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加坡当初为什么要从马来西亚独立?

鸟摩膏


新加坡自1824年起就成为英属殖民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军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次日日军在英国治下的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9月卷土重来的英军回到新加坡,然而此时英国在新加坡的殖民体系已破坏殆尽,1953年底新加坡通过修改宪法获得了较大的自治权。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尽管新加坡已取得自治地位,然而新加坡国土狭小——由60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的1/23,常住人口只有448万。在这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上各类资源少之又少,连淡水都要从对岸马来亚的柔佛州进口。可以说新加坡人无时无刻不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公投,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然而这场结合从一开始就潜伏下了分家的种子:新独立的马来亚联合邦是个多元种族社会——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主要为华人和印度人)几乎各占一半。新加坡人口主要由华裔、马来裔和印度裔组成,其中华裔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2%,一旦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将直接改变马来西亚的种族结构。本来新、马两地之间的种族冲突就比较尖锐,而两地之间的党派矛盾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的对立:马来西亚的独立是在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巫统奋斗下实现的,于是巫统成为了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的执政党;而新加坡的执政党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连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一时间在马来西亚国内“马来人至上”和反种族主义两种呼声针锋相对,随后新加坡商人指责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没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权利;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则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同时指责新加坡华人暗通中国。

此时身为马来西亚首相的东姑阿都拉曼见国内的种族冲突似有加剧的迹象,为维持马来族对国家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并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就这么被动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事实上新加坡并非对此心甘情愿——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不无伤感地提到:在新马正式宣布分离那天他感到马来人如休妻般地抛弃了新加坡。在新马分家后的几十年内新加坡曾屡次重提合并之事。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二战结束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世界版图中出现了大量新兴的独立国家,然而它们当中,却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心甘情愿“当家做主”,比如东南亚小国新加坡。新加坡本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最终却被国家无情抛弃,几乎是含着眼泪被迫独立。那么,马来西亚为何要抛弃新加坡?新加坡又是如何从绝望中前行,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发达国家呢?


新加坡是个群岛国家,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由6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北边隔着浅浅的柔佛海峡与大马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望。由于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航运价值和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国小民富”型袖珍国,虽然面积只有719平方公里,仅相当于香港的65%,但国民收入却很高。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新加坡人口为553.5万,全年实现GDP总值为2927.4亿美元,人均GDP为52889美元,属于发达国家标准。但很少人知道,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是个落后的农业岛,而且曾长期是大马的领地,它之所以独立,完全是被逼无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新加坡古称蒲罗中、淡马锡,早在元朝之前便有华人在此定居(见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1824年新加坡被英国占领,起初归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1867年又升格为皇家直辖殖民地。二战期间(1942-1945年),新加坡被日本占据,日本投降后则重受英国的统治。



二战结束后,面对岛民日渐高涨的自治呼声,英国被迫于1959年改殖民地为自治邦,允许岛民通过投票选举自治政府,最终的结果,是由人民行动党候选人李光耀出任总理。然而,李光耀深知新加坡岛小民寡、经济落后,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保障独立和安全,为谋求更大、更可靠的生存空间,李光耀毅然带领岛民在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然而在加入马来西亚后,新加坡并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安全保障,反而因为是华人聚居之地的缘故,遭到以马来人为首的中央政府强力打压和经济歧视,在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下,岛内还发生了激烈的族群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李光耀及其岛民对中央政府越来越不满,双方间的龃龉不断。



与此同时,因为李光耀过于耀眼的政治魅力和先进的治国理念,让大马首相东古越来越担心华人最终会主宰国家的政治及经济,而马来人将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东古权衡再三,最终决定通过修宪的方式将新加坡“踢出”了联邦。1965年8月9日,马来西亚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将新加坡“踢出”联邦。


就在新加坡被“踢出”联邦的同一天,李光耀含着眼泪被迫宣布独立。多年之后,李光耀仍在回忆录中遗憾地写到:“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在居住着1亿多马来回教徒的群岛上,我们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生存呢?”(见《风雨独立路-李光耀回忆录·第一章·新马分家》)。



