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怎麼看理財型保險?

夜幕下的哈里博特


理財型保險,有病賠錢,沒病領錢,上當了吧!

又到六一了,平時潛伏在朋友圈裡的保險業務員又開始了和各位寶媽寶爸們地套近乎,說的話不外乎寶貝好可愛,然後就開始一波保險銷售,其中最喜歡的就是了解一下我們公司的王li牌cai險。 “這個保險年年有錢拿啊!”“這款保險月復息,利息比銀行高多了!”“這款保險有事賠錢,沒事領錢啊,每人都可以來一份!”


理財險三大套路

  • 高利息
  • 年年有錢領

  • 人人都可以來一份

現實1:低收益率


業務員在銷售理財險的時候喜歡拿一份計劃書,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一堆數字,“你看你看,60歲可以拿這麼多錢,70歲可以能那這麼多錢,賺翻了有沒有!”



以鑫福穩盈年金險為例,鑫福穩盈為年金+萬能賬戶保險,年金不領取可以進入萬能賬戶累計生息。假設為0歲男寶寶投保,年交20000,交5年,不領取年金,萬能賬戶按合同規定的保底利益2.5%來計算。



業務員: 60年後可以拿到36萬,61歲可以拿到47萬,翻及3、4倍,賺翻了有沒有!



寶媽寶爸們看了肯定會覺得很多,但是賺了很多的標準怎麼判斷呢?這時候要搬出一個神奇的數字,內部收益率。


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淨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數越大,理財效果越好。


從數據可以看出第60年IRR為2.3%,第61年IRR為3.7%。好不好?現在放餘額寶都有3.7%收益率。

現實2:回本時間長



業務員:你看你看,這份保險交完就可以拿錢,孩子長大了可以給他們一筆教育金、創業金,自己也可以拿來當養老金。拿錢拿得很爽有沒有!

當然可以拿,只不過拿的都是自己已經交的錢,如果提前拿了錢,進入萬能賬戶的錢就少了,所以60歲之後能拿的錢也會相應減少,收益率也不會有3.7%那麼“高”。也就是說,要達到3.7%收益率,寶媽寶爸必須忍住60年不拿錢。


現實3:理財險不是萬金油


保險規劃應該先做好保障型保險再來考慮理財型保險。

因為理財型產品起不到保障效果,保障型產品保障槓桿高,意外險和醫療險幾百塊就能獲得幾十萬的保額,這些都是理財型產品沒有的效果;理財型保險價格太高,如果先考慮理財型保險會影響到保障型保險預算,理財和保障的效果不均衡。


最後,問題提現提問者缺乏保險規劃的基本思路,保險規劃應遵循保障家庭經濟支柱為主、找到自身保險缺口為先、保額為主、保障為主的四大原則,而不是一上來就問理財型保險好不好的問題。


自己學會保險規劃的基本思路,才不會被業務員收割智商稅。


保寶保爸保媽


買理財型保險是為了保障還是為了投資?


(1)理財型保險的功能

理財保險,是集保險保障及投資功能於一身的保險產品,最大的特點是既具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資理財功能。

但是保險的核心功能是保障,理財是附加功能。一定要理解的是,保險姓“保”,保障才是保險的核心意義,這就決定了理財型保險的收益不可能跑贏其他金融產品,基金、債券、股票等,這些投資工具都是不具有保障功能的。

為了遏制保險產品偏離保障,避免消費者陷入誤區,前保監會(現銀保監)在2017年發佈了134號文,明確規定保險產品資料中不能出現“理財”“投資”等表述。這是為了消除保險產品銷售過程中對消費者的誤導。


(2)理財型保險的利率

根據監管規定,“萬能型人身保險的評估利率上限為年複利3.5%”,“對於開放的分紅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不高於3.5%的,報送中國保監會備案;預定利率高於3.5%的,報送中國保監會審批”;”普通型養老年金或保險期間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單,保險公司採用的法定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可適當上浮,上限為法定評估利率的1.15倍和預定利率的小者“。


這規定有點繞,只需要記住一個詞 “預定利率” 就行了。


預定利率:是指保險公司公司根據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主要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和預期投資收益率來設置的。這個預定利率不是指真實的收益率,而是“定價利率”,是指保險公司預估了收益利率,投保人按此利率需繳納多少保費,預定利率越高,投保人需繳納的保費越少,真實收益越高。預定利率具有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鎖定預定利率相當於鎖定保費,無論將來保險公司是虧損還是盈利,投保人繳納的保費是恆定的。


