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电影《无问西东》?

大武汉新媒体


好看。


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部清华大学校庆的献礼片,所以当电影几次三番出现清华的时候,还在疑惑电影的主题,尤其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四代人的故事,选用的叙事结构确实杂乱,如果把四个时代按时间从近到远的顺序编号1234,它的叙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1234321”,实现环形叙事结构,而是选用没有规律的插叙,以至于在电影进展到中段的时候,很多人还不清楚电影想要表达什么。


当然,到了影片的后半段,当吴岭澜受到了泰戈尔的启发,追寻本心,又将这点道理点拨给沈光耀,当沈光耀驾着飞机给陈鹏所在的村庄送食物,当陈鹏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话语交给李想,李想又传给张果果的父母传给张果果的时候,观众已经可以较为清晰地抓住整部电影的脉络了。思想的传承是电影所歌颂的,每代人的青春由于时代的限制,而有所不同,但即便是环境和土壤不同,但种子是一样的,结出的果实也永远是一样的味道。吴岭澜,沈光耀,陈鹏,乃至于之后的李想,张果果,遵循本心的想法,突破身边的桎梏,不顾一切甚至豁出生命去捍卫自己的本心,这便是传承,这便是影片所要迎合清华大学校庆所赞扬的清华精神。


《无问西东》整部电影其实在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处理得并不算好,但之所以我觉得好看,是因为这个剧本的创意不错,在看惯了青春片常有的姿态之后,看到这样一部跨时代谈论青春的片子,甚至生出了惊艳的感觉。感触最深的是莫过于个人的青春,最美好的年纪往往都是和时代挂钩,尤其是沈光耀这个人物,遇到迎面而来的女同学也不打招呼,一脸冷漠地走过,却在死后的笔记中留下了女同学们身穿旗袍的靓影。再想起沈母提及的家训,不让当兵,只不过是人身苦短,想让儿子能享受人生的美好罢了。沈光耀最终违逆了母亲,也失去了本该有的爱情和人生的美好,但与其说是时代的需要选择了他,不如说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的需要,他清楚他想要什么,所以哪怕牺牲,也应当只有遗憾却无后悔。


国产的青春片确实需要向《无问西东》学习,少一点矫揉造作,多一点大气磅礴。



我是星夜行


《无问西东》里,张果果在开篇时自问: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我提前了解了我要过的人生,而我的选择,是硬着头皮冲向茫然的未知,我选错了工作、选错了城市、选错了方向;但十年后再回首,我才明白,

自强不息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排。驱动我前行的,是先行者的牺牲,是先贤的智慧,是不想辜负天赋,不愿错过大时代

年少的迷茫

08年毕业前夕,我的自信已经在清华园的三年里被天资过人的同学打到了谷底,甚至担心自己能否如期毕业,继而躲在宿舍,闭门学易。吴岭澜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否定与迷茫,我也感同身受(泪)。

我经常在夜深时跑到荷塘边上、工字厅前、主楼台阶和清华学堂,仰望星空,不停的质问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我的未来会是怎样,会不会暗淡无光。无数次扪心自问,当然没有结果。

于是,我选择用紫微斗数窥探自己的未来;相比学习,我在玄学上极有天赋,所以清楚的窥知自己绝对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而每过三四年,总会遭遇种种挫折锤炼,唯一的好处,在于逢凶化吉,在遭遇挫折之后,却能打开新的局面。《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但是年轻的我无法在2008年预见到未来十年会受到怎样的挫折——所以在2018年,在我看到沈光耀的母亲对准备从军的儿子说:「我不想你在没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时候,就先死了」的时候,泪流满面。

我的眼泪,是因为毕业十年来,真的过得太辛苦,遭遇的磨砺和心理压力都太多,远远超过十年前那位在清华园苦思少年的最大想象——在清华时,除了颜值,我从未在学业上意气风发过——十年之后,我可以像电影中的梅校长(时年34岁)一样温和而坚定的面对真实——已经发生的,就是最好的安排;我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也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的主线是三段,一是家国,一是报国,一是兼爱。而其中核心,是自强不息,是兼爱绵延。

◇ 家国

抗日时期,华北之大,的确已经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而为什么那些学生还要通过考试来到清华、北大、南开乃至西南联大去读书?为什么三代五将,文武双全的富家公子沈光耀会放弃家中优厚条件,来条件极其艰苦的西南联大读书?为什么学生们没有直接投身战场?什么又促使沈光耀投笔从戎?在沈光耀殉国后,什么促使大林、小林两兄弟也加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队伍里去?