然而难过归难过,日子还是要继续下去。为求存求活,李光耀政府实施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金融、石化、航运、服务业,在90年代又大力发展电子业,积30年之功,终于把一个地狭民稠、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岛变为一个富庶文明的发达国家,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极强的影响力,可谓居功至伟。


从独立后一直到1990年,李光耀一直担任总理职务,卸任后又担任内阁资政,直到2011年完全退休。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李光耀一手缔造了新加坡的独立、安全与经济成就,把一个缺乏生机、经济落后的农业岛,蜕变成充满活力的全球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其成就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正因为此,李光耀在新加坡获得“国父”的称号,这也是对他一生功绩最高的认可。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2岁。随着李光耀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故事终结。


文史砖家


马来西亚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比较零散的地方,虽然曾经建立过多一些大或小的国家,但是,从16世纪开始,其地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所占领。

英国18世纪初进入马来西亚地区以后,开始取代荷兰,确立了英国对马来西亚的霸权,从此马来西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也从此基本奠定了马来西亚后来领土的雏形。

新加坡是马来西亚南端的一个岛国,仅隔1.5公里与马来半岛隔海相望。新加坡在历史上与马来半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自英国在马来西亚取得统治权益以后,英国对当地采用的是分而治之的策略,新加坡与马来半岛的归属也自然不同。

其中,马来半岛主体部分被英国分为9个马来州进行统治。而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纳闵则被组成海峡殖民地,归东印度公司管理。



二战中,英国的东南亚殖民地悉数被日本所占领,包括马来半岛、新加坡在内的各地都展开了对日本的反击作战,过程中壮大了殖民地的自身实力,也加快了各地民众的觉醒。

日本战败以后,英国重返东南亚,并将马来半岛的马来九州与槟城、马六甲合并为马来亚联邦,向英皇效忠,建成英国的保护国。联邦虽然考虑容纳新加坡加入,但最终还是将新加坡拒之门外。

马来亚联邦只存在了两年时间,最终因为马来人反对而撤销。此后,英属殖民地各地都开展了针对获取独立的斗争。

其中,以华人占优的新加坡在1955年取得自主权,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岛国。此外,1957年马来亚半岛各州联合组成马来亚联合邦,并宣布独立。

因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小岛,各方面包含基本的淡水资源都需要陆地供应,没有独立成国的基础。因而在1963年,经过各方的谈判,马来亚联合邦最终容纳新加坡,并与新加坡、沙捞越、沙巴一起组建成为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成立以后,因为当时东南亚各地社会主义运动的原因,以华人为主导的新加坡被视为导致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当时的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与马来西亚领导人也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最后,马来西亚表决通过将新加坡剔除出马来西亚的决定。1965年,在被马来西亚剔除出两天以后,新加坡方面正式脱离马来西亚建国。

新加坡建国后迫于内忧外患的局面,生存面临极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先后加入联合国和英联邦。此后,靠着扼守黄金水道的新加坡,逐渐因为大宗货物中转而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城市之一。时至今日,新加坡已成为东南亚最发达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领土面积仅约为马来西亚的四百五十分之一,人口为马来西亚的九分之一,却创造了与马来西亚同等规模的经济水准。马来西亚剔除新加坡,无意间放弃了一块战略要地。



苏绽


在二战之前东南亚马来半岛这一大片地区都是英国殖民地,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首先获得独立,之后1959年新加坡等地获得独立。后来为了联合力量、共同发展,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的想法。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举行全民公投,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1963年9月新加坡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但是新马合并后各种矛盾丛生。首先在经济上当时的新加坡并没有现在这么富有,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想要发展需要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拨款,但是马来西亚不同意;新加坡的商人抗议马来西亚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地区商人一样的权益;最严重的是1964年12月,马来西亚中央政府以扩军防备印尼为借口,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双方矛盾激化。

其次在政治上新加坡本地以李光耀为首的人民行动党在竞选中非常有战斗力,引起了马来西亚执政党的恐惧。1963年,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国阵执政联盟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看似强大的联盟党不但没赢得选举,反而把自己手中掌握的三个选区丢了。