保險公司根據預定利率精算出了現金價值表,這個表精確的列出了未來幾十年,每一年的固定收益,這才是實際的、承諾的、一定實現的收益。


按此規定,3.5%是官方指導數字,普通型養老年金可以在3.5%的基礎上,上浮15%,即最高為4.025%,這是極限了。而分紅型的年金險,預定利率只能是3.5%。目前市場上年金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為4.025%,不分紅型年金險的預定利率不會超過4.025%;分紅型年金保險的預定利率一般會低一些,但是多了一份不確定的分紅。


4.025%高嗎?對於其他投資產品來說,不高的,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幾十年承諾這個固定收益是很高的風險。以至於監管都要叫停了。


參見歐美髮達國家,早已進入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代,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現在多項指數對標歐美。隨著GDP增速進一步放緩,利率水平長久來看是下降趨勢。在一個很長的週期內,30年或50年,經濟發展是跌宕起伏的,各種金融產品根據市場自身調節頻繁,無法鎖定一個超長期的投資收益。而此類理財型保險的優勢,也就是長期確定性。


個人觀點,目前4.025%的極限預定利率,不會再高了,並且也將面臨不被監管審批的局面。這個收益無法滿足以短期投資為核心目的的消費者,請不要拿收益與其他金融工具作對比,更不要參比房產。理財型保險只適合長期投資者,保證的是安全性與穩定性。


所以單純談收益,請不要來買保險。


ReginaYu


前幾天一位客戶跟我聊天的時候突然問我:“你們是不是不推薦理財保險?”

她說最近從抖音看到很多diss理財險的短視頻,接觸到的信息都在說:“保險理財不好”。

所以保險理財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件事。


中國保險行業起家就是理財險,也是它支撐著保險行業發展到了今天。

至於為什麼十年前的產品基本離不開分紅,返還等字眼,這跟當時的消費理念有很大的關係。

現今消費者的綜合素質上升,大家回頭看之前我們的媽媽輩買的保險,才發現產品收益很低。

有的產品收益甚至都抵消不了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但真正保障的部分卻很薄弱。

因此大家發現之前買的保險,被忽悠,被騙了。

包括我們很多的專家在諮詢期間,看到一些十年前客戶的保單,都氣的要吐血,這都是些什麼東西?


花一樣的錢買一樣的保額,保障部分卻少到可憐。隨之而來的是,現在主流媒體開始宣傳保險迴歸本質,要以保障為主的理念。

那麼理財險迴歸現今是不是真的一無是處?

我覺得並非如此。


但如今很多人對理財險過於解讀,讓我感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

一個產品被推向市場,存在一波消費者,總是有一定理由。

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尤其這種趨勢的漫延,會讓整個行業都朝著一個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毫無疑問,保險應該是分散風險的。

生老病死都會產生風險。

一個新家庭從白板開始買保險,優先級一定是先保障,後理財。

所以當你想買理財險的時候,先想想,應有的保障有沒有配置齊全。

在保障配置完善的前提下,我們再談理財險應不應該買。

我還是那句話,沒有好或者不好的產品,只有適不適合你家庭情況的產品。


接下來,我們分別從理財險的不足和優勢,來看看你的家庭應不應該買理財險。

首先聲明,所有的教育金,養老金等跟收益掛鉤的產品,均屬於理財險範疇。


理財險產品的不足


為什麼先講不足呢?

因為人的思維是很主觀的。

我的看法是,當你接受不了一個事物的不足,就不要用它的優勢來迷惑自己,當然這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缺點一:取用不靈活

不靈活體現在:

當你中途想拿回本金時,是不行的。大多理財產品都是按照約定好的年限來領取,這一點跟銀行存款不同。

比如繳費10年,每年存繳5000,繳費3年之後共計繳納1.5萬,第三年急需錢,想把繳納的1.5萬拿回來是不可能的。

而銀行的定期,我們則可以變為活期提取,本金還在,只是利息從定期調整為活期。

理財險則並非如此,沒到約定時間提取損失嚴重。


缺點二:繳費不能停

理財險(除了萬能險),大部分都約定好了繳費年限跟保費。

拿一款教育金舉例:

繳納10年,每年保費5000元。

第15-17年,每年按照約定領取xxx元。

第18-21年,每年按照約定領取xxx元。

第22-26年,每年按照約定領取xxx元。

假如繳費3年停止繳納保費,那麼相應能領取到的額度就會同等降低,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吃虧。