事实上,学生们一直都是最优秀且最坚定的革命者之一。北伐战争有学生军,太祖也带过学生军;当抗日救亡到了关键时刻,工农兵学商,大家来救亡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

那么为什么要在抗战时间坚持教育?因为中华民族要给二十年后留下火种,传承文化,创新报国——上一代沐风栉雨、在血与火中救亡图存;下一代需要接受教育,以身报国,让国家在遇到战事时,不必再筑起血肉长城艰难抗争!

◇ 报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改善我们处境的,不仅仅是十万青年十万兵,还有当年那批天资卓绝的少年,孙立人、邓稼先、杨振宁……不仅在清华学堂,还有西南联大、黄埔军校、北京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培养出来的「火种」。

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是确保薪火相传的「火种」更重要。抗战时期的学生们是民族未来的希望,这也正是以色列能在四战之地立国建设,而不重视教育的民族只能选择用人体炸弹破坏秩序。

一饮一啄,俱有前数。当年的吴岭澜在泰戈尔演讲时顿悟,在十几年后影响了沈光耀;沈光耀一次次给孩子们空投食物,救活了十几年后参与核试验的清华工物系学生陈鹏;而两弹元勋们以及有幸参与其中的陈鹏,又用他们的智慧为中国创造了六十年太平。

陈鹏作为清华工物系最出色的学生,又是孤儿,他选择了报国之路。八亿人口的中国里,当然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坏人」,他们严重的伤害了陈鹏的恋人王敏佳;而陈鹏并不会因为对那些人的恨,就扭转了对国家民族的爱。

◇ 兼爱

张果果所遭遇的,已经从家国、报国过渡到生活本身。无论是Robert、David在商战职场中给他下的圈套,还是他救助的四胞胎很有可能成为长期的负担。他最后选择了兼爱,选择了服膺守善心无违。

当亡国灭种的危险暂时消除,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我们这一代需要的,是自强不息,是服膺守善。

自强不息

我们需要自强。

邓稼先、钱学森等两弹元勋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更大,袁隆平团队发明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新增的数亿人口,飞行员的生命比飞机更珍贵……

我们不该让自己泯然众人,我们需要让自己变得更有经验,更有价值,发挥天赋,更难以替代。

  • 抗战时期的飞行员多么珍贵?沈光耀在20岁时走这条路,也是从尉官起步的一条金光闪闪的将星之路,并没有辜负他的天赋。
  • 陈鹏能够被蒋校长评论为清华工物系最优秀的学生,能够得到邓稼先的青眼,作为孤儿,一切都是他拼来的。
  • 张果果作为替罪羊离职之后,迅速在三个月内入职竞争对手的公司,取得更高的职位,没点本事是不可能的。

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物资极大丰富,知识不再有壁垒;每个人维持基本生活所付出的劳动时间也在不断缩短,有了充足的闲暇时间,通过基本普及的智能手机去获得各种信息,无论娱乐、体育、游戏,还是知识、课程、专家。只要你愿意自强不息,你愿意向前奔跑而不是原地休息,你总能找到可供学习的资源,找到纠正错误方向的导师,找到并肩作战的队友

教育的目标

梅贻琦校长在片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而韩寒的最新文章中提到的这段话是有问题的:

无论你的家庭,你的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你只要努力读书,最终成为科学家、院士、教授、公司高层、成功商人、政府高官,优秀艺术家等等等等,都是有着不小概率的;在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很多」。