最后是民族矛盾尖锐。马来西亚地区本土居民是马来族人,后来英国殖民者为了掠夺该地区资源,迁入阿拉伯人、印度人、华人,其中华人定居在当地的人数最多。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华人人口数量暴增,占马来西亚人口的42%,和马来族人口不相上下。

马来西亚地区本土居民认为马来族是马来西亚的主人,应该拥有特权;而后来定居的华人和印度裔被认为是承蒙马来族恩惠的外来者,应该处于次等地位。马来族精英惧怕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会削弱他们占多数的人口比例,并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

于是1965年8月8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利用其在马来西亚国会的人数优势强行通过决议,修改宪法,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当狗容易做人难


新加坡的独立并不是民主的胜利,而是背叛革命的结果。这与当时的东南亚群岛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兴起,随即又瞬间灭亡有很大的关系。

在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都开始带领本国民众展开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这些地区自然也就包括了东南亚地区。

随着西方国家对东南亚的控制力减弱,社会主义思想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时的越南以及老挝等国都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这种思潮也逐渐扩散到了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由于华人在经济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且华人受教育程度比当地土著要高的多,所以对当时的社会主义进步思想的接受程度也比当地的土著要多的多,在上世纪50年代,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甚至就等于是共产党的代名词,这也为后来的东南亚华人的悲惨遭遇埋下了阴影。

印尼屠共事件(印尼9.30屠华事件)导致马来西亚华人遭到严重冲击。

等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越共在越南战场上的胜利,导致印尼群岛上的各国共产党也欢欣鼓舞,认为在印尼群岛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机会到来了,于是各国共产党也学习越共组建自己的军事组织,准备推翻本国原有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惨烈的事情,那就是发生在1965年的印度尼西亚屠杀共产党事件。当时的得到西方国家支持的印尼军官苏哈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当时倾向共产主义阵营的印尼总统苏哈托。随即在整个印度尼西亚发动了清洗印尼共产党的运动。

要知道当时的印尼共产党人数超过了200万人,是仅次于苏共和中共的世界第三大共产党,而苏哈托对印尼共产党的清洗,导致了这个组织在印尼彻底消失,仅印尼华人就有超过50万人因此次时间被屠杀。

印尼清洗共产党、屠杀华人的风波在传到了马拉西亚之后,也造成了马来西亚土著与马来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紧张。双方对峙情绪强烈,而且马来华人在当地的势力和印尼华人相比要强的多,很多大家族都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这其中就包括现在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家族。

李光耀背叛革命,导致华人在马来西亚势力大衰,无法再与巫统相抗衡。

在马来西亚社会主义运动早期,李光耀家族对于华人在东南亚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比较支持的,在反抗日本以及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他和马共的领导人林清祥是亲密战友,甚至是PAP的开创人之一。

但是李光耀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他拿到了马来华人的领导地位之后,随即就与巫统(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一起打压共产党的活动,但是要知道当时的马共主要成员事实上都是华人,所以李光耀对马共的打击也导致华人势力在马来西亚的衰弱,并使得巫统最终在马来西亚占据了上风。

后来在经过华人与马来土著的多次冲突和较量之后,大多数马来华人被迫离开马来西亚其他地区来到新加坡聚集居住,随后新加坡被马来西亚“开除”国籍,1965年新加坡独立。


落下m


新加坡不是自己要独立,而是被马来西亚踢出来的。二战后,许多民族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独立。独立后的国家无不欢欣鼓舞,举国同庆,新加坡独立时身为总理的李光耀却说: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要弄懂李光耀的心情,我们得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日不落帝国”英国撤出东南亚,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砂劳几个地区就商量着:我们单个人的力太小,要不咱们四个搭伙过日子组成一个国家吧。于是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了。但是,联邦刚成立不久,马来亚就和新加坡接二连三地发生了矛盾。

首先是经济上。虽然马来亚和新加坡名义上属于一个国家,但是双方经济上并没有统一。新加坡商人希望建立共同市场,把新加坡的商品卖到整个联邦。由于马来亚的经济基础薄弱,新加坡经济发达,建立共同市场后新加坡不久就会控制整个联邦的经济,马来亚自然不会答应。相反,马来西亚本着“劫富济贫”的原则,要提高新加坡的上缴的税收。新加坡也不干了,不让我们卖东西,还要多交钱,这叫什么事啊!

