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姜文可以說是中國最具獨特魅力的一位導演,一直以來都有眾多的影迷擁躉。因為他作品中超強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又受到了一代代年輕人的追捧,被他們奉為圭臬。

姜文在華語影壇一直是以“異類”導演存在,他不屬於我們習慣上說的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中的任何一代。演員出身,有著公認的好演技,繼而演而優則導。他導演的每部電影都會震動華語影壇,乃至享譽全世界。他敢於打破規則,打破傳統,只拍他喜歡的電影,只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拍,卻依然俘獲了無數觀眾的心。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幽默、浪漫、荷爾蒙和想象力,如果要給姜文電影貼一個標籤,這些一定是被提到頻率最高的詞彙。

姜文初執導筒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獲得了第51屆威尼斯金獅獎提名,男主角夏雨收穫了影帝桂冠,片子裡透出的肆意生長的荷爾蒙、對記憶超現實的探索令整個華語乃至世界影壇都為之眼前一亮。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導演姜文和主演合照

而他之後的幾部電影,並沒有完全延續這一成功路數,而是做到了每一部都與眾不同、絕無僅有。

無論《太陽照常升起》中“百年孤獨”般魔幻而浪漫的超現實時空,《讓子彈飛》裡令人血脈僨張的野性群像和英雄史詩,還是《一步之遙》中繁華與癲狂交織、真實和謊言難辨的荒誕寓言,都是姜文電影宇宙中一脈相承卻相互獨立的閃耀星系。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如今的電影市場,類型片大行其道,每當出現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電影后,與之相似的類型片就開始層出不窮。在這種大環境下,姜文的存在才更顯得難能可貴。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細數姜文之前的作品,無論是他作為演員還是導演的身份,姜文對歷史的偏好顯而易見。甚至有人說,姜文的幾部電影拍出了半部中國近代史。

作為演員的姜文,所飾演的角色有一多半是在歷史洪流中獨自反抗的人物,他們在不可抗拒的歷史面前都顯得如此無能為力,但又那麼閃耀、堅強而獨立。這似乎是姜文最擅長的一類角色,也最貼近他本人的氣質。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紅高粱》

作為導演的姜文,依然將對歷史的偏愛和思索帶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來,他習慣於以個人化的情感體驗與宏大的歷史背景做鏈接。在他的電影中,歷史背景似乎作為一個獨立的角色而存在,或顯或隱,催化著每一個人物的命運。

對於歷史,姜文曾說:“歷史對你來說是一個可藉助的東西,但是你表達的一定不是歷史本身。”在他看來,劇作家們只不過給他們經歷過或者想象中的生活起了一個個外號,便有了一部部作品。因此在他的電影中,有時候歷史來自於他的主觀印象。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講的就是他小時候的故事,建立在回憶的基礎上。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多次出現類似獨白,“慢著,我的記憶好像出了毛病,事實和幻覺又攪到了一塊兒,可能她根本就沒有當我的面睡過覺,可能她根本就沒有這樣凝視過我。”又或者,“我悲哀地發現根本就無法還原真實,記憶總是被我的情感改頭換面,並隨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頭腦混亂,真偽難辨。”

所有在他青春時代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已變得沒有那麼具體,於是就成為了印象。而這部電影遵循的正是主觀真實,為了重現他記憶裡的這種真實,他會把場景裡的大街掃得一塵不染;冬天拍戲時,為拍出夏天的感覺,他會用半天的時間把地上的冰噴化、讓演員把衣服脫掉噴上汗。影片裡時刻瀰漫的燦爛陽光,就是屬於姜文對那個年代的記憶。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對歷史的處理,有時候則是完全虛構的、架空的。在這些作品裡,姜文便更少約束,天馬行空,讓歷史不再只是時間背景,而是成為表達的對象,比如《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當然,無論是建立在主觀印象的還是虛構的歷史,姜文電影都嚴格建立在生活真實基礎上。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除了上述兩種情況之外,姜文電影中對歷史的處理還有這樣一類,即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傳奇故事。比如時隔四年姜文帶來的新片《邪不壓正》。