想成为4级以上的人物,是需要天赋、努力、家庭、机缘的;但

自强不息和恰当的教育能让年轻人脱离底层,达到6级乃至5级水平。

事实上,无论中小学怎么喊减负,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仍然是寒门子弟的唯一出路;对于天赋不是特别好,自学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地处四线城市乃至县城、乡镇的学生来说,课堂学习+课外补课,大量的训练和重复,能让他们有一个相对有希望的未来,而不是高中毕业就去打工,从此跟学习绝缘,再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打破阶层的壁垒。

没人会给你托底

陈鹏对毁了容的王敏佳说:我会一直给你托着底,我只怕你不要我给你托底了

唐山收费站的员工能够毫无愧意的说出「我们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站,现在我们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已经36岁了,出去工作也不好找」,我可以确定他们可能会被托底;但是对于接受了完整本科教育的学生来说,既然你有竞争力,就不要指望他人给你托底,而要自强不息,月异日新。

既然侥幸上了大学,谋得一份职业,就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水平,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希望,逐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应对未来的变化

国家会给只接受过初中教育的劳动力托底,是因为这个庞大的群体有拖着所有人一起倒霉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些侥幸上了大学的知识分子来说,要靠的只能是自己。

生逢其时 当仁不让

这个时代是对年轻人、对创业者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仅仅是成长路上的诱惑太多;但是经过百转千回,最终实现个人成就,提高认知水平,改善周边环境的道路一直没有关闭,反而还有一盏盏前人智慧的明灯照耀着前进的方向。

2017年,我读了40本书,写了上百篇文章共计20万字,也曾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发掘虐童事件的真相。既然生逢其时,侥幸有了「立言」的机会,过去的经验也能让我言之有物,自然当仁不让。

2018年,我逐渐明晰了我的道路。 我在未来五年,35-40岁的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标三晓:晓毅、晓松、晓波。

晓毅是我多次提到的芝兰玉树般的大师兄。谨以此文致敬晓毅师兄,并祝晓毅师兄生日快乐,过去两年里,深深感谢师兄对我的指导、规劝和教诲,帮我拨开迷雾,看见前程,也希望我们能成就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

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任易」原创,非首发。

任易


电影《无问西东》是我们在周天的时候去看的,也是听同事说还可以,又网上看到影评还不错,就去看了。

电影一开始各种故事来回穿插,我看的都要走了,但是碍于朋友的面子就耐心看下去,但是到后来所有的故事都有了联系,原本我是不喜欢看这种文艺片的,但是到最后却感动得要哭了,“对不起,妈妈"真的是使人泪奔啊。

具体情节我就不剧透了,但是是我感触最深就是,在一个婚姻生活中不可强求,而且女人是一个认死理的动物,一旦认定了某个人,就会是一生,一生不变,但是这样的婚姻生活,只要有一方变了,两个人就是在互相煎熬,最终,一个男人的冷漠,害死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婚姻里的悲剧。王敏佳的师母跳井的画面真的令人很震撼。

还有就是“晃晃”叔叔救活的孤儿陈鹏,过去只是投放一些事物,如果是现在就可以投放一些药物,像消炎药君迪,那个时候的消炎药好像只有盘尼西林,而感冒药就是一些山上采的药,可能以前人的生命力都是比较顽强的,但是战争的死亡路率也是令人很震撼的。

引申到现在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变化不变的职场,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听从自己的内心。

如果提前了解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用户21074323


《无问西东》真的是一部很珍贵的电影。

这是电影上映后,我二刷得出的结论,第一次是我和朋友去看的,第二次,我特地带了我高三的妹妹一起去看这部电影,希望她能从中有所收获,因为和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我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像我妹妹这样还没有进入社会、甚至连“小社会”大学都还没有上的学生党。

《无问西东》讲的是清华四代学生的故事,有20年代的吴岭澜、西南联大时代的沈光耀、60年代的陈鹏王敏佳李想和现代的张果果,他们四个人的故事是前后关联的,这种四个时空并线叙述的方式有点像沃卓斯基姐妹的《云图》,通过这四个时空的故事,不仅还原给观众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思想状态,同时也借片头身处现代的张果果之口问了全体观众一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而整部电影的内容,都是在给这个问题做解答。

