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敦煌特色小吃——敦煌拨疙瘩

敦煌特色小吃——敦煌拨疙瘩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小吃。敦煌也不例外,街头巷尾,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家古色古香、坐满了食客的地方特色小吃店。敦煌风味小吃,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博采丝绸之路各地之精华,兼收各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 代小吃之技艺,品种繁多、风味各异。

自清代移民以来,敦煌民间日常面食菜肴,因地而异,多就地取材,自成习俗。因为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便以面食为主。一般早餐和晚餐清淡,吃炒面、汤面片、甜饭或拌汤,辅以馒头或锅盔,午餐则多吃面条(敦煌人称为“鸡肠子”或“宽板子”)。面粉大约可做出上千个品种的食品,在敦煌人的生活中,面食尤其是拉条子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宁吃个水上漂,不吃汽上哈”之说。各种特色风味小吃带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其中也融合了汉族、 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饮食的特色,以下择要介绍一二。

【敦煌拨疙瘩】

敦煌拨疙瘩为民间小吃,其历史悠久,据敦煌藏经洞文献记载,早在唐朝、五代时期人们就食用拨疙瘩。现在,拨疙瘩是敦煌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快餐。由于制作方法很简单、易学易会,是敦煌人非常喜爱的食品。现在这种民间小吃还进入市场,成为敦煌的特色小吃之一。

特色拨疙瘩制作方法相对简单,所以民间也将之称为是“懒汉饭”。其做法首先是将一定量的面粉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盐和水,用筷子搅至软和,软硬一定要适宜,太软粘容器,太硬不好下拨,也不容易熟。然后锅中添入清水,烧开后一手端着面碗,将一边倾斜使和好的面糊流至碗沿,另一只手拿一根筷子顺着碗沿将流 至碗沿的面糊拨成长约5厘米、粗约1.5厘米两头尖的面疙瘩,下入锅中,煮熟后捞出,佐以咸菜、红油辣椒等即可食用。讲究一点,若喜欢吃什么肉的拨疙瘩,事先把肉做好,然后把拨疙瘩与肉一起烩炒即可,此外还可以做各种带汤的。(赵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