家吃苦乃至犧牲都是毫不猶豫的。看那些為保家衛國奮不顧身的勇士,看天災人禍發生時不懼危險衝到第一線的子弟兵,都是中國人獨有的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也是中國之巨大凝聚力所在。




與家國情懷密切相關的是儒家傳統的君子道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如果說其他一些民族也有“修身”或“齊家”的理想,但直接把個人修行、光宗耀祖與“治國平天下”直接聯繫在一起,作為一個大丈夫,一個有為之人的奮鬥目標,這在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是沒有的。

而正是由於這種人生目標的設定,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為治國平天下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仁人志士,更哺育了一代代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的“修身齊家”的正人君子。



傳統中國人的理想絕對不僅僅是個人的,經常不是家族的,而總是與民族、國家息息相關。在和平發展時期,是通過做“公務員”為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而在戰爭或危難之時,則隨時金戈鐵馬,保家衛國,以為國捐軀為榮耀。從而使這個“大的家”延續不斷,雄居世界東方兩千多年。


無中生有hz


凡是學過歷史的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無中斷,原因何在呢?

說到世界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們分別是印度、巴比倫、埃及和中國。這四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都經歷過數千年的歷史變遷,擁有著璀璨奪目、光鮮耀眼的文化。但遺憾的是,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在歷史進程中慢慢失去了蹤跡,只有中國這個文明古國在幾千年歷史變遷中仍然延續著,而且沒有任何斷層。

我個人淺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地理位置。

印度、巴比倫、埃及三個古國,都處於四戰之地,在人類歷史每一次變遷中,他們都處於戰火必經之地。因此每一次戰端發起,都會受到直接、間接的衝擊。

比如印度,這個差不多與中國一起發展的古國,在哈拉帕文明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歷史斷層。公元前1500年的時候,雅麗安人入侵印度,使原有的古印度文化消失,現在的印度,並不是古印度的文化傳承,大多數是雅麗安人的文化特色。因此,現在的歷史學家普遍認為,印度沒有人類文明歷史,只有宗教。

古代巴比倫的消亡,也是讓人很惋惜的。在古代的時候,古巴比倫是經常飽受戰火的摧殘,對於經常處於戰爭的巴比倫來說,古巴比倫的人數越來越少了,而只有少數的人能夠倖免於難躲了起來,在戰爭不斷地摧殘下生活到了現在,除了大致知道空中花園是在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基本上所有的古巴比倫文化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的消失了。

古埃及,在幾千年之前,也是非常繁榮的。隨著連綿不絕的戰爭,慢慢被波斯、馬其頓、古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征服、異化,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而中國,在地理上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上,東面是中國的藩屬國日本、朝鮮,南面是印度洋和太平洋結合處,西、南面是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人跡罕至,北面是大片的草原、沙漠,漫長的河西走廊,隔斷了與外界的聯繫。只有一個絲路是通商、貿易之路。大量的殖民者是無法進入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中國封建王朝的強化統治。從古代的部落三皇五帝到夏朝的建立,特別是第一個強有力的大一統秦王朝的建立,給後來的統治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加上善良的中國人民希望和平,希望安寧,這給統一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普世價值觀和強大的社會基礎。因此,一直到1911年建立民國之前,中國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在有意、無意地維護著國家的領土主權和完整。

第三個原因就是,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和文明,一直根深蒂固地植根於中國人的心目中。中國古代無論是文字、文學、藝術,還是各民族風俗習慣一直延續至今,就是最好的證明。就拿近代西方列強試圖打開中國的國門,它們不斷地傳播自己的文化不斷地在中國傳教,但是到最後還是沒有成功,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在幾千年的發展、變遷中,儘管中國文化中也攜帶著不少外來文明和文化色彩,但那只是一些支流末節,為我所用而已,並不是替換。因此,我們原有的傳統文化並沒有流失和消亡。