影片《邪不壓正》預告片

影片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北平,“七七事變”前的北平堪稱國際間諜之城,華洋雜處,各個政治勢力都有算計,互有攻防。看似平靜的世界,卻深藏暗湧。像姜文說的,一心復仇的李天然就像李小龍闖入了諜都卡薩布蘭卡。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1937年的歷史,要還原起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姜文對著當年的北平地圖,對比著當時北平的常住人口與密度,再具體到電影取景點涉及的那些街巷,都在真實地還原那個亂世北平。這個夏天,梁思成曾經朝思暮想的老北平將在大銀幕上覆活。

在《十三邀》中,姜文向許知遠介紹了那個時代北平的模樣。那會街上很少出現過於熙攘的人流,走街串巷的手藝人也不會吆喝得那麼頻繁,這些都是有悖於當代人“無來由的想象”的。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姜文對歷史真實和生活真實同樣看重。在他看來,生活真實從來是嵌在歷史裡的,唯有隨歷史而變,才能拍出逝去年代的味道。而建立在兩種真實之上,姜文又結合他對這片自己成長起來的土地的印象,將藝術的想象發揮到極致,創造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房頂世界”。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值得一提的,姜文在電影中將李天然的住所改到了內務部街11號院,那是馬小軍故事發生的地方,也是姜文長大的地方。同一個院子,三個時空形成有趣的交疊和輝映。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建立在這樣嚴謹的歷史觀和創作態度基礎上的天馬行空的想象,才塑造了姜文電影的真實感,也讓那麼多對嚴肅歷史題材不甚感興趣的年輕人對姜文產生了好感和迷戀。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姜文電影從來不缺擁躉。幾乎每一部姜文的作品都被奉為經典,經久不衰。這與姜文擅長將自己源源不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注入到作品之中有密切關係。這種生命力使作品煥發出巨大的活力,甚至打破了時間的限制,與每個時代的年輕人產生共鳴、引發互通。

就在前兩天,一場名為“姜文電影百所高校展映行動”的活動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他的四部經典之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同很多沒看過姜文電影的95後們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談到姜文,大學生們頻率最高的詞是“有才”“酷”“霸氣”“幽默”。這些評價背後,除了姜文的個人魅力,更多的是他作品中引人入勝的情節、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獨特的暴力美學風格所散發出的強大吸引力。也難怪有學生感慨“要是早點知道姜文就好了”。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而在大學生中原本就是姜文粉絲的亦不在少數,對他們而言,姜文電影也是常看常新,“以前看《太陽照常升起》懵懵懂懂,今天突然理解了瘋媽”。這背後是姜文電影豐富多義的內涵。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電影經得起解讀,卻並不晦澀。這是當下快餐化的媒體環境中,大多數只能單純滿足視聽刺激的電影無法提供給年輕人的。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這也是為什麼《邪不壓正》宣佈定檔7月13日後,無論是業內、學界、高知,還是影迷、學生等各個圈層都集體迎來高潮的原因。想想也是,一部能同時承載幽默和浪漫,又不乏想象和思辨的電影,除了姜文,當下誰能拍胸脯說自己拍的出來呢?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而作為期待中心的姜文呢?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那一片電影世界。在他和許知遠的對談中,他坦誠自己這麼多年對於處理人和人的關係並沒有任何進步。相比略顯侷促的現實生活,在片場反而更如魚得水,更能輕鬆找到位置。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從這段掏心窩子的談話裡我們也能看到,姜文只是一個簡單純粹的創作者,愛借用歷史的外殼表達自己的故事。也因為他的簡單純粹,他電影中那些無法抑制的荷爾蒙衝動、突破天際的想象力才能那麼強烈,以至突破時間的侷限,受到一代代年輕人的歡迎。

從這個角度講,姜文是永遠年輕著的,永遠在路上的。他的存在,就是華語影壇的財富。

永遠年輕的姜文,配得上每一代年輕人的崇拜

 作者| 匣中劍;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