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廈門不少青年追求“新婚戀觀” 擇偶標準悄然發生變化

“每逢佳節被催婚”“每次回家被相親”,這已經成了不少單身青年的生活常態。是堅持己見逃避,還是向家庭妥協,他們常面臨兩難境地。你或者你身邊的單身朋友是否也有“找對象難”的問題?是否也感受到了“被催婚”的焦慮?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記者對廈門市青年婚戀現狀進行了走訪。

近年離婚率持續走高

根據廈門市統計局公佈的廈門市經濟特區年鑑,自2013年開始,廈門市常住人口逐步上漲,從2013年373萬增長到2017年401萬,而男女比例則一直保持著“女多男少”的狀態,2016年女性人口比男性多2萬餘人。

近幾年來,廈門結婚率和離婚率呈“波浪曲線”態勢,時高時低。但自2015年開始,卻出現了結婚率持續走低、離婚率持續走高的情況。比如,2016年結婚登記數量比2015年減少了3410對,而離婚數量卻增加了912對。

趨高的離婚率讓不少青年害怕走進婚姻。“我不想結了再離,所以結婚前一定要擦亮眼。”金融白領吳琳道出了“恐婚”的原因,她說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會追求純粹的愛情和高質量的婚姻生活。

“單身不將就”成生活態度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青年普遍反映身邊單身的朋友越來越多,“單身不將就”成了一種“高姿態”的生活態度。即使家裡催婚,面對親屬們的輪番轟炸,依然可以“抗壓對待”,只為了心中那一份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寧缺毋濫。

在軟件園工作的小張是典型的“IT男”,今年26歲的他已經被家裡催婚了多年。因為平時喜歡宅在家裡,圈子裡都是男性,所以單身多年。他告訴記者,他的擇偶條件不高,只要“陽光、懂事”,同時他也是“顏值控”,要求女生要好看、可愛,還要懂事孝順。小張也坦言,他擇偶條件不高,但至今一直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對象,寧願單著。

從事媒體工作的小王是一名活潑開朗的女孩,27歲正值“黃金擇偶期”的她不想那麼快戀愛和結婚。她說,平時工作忙,空閒時間還要學習西班牙語和健身,沒有時間談戀愛。平時接觸的人雖然不少,但沒有能夠讓她心動的人,她不屈從於家裡安排,而是努力提升自己,就是為了找到同樣優秀的另一半。

“麵包我有,給我愛情就好!”採訪中,一位經濟獨立女性心中信奉的“新婚戀觀”道出了不少女生的心聲,而許多男性的擇偶標準也從“溫柔、好看”提升到了“有學歷、有靈魂”,持“不將就、不妥協”態度的單身男女越來越多。他們普遍認為,找對象除了看對方的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有的甚至還要看對方父母的文化程度,其實他們都是抱著尋求“完美戀愛”的想法。

觀點

遇到矛盾別輕言放棄

廈門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秘書長張詩源說,從小受到家庭束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曾遭遇感情重創,都容易在“被催婚”過程中產生焦慮、抑鬱和其他身體症狀,青年應學會適應和調節。此外,一些向張詩源諮詢的青年有自己的獨立主見,但談戀愛時間很短,一遇到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放棄,而不是進一步的溝通。

84歲的退休老師吳錦賢是廈門資深“紅娘”,自2012年開始,他在中山公園組織免費相親角,幫助超過4000人尋良配。他說,單身青年找對象難原因是多方面的,“觀念不同,或是身高、學歷、物質等條件不符,都會產生影響”。

吳老師說,他介紹得多但成功牽手的少,很多青年都不願意給對方機會,只要有一項條件不符,就“免見”“免談”,很可能因此錯失良緣。吳老師建議,廣大單身男女應給對方多一次機會,試著見面瞭解一下,也許就會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

(海西晨報記者 張玲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