從生活用品和服飾上說,幾千年前的絲綢、漢服、旗袍、瓷器、唐裝、摺扇等,我們至今仍然在用。在傳統文化、藝術方面,我們古人的古典樂器、文言文、古詩詞,仍然在延續和發展著。諸子百家的典籍,我們至今都奉為至寶,正在我們的年輕一代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吸收著、利用著。各民族的各種風俗習慣,我們也還在傳承著,大漢民族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以及少數民族的許多風俗,都在繼承和延續著。只要這些文化還在,中華民族的根和精神就在。

第四個原因,就是社會主流思想和意識。

自古以來,“國不破,家不亡”這個意識深深烙印在中國普通老百姓思想意識中。從中國古代奴隸制社會,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其實,中國一直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始終在戰亂不斷中慢慢繁衍生息中存在著、發展著。這無疑給中國的老百姓一個暗示:沒有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國家,什麼都是不可能。因此,中國人就有了一種共識:天下一統,才有家。

另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中華民族的與人為善的思想,也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從古延續至今的重要因素。我們從來沒有想要欺負別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佔領別國的土地。儘管歷史上有很多國家侵略過我們,也有一些領土被霸佔了去,但都沒有能夠讓我們中華民族徹底屈服。

現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學者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幾千年之前的文明古國,能夠延續至今不滅,僅僅是因為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凡是瞭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其實中華民族的根和起源之地,就是黃河流域,也就是中原地區。但每一次遇到外族入侵,我們中國的土地不是被割少了,反而卻是增加了。那些原有的外來侵入者,最後都被我們同化,而不是我們中原文化被異化。這或許也是我們今後需要慢慢研究的一個課題。

由於上述多種原因,因此,古代四大文明古國,才只有一箇中國延續至今,沒有消亡。





止水如心


中華文明是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中唯一一個不曾中斷和湮滅的文明,五千多年來雖有沉浮,但總是浴火重生,生生不息。相比其它文明輝煌之後就歸於沉寂,這應該說是奇蹟。

使我們中華民族文明永葆青春的根本原因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起了決定作用,這種精神深藏於文明深處的基因密碼。就是巨大的包容性和超強的凝聚力。中國人有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胸懷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天下一家,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家國一體,這是與生俱來的,血脈相連的情感。西方國家和人是契約關係,這種關係是可以解除的。

在近代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又對中華民族文明做了更大貢獻,就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承和開劈了中華民族文明覆興的新紀元。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歷久彌新,固然有著其它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深植於民族遺傳基因裡的偉大的包容胸懷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


齊人一一梳柳風


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中華的延續,靠的是數千年來對漢字和華夏文化的認同。

中國人向來不追求一時的決勝,中國人喜歡“論持久戰”,喜歡比拼歷史的耐心,漢高祖白登之圍的時候,唐太宗渭水之盟的時候,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時候,抗戰太原會戰失敗的時候,90年代臺海危機的時候,形勢都是很危險的,但中國人不追求一時的決戰決勝,而是希望能夠一步一步積累優勢,最終“攻守之勢異也”。

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還曾寫過:“(歷史上)中國不僅在人口和疆土上遠遠超過歐洲諸國,而且直到產業革命前,仍遠比它們富饒。一套運河體系把江河湖泊與人口中心連接起來。數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生產率最高的經濟體和人口最密集的貿易地區。由於中國基本上自給自足,其他地區對它的遼闊和富饒只有粗淺的瞭解。過去的2 000年裡,有1 80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都要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大於30%,超過了西歐、東歐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值......”

所以,連美國人基辛格都知道,近200年,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短暫的意外,不是常情,那麼,如果中國真能回到屬於她的位置,並不意外。這位95歲的老頭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自古以來,西方國家的建立,總有一個開端,但中國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在他們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他們隨時都是一個起點,每當他們建立起大一統盛世的時候,總是不認為這是創造,而是復興,是回到巔峰,似乎那個巔峰的中國,早在黃帝之前就存在一樣。

中國人有一種迷之自信,總覺得自己本就該在那個位置,目前的情況只是因為一些意外,當意外過去,他們慢慢積累,終究會回到那個位置。其實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最大沖突。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一書中點出了一個驚天動地的觀點:“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意思是——中國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國家,中國人之所以自認為是中國人,不是因為民族身份的認同,而是因為近2000年文明成果的認同,當代人稍微用心,就能分辨出秦朝簡牘上的文字,再仔細點,甚至能夠讀出青銅器上的銘文,我們的文字、語法,思維邏輯,其實並沒有變,我們是一個早熟的世界。所以,我們的價值觀,和西方民族國家,是有本質區別的。

