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企业推出新品牌、新产品,有些能够迅速发展成为强势品牌,有些却惨淡收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新品类?

新品类的本质是新需求,不是新概念

《品牌的起源》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便是“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品牌来表达”。本质说的便是:品类即需求。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好渴,来瓶农夫山泉”。这一思维过程,实际包含了2大思维流程:第一:渴了,要喝水;第二:喝什么品牌的水,农夫山泉。只是在表达过程中,消费者直接用农夫山泉代替了水。因此,品类代表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要想成为新品类,就必须成功满足消费者新需求。比如说:凉茶只是名字上的品类,它真正的品类需求内涵是:预防上火的饮料;智能锁只是一个名字上的新品类,它真正的品类需求内涵是更安全的锁。

而娃哈哈的啤儿茶爽试图创新一个新概念,却忽略了开辟新品类的最本质条件是:满足新需求。而啤儿茶爽既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茶的需求,也满足不了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所以无论娃哈哈多大的广告投放都无法挽回啤儿茶爽失败的局面。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啤儿茶爽

因此,创新品类一定要搞清楚,品类背后的需求内涵是什么,这才是最精髓、最重要的部分。

那么,如何基于新需求,得到新品类呢?今天小编就从以下3点阐述品类创新的方法:

方法一、需求的继承:基于传统的再创新

需求的继承,是本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将自带流量的传统品类,嫁接到新品类上。既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又满足了主流而广谱的需求。因此,新产品一经上市,就自带销售势能,快速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

比如: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将传统面馆里颇受欢迎的红烧牛肉面条,通过新技术,制作包装成快消化的红烧牛肉方便面。即承接了消费者对红烧牛肉面的喜爱及需求,也满足了便捷快速的新需求。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湾仔码头大白菜猪肉速冻水饺,将民间广受欢迎的大白菜猪肉水饺,借助速冻技术,组合便于保存的速冻水饺,植根于消费者的广谱需求,为大白菜猪肉速冻水饺注入了畅销的基因。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湾仔码头大白菜猪肉水饺

统一冰糖雪梨汁,将传统的炖冰糖雪梨,借助新技术,升级成快消化的冰糖雪梨饮料。顺理成章地将消费者对冰糖雪梨止咳润肺的需求,转移到冰糖雪梨汁的需求上。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统一冰糖雪梨

方法二:需求的分类:基于需求的细分开创新品类

需求的细分,实际是同一品类里,消费者出现了新需求,而这一需求又足够广谱,并能支撑新品类的出现。所以就出现同一领域里,多个细分创新品类,而每个细分创新品类,都具备巨大的市场空间。

就像蒙牛早餐奶,在牛奶中添加燕麦、原麦等谷物,开创了谷物牛奶的新品类,植入消费者的早餐消费场景,从而满足消费者对早餐奶的强需求。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蒙牛早餐奶

蒙牛红枣酸奶,在酸奶品类中,细分出畅销新品类,嫁接具有广谱认知的红枣,让酸奶自带势能,成为蒙牛酸奶品类中的主打拳头产品。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蒙牛红枣酸奶

方法三:需求的组合:基于跨界行业的重组开创新品类

拳胜策划认为:跨界行业的重组开创新品类,是将已有强大消费基础与消费习惯的主流品类,通过重组创新品类,达到盘活巨大存量市场的目的。这一重组能够将主流品类的流量,嫁接到创新品类上,让创新品类自带强大的消费流量。

娃哈哈营养快线,开创水果牛奶新品类,将水果与牛奶组合,赋予产品丰富营养,满足消费者快速补充营养的需求。以来不及吃早餐的城市白领人群为切入点。成功再造娃哈哈拳头产品,曾实现单款年销量200亿,撑起娃哈哈的半壁江山。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营养快线

再说说乐视超级电视,开创互联网电视新品类,将互联网技术与电视进行组合,革新了作为单一播放载体的传统电视,让电视成为集互联网、多媒体等功能于一体的交互终端。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乐视超级电视

同样,奶茶新品类也是这个道理,茶与奶的组合,开创了饮料的新品类,满足了消费者对饮品口感升级、热饮以及社交等多种需求于一体的新品类。

读《品牌的起源》,看透品类创新的本质

拳胜策划 品类创新 品牌的起源 新需求 奶茶

只有抓住新品类的本质,才能正确把握品类创新的精髓与关键所在。如果企业想创新品类,首先要清楚这个产品是否满足了广谱性的新需求,只要具备了这一前提,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空间巨大而又畅销的红利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