缺點三:回本期限較長

保險理財不同於貨幣基金,存繳的前幾年,前期本金是損失的,後期慢慢回本,最後產生收益,因此回本期限較長。

以上三點是理財險的不足,說完不足,我們再看看理財險的優勢。

理財險存在市場這麼久,並非一無是處,自然有存在的價值。


理財險產品的優勢


優點一:強制儲蓄

對很多大手大腳存不了錢的人來說,保險理財是個很好的儲蓄方式,可以做到專款專用。

像教育金,養老金等就是專款專用,讓你每年強制存錢,到期才能拿到該有的回報。

存錢這件事,一定不要等有錢了才存,那樣永遠存不到錢。

這個更適合大部分年輕家庭,因為容易衝動消費。


優點二:收益穩健

較於股票,基金等,保險理財的穩健性更好。

炒股適合專業研究金融的人,大部分是被割韭菜的。

而保險理財的收益雖並不是特別高,但對應的風險也較低。


優點三:複利

雖說保險理財的收益率並不高,但很多產品是可以複利的。

不要小看複利,年限越長,複利效果越明顯。

舉個例子:

10000元本金,4%的收益率,無複利,存30年後得到的本息和為22000元

同樣10000元本金,4%的收益率以複利計算,存30年後,得到的本息和為32434元

注意看,單複利的差距超過10000了!(本金才10000呢)


總結:

根據保險理財自身的優勢及不足,會理財的金融大佬,保障未配置的小白,可能並不是太適合。

家庭保障已經配置齊全,無其他理財手段或者需要專款專用,追求穩健,那麼保險理財還算不錯的選擇。

現在市面上有不保證收益的理財險跟保證收益的理財險,小虎牙看了一些保證收益的理財險,收益率其實還不錯。這方面有想要詳細瞭解的,可以私聊我們保險專家。


以上是關於理財險的全部內容,更多保險資訊請關注【虎牙問保】微信公眾號吧。



虎牙問保


所謂的“理財型”保險泛指“分紅險”、“萬能險”、“年金險”、“投連險”等。這一類保險一般保障功能較弱,是特別為喜歡“理財”的客戶設計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不能屬於純粹的“保險”。

一般情況下,人們購買保險的目的是為了抵禦人生所遇到的疾病或意外風險的。如果把保險當作理財的話,不如自己進行投資。因為,保險理財在短期內並不能給客戶帶來可觀的收益。

如果客戶理性大於感性,最好不要購買此類保險產品。要給自己購買足夠的重大疾病保險和意外保險。因為這一類保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險。



老胡說三農


我不知道所謂的“套路”指的是什麼?

有句俗話叫做“知者不難”,其實保險合同是目前最合規,最普遍的合同。每一個產品的合同,除了客戶投保的金額不一樣外,其它內容都是一樣的,而且是在國家保監會備案的,絕對不會出現真正的“坑”。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保險“坑人”呢?

我想不在乎

第一,偏聽偏信,自己不去看合同,而是去聽代理人“一面之詞”。運氣好,碰到有職業道德的人就能買對保險,運氣不好,遇人不淑,錢花了,沒有配置好真正的保險(尤其是那些貪小便宜拿禮品或者回扣的,大部分問題都是發生在這種人身上)。

第二,代理人職業道德偏低,這是國內保險通病。很多人都說“保險公司誰都要”,“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做保險”。。。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借力於現在發達的信息網絡,不到傳播著保險的重要性,同時也會普遍提高客戶的認識。曾經保險主力以已婚帶小孩的婦女為主,這兩年改善很大,很多優秀男人看到保險的機會,主動加入這個行業。男人親和力不去女人,就我身邊的來說,大部分都走專業道路,將來這一批人一定會成為保險的主力軍。

第三點,還是在於客戶過於樂觀,盲目追求所謂性價比。比如百萬醫療保險,有多少人知道它一萬元以內是不能報銷的?一萬元以上怎麼報銷?

話說數據統計一個人罹患重疾的機率是72.8%,大家都怕。可是有沒有想過每個人小病小痛的機率接近100%?這就造成了客戶理賠體驗差的原因,很多人以為就是“坑”。

最後,還是要提醒想投保的人,保險是家庭的財務規劃,不是簡單的交易,選擇客戶經理請慎重!!!


碎夢谷主


現在保險以提供保障服務為主,而分紅、萬能、投連型保險,屬於新型產品,雖然按照監管要求不能稱為理財產品,但也有利率、萬能賬戶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利率的結算基礎是現金價值,而不是全額保費,保險的現金價值是每年則減少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