中國的軍事戰略、政治文化,其實是一以貫之的,基辛格就曾提到毛澤東在60年代對印度的那次次軍事決策,我們在軍事上大獲全勝之後迅速撤出,放棄了之前控制的土地,放回了俘虜,只是佔領了戰略制高點。因為毛澤東說:“印度不是我們的敵人,敲打一下,讓他們回到談判桌上。”這在基辛格看來,這是“攻心為上”,這是在用千年前的戰略思維解決現代國家的爭端,這在西方人眼中非常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潛意識裡有很多堅韌、甚至是“頑固”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們不可能真正被影響和同化,讓西方世界也不可能真正接納我們。所以,在中國傳播科學和理性,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試圖在中國推銷價值觀和宗教信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你說來說去,什麼仁愛、什麼善良,都是很多人的農民祖先掛在嘴巴上的常識,沒有什麼新鮮感。你要說平等,說人權,一千多年前的草民們就會大喝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連共產主義,都能找到“天下大同”的根源!

美國是個幸運的國家,要不是法國人幫他們打敗了英國佬,要不是佔著北美洲的天選之地,四周皆弱雞,就憑一群紅脖子揚基佬,他們哪來的大美利堅。
中國才是個不幸運的國家,我們幅員遼闊,但可耕地少,西部多山地,南部多丘陵,我們的祖先真是開天闢地、篳路藍縷、和內外之敵浴血奮戰,才有這麼一點尺寸之地,可以養活這14億人口。
我們危機感太重了,壓力太大了,不敢放鬆警惕,國歌裡那句話一直沒有改:“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我們生在東亞怪物房,周圍都是磨牙吮血的野獸,從古至今,我們和多少南下的遊牧民族廝殺爭奪?我們的祖先一路向東向南,向西向北,深入多少不毛之地,和多少強悍的敵人戰鬥,才能守護我們的財富、土地和文明?
我們強盛的時候,祖先們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西邁流沙,立碑碎葉;北越戈壁,封狼居胥;南下甌越,禮樂昭通。在最強盛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幾乎從未恃強凌弱,當過野蠻的強盜,我們的祖先反而把文學、禮樂、技術、工匠送了出去,讓文明之火傳遍東亞。我們有著如此艱難的過去,但我們卻從不自私。我們不信神,不奉教,但卻能寬容各種信仰和思潮。
近代我們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變”,一下子從先進文明淪為落後文明,被欺凌掠奪百年之久,但我們的英烈們百折不撓,用鮮血和生命,為本民族趟出了一條獨立自強之路。在最黑暗的時刻,我們先輩的理想主義光輝足以燭照天地,他們成功了。不但讓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還給全世界被壓迫的民族指出了一條解放之路。誰也沒有想到,“英特納雄耐爾”的光輝,會在我們這邊持續得更久,更有生命力。
然而我們身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成長在怪物房內,卻並沒有養育出極端病態的國民性,這是最值得我們自豪的地方。我們經歷了那麼多血腥的戰爭,和那麼多可怕的敵人作戰,卻沒有養育出極端民族主義的惡之花,而是織造了“世界人民大團結”的未來之夢。
有人大放厥詞說:“我們不尚武,不善戰”。我只能說,我們確實不好戰,我們早熟的文明,導致我們更傾向於用秩序和道德來管理世界,“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唐太宗那麼強的武功,但卻最喜歡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懷柔,不光是一種政策,也是我們民族血液裡的溫和大度。
但也不要忘了我們骨子裡的剛烈,秦人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楚人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都說我國有個大“內鬥省”,其實一般情況下,我們也是個大“內鬥國”。國家太大了,出省就好比出國,各地的人們都有著自己的驕傲和自尊,沒有誰服誰。但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會從一盤散沙迅速匯聚成血肉的長城,三千年來,屢試不爽。如果還有誰不服,大可以來試一試。