政治上,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参加马来亚的大选,马来亚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从政。然而实际上,马来亚和新加坡都在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对方的地盘。马来亚的几个政党组成了新加坡联盟,参加了新加坡大选。新加坡也以牙还牙,宣布新加坡执政党成为全国性的政党,参加马来西亚联邦的大选。

种族和文化上,新加坡是华人的聚集区,有100万华人。新加坡加入联邦后,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将从37%上升到42%并超过了马来人。时任马来西亚首相东姑宣传:马来西亚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则倡导: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除了马来人还有华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这让垄断马来西亚政治权利的马来人感到了威胁。在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马来人举行游行,并对华人发动了进攻。由于警察多由马来人担任,他们在暴乱中偏袒马来人,所以暴乱前期受伤的都是华人。后来,在华人帮会的反击下,受伤者多为马来人。

马来西亚首相东姑为了维护国家国家团结,减少种族冲突,把新加坡踢出了联邦,彻底打破了李光耀希望的华人通过选举掌控马来西亚政权的机会。新加坡被迫独立,李光耀说:我从来没这样悲伤过。因为独立后的新加坡只是一个719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连淡水都要从进口,失去了马来西亚这块经济腹地,它无法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去。所幸勤劳机智的新加坡人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趴下,依然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一个繁荣的国家。新加坡稳定发达后,李光耀仍然不忘加入马来西亚,曾经三次申请过要加入,不过都被马来西亚拒绝了。


历史观


其实新加坡也不想从马来西亚联邦独立,而是被逼无奈,直接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

今天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原都同属于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海峡殖民地,然而英国、法国这样老牌的殖民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严重消耗,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了。外加上二战后,世界各地的民族觉醒,早已经不满被欧洲殖民者统治与压迫,所以全世界范围内爆发一波又一波大规模民族独立运动,今天世界格局和版图也是那时候开始慢慢形成的。

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马来西亚联邦也赶上这一波民族独立热潮,1957年,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杜拉曼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成立马来亚联合邦,1963年,马来亚联合邦与其他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海峡殖民地的邦——沙捞越、沙巴、新加坡共同组建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马”。

新加坡独立的原因:

大马来西亚联邦共同体组建成立后,就不得不面临一个突出更是尖锐的矛盾,那就是马来西亚联邦的族群主导权问题,其中两大族群马来人和华人矛盾不可调和,而掌握马来西亚军政大权的马来人秉承“马来人至上,马来人优先”的原则。而相对弱势掌控经济力量的华人则希望能够获得和马来人一样平等的权利,但却是想要特权的马来人不可容忍的。

更大矛盾在于从马来西亚全国来看,马来人对比华人人口不占优势,都是占全国人口比例40%多一点,马来人通过强力的政治手段,于1965年直接把华人人口密集的新加坡直接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这样马来人再无人口劣势之忧,后来又从印度尼西亚迁移过来大量的马来人到马来西亚,彻底控制了马来西亚的主导权。

也正是这样历史原因,新加坡才被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本来新加坡是不愿意脱离马来西亚独立,而是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这个共同体。其实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新加坡人被迫独立,所以新加坡人自力更生,在二三十年间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东南亚最富有的国家,也是东南亚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可能当初的马来西亚万万没想到的吧!

以上就是“大正”对于该问题的解读,欢迎评论交流!