吴岭澜,他明明文科满分,却偏偏执着于读自己不及格的理科,因为在他的眼里“文科无用、实科有用”,最后在清华校长的教诲下慢慢思考,后来还见到了来访校的泰戈尔,最终改学了自己一开始瞧不起的文科。

沈光耀,他是富家子弟,家里是三代五将出身,祖先已经有过数不胜数的荣耀,妈妈担心他的安慰,让他发誓自己不参军,但他在一次空袭中,见到了因为空袭而死伤的无辜百姓,最终还是决定打破自己做出的誓言而去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陈鹏,他心爱着好友王敏佳,本拒绝了院长给自己提供九所工作的机会,但最后却依然决定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核弹工程献出一份力量,而他的好友李想,则去了边疆,通过自己的妙手仁心帮助那里的人民。

张果果,他是一个受到华尔街狼文化影响的广告公司小高层,在被自己的上司出卖而离开了公司后,最终不仅没有帮助Robert报复自己的前上司,还决定一直帮助自己公司当初本来要签约的四胞胎。

他们四个人,四种人生,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他们了解他们要面对的人生吗,当然——吴岭澜知道他转科后就要放弃自己一直有的“实科有用”的梦、沈光耀知道自己当上飞行员是要去战场上跟人搏命、陈鹏知道核工程很危险有辐射、李想知道边疆很荒凉不仅没有医疗设备环境还十分恶劣、张果果知道自己帮助四胞胎可能会被赖上。

但他们依然决定前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听从自己的内心。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这部电影教会年轻人最珍贵的东西:你不要害怕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思索自己的人生意义一点都不丢人,相反,你思索出来的你认为对的东西,你不要怕,你做就对了。

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取自清华的校歌里的一句“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意思是做学术不问出处,不管东方学问还是西方学问,到了现在,大家都把它理解成为:只要是你从心底给出的对的想法,你去做就对了,不要问它从哪里来。

所以,这样的思想,让我被《无问西东》这部电影所深深打动,也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部电影。

最后,想说一下我最喜欢的电影里的台词,那就是沈光耀的故事里,飞行学校在招飞,当没有人敢上台再试一试飞行学校的测试时,飞行学校的长官说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也让沈光耀深深地记住,并且付之以行动。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开飞机的人”。

这句话是:

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陈亦飘


一开始我在豆瓣上只给《无问西东》打了两颗星,犹豫了一阵我改成了三星。心有不甘,短评里我添了一句:“可惜了。”

这就是我对《无问西东》的态度。毫不夸张的讲,《无问西东》是我最近两三年内看到的最“正”的电影。我所谓的“正”不是正能量的正,也不是正确的正,而是气度端正的正。这样的端正,为《无问西东》提供了这样一种舆论保证:你可以批评它,但绝对不可以嘲笑它。须知,大多数国产电影是只配得到嘲笑的,而只有极少数的影片才值得严肃的批评,《无问西东》有这样的资格。

但这样的资格,却不能确保《无问西东》在艺术层面上称为一部好电影。导演花了心思,她想用一个四重奏的形式来讲述历史变迁与人物命运之间的互动关系。四段历史,四代人物,再加上刚一出生就前途未卜的四胞胎,这个想法很有新意,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导致故事太多枝蔓,主线不够突出。

不能说导演没有标明四段故事之间的联系,但还是有些遗憾,她强调了它们的对比,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因果。而这样的对比本身意义不大,甚至会让观众产生误解,以为时代与时代之间只有偶然造成的断裂和巨变,没有因果或紧密的相关性。而这种紧密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由电影中那些既平凡又英勇的人物从精神层面予以构建和传承的。

更让我遗憾的是,导演有意无意强调了一种今不如昔的感伤。用其中角色反复念叨的话说,就是“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真是这样的吗?死去的人就真的化为虚无,不会在现实生活中留下印迹吗?我想导演的本意不应该是这样的。但实际效果看来就是这样,张果果身处的当代社会尔虞我诈蝇营狗苟,王佳敏的时代人心惶惶,惟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才显得那么高贵那么神采飞扬。如果《无问西东》如果表现的只是这个,我觉得格局太小了。至于王力宏这种只顾着耍帅的演技,我就不吐槽了。