平原公子


弱弱含蓄說:那是因為誰贏誰坐莊,在窩裡吃喝玩樂並壓制他人是最愉快的事情。嘿嘿


榮恥鑑定師


小編辛苦了,感謝你又提出一個讓中國人自豪感爆棚的問題。我也只能利用午飯後半小時間隙來說一下我個人看法(必然是非常淺陋的)。但我倡導理性、靠譜,沒有論據的臆測、意淫都是耍流氓,會荼毒廣大網友,說得高大上一點,不是“大國民”應有的素養,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建立全球說服力。所以,我們的回答不僅僅要讓本國民關起門來暗爽,而且要讓其他國家的人民不得不服!我泱泱大國,就是以理服人。


1、這個問題非常宏觀,要有說服力要從全球的“上帝視角”來觀察問題、解釋問題,什麼是“上帝視角”呢,是我假設的一種覆蓋所有時間和空間的“全域的”鳥瞰視角——假設從人類發源開始,太空中就架設了覆蓋整個地球的錄像衛星,能夠清晰的記錄人類的發源、擴張、遷移的事實——但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接近這樣的“上帝視角”,把地球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儘可能多的收集各個文明的真實資料,再作對比。比如,一個通讀全球史(比如讀過兩百本關於全球歷史的高質量書籍)、走遍全世界(起碼實地考察過各古文明區域、看過當地的博物館、和當地的歷史學家聊過天)的人,他的回答將比那些僅僅在學校裡聽過老師講歷史課的人的回答要更有說服力。這樣的人是有的,但不是我。我僅僅看過幾十本(包括中外)關於歷史的書籍,我也僅僅去過除中國外的8個國家(亞洲兩個,歐洲六個)。更何況,書本上看到的未必是真歷史。


2、四大文明古國的概念這裡不討論了,似乎國際知識界沒有這樣的共識。而且我們到底瞭解多少關於兩河、尼羅河、印度河這些流域的知識?按照現在史書的說法,中國在這幾大流域文明裡是最年輕的(我大體上相信這樣的判斷,後面會講到)。既然不是真的充分了解,就無從評判。我們只能說說自己相對了解較多的中國本土的情況。不論中外,對中國文明長壽性是沒有太大異議的。對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的破譯並不是太費事,我們的文字的確具有強烈的延續性。


3、中國文明之所以具有強烈的延續性,主要原因在於環境!中國文明之所以比其他三個流域文明相對年輕,也是由於環境!其他三大流域幾乎都是被沙漠或荒漠所包圍的綠帶,中國文明發源的地方現在是綠帶與荒漠交叉地帶。民國時期有個學者叫做胡喚庸,他發現了一條地理分界線,從東北的璦暉(現在叫黑河)到雲南的騰衝一線,胡氏線以東以40%不到的土地,居住著約的96%的人口(現在有所變化,但根本格局不變),胡氏線的東、南基本上是綠油油的一片,以西、北就基本上是荒漠、沙漠、草原、高山了,這也是400毫米年降雨量的分界線。所以大家知道為什麼中華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了嗎?知道為什麼中華文明能長久了嗎?知道為什麼我們的外族入侵主要來自胡氏線以西、北的少數民族了嗎?知道為什麼毛主席解放中國要從北方往南打了嗎?知道為什麼漢族的後裔散佈在遙遠的廣東福建了嗎?這所有的原因都是一樣的。中華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是一片生態極好的地方,而且越往東、南生態環境、氣候越好。其他三大流域發展到一定時候就碰上瓶頸了——外圍的沙漠荒漠,而中國則不斷往東、南擴張、延續。這四大流域的文明之所以發展的早,和其環境壓力是有關的,中國之所以略晚,也可能是因為環境壓力略低(但也不排除有文明傳播的因素)。為什麼中國文明起源在黃河流域而不在廣東福建這些生態特別好的地方?——我老家廣東西南部那裡家裡養的雞吃的都是樹上掉下來的菠蘿蜜和龍眼、荔枝、木瓜,野雞野鳥到處都是。大自然的恩賜太好了人就犯懶,在原始社會,隨手摘點東西吃都餓不死,這樣是沒有辦法激發人的創造性的。所以農業都是發端於那些“再努力點想些辦法就能活下去”的地方,也就是說有一定生態條件,但是有生態威脅的地方。中國的幸運在於,儘管文明發源地黃河流域面臨生態威脅,但這塊大陸的東面外是浩瀚的太平洋,季風氣候給這片地方(胡氏線東、南)帶來了豐沛的雨水,滋養大地,孕育萬民。西北的遊牧民族儘管時不時就南下尋找豐美水草,但畢竟缺少文化,很快就被南方的鶯歌燕舞給同化了。再往西、北就是大沙漠、戈壁灘、雪域高原,給中國腹地做了一道天熱屏障。西部的中亞、阿拉伯就鞭長莫及了。所以中國有了相對穩定的環境可以不斷自我發展。南部的東南亞由於環境太好,文明發展也相對較晚。印度與中國隔了喜馬拉雅山,雖然近在咫尺,但是幾乎沒有正面交鋒。