大正看世界


按照李光耀的话说:新加坡不是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人为的,它没有腹地,完全要依靠马来亚,连水都要靠马来西供应,所以脱离马来亚,新加坡难以生存,就像心脏少了躯体一样,但是加入马来亚仅联邦仅2年后,新加坡被赶出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被迫独立。

图为1963年,受支持者欢呼的李光耀。

1961年,马来亚联合邦总理拉赫曼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外国记者俱乐部发表演说,建议把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巴、沙捞越和文莱五个地区,合并成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当时是新加坡自治邦的总理,立刻对此建议表示支持,同年8月双方进行会谈,1962年新加坡就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问题举行公民投票获通过。

图为李光耀夫妇和长子李显龙。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马来亚联合邦等在英国伦敦签署了《关于成立马来西亚联邦的协定》。规定新加坡作为马来西亚联邦一个州存在,英国继续保持在新加坡占有和使用军事基地的权利,新加坡保持自由港地位等其它权利。于是马来西亚联邦正式成立,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联邦一个州。随后的时候,李光耀着手解散新加坡立法议会等着马来西亚政府来接管。

图为1965年8月10日,李光耀向媒体讲述新加坡被独立的原委。

但是此时新加坡掀起了群众内乱,说李光耀把新加坡出卖给了马来西亚,李光耀立即镇压闹事群众,逮捕了工人领袖林清祥,此事虽然表面平息,但是它像一股暗流一样还在涌动。因为马来西亚是伊斯兰教穆斯林为主,在新加坡除40%华人外,也有40%的穆斯林和其它种族人,在1964年新加坡连续发生了多起种族暴动,并有多人在暴动中丧生,几万穆斯林集结在新加坡政府大厦门口举行游行,而新加坡就两个营的部队还是马来西亚人指挥的,几百个警察根本不够用。

1965年独立后的新加坡,李光耀看望社区里的孩子们。

而这场持续不断的种族暴动是受马来西亚巫党政府支持的,而且在新加坡的巫党分子更加煽动反对李光耀的情绪,此时远在伦敦养病的马来西亚巫党政府首脑拉赫曼对这场暴动颇为自得,李光耀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谈判,要么屈从巫党,要么被一脚踢开,李光耀后来回忆说:我们正在体验一场联邦种族恐吓政治,原来是那样天真的相信他们,可是我们拒绝在受威吓中屈膝臣服,于是1965年8月9日,新加破和马来西亚正式分家。


图文绘历史


19世纪初,新加坡因为具备天然良港的潜质,被英国人看中,并于19世纪中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2年由于英军战败,新加坡又被日本人占领,1945年日本人投降以后,英国恢复了其在新加坡的殖民统治,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并同时宣布加入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并于同年9月份加入联合国,10月份又成为英联邦的成员。

为什么短短的两年时间,新加坡就宣布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呢,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首先,新加坡的独立并不是自愿的,新加坡只是一个700平方公里的小岛,资源缺乏,如果与马来西亚分离,新加坡的前途必然是未卜的,当时的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他非常反对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李光耀在晚年回忆时也曾经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是一件令他终生抱憾的事情,他从没有争取过新加坡的独立。甚至在1996年和2007年李光耀两次主动提出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新加坡可以回到马来西亚,但仍然遭到马来西亚拒绝。新加坡最终的独立是在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要求下完成的。

其次,合并之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是导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重要原因。新马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总理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双边经济矛盾则发生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0%增加到60%后升温。新加坡则认为这对自己不公平,因为其他州属并没有因此增加缴税。同时在语文和教育政策上新加坡和当时的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发生严重分歧。

新加坡独立后,四顾茫然,要资源没资源、要靠山没靠山,因而新加坡最终选择了倒向美国,因为当时的新加坡被东南亚一些国家认为是第二个中国,因此,周边许多国家对新加坡充满了敌意,新加坡必须选择一个靠山。同时,鉴于资源的缺乏,新加坡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教育强国的路线,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新加坡就成长为了亚洲四小龙,直到现在新加坡都拥有与其国力不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


青年史学家


那一天是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新加坡的大批马来人走上街头,开始只是正常游行,后来却演变为一场暴动,而受害者便是新加坡的华人。22人在这次暴动中死亡,461人受伤,这是新加坡历史上第一次种族主义暴乱。

对于这场暴乱,中立方如澳大利亚,在其报告中说:“毫无疑问,新加坡发生暴乱的责任应该明确地落在巫统头上。巫统成员发起了种族主义运动,并任由这种运动发展”。而巫统,便是马来执政党。

