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引起養殖水體肥不起來的原因

養殖水體肥不起來或者不容易水肥,大多由以下十八個因素引起:

1、溫度太低

不同的藻類對溫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過低的溫度新陳代謝低,藻類活力不夠。

2、光照時間不夠

陰雨天光照不足或溫度底,藻類生長繁殖速度慢,一般連續兩天晴天,水就可以肥起來。

3、缺乏碳源

碳源對微生物生長代謝的作用主要為提供細胞的碳架,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產物的碳架。較易出現缺乏碳源的是蝦蟹池塘,水草光合作用強,水中二氧化碳大量被利用,導致藻類生長被限制。定期補充碳源,可以使用如某些含碳量高的生物肥或紅糖等,根據池塘情況合理的使用生石灰也有一定作用,同時能調節水體pH值。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4、青苔絲藻等大型藻類或者雜藻過多

因青苔絲藻等大型藻類或者雜藻過多,抑制單胞藻的繁殖和生長。青苔絲藻過多的話不能肥水,因為大型藻類能夠與小型藻類競爭營養物質,抑制單胞藻的繁殖和生長。此時肥水不但肥不起來還會使大型藻類大量繁殖,從而水更不好肥。

5、浮游動物(原生動物、枝角、輪蟲等)過多

肥起來的小型藻類都被浮游動物所攝食,水中浮游動物較多,藻類的繁殖速度小於浮游動物的攝食速度。可以對浮游動物進行適度的殺滅處理,控制浮游動物最好的方式是投放花鰱,生物調控的同時還能增加養殖效益。

6、水體殘留毒素(如硫酸銅,藥物殘留、重金屬殘留等)過多

過量使用毒副作用較大的消毒劑或重金屬濃度過高將藻類和微生物殺滅而導致其無法繁殖和生長,可以使用藥物解毒或者加註新水後再肥水。

7、新開挖的池塘

新開發的池塘,缺少有機物,致使一些營養元素如磷發生礦化作用,形成不溶性磷酸鹽從而流失,由於池底淤泥不多也不肥沃,沒有很好的保肥能力。所以,應先底肥施用農家肥,追肥使用化肥並結合投用肥水劑。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8、滲水比較嚴重的池塘

池塘滲水比較嚴重,水質不穩定,水中的肥料營養元素都隨滲出的水流失,營養物質的缺乏導致藻類繁殖較弱。

9、水體比較渾濁

水中的懸浮物過多,在水中的營養元素都被懸浮物吸附從而不能被藻類所吸收。生石灰水可以澄清水體或使用絮凝劑處理後再重新進行肥水。

10、螺螄太多

螺螄太多會吃掉大量的藻類,使水變瘦。可以投餵青魚或使用"滅螺安"之類的藥物滅除螺螄。

11、小野雜魚過多

小野雜魚過多會引起水質渾濁不易水肥,可以投餵肉食性魚類(比如翹殼、鱸魚)或使用氯柳硝胺之類的藥物清雜除野。

12、陰雨天

陰、雨天光照不足,水體容易缺氧,水質不穩定。加開增氧機,有效防止浮頭或泛塘,降低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含量,可加速優化水體物質良性循環。

13、池水老化或水體有機質過多

水中有機質過多,池水老化不分解水中各種物質。有機質過多還會造成水體透明度減小,氨氮,亞鹽偏高,底質有機質發生厭氧分解,有害菌滋生等現象。可以先用吸附性的產品將過多的有機質吸附到塘底,再進行改底。有機質過多要注意增氧,防止浮頭。最好的辦法是加註新水,外源水中有豐富的藻類,而且外源水中的其他天然微量元素能促進藻類的生長繁殖。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14、缺乏藻種

把老塘藻相較好的水引進或者施用肥水產品。

15、亞硝酸鹽偏高

亞硝酸鹽通過抑制藻類的光合作用和升高藻體內氧自由基濃度的方式抑制藻的生長。亞硝酸鹽超標通過增加溶氧和培養菌種的方式降解。

16、pH值偏高或偏低

pH值即水體酸鹼度,鹼性環境有利於藻類光合作用,但各種藻類生長都有它合適的pH值範圍,一旦pH值過低或過高藻類生長都會減弱。pH值較低可以適量的用生石灰,之後再下肥培藻培菌;pH值過高可以換部分水,控制水體藻類的數量和水體中水草的密度,同時勤用乳酸菌調節。

17、溶氧量過低

水中溶氧量過低,很難肥水。需加開增氧機,引進水源改良水質。

18、水體中有大型水生植物

水體中有大量的大型水生植物,造成水體過瘦,且吸收了水中大量的營養物質。投餵草食性魚類,不宜魚吃食的需人工清除。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魚塘施肥的方法

1、施用無機肥和有機肥

(1)無機肥(化學肥料)。

池塘基(底)肥在放魚種以前施放,以平均水深1.5米計算。新塘每畝施碳酸氫銨6-8公斤或尿素2-4公斤,過磷酸鈣或鈣鎂磷6-8公斤,硫酸鉀2-4公斤或草木灰15公斤,舊魚塘施用量可適當減少。

追肥在養魚過程中進行,新塘7-15天可以施1次,用肥量為基肥量一半為宜;舊塘每次追肥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化肥作基肥和追肥施用時,均應加水拌勻潑灑。炎熱天氣應避免使用碳酸氫銨。

(2)塘施用有機肥,要根據水質與溫度靈活掌握。

腐熟人畜糞,作基肥畝施用量為400-600公斤,作追肥畝用量為60公斤,利用生活汙水、工業廢棄物等雜肥時,要避免有毒物質進入魚塘。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2、根據養殖情況施肥

由於魚類品種、養殖密度和養殖規格的不同,施用肥料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相同。

鰱魚塘應以綠肥和人畜糞為主,水色以褐色為佳。

鰱、鱅魚塘混養草魚較多的,只要投足草料,不必多施肥。

草、鯿、青等魚類喜歡瘦淡水,鯽魚受水肥瘦的影響很小,均可酌情但儘量不施肥。

魚類密度大、規格大的魚塘應較密度小、規格小的魚塘多施肥。

養了這麼久池塘,水體就是肥不起來的原因都在這!

3、根據氣溫施肥

夏秋季節,氣溫水溫高。肥料分解快,耗氧劇烈,應少施有機肥或改施無機肥,以免造成魚塘缺氧泛塘。

春季和晚秋氣溫適宜,魚類攝食量增大,可適當多施有機肥或無機肥。

4、不能盲目施肥

應注意哪些肥料可以混用、哪些肥料不可以混施、哪些肥料混合後應及時施用等總是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