4、正是中國這種環境早就了中國人相對內向的國民性(尤其南方人),家裡環境太好了誰願意外面到處亂晃?至於說為什麼同一緯度的古文明地域,只有中國有這樣好的環境,大家得學學氣候學,得買個地球儀,思考一下太陽系了,我琢磨了很久,大概知道怎麼回事。但是這裡寫不下了,如果小編再來問我,我再寫。


日落松風起


中華文明為何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人類文明,是因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人文歷史以及優秀的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的承前啟後,生生不息。是因為中國的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眾多,自強不息。

中華文明體現在有史以來各個不同時期的思想文化,體現在人類創造出來的物質基礎,體現在人類日常生活中所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文明有著強大的包容性,有著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既是傳承著孔子之前兩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又是肩負著在他之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主體文化的基礎和功能。即使元朝與清朝,同樣把儒家文化作為當時社會上的主體文化。

中華文明最為寶貴的品質,就是堅韌性和適用性以及頑強的生命力。最有代表性的儒家思想,他那積極入世堅韌不拔的勵精圖治,他那修身齊家的適用性,他那屹立千年不倒的頑強不屈,對於中華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華文明的四周輻射,影響深遠,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中華文化圈,這也是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原因之一。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華文明沒有斷代地傳承,這是人間奇蹟,這標緻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輝煌。至於為什麼只有中國做的到,當然是很多方面的精華凝聚在一起,在此也沒有必要把他完全表白出來。








朱八戒CC


其實中華文明從清朝滅亡開始至今就中斷了100來年,這一百來年我們先是接受了西方文明的三民主義,建立了中華民國。近70年我們接受西方馬克思共產主義文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管是三民主義還是共產主義和中華文明都沒有半毛錢關係,中華文明對引進的西方文明都沒有理論的支撐作用,所以說中華文明五千年都沒有中斷的說法是不正確和不嚴謹的,也是不符合事實的。


吾空了


化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為什麼沒有斷裂?是因為獨自一體的優秀的農耕文明綻放出別具一格的思想火花。

中華文化的先進思想與野蠻文明之間的碰撞,融合在一起,自上而下的得到繼承。人類永遠不會噬毛如血,都是向更快,更高,更強去發展,得到了先進思想就得到了生存的立本之地,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真實寫照。

從中原逐鹿到帝尤大戰,商湯盟誓到牧野之戰,秦合六國到漢替秦邦,無不是從野蠻走向文明,無不以接受先進的思想文化為導向,無不以耕讀持家為最高人生標準。野蠻其體魄,文明其思想,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繼承發揚光大。

春秋思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使中華文化得以成熟,為後世子孫留下光輝的一頁。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普照中華民族,得以延續下來。

而四大文明中的其它文明,因為沒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所以會滅亡。且看華夏民族與其它文明之對比,我們頭可斷,血可流,而志不能移。其它文明戰敗即融入異族,沒有留下悲壯的歷史,就如同沒有根的浮萍隨波逐流。





醉臥紅塵已是癲


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形成與鞏固,首先相同的文字是前提,然後集權體制、人才選拔機制、儒家的和文化加強了中國人對國家的認同,這些因素使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