事实上,一个多月后冲突事件仍有发生,9月2日这一天便有两名马来人用石头砸伤了一名华人,而稍后,仅仅是10分钟后,另一名华人下巴士时,遭遇两位马来人的攻击。政府不得不援引公共安全法令,宣布新加坡为“危险区”。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得搞清楚之前的状况。

1946年,大英帝国从马来撤退,战前分散的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和马来属邦的行政管理权集中起来组成马来亚联邦,并于1957年正式独立。

在此情形之下,与马来仅隔着柔佛海峡的新加坡,支持合并,因为他们相信新加坡与马来亚的政治合并,将有利于在两地建立一个共同市场。无疑,对于资源匮乏的新加坡而言,马来亚是其最理想的经济腹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马来人担心拥有百万华人的新加坡一旦加入,马来语的种族构成将发生巨变:原本华人是37%,一下子将剧增至42%,换句话说,华人将通过选举掌权,马来人的政治垄断恐怕不复存在。

当然,此时马来人还是打算接纳新加坡,他们计划把马来亚、新加坡、文莱、沙巴、沙捞越几个部分统统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联盟,这样一来华人就不会占多数,而吉隆坡政府可以获得富庶的新加坡上交的财政税收。

所以经过了两年磋商,在文莱退出的情形之下,马来亚、新加坡、沙巴、沙捞越组成了一个马来西亚联邦。

然,新加坡人发现很不划算,因为“马来亚要我们上缴40%的关税收入给中央政府,而我们的货物如果不能推销到协助的地区,这是极不合理的”。马来西亚政府则认为,新加坡是大马收入最多的一个州,所以上缴中央的税收比例应进一步提升到60%。

也就是说,新方要求能公平无障碍地做生意,而马来则说:你要多交钱。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很快陷入了僵局,谁都不肯让步。

而在这经济问题之上还有政治问题,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参加马来亚的大选,马来亚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从政,但新加坡政党可以参与马来亚大选,马来政党也可以参加新加坡大选。

1963年新加坡大选,马来亚的主要政党巫统、马华华会、印度人国大组成的新加坡联盟参加了选举。而1964年,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也宣布参加马来西亚大选,目标是竞选9个国会席位,取代马华公会成为巫统的合作伙伴。

这一事件的发生,立刻引起了马来首相东姑的警惕,虽然李光耀说:“只要东姑在那里,他就是马来西亚的领导人”,但东姑显然认为李不可信任,因为“这个强大的政治对手迟早有一天会取代自己的位置”。最终,东姑支持的马华公会,在大选中获胜,而人民行动党遭惨败,参选9个席位只赢得1个。显然是这场大选,导致了两坡关系的急剧转变,种族对立最终导致了1964年7月21日的“黑色星期二”。

这场骚乱,李光耀政府认为是联邦政府试图推行“种族沙文主义”,企图使马来人在联邦内享有特殊待遇,煽动在新加坡的马来人所致。

也正是这种激烈对抗事件的发生,身为巫统温和派领导人的东姑认为,唯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困境,那就是:“把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其他部分分开。”

后来,东姑回忆说,“新加坡的离开是由于新加坡的总理想当(马来西亚的)总理。”

对此,李光耀的态度是倘若建立一个包含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他愿意留下。但1965年8月9日上午10时,新马分离议案在马来西亚国会迅速三读通过。李光耀向新闻界宣布新加坡独立的时候,“痛苦地哭了,因为他半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了”。当时外国评论都预测独立后的新加坡将走投无路,连李光耀自己都觉得“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

对此,有人认为:李光耀不愿意新加坡独立,原因在于:新加坡不独立,他有可能当整个马来西亚的领导人。而新加坡一旦独立,什么资源甚至连淡水都没有,且四周又是强邻环视,咋办?

但今天的新加坡,显然“打死也不愿重回马国怀抱,维持现状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星洲日报》文章云:“维持现状,马新共赢是今天许多人的共识和期盼,新加坡人这样想,马来人也认为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