当然,由于该片历经6年坎坷才终于得以公映,肯定做了不少妥协和修改。它的质量本该达到何等水平,也许要等出了导演剪辑版才会知晓。也许永远不会有那样的版本。所以我提前说,可惜了。


西闪


又一次通过电影体会到了情怀和信仰。

我甚至认为这部电影不仅是大学生,每个人都应该看一下。感觉近些年学术风气越来越散漫,连最先的情怀都没有了。这部电影很重,清华的信仰,那个年代所有读书人的信仰,动乱时候所有中国人的信仰,都有了。

顺便想说,通过沈光耀我get到了王力宏的帅,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感和将门虎子的信仰感。

张震是真帅,沈炼真是太瘦了,张果果时期的张震颜值简直我无可挑剔!


城东安家二小姐


昨晚看完晚上12点了,一直兴奋,第二天兴致勃勃的想和同事分享,却被同事一句超烂diss回来,说故事没讲明白。我只能说,为啥要用小说的标准要求散文?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电影给我震撼颇多,个人力荐,就这样。


正经的一汪


不邀自来。

《无问西东》: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妹子发了这样一句话:愿我此生爱我所爱,行我所行,无问西东。

看完《无问西东》后,我首先想到的是标题——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第一次从小说里看见这句话的时候,那时并不觉得有多好,随着阅历的增加,才发现这句话几乎适用于每一个“时代”。

《无问西东》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明白它想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剪辑也很凌乱的样子,让人一头雾水,摄影摇镜头太多了,总是出现子怡回眸的样子……

影片结尾那一段鸡汤,完全是拉低了片子的整体效果,结构太松散。虽然有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但是有几个情节很是动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联大师生雨中上着体育课,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如何能顾抵御入侵者?敌机肆意在上空盘旋,师生们就集体躲避,一个人一个“防空洞”,手里还拿着本子,老师仍旧上着课。暴雨打在房顶上,教室里的同学们听不见老师讲课的声音,于是课堂变得不安静了,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直接就哭了。

现在呢?体育课不上了,应试教育最重要;上课内容随便讲一讲,下来以后花钱找我补课呀;更有甚者,简直就是禽兽,屡屡爆出的性侵丑闻简直让人恶心,也侮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战争的到来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最感动的是光耀妈说:"我怕你还没想清楚自己想要怎么样的人生,人生就结束了。"

沈光耀怀着对弱小者的爱,怀着对祖国的爱,驾驶飞机撞向日军的军船。

那时候的人还来不及想自己的未来要怎么过,人生就已经过完了,可是我们呢?生在和平的年代,整天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简直是浪费生命。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面对迷茫的未来,吴岭澜听从了内心的真实,向文人风骨看齐,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并终身为之奋斗。

面对内心的煎熬,陈鹏听从内心的真实,照顾起心仪的女孩,陈鹏的深情也让王敏佳看清自己的真心。

面对世俗的压力的张果果,听从内心的真实,获得了人生的快乐和平和。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能顾找到人生价值的只有少数人,而更多的人依旧生活在只以为幸福的幸福里。

愚昧和无知从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在王敏佳被陷害批判的时候,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乌合之众》这本书,群体的力量真的很强大,乃至可以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在打死人之后,大家一哄而散,没有人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以为法不责众。

强扭的瓜不甜,放下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如果师母能够明白这个,又何至于最后落得个跳井自杀的下场!

李想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边疆,可他对不起王敏佳,在事件发生之时,不能勇敢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过错,实乃惜矣!

人人为了自己的前程,不惜出卖他人。

我们总是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他人,张果果以为四胞胎家人一直找自己是为了要钱,结果人家只是想把孩子的胎毛笔送给自己而已!

《无问西东》片尾的彩蛋甚是用心,陈寅格、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沈从文、华罗庚、冯友兰、穆旦、汪曾祺、杨振宁、邓稼先、李政道等人悉数登场,伴随着文字介绍,不禁让人泪如雨下。

想起片中飞行学校的教官说:“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内心发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关注哦,么么哒!


