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棉花田裡套種西瓜和荷蘭豆是一種很好的種植模式,當前要注意棉蚜蟲的防治和西瓜生長期的營養供應,棉花、西瓜就會豐收在望,待到冬季再種植荷蘭豆,這塊土地就會產生更大的效益。”6月6日,徐三陽向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村民講解棉田高效套種模式的注意事項,獲得村民的歡迎。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徐三陽是衡陽縣農業局經作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而且還是一名科技特派員。2016年,他被派駐到西渡鎮梅花村梅園棉花專業合作社開展科技推廣工作以來,在當地積極推廣棉田“棉-瓜套種”和“棉花+荷蘭豆”高效種植技術。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通過兩年的技術示範,我們取得了成功,並獲得了農民的認可。”徐三陽介紹,在棉田套種西瓜不影響棉花產量的前提下,扣除套種增加用工和物化成本600元每畝,比單一種植棉花增加純收入1500元每畝左右,冬季棉田空閒利用棉稈冬季種植荷蘭豆,只增加種子成本,全季不需施藥施肥,比單一種植棉花可增加純收入1000元每畝左右,效益可觀。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西渡鎮梅花村黨總支書記劉準介紹道,徐三陽剛來村裡就開始推廣棉田套種技術,村民聽得多,套種得少,為減少群眾顧慮,他在合作社租了幾畝田,讓村民免費種植,推廣“棉-瓜套種”和“棉花+荷蘭豆”模式。通過示範,農民親身感受到這種套種模式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隨後參與種植的人越來越多。劉準說,“這種套種模式的推廣,可讓我們村每年棉花種植純收入增加200萬元以上。”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據介紹,徐三陽還先後成功推廣了棉花機械化輕簡化栽培、棉花新品種直播、全程無人飛機病蟲害綜合防控等新技術,編寫了《棉花遭受洪澇災害後防災救災管理技術措施》的技術,並在合作社建設了省級棉花“規格化、全程機械化、輕簡化、節本增效”試驗示範培訓基地,一系列舉措對指導當地棉花生產,促進棉農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技術支撐。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像徐三陽一樣的科技特派員,2016年,衡陽縣從經科信局、農業局等單位共選派了18位,他們在項目引進、新技術研發與推廣、綠色發展、品牌打造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技術優勢和人脈優勢。”衡陽縣委人才辦負責人說道。

在科技特派員幫助下,2016至2017年,衡陽縣先後組織培訓農民1.5萬人次,推廣新技術新產品22個,實施“西甜瓜”“甲魚”“優質種豬商豬”等科技產業項目31個,帶動農民就業2300餘人,幫助農民脫貧80餘戶360餘人。

衡陽縣51個省級貧困村又來一波好消息啦……

衡陽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陽旭輝介紹道,全縣2018-2019科技特派員工作已全面鋪開,新一批市級科技特派員及21名縣級科技特派員對全縣51個省級貧困村實行科技推廣全覆蓋,他們帶著技術奔向貧困村,在幫助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助力當地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針對科技特派員所主導的產業扶貧項目,衡陽縣將予以重點扶持,幫助他們在項目落地上取得實效,真正實現技術扶貧、科技振興鄉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