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如何才能一開口就吸引聽眾?不知名的演講者如何在10分鐘內鼓舞全場?如何發表一場具有影響力的簡短演講,展現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演講時該穿什麼?怎麼穿?怎麼克服緊張?怎麼設計演講ppt?該如何設計演講的起承轉合?怎樣開頭和結尾,最能讓人印象深刻?而我們,如何能做到?你不需要花一分錢,只需要每天抽出片刻時間,關注演講道,和我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



學一招

演講者在演講時,如果能讓聽眾參與其中,有很強的代入感,同自己形成臺上、臺下互動,上下呼應的局面,演講的氣氛一定會十分熱烈,效果必定不錯,同時也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真正的演講情境中,許多演講者因為緊張、經驗不足、害怕互動冷場等原因,不敢互動、不會互動,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在演講中讓聽眾與自己互動起來呢?今天老道就為大家奉上演講時5個互動錦囊,助你在演講時與聽眾進行有效互動,成功調動現場氣氛,吸引聽眾注意力,甚至引爆全場!

01

舉手互動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很多演講者認為讓聽眾聽自己的口令做動作會非常困難,但事實上,在相對陌生的環境下,做動作比開口說話更容易被人接受,讓聽眾舉手比讓聽眾開口更簡單,更容易得到聽眾的配合。

比如,我常常在介紹自己之前做一個小互動:“請不認識我的朋友舉手示意一下。”這是一個典型的“調查”小互動,便於瞭解聽眾的組成,隨時調整自己自我介紹的形式和內容。

舉手互動一般用於調查、肯定、表意願等演講的語境中。根據不同的聽眾組成構思不同的內容來讓聽眾舉手,說聽眾想聽的,而不是演講者自己想說的。舉手互動之後要與聽眾有目光交流,先環視一下全場,再說:“謝謝大家配合,請放下。”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都有“從眾心理”,一邊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和別人不一樣,一邊又唯恐自己別具一格和別人表現的不一樣。所以當演講者發出“舉手”互動的信號時,演講者自己一定要先把手舉起來,因為當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演講者的身上,尤其是肢體動作表現上,演講者自己首先把手舉起來既是一種思想暗示,又是一種肢體動作引導,就像我們看到別人打哈欠,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的打起哈欠一樣,很容易引起聽眾的配合。

02

封閉性問題互動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演講時提出問題既可以控場引發聽眾思考,也可以形成互動。聽眾自己思考過的內容和演講者直接講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前者能給聽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但互動時演講者只能問聽眾簡單回答肯定或否定的問題,比如:“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詞,最多不超過三個字。因為如果演講者問的問題是開放性問題,或者答案很長,一則會造成現場混亂,難以控場的局面;二則聽眾不知道該從何答起,不知道怎麼回答造成冷場。

03

讓聽眾重複演講要點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當演講進入一個比較平緩甚至乏味的狀態下,演講者可引導聽眾重複自己演講中比較重要的、精煉的內容,比如說重複演講中的某一個觀點或結論。

當講完一個小節,演講者不妨帶領聽眾一起做一個回顧和總結,比如說:“剛才我們分享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點……;第二點……;第三點……。”需要注意的是演講者只做引導,不做闡述,最多說出上半句,引導聽眾說出下半句,或者下半句中的某一兩個詞。

04

引導聽眾開口說話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聽過演講會的朋友對歌手在演講會中的互動形式一定不會陌生,每當歌手唱至自己的成名曲,或膾炙人口的歌曲時,到高潮部分都會說:“下面這句我們一起唱好嗎?”然後粉絲們就尖叫、嘶吼,場面十分熱烈。

那同樣,在演講時這種方法也適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表達自己的願望,都有傾訴、通過語言釋放自我的需求,而演講者要善於給聽眾提供這樣的機會。

例如,演講者說:“很多人演講口才不太好,都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比較深。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大家,言多(必失),槍打(出頭鳥)。”

在上面這段話中,括弧裡的內容不用演講者自己說,聽眾會直接說出來:“必失”和“出頭鳥”,把上半句說完整,下半句留給聽眾。

需要注意的是,演講者所說的內容必須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約定俗成的,諺語、俗語、成語等內容,假設演講者非要搞個性化提出了一個冷門、偏門的互動話題,結果可想而知,一定會造成冷場。

05

一起喊口號

原創|演講時不會互動、不敢互動?別怕,5個錦囊讓你引爆全場!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團隊進行自我激勵的時候,經常一邊唱一邊跳“我真的很不錯”這首歌,唱著跳著真的就能進入到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中。

演講時,讓聽眾跟著演講者一起喊一些口號、增強自信、激發精神狀態的話,會讓聽眾感覺到釋放能量,放鬆自在,感覺良好,甚至進入亢奮,這樣會使演講的氣氛達到最熱烈的程度。

以上5個互動錦囊足夠你在演講時應用了,但除了以上5點,仍然要避免:1、不要一登臺就互動;2、永遠不要問聽眾無法回答的問題。

為什麼不要一登臺就互動?

作為演講者來說,演講前就已經做了很好的準備,一登臺就能夠進入演講者的角色,進入演講的狀態,然而聽眾卻不是這樣。當演講者登臺,聽眾處於一個對演講者觀察、評判、審視的狀態,一登臺就互動不僅使還沒有進入聽講狀態的聽眾一頭霧水、莫名其妙,還會給聽眾留下冒失、輕浮等糟糕印象,造成冷場、失去聽眾信任的結果。

為什麼永遠不要問聽眾無法回答的問題?

互動提問一定是簡單易答,否則就會造成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疏離感。比如:你給經銷商做分享,互動問的問題是微積分,這就給聽眾留下故弄玄虛,賣弄學問的印象,從而產生反感心裡。

互動的最終目的是營造聽眾的參與感,使聽眾全身心投入到演講者的內容中,達到激勵人心、傳遞知識、營銷宣傳等演講效果。但具體的方法要因時因事而異,隨機應變,活學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