影视小野菌


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后,思绪万千,五味杂陈。下笔时,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的惶恐,怕自己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述出内心真实的感受,更怕不能充分表达出对导演兼编剧李芳芳的敬意。

这是一部真正大师级的作品,有思想,有内容,有形式。带给人们思索,更让人们警醒。

影片由四个不同年代的青年关于选择和成长的故事交织而成,虽然时间跨度近百年,但其中传承的精神却非常清晰,那就是:生命的意义。

在如今“快、快、更快”、“颠覆一切”、“赢家通吃”、习惯于从别人咀嚼出的“干货”里吸取营养的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很忙,忙着赚钱、忙着成功。因为大伽们总在耳边不停地叨叨,跟不上就会被淘汰,loser是可耻的。

我们不由自主被这股浪潮裹挟着,但这种“麻木的忙碌和踏实”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呢?没时间思考,却愈发迷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终于,我在《无问西东》里看到了这种思索,知道了花时间思考生命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923年,时任清华物理系教授的梅贻琦(祖锋饰),耐心地开导文科成绩优秀的吴岭澜(陈楚生饰)转系:不要迎合“最好的学生都在念实科”的潮流,而是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梅先生的教导、泰戈尔的演讲、卓越前辈的自信和从容,让吴岭澜明白了思索生命意义并不羞耻,而是“对自己的真实”。

这一段看似平淡、波澜不惊的故事,特别是梅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席话,如电流般击中了我的心。当年高中读理科只因“学理走天下”,考大学填志愿选热门,找工作看重“稳定”。昔日随大流的选择,如今却冷暖自知。

既然生命只有一次,青春也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要“在意那些世俗希望我们在意的事情”,为什么不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

吴岭澜是幸运的,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得到了精神导师的引领;吴岭澜也是可敬的,成为清华文学教授后,更是以“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的思想启迪学生。

1937年,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荒野上简朴的校舍、四处漏雨的教室里大家“静坐听雨”、躲避空袭的山洞课堂摆放着恐龙化石、朗诵着泰戈尔诗作,在战争阴霾下学生们虽身无长物,但内心充实,坚持着学成报国的信念。

而“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国家危难之际,富家子弟沈光耀(王力宏饰)忠实于自己的心愿,违背家训,投笔从戎,“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勇歼敌机,最后更驾机撞向敌舰,壮烈牺牲。

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饰)的故事,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悲剧。将她推向万劫不复深渊的,是想为老师打抱不平的小冲动、是为了弥补自己遗憾的善意小谎言、是女生间的小妒嫉、是朋友的胆怯和退缩、是那从未见过面的叔叔、是觉得荒唐和心碎的一丝苦笑……

曾被沈光耀救助的孤儿陈鹏(黄晓明饰),纯真善良,坚信世间的美好。就算王敏佳坠入深渊,他的爱也毫不动摇,愿意永远当那个托住她的人;面对懦弱的李想在王敏佳墓前的忏悔,陈鹏只说了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选择了宽恕。

而这也是多年后李想救助支边的同事(张果果的父母)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李想终于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自我的救赎。

面对职场的激烈竞争、人情冷暖和尔虞我诈,张果果(张震饰)身心疲惫。当替罪羊被原公司解聘后,他高薪入职另一家竞争公司,以一己之力来完成救助四胞胎的承诺。面对前同事的误解,他淡淡的只有那句“你猜”;同事间的争斗,他不愿掺和,只因为“我不是那样的人”。

他也有过沮丧,感叹“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但他在被打击或迷茫时,仍坚持初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感谢《无问西东》,鼓励我们在如今处处宣扬着“丛林法则”和“被人利用,说明你还有价值”的浮躁和焦虑中,在迷茫和挫折中,仍能坚信自己内心的真实,“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吾评吾剧


在看《无问西东》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它作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的背景,我只是把它当做风闻好看的电影来看了。


