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怎樣的?

三文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怎樣的?

雖然農夫沒有完全經歷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生活,但是也是常常聽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起過以前那段艱苦的歲月。

那個時候,好像正是人民公社的時候,家家吃食堂飯。而且要想吃飯,還得掙工分。不只是男人要出力,家裡的女人也要去掙工分。聽爸爸說起過,那時他才十五六歲,但是卻跟著大人們在外面修建水庫了。因為不出去掙工分的話,一家人就得餓肚子。

而且那個時候,也不像現在,購買東西都是需要糧票的,吃飯有飯票、買油有油票。可以說那個年代是無工無商的,因為都是集體生產,放工一回來。大家就都聚在一起吃飯,說說笑笑的。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吃飯的場景了,大家都是不在家裡吃飯的,而都是端著大碗聚在門口、路邊吃,十戶八家都是一樣的飯和菜,當然了基本上都是以鹹菜、紅薯這些為主。

雖然那時候條件差,但過的比現在充實開心的,大家也都是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過著簡單而快樂的日子。


農夫也瘋狂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彩色的中國:跨越30年的影像歷史》


Sayings:

深夜的寫字樓裡靠咖啡吊著一口氣的白領,半夜凌晨徘徊在五環的滴滴司機,中午11點在密集街道的夾縫中奔波的外賣小哥......

生存,勞動即榮光


二十世紀的中國,彷彿每種工作都帶著一股艱苦奮鬥的力量,透過這些老照片,能感受到那個年代中國勞動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體會到他們在那段歲月裡力所能及的快樂。

圖文選自《彩色的中國》


1

1968年,北大荒,知識青年在農場的果園摘蘋果改善生活

2

20世紀60年代,海南黎族的農民在水田中撓秧

3

20世紀60年代,海南黎族的農民在水田中勞動

4

位於太行山南段的河南省輝縣是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典型。1973年,輝縣組織人力開山採石,建水庫

5

20世紀70年代,大連的果園中,姑娘們在勞動

6

1970年,雲南峨山黎族自治縣,知識青年與農民一起挑著擔子、扛著鋤頭下地勞動

7

20世紀60年代後期,毛主席提出建設農村開展“合作醫療”,讓農民在本地培訓醫護人員,解決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這些醫護人員稱為“赤腳醫生”。圖中是新疆維吾爾族的“赤腳醫生”

8

1958年,大連獐子島,以文淑珍為代表的幾位女性衝破傳統觀念,毅然出海捕魚。她們努力學習航海技術,取得了出眾的業績。1962年,她們的漁船被命名為“三八”號,文淑珍成為當地的第一位女船長。圖為1971年“三八”號在海上捕蝦

9

1971年,“三八”號漁船接到海事指揮部通知後,趕赴黃海,捕獲了大量 對蝦,創造了當時對蝦捕撈的高產紀錄。對蝦的出口是當時我們國家獲取外匯的重要途徑之一

10

20世紀70年代早期,上海第九棉紡織廠的女工在工作的間隙聊天談笑

11

20世紀80年代,西藏日喀則制毯廠,正在工作的工人

12

20世紀70年代,浙江嘉興的繡娘正在做繡花鞋面

13

20世紀70年代初,首都鋼鐵廠的軋鋼廠建成,圖為車間試車的情況 、上海鋼鐵廠的工人在煉鍋爐前工作

14

20世紀70年代初,大連港的清晨

15

20世紀70年代初,上海港的碼頭工人

16

20世紀70年代初,上海港的碼頭工人

17

1972年,廣州電業局女子帶電作業班在維護高壓線。工作人員坐在高壓線上作業,表情輕鬆

18

20世紀70年代,海南興隆華僑農場的割膠能手袁碧蓮

19

1966年“五一”勞動節,在勞動人民文化宮,市民見到中央領導同志時的興奮情景

20

20世紀60年代初期,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的“五一”勞動節“大頭娃娃”表演

21

20世紀70年代,北京故宮城牆下的剃頭師傅和他的老主顧

22

20世紀70年代,東單菜市場,市民在春節前夕購買活禽。在那時的北京,只有在重大節日前夕,才有活禽供應

23

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東城區南池子冬天的早晨,人們冒著風雪去上班

這些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的彩色反轉片從未被髮表過,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從翁老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一位眼光獨具的攝影師如何在上世紀中國產生巨大變化的幾十年,將個人視角和觀看方式融入到國家、社會的進化之中,用細節和百姓的形象、故事,表達自己對於社會的理解。


攝影師:翁乃強,中國著名攝影家、畫家,“四月影會”重要成員,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奠基人。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前沿的南國大都會廣州近郊,基本是蔬菜區,吃蔬菜不成問題,已是全中國最發達的農村了,但村民平均月收入不足三十元,當時豬肉每斤一元,冰鮮紅杉海魚每斤0.3元,都要憑肉魚票供應,每人每月限量只有一斤。三級大米每斤0.14元,人均每月二十斤左右,蜂窩煤每隻三分錢,家裡有收音機,可收聽香港商業電臺,也可收到美國之音和亞洲之聲廣播電臺。生產隊開始有黑白電視看了。出入市區的公交從0.04至0.11元不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