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这个叫“曼玲”的男子,让你告别“外卖纠结症”|五分钟公司法

上周五,好朋友突然在微信上给我发了两张照片,说他被一个做粥的外卖店给征服了,“连榨菜都吃光了”、“一瞬间就被精致的包装折服”、“超顾客需求”之类的溢美之词不管不顾的就往上造。平时矜持、谦抑的美德到哪儿去了?

这个叫“曼玲”的男子,让你告别“外卖纠结症”|五分钟公司法

这个叫“曼玲”的男子,让你告别“外卖纠结症”|五分钟公司法

这个叫“曼玲”的男子,让你告别“外卖纠结症”|五分钟公司法

他知道我服务的餐饮企业比较多就来询问加盟费等问题。恰巧在上个月“虎邦樱花九溪”青岛餐饮大咖峰会上有幸结识了“曼玲粥铺”的创始人,这个名字充满司法气息的男子——邓公断。

这个叫“曼玲”的男子,让你告别“外卖纠结症”|五分钟公司法

“闷骚”的衬衣在笔挺的西装里透出来,

某奢侈品皮带横在腰间让人很难想到他做粥的起源竟然如何传奇

这一次的峰会上,他将自己创业故事进行了分享:

邓公断发家于上海滩,最早从事建(bao)筑(gong)业(tou)。你没看错,他原来真的是一个包工头,手下带着不少兄弟们。他们的就餐问题让公断兄很头疼。因为工地周边的饭店老板看到这些民工兄弟们来吃饭,脸上并没有洋溢着顾客盈门笑容,而是一脸苦恼和沮丧。原因是这些工人兄弟饭量大,客单价却不高,所以老板们觉得赚不到钱。

让每个兄弟饭吃的有尊严,是这个有情怀的老板光荣使命。于是他决定自己在工地附近盘个小店,解决自己工人兄弟的吃饭问题,也可以创造事业的第二个盈利点。于是就物色到了这家充满“夜总会”暧昧气质的“曼玲饭店”。虽然也经历了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跌宕起伏,但对于一个从事过建筑业的老总来说,笑看风云是基本素质。公断兄一直坚持下来,从传统的街边小馆逐渐演变成为以粥为主打,以外卖为通路,以加盟为主要盈利导向的新式餐饮管理公司。

因为这些年服务的餐饮企业众多,练就了我的火眼晶晶。基本上从一个公司的LOGO就能判断这个餐饮品牌发展到哪个阶段,不过我承认,在“曼玲粥铺”的判断上我栽了跟头。我记得,会议茶歇时我直接向邓总抛出了“名称和LOGO图案会让顾客产生认知分化,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邓总笑嘻嘻的答,这是他们近期升级改造过后的VI,曼玲是最早、也是被认知最广的名字,绝对不能变更,但是在品牌的调性上,他希望更多的传递创始人的个人信息出去,所以就有了如此的组合。LOGO图是公断兄自己头像,名字却叫“曼玲”。

听过这个答复,“大娘水饺”的名字和LOGO图案巨大的违和感扑面而来!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想,如果产品品质、包装、场景营造等方面异军突起,那么定位、VI信息传递其实都可以退居其次。也许颜值、设计对客单价100元以上的餐厅才更重要一些!

今天你在面临“午餐吃什么”的困境时,可以尝试搜索一下“曼玲粥铺”。如果你的外卖APP显示还没有“搜索不到店铺”,那么恭喜你,财神爷在向你招手。邓总跟我介绍,他们的加盟费处于2-5万之间,而外卖模式的店铺在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低,盈利率高也是“曼玲粥铺”近几年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声明:这是一条没有收取任何广告费、不是软文的文章,具体的加盟条件添加我的个人微信,我推送曼玲粥铺的加盟负责人微信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