看完之后顶着哭得红红的眼睛出门,心里沉浸在电影给我的震撼中,回味良久。


如果要问我学霸学神是什么样子的,我以前可能只会简单地举上一两个例子,比如我们那个考上北大的高中同学,可是现在,我就想说,要不你去看看《无问西东》。


这部电影里的众多人物形象,可以说完美诠释了我心目中的学霸学神的美好形象。在我印象当中,君子如玉、临危不乱的学者就该是那样的。你要说电影美化了他们的形象,我不反对,可是历史上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气质,我相信不会差,怕是只有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讲了4段故事,从民国到抗战,从文革到现代。


4个时代的年轻人,意气风发,肩负着各自的使命,展开了各自壮丽的人生。他们都是社会的精英,是清华的学子,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 民国时期,学习实科的吴岭澜因为放榜的成绩迷失了方向,文科天才的他理科倒数,究竟是学习实科跟上实业救国的步伐还是遵从天赋专心学习文科?老师启发他,要遵从真实。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索。

    文质彬彬
  • 抗战时期,沈光耀是西南联大的全能型三好学霸,聚所有优秀于一身,走到哪都是发光体,却志在报效祖国投身军队。显赫的家世给了他阻力,然而他终究冲破了阻碍加入了空军,并在训练期间空投食物给一方村落,拯救了众多挨饿的人。而最后,他为国捐躯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闪闪发光
  • 文革时期,这是一个敏感的年代。王敏佳、陈鹏、李想,3个年轻人在时代背景下涌动着爱与背叛。因一个谎言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也因此王敏佳确认了自己的心。巨大的挫折是检验爱情的标准,而失败的婚姻对人的损耗可以随时要命。

    青春的诗歌
  •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期,张果果在一个广告公司做着中层,有很多上司却也有自己的小秘书,他经历了职场的挫折和阴暗,听闻了各种世态炎凉,却仍然义无反顾好人做到底,也不愿被职场染黑。好在好人有好报,他的善行并没有像别人一样招致恶报。

    也还是帅

这些故事,刚开始我们并没有看到中间的联系,除了都跟清华有关之外(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设于云南昆明的综合大学,清华大学也参与其中。)。直到后来,通过人物的对话,我们才发现了线索把他们串了起来:吴岭澜最终选择了文科,成为了沈光耀的哲学老师;沈光耀空投了食物,救活了一个孤儿——陈鹏;陈鹏和王敏佳的事迹激发了李想行善和补偿的内心,从而牺牲自己拯救了张果果的父母。


因缘际会,我们在世间修行。


如果说现代的故事,并没有那么感动,那让人震撼的便是抗战时期和文革时期的两个故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便是沈光耀的真实写照。他的意气风发,他的样样精通,浑身散发着光芒,是真正走到哪都是吸引目光的那种优秀人才,可是就是这样优秀的人才,却只有这样短暂的生命,他的牺牲仿佛珍宝被毁一般让人心痛至极。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沈光耀的母亲,米雪演的世家夫人,有气质有气势,沉稳大气,超级惊艳。母子俩的对话以及沈光耀牺牲之后其母的表现,让我们窥见了真正贵族世家的一斑。

气质太好了

文革时期的故事中,王敏佳师娘的悲剧也是让人难忘。互相折磨的婚姻,明明有爱却当不见,明明怨恨却不放手,当看到王敏佳因为自己的揭发被打死之后,那个被婚姻折磨得分崩离析的师娘,经此刺激,彻底绝望,跳井自杀。


我不懂电影的专业技术,不知道在技术方面这部电影的优与劣,没办法做出专业的评价。可是,无论是画面和音乐,无论是剧情和表现,我都深受感动。


她带给我们感动,启发我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们懂得爱,懂得传承和发扬满满的正能量。以精英学子为代表的正义、正直的民族精神,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推崇去学习吗?


最后,我唯一的遗憾是,觉得自己学得太少,懂得太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需要好好学历史。学史使人明智,而我们现实生活中面对的种种问题,其实没有哪个是前人没有遇到过的,学习历史吸取前人的教训,更有助于过好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