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早在十萬多年前的石器時代,臨汾就有了中華民族最早的原始人群和村落。當你踏入這座城市的第一步,就會有種別樣的觸動,一種說不清到不出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歷史留給這座城市的積澱與底蘊。相傳臨汾是陶唐故都,素來有臥牛城之稱,這源於1977年有人在牆東北角取土時,挖出一個石匣,裡面有一尊鐵臥牛,這大概就是臨汾被稱為臥牛城之稱的見證吧。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壺口瀑布上游寬達300餘米的黃河水流經此地時,被兩岸蒼山挾持,束縛在狹窄的石谷中,驟然收束為50米,飛流直下,驚濤駭浪,山鳴谷應,視之如巨龍在舞浪,聽之如萬馬在奔騰。遊人站在河邊觀瀑,不禁就會感慨“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這威武雄壯歌聲背後的真實情景再現。在壺口黃河水跌落的地方,壺嘴正當中,有一塊油光閃亮的奇石,人稱“龜石”,它能隨著水位的漲落而起伏,不論水的大小,總是露出那麼一點點,這給壺口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臨汾是堯的都城,後人為祭祀堯王的功績,就在這裡修建了堯廟等建築。廟內現存五鳳、廣運殿、堯井亭及寢宮等。其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長廊內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龍刻雲,工藝堪稱一絕。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問我故鄉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自從明朝以來,這首民謠就一直在我國民間各地廣泛流傳,洪洞大槐樹之所以成為了中華兒女魂牽夢繞的精神寄託,是因為它承載著先人對故鄉家園的依戀和顧盼,以及後人對明代那場大規模移民運動的血淚情緒。

歷史留給臨汾這座古城的積澱與底蘊

當地的飲食仍然以麵食為主,但與傳統的山西面食還有區別,這裡更多的是雜糅了大西北的麵食文化,以牛肉丸子面、炒麵、蓋澆面最為有名。喜歡麵食的遊客們,到了這裡一定能體會到